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倡导自然教育观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并坚持“性善论”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卢梭
C 培根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法国思想家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倡导自然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要求高度尊重儿童。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有《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桑代克说:“人的智力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这体现了( )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多因素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甚至决定人的一切行为,决定人的一生。题目中,桑代克认为“人的智力80%决定于基因”,强调了遗传因素的作用,体现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的发展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多因素论是从两个或多个侧面提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教育使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科技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中。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教育的科技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或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体现其政治功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4、在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学校的不同( )。
A 培养目标
B 课程目标
C 教学目标
D 课程标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在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如我国的小学、中学、中专、中职和大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这也是教育的总目的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反映。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某中学组织教学时,会指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该学校的教育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题目中,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6、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杜威
D 布鲁纳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瓦·根舍因的著作是《范例教学理论》,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布鲁纳的著作是《教学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7、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的是教育家昆体良的(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论雄辩家的教育》
D 《雄辩术原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8、在参加经典古诗词鉴赏活动时,老师告诉同学们,学习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 选择功能
B 继承功能
C 传递功能
D 创造功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文化。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筛选和整理、传播和交流、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题目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综上所述,A项正确。
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唐代实行“尊孔”“统一儒经”的文教政策;宋代实行“兴文教”“倡导理学”的文教政策。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相对独立性
B 生产性
C 目的性
D 历史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题目中,唐代与宋代实行了不一样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C项,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不可能被培养成为一名歌唱家。这说明( )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A 环境
B 主观能动性
C 遗传
D 教育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题目中,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不可能被培养成为一名歌唱家,说明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中国
C 苏联
D 美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有其独特的优点。综上所述,C项正确。
A、B、D项,均属于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育学》的作者是( )。
A 赞科夫
B 加里宁
C 凯洛夫
D 马卡连柯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凯洛夫主编了《教育学》(1939年出版),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加里宁著有《论共产主义教育》,他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重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属于教育的( )。
A 社会功能
B 负向功能
C 显性功能
D 隐性功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隐性功能是指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题目中,教师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文化、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都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显性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意义。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其中,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它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意义。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美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认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多因素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他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断言人的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即“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甚至决定人的一切行为,决定人的一生。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柏拉图、高尔顿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的发展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华生、荀子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多因素论是指从两个或多个侧面提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布鲁纳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布鲁纳的著作是《教学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7、教育对于建设一个国家,统治众多百姓来说,是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文化功能
B 经济功能经济功能
C 人口功能
D 政治功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系统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论,影响大众,促使某些政治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宣传、贯彻和落实。题目中,谈到的是教育对于建设国家和统治百姓的重要性,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具有促进作用。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筛选和整理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够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还能再生产科学知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教育的人口功能是指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教育能够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A 遗传
B 主观能动性
C 环境
D 教育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题目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意思是同一种东西,生长在不同环境,结果不同,说明环境因素对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心理学家发现,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4-12岁,错过这一时期,即使学习母语也会很困难。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答案解析:
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就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提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萌芽时期中国的教育思想。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孟子在我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提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简答题
2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总体看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其中,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故该说法错误。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22、教育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该说法正确。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3、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4、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正确答案:
(1)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是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学制。以英国的双轨学制为典型代表。双轨学制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于生产性的一轨。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同,也不相接。(2)单轨学制。在19世纪后半叶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美国学制的变化与欧洲不同。原来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由此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3)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有其独特的优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