一、单选题
1、下列涉嫌集资诈骗罪的情形中,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是( )。
A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B 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C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
D 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集资诈骗罪立案追诉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B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选项。
2、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 )人的,为公开发行,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A 100
B 500
C 200
D 300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开发行的定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
(1)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
(2)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但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人数不计算在内,C选项符合题意;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故本题选C选项。
3、单位犯“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半年
B 1年
C 3年
D 5年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单位犯“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故本题选D选项。
4、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应予立案追诉的是:发行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
A 1000
B 500
C 200
D 300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在招募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非法募集资金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故本题选A选项。
【知识点拨】在招募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募集资金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2)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资产总额30%以上的;
(3)虚增或者虚减营业收入达到当期营业收入总额30%以上的;
(4)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利润总额30%以上的;
(5)隐瞒或者编造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关联交易或者其他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或者连续12个月的累计数额达到最近一期披露的净资产50%以上的;
(6)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0万元以上的;
(7)为欺诈发行证券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8)为欺诈发行证券向负有金融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或者人员行贿的;
(9)募集的资金全部或者主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10)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5、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A 15
B 10
C 20
D 50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八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①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③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选项。
【知识点拨】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①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②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③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主体( )。
A 为特殊主体
B 为一般主体
C 仅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 仅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构成。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
故本题选A选项。
二、多选题
7、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采用( )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则构成变相公开发行股票。
A 网络
B 公开劝诱
C 说明会
D 公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犯罪。
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若采用广告、公告、广播、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公开劝诱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则构成变相公开发行股票。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8、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罪的客体为简单客体
B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C 客体为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D 一般情况下,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B选项正确,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D选项错误,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综上,B、C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选项。
9、关于集资诈骗罪,说法正确的是( )。
A 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
B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C 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是该罪的犯罪客体
D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实施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包括: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A选项符合。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选项符合。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及公私财产所有权,C选项符合。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实施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的行为,D选项符合。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0、在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违法的责任认定中,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有( )。
A 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B 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C 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
D 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第二十条规定,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
(1)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A选项符合题意;
(2)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D选项符合题意;
(3)在获悉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后,向公司有关主管人员或者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质疑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4)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C选项符合题意;
(5)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B选项符合题意;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1、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依照规定,对负有保证信息披露( )和公平义务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行政责任。
A 准确
B 完整
C 及时
D 真实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第十五条规定,对负有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义务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行政责任。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2、下列属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有( )。
A 在招股说明书中隐瞒重要事实
B 在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C 在认股书中隐瞒重要事实
D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虚假事实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认定。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客观方面包括:
(1)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A、B、C选项属于)。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仅是制作了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而未实施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不构成本罪。必须是既制作了虚假的上述文件,且已经发行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的才构成本罪。
(3)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综上,A、B、C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13、以下证券市场违法违规的行为中,主观方面为故意的是( )。
A 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认定
B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 集资诈骗罪
D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犯罪构成。
A选项正确,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B选项正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C选项正确,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D选项正确,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知识点拨】第四章的十二个违法违规行为,主观方面均为故意。
14、下列涉嫌集资诈骗罪的情形中,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况包括( )。
A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B 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C 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D 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集资诈骗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综上,A、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D选项。
三、判断题
15、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规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由国务院(并非中国证券业协会)规定。
16、证券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可采用广告方式进行发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
17、证券公司在认股书中隐瞒重要事实发行股票数额巨大的,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并非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8、依照《证券法》收缴的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全部上缴国库。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依照该法收缴的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全部上缴国库。
19、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都需要以非法牟利为目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最大的区别是: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者的资金,并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
20、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并非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1、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应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并非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22、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应为特殊主体,包括法人与单位。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应为一般(并非特殊)主体,包括自然人(并非法人)与单位。
2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3年以下(并非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知识点拨】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4、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对所有参与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并非所有参与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知识点拨】
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25、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采取双罚制,即对公司与直接责任人员都判处刑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采取单罚制(并非双罚制),只对公司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26、发行人违规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发行人违反本法相关规定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7、证券公司保荐人出具有重大遗漏的保荐书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8、证券公司控股股东隐瞒应当披露信息的,可不认定其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授意、指挥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或者隐瞒应当披露信息、不告知应当披露信息的,应当认定(并非可不认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9、证券公司相关人员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5年以上8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证券公司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