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A 非法集资类犯罪
B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C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D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概念。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故本题选B选项。
2、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不得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有上述行为的,将( ),并处( )罚款。
A 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
B 给予警告;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C 暂停或者撤销基金从业资格;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 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行政责任。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有上述行为的:
(1)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A选项符合题意;
(2)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3)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有上述行为的,还应当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暂停或者撤销基金从业资格,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故本题选A选项。
3、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 )。
A 金融管理秩序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B 简单客体
C 自然人和单位
D 特殊客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故本题选A选项。
4、( )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
A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B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C 非法集资类犯罪
D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概念。
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
故本题选A选项。
【知识点拨】
(1)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是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为目的,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与他人串通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自买自卖期货合约,操纵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量、交易价格,制造证券、期货市场假象,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准确投资决定,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的行为。
(2)非法集资类犯罪,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往往是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3)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5、( )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A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B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
C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D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概念。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故本题选A选项。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内幕交易的是( )。
A 知情人员买入或者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
B 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泄露该信息的行为
C 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行为
D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
内幕交易是指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活动。内幕交易包括下列行为:
(1)知情人员买入或者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A选项属于;
(2)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买入或者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
(3)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泄露该信息的行为,B选项属于;
(4)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行为,C选项属于。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内幕交易的选项,故本题选D选项。
7、下列不属于操纵市场行为的是( )。
A 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数量
B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C 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D 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
操纵证券、期货罪的概念:
(1)单独或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A选项属于;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B选项属于;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等方式,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含交易价格、交易量等)的行为,C选项属于。
D选项符合题意,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行为属于内幕交易,不属于操纵市场行为。
故本题选D选项。
【知识点拨】除以上行为外,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还包括:
(1)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
(2)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
(3)对证券、证券发行人、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同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8、按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A 3;1
B 5;5
C 5;1
D 3;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故本题选C选项。
9、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明文列示的证券公司操纵市场行为的是( )。
A 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自营业务
B 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C 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D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概念:
(1)单独或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C选项不符合题意。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D选项不符合题意。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等方式,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B选项不符合题意。
A选项符合题意,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自营业务属于证券自营业务的其他禁止行为(而非操纵市场行为)。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操纵市场的行为,故本题选A选项。
【知识点拨】除以上行为外,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还包括:
(1)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
(2)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
(3)对证券、证券发行人、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同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10、下列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构成要件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罪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B 该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C 单位可以成为该罪主体
D 该罪主观方面包括过失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认定。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构成要件:
(1)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而非一般主体),A选项说法错误。
(2)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依故意构成(不包括过失)。D选项说法错误。
(3)单位可以成为该罪主体(并非主体只能是自然人),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选项。
11、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可以予立案追诉的情形不包括( )。
A 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5万元以上的
B 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D 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5万元以上的,A选项包括在内;
(2)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10万元>5万元),B选项包括在内;
(3)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的,D选项包括在内;
(4)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因此,A、B、D选项属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
C选项不属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应立案追诉的情形。
故本题选C选项。
12、甲某系A证券公司副总经理,200×年,甲某与A证券公司原总经理乙某共谋并组织实施,通过操纵B公司股票交易,为公司谋取利益,经安排,甲某以C公司及其他单位、个人名义共开设1000余个账户,并将A证券公司资金转存入上述账户,由甲某实际控制上述账户,乙某负责操作。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主体要件是( )。
A 甲某
B A证券公司
C B公司
D C公司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市场罪的犯罪主体。
A选项符合题意,甲某是A证券公司员工,符合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主体。
故本题选A选项。
二、多选题
13、构成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主体包括( )。
A 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
B 期货交易所的从业人员
C 证券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D 银行工作人员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犯罪的犯罪主体。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A、B项符合题意;
(2)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C项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题意,银行工作人员不属于本罪的犯罪主体。
综上,A、B、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14、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是指( )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
A 证券交易所
B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C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D 证券业协会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虚假陈述的概念。
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是指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
综上,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5、利用未公开的信息交易,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有( )。
A 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B 2年内3次以上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
C 明示、暗示3人以上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
D 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且因证券、期货犯罪行为受过刑事追究的
答案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A选项正确);
(2)2年内3次以上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B选项正确);
(3)明示、暗示3人以上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C选项正确);
(4)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证券交易成交额在500万元以上,或者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同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以出售或者变相出售未公开信息等方式,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
(2)因证券、期货犯罪行为受过刑事追究的(D选项正确);
(3)两年内因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
(4)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因此,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6、下列关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犯罪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B 主体为特殊主体
C 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D 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犯罪。
A项说法正确,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B项说法正确,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C项说法正确,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D项说法正确,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侵害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因此,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17、关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不处罚单位,只处罚直接管理人或者其他直接负责人
B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C 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D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不构成主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刑事责任。
A项错误,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进行处罚。
B项正确,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C项正确,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侵犯的是国家证券、期货管理制度和投资者合法权益。D项错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综上所述,B、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选项。
18、下列属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包括( )。
A 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数量
B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C 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买入或者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
D 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包括:
(1)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A项说法正确。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B项说法正确。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D项说法正确。
C项说法错误,C项属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行为。
综上所述,A、B、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知识点拨】
除以上行为外,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还包括:
(1)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
(2)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
(3)对证券、证券发行人、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同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
(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19、上市公司及其( )或者其他关联人单独或者合谋,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该公司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应予立案追诉。
A 高级管理人员
B 实际控制人
C 董事
D 控股股东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者其他关联人单独或者合谋,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该公司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应予立案追诉。
综上所述,A、B、C、D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选项。
【知识点拨】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九条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单独或者合谋,持有或者实际控制证券的流通股份数达到该证券的实际流通股份总量30%以上,且在该证券连续20个交易日内联合或者连续买卖股份数累计达到该证券同期总成交量30%以上的;
(2)单独或者合谋,持有或者实际控制期货合约的数量超过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限定的持仓量50%以上,且在该期货合约连续20个交易日内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期货合约数累计达到该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30%以上的;
(3)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或者期货合约交易,且在该证券或者期货合约连续20个交易日内成交量累计达到该证券或者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20%以上的;
(4)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且在该证券或者期货合约连续20个交易日内成交量累计达到该证券或者期货合约同期总成交量20%以上的;
(5)单独或者合谋,当日连续申报买入或者卖出同一证券、期货合约并在成交前撤回申报,撤回申报量占当日该种证券总申报量或者该种期货合约总申报量50%以上的;
(6)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者其他关联人单独或者合谋,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该公司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
(7)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或者从业人员,违背有关从业禁止的规定,买卖或者持有相关证券,通过对证券或者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在该证券的交易中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下列属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体范围的有( )。
A 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B 期货经纪公司从业人员
C 银行从业人员
D 证券交易所从业人员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主体。
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A、B、D项符合题意;
(2)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C项不符合题意,银行从业人员不属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体。
综上所述,A、B、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选项。
21、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可采取的刑事处罚措施有( )。
A 处1年有期徒刑
B 剥夺政治权利
C 处以拘役
D 没收财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A项正确)或者拘役(C项正确),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综上,A、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C选项。
【知识点拨】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2、下列行为中,构成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的是( )。
A 甲与乙合谋利用资金优势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
B 甲与乙相互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
C 甲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
D 甲是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活动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认定。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包括:
(1)单独或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A项正确;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交易,B项正确;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等方式,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含交易价格、交易量等)的行为,C项正确。
D项错误,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从事相关的证券活动属于内幕交易(而非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
综上所述,A、B、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选项。
【知识点拨】
除以上行为外,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还包括:
(1)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
(2)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
(3)对证券、证券发行人、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同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
(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三、判断题
23、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并非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24、违反《证券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违反《证券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并非行政)赔偿责任。
25、涉及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行为且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条的规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证券交易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的;
(3)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并非50万元以上);
(4)2年内3次以上实施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行为的;
(5)明示、暗示3人以上从事与内幕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的;
(6)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6、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证券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7、以成交为目的,少量申报卖出证券并撤销申报的应认定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不以(并非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并非少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的应认定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28、通过策划、实施资产收购,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并谋取相关利益,证券交易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通过策划、实施资产收购或者重组、投资新业务、股权转让、上市公司收购等虚假重大事项,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并进行相关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证券交易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9、单位违规操纵证券市场的,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单位操纵证券市场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并非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30、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且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且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并非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1、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32、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只能是金融管理秩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并非仅金融管理秩序)。
33、金融机构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数额在30万元以上(并非20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或者擅自运用多个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34、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只能是金融管理秩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构成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并非仅金融管理秩序)。
35、证券公司违反法律规定,操纵证券市场且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操纵证券市场的,责令依法处理其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并非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36、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且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正确。
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且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点拨】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的;
(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的;
(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的;
(4)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买入、卖出证券、期货合约并撤销申报的;
(5)利用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期货交易的;
(6)对证券、证券发行人、期货交易标的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同时进行反向证券交易或者相关期货交易的;
(7)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37、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但没有违法所得的,应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违反《证券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0万元的,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并非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