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舍溪插画

calendar2025-07-27

message3

visits297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

一、单选题

1、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

A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 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 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解析: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各部分或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某一方面受损或缺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弥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雄辩术原理》是教育家( )的代表作,该书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本教育法论著。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答案解析:

在西方教育史上,昆体良是第一位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3、在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多轨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其中,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其中,分支型学制的结构是:学生们接受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题干强调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属于分支型学制。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单轨学制是自下而上的,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被很多国家采用,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在18、19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双轨学制,它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科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自下而上,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

A 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B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C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D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答案解析: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综上所述,C项正确。

A、B、D项,均为教育的社会属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以下关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B 机器大工业生产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C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答案解析:

选项中A、C、D三项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正确的观点,故排除。

B项,说法错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故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6、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 )。

A 雄辩家

B 政治家

C 军人

D 商人

答案解析: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著名的教育体系。其中,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在共和后期,罗马存在两种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拉丁修辞学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D项,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7、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的是( )。

A 美育

B 智育

C 德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解析:

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劳动技术教育有综合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8、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 )。

A 社会功能

B 个体功能

C 正向功能

D 显性功能

答案解析:

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正向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社会和自身状态的肯定作用以及对它们需要的满足,表现为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9、在我国实行的学制中,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制为(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答案解析: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及实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 遗传

B 教育

C 环境

D 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解析: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性,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综上所述,B项正确。

A、C、D项,虽然都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均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高尔顿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这种观点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理论中的( )。

A 环境决定论

B 综合论

C 多因素论

D 遗传决定论

答案解析:

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成熟和完善的过程,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完全由有机体自身的成熟机制所决定。即在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素质。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的发展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C项,多因素论强调多种影响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作用大小的不同变化,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生影响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以下持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观点的是( )。

A 劳动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神话起源说

答案解析: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心理起源说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C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

D 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

答案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选项中A、B、D三项,均正确描述了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排除。

C项,说法错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4、原来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这种学制为( )。

A 中间型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多支型学制

答案解析:

原来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由此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分段。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为无关干扰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有其独特的优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为无关干扰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 )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A 个体主观能动性

B 环境

C 遗传

D 学校教育

答案解析: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这些句子都表现出个体的努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综上所述,A项正确。

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

A 长善救失

B 有教无类

C 启发诱导

D 因材施教

答案解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与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选项中B、C、D三项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排除。

A项,是《学记》的教育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当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7、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教育投资

C 人民的想法

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综上所述,D项正确。

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 )。

A 杜威

B 昆体良

C 柏拉图

D 卢梭

答案解析: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在西方教育史上,昆体良是第一位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法国思想家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其代表作是《爱弥儿》。他倡导自然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要求高度尊重儿童。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但未及实施的学制是( )。

A 壬戌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寅学制

答案解析: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及实施。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以下教育观点中不属于夸美纽斯的观点的是( )。

A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B “泛智”教育

C 教育适应自然

D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

答案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 “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4)班级授课制;(5)教学原则。选项中B、C、D项均为夸美纽斯的观点,故排除。

A项,“教育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故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1、提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的教育家为( )。

A 凯洛夫

B 布鲁纳

C 布卢姆

D 赞科夫

答案解析:

赞科夫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提出了五条新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凯洛夫主编了《教育学》(1939年出版),该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著《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关于目标分类的领域,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他还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2、以下观点中,不属于洛克的教育观点的是( )。

A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B 教育目的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的

C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D 主张绅士教育

答案解析:

洛克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其教育观点包括:(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2)主张绅士教育。选项中A、C、D三项都是洛克的教育观点。故排除。

B项,是斯宾塞的教育观点,故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二、简答题

23、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目标没有直接的联系。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主要由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四个层次构成。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而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后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的教学目标则是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故该说法不正确。

答案解析:

此题属于曲意理解型辨析题。该类型主要是对知识点理解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对考点有着较为全面的把握,明确考点的正确理解方式,然后逐条列出即可。

24、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

正确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题干所描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其主要观点有: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故该说法不正确。

答案解析:

此题属于曲意理解型辨析题。该类型主要是对具体知识点理解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差别有着较为全面的把握,按照合适的逻辑顺序作答即可。

25、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正确答案: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的取舍。

答案解析:

一般而言,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性不强,答案都比较固定。考生取得高分的键在于答案的清晰性和全面性。

26、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促进个体社会化两方面。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校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学校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学校教育有助于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功能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

(2)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一致;

(3)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需的技能;

(4)学会认同身份和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答案解析:

一般而言,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性不强,答案都比较固定。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两大方面,分别进行简述即可。考生取得高分的键在于答案的清晰性和全面性。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齐白石先生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

材料二:王安石有篇文章《伤仲永》,说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五岁做诗,“指物作诗立就”,其父“日扳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方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27、根据材料,分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总体看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遗传。遗传,也叫遗传因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是造成人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环境。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环境包括先天环境即胎内环境,后天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社会环境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3)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由材料一分析可知,齐白石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这说明环境和教育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智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智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材料二分析可知,方仲永从小天资聪慧,但其父亲没有让他继续学习,最终使他“泯然众人矣”。这说明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此,培养能力更要重视后天教育。如果没有后天教育,即使有最优的先天素质也无济于事。

答案解析: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回顾教材中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内容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