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20
B 100
C 50
D 30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本题选B选项。
【知识点拨】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②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③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①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②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③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发行人、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 )的罚款。
A 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B 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C 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D 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犯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证券法》(2019年修正)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故本题选C选项。
【知识点拨】本题属于《证券法》修正过的内容。《证券法》于2019年12月修正,2020年3月正式实施,您教材如果和本题解析存在出入,那您用教材过时了,可以去协会官网购买最新教材(2020年10月版)。本题出自2020年10月版官方教材第505页。
3、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体是( )。
A 只能是自然人
B 只能是单位
C 主要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的主体。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体是单位,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自然人。
故本题选C选项。
4、( )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A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B 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的犯罪
C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犯罪
D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故本题选D选项。
【知识点拨】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2)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的犯罪,即发行人、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
(3)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犯罪,即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 )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3
B 5
C 7
D 10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故本题选D选项。
6、下列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B 犯罪主体只能是法人
C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D 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构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包括:
(1)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C选项正确;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D选项正确;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本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B选项。
7、在( )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A 招股说明书
B 财务会计报告
C 发行保荐书
D 公司章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A选项符合题意)、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故本题选A选项。
8、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不包括( )。
A 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B 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
C 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D 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
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包括:
(1)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A选项不符合题意;
(2)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3)在获悉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后,向公司有关主管人员或者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质疑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4)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B选项不符合题意;
(5)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C选项不符合题意;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D选项符合题意,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属于从重处罚(而非减轻处罚)的情形。
故本题选D选项。
9、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经( )作出决议。
A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
B 上市公司董事会
C 上市公司监事会
D 中国证监会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或者其他公开发行募集文件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资金用途,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A选项说法正确)。擅自改变用途,未作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的,不得公开发行新股。
故本题选A选项。
二、多选题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对其可采取的刑事处罚措施有( )。
A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B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
(1)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A选项符合题意;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B选项符合题意;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A、B、C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11、下列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者侵犯对象相同
B 后者犯罪主体仅包括直接责任人员
C 客观行为都包括隐瞒重要事项或者提供虚假内容
D 二者仅出现在公司上市或证券发行阶段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对比。
A选项说法错误,二者侵犯对象不同(并非二者侵犯对象相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的财会报告及其他重要信息的管理秩序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B选项说法错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并非仅包括直接责任人员)。
C选项说法正确,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客观表现之一为: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客观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故二者客观行为都包括隐瞒重要事项或者提供虚假内容。
D选项说法错误,二者不仅出现在公司上市或证券发行阶段,也存在于交易阶段(并非仅出现在上市或发行阶段)。
综上,A、B、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12、根据《刑法》,下列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只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处以罚金
B 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D 对单位判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罚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
(1)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C选项正确。
(2)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的规定处罚,D选项正确。
综上,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D选项。
13、下列违规披露信息的情形中,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有( )。
A 企业向股东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B 某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前期差错
C 企业向社会公众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D 企业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利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法律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A、C选项符合题意),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A、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C、D选项。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侵犯客体的是( )。
A 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
B 股东的合法权益
C 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D 公众的合法权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侵犯的客体。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知识点拨】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侵犯的主体主要是单位。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主体。
15、下列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B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
C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
D 本罪在主观上可以是故意和过失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认定。
A选项说法正确,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B选项说法正确,本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单位。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主体。
C选项说法正确,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
D选项说法错误,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综上,A、B、C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16、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有可能受到监管机构( )的监督、处罚措施。
A 责令改正、警告
B 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
C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
D 没收业务收入,并处罚款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法律责任。
根据《证券法》(2019年修正)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A选项正确),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D选项正确);没有业务收入或者业务收入不足100万元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撤销保荐业务许可(B选项正确)。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综上,A、B、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17、下列选项中,属于集资诈骗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有( )。
A 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但不处罚金
C 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D 单位犯该罪的,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集资诈骗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有以下规定:
(1)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选项正确);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B选项错误)。
(3)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C、D选项正确)。
综上,A、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C、D选项。
18、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有( )。
A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D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选项正确,D选项正确)。
综上,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D选项。
【知识点拨】本题属于《刑法》修正过的内容。《刑法》于2020年12月修正,您的教材如果和本题解析存在出入,那么您用教材过时了,建议去协会官网购买最新教材(2021年10月版)。本题出自2021年10月版官方教材第491页。
19、以下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构成要素表述错误的是( )。
A 本罪犯罪主体只能为单位
B 主观上过失可构成本罪
C 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应当予以追诉
D 犯罪客体侵犯了公司财产所有权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相关内容。
A选项错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体主要(并非只能)是单位。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B选项错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在主观上只能依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并非过失可构成本罪)。
C选项正确,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应当予以追诉。
D选项错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侵犯的是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国家的证券市场管理制度(并非侵犯了公司财产所有权)。
综上,A、B、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20、以下有关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开发行证券,应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
B 未经依法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C 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D 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开发行证券的相关规定。
A、D选项正确,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
B选项正确,未经依法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C选项正确,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具体范围、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21、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A 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
B 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30%以上的
C 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
D 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六条的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0(而非30)万元以上的(C选项错误);
(2)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A选项正确);
(3)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30%以上的(B选项正确,);
(4)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D选项正确);
综上,A、B、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知识点拨】其他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包括:
(3)虚增或者虚减营业收入达到当期披露的营业收入总额30%以上的;
(5)未按照规定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关联交易或者其他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或者连续12个月的累计数额达到最近一期披露的净资产50%以上的;
(6)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或者注册并且上市交易的;
(7)致使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被终止上市交易的;
(9)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
(10)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22、以下,有关收购人未按照《证券法》规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告、发出收购要约义务的处罚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 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
C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D 收购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收购,给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收购人未按照本法规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告、发出收购要约义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罚款(A、B选项正确)。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收购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收购,给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A、B、C、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三、判断题
2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题干混淆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24、证券公司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注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100人的为擅自公开发行证券。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注册,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并非100人)的为擅自公开发行证券。
25、证券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企业债券且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资产总额20%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证券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企业债券且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资产总额30%(并非20%)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6、证券公司在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发行企业债券且数额特别巨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并非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7、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8、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且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应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2)二年内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29、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对象仅包括财务会计报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也包括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
30、证券公司承销业务发现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且已经销售的,在该销售活动结束后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发现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不得进行销售活动;已经销售的,必须立即停止销售活动,并采取纠正措施。
31、证券公司承销证券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证券公司承销证券违反《证券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知识点拨】
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32、证券公司相关人员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5年以上8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证券公司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3、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规定报送有关报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本法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34、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35、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应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并非100人以上)的;
(3)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集资参与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6、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企业向股东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并非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7、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及公私财产所有权是构成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客体。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