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桃花下浅酌

calendar2025-03-28

message4

visits812

新4.1(强化)证券一级市场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

B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构成,但是过失也构成本罪

C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的财会报告及其他重要信息的管理秩序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D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犯罪构成包括:

(1)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A选项说法正确;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B选项说法错误;

(3)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的财会报告及其他重要信息的管理秩序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C选项说法正确;

(4)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D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B选项。

2、下列关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本罪侵犯的客体即国家经济管理制度

B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C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D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包括:

(1)主体: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D选项说法正确;

(2)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C选项说法正确;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A选项说法错误;

(4)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B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A选项。

3、下列关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观要件过失故意均可构成

B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不构成该罪

C 犯罪对象仅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D 造成股东、债券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100万元以上可立案追诉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认定和法律责任。

A选项说法错误,违规披露、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故意,不可以为过失(并非过失故意均可构成本罪主观要件)。

B选项说法错误,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均构成该罪(并非将盈利披露为亏损不构成该罪)。

C选项说法错误,犯罪对象可以是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的财会报告及其他重要信息的管理秩序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并非仅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D选项说法正确,造成股东、债券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100万元以上可立案追诉。

故本题选D选项。

4、下列(  )情形,不属于变相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

A 采用广告、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非公开进行股权转让

B 公司股东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累计超过200人

C 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不超过200人

D 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超过200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认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证券:

(1)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

(2)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但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人数不计算在内;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而非不超过200人)的为擅自公开发行证券。

因此,A、B、D选项均属于变相公开发行证券。

C选项属于私募的情况,不属于变相公开发行,故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选项。

二、多选题

5、下列选项中,属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侵犯客体的是(  )。

A 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

B 股东的合法权益

C 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D 公众的合法权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因此,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  )。

A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 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5%以上10%以下罚金

D 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1)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C项错误,D项正确。

(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A项正确,B项错误。

综上,A、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D选项。

7、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A 非法募集资金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B 为欺诈发行证券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C 募集的资金全部或者主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D 为欺诈发行证券向负有金融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或者人员行贿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即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非法募集资金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A项正确;

(2)为欺诈发行证券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B项正确;

(3)募集的资金全部或者主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C项正确;

(4)为欺诈发行证券向负有金融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或者人员行贿的,D项正确;

(5)其他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因此,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ABCD选项。

8、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  )情形,应予追诉。

A 虚增或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B 致使公司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被终止上市交易或者多次被暂停上市交易的

C 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

D 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30%以上的,A项正确;

(2)致使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被终止上市交易的,B项正确;

(3)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C项正确;

(4)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D项正确。

综上,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9、下列关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客观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行为人必须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有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B 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构成犯罪

C 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

D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1)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A项正确。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C项正确。

(3)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B项正确。D项错误,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为非法集资类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综上,A、B、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10、对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

A 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0万元以上的

B 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或者注册并且上市交易的

C 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D 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0万元以上的,A项符合题意;

(2)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或者注册并且上市交易的,B项符合题意;

(3)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D项符合题意;

(4)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C项符合题意。

综上,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措施有(  )。

A 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B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C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D 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财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集资诈骗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A项正确),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B、C项正确)。

D项错误,犯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措施不包括死刑。

综上所述,A、B、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知识点拨】

本题属于《刑法》修正过的内容。《刑法》于2020年12月修正,您的教材如果和本题解析存在出入,那么您用教材过时了,建议去协会官网购买最新教材(2021年10月版)。本题出自2021年10月版官方教材第490页。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而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情形的是(  )。

A 两次以上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并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B 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C 在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变造、隐瞒、毁灭证据,或者提供伪证,妨碍调查

D 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而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1)不配合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或者拒绝、阻碍证券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法,甚至以暴力、威胁及其他手段干扰执法;

(2)在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变造、隐瞒、毁灭证据,或者提供伪证,妨碍调查,C项正确;

(3)两次以上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并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A项正确;

(4)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B项正确;

(5)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D项正确。

综上,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3、关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本罪侵犯的客体只包含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

B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C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D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具有以下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的财会报告及其他重要信息的管理秩序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合法权益,A项说法错误。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B项说法正确。

(3)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C项说法正确。

(4)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B、C、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D选项。

【知识点拨】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而非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秩序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三、判断题

14、证券公司股东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属于变相公开发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变相公开发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1)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采用广告、公告、广播、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公开劝诱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

(2)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

(3)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超过200人。

15、证券公司擅自发行企业债券且数额巨大的,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并非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16、证券公司销售擅自公开发行的证券且违法所得达100万元以上的,应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证券公司承销或者销售擅自公开发行或者变相公开发行的证券的,责令停止承销或者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并非2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知识点拨】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17、证券公司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且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2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0%以上1倍以下(并非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18、以网络借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8)以网络借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9)以委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0)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1)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12)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19、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为目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20、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非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的,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并非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点拨】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3、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且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并非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4、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应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第二十条规定,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考虑的情形如下:

(1)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3)在获悉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后,向公司有关主管人员或者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质疑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4)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

(5)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25、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的应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题干混淆了认定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形和从重处罚情形。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的应认定为从重处罚(并非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知识点拨】

第二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1)不配合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或者拒绝、阻碍证券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法,甚至以暴力、威胁及其他手段干扰执法;

(2)在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变造、隐瞒、毁灭证据,或者提供伪证,妨碍调查;

(3)两次以上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并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4)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26、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并非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知识点拨】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发生上述情形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7、证券公司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的保荐书且营业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1倍以上10倍以下(并非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业务收入或者业务收入不足100万元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撤销保荐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8、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并非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9、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并非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新4.1(强化)证券一级市场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