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流年絮语

calendar2025-05-23

message8

visits260

14年下高中数学学科真题卷

一、单选题

1、 ​​​​​​​

A 0

B 1

C 2

D 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变现积分的求导公式。

​​​​​​​

2、设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bl>|a-b|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

3、​​​​​​​

A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矩阵的特征向量。

4、 ​​​​​​​

A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曲线的方程。

​​​​​​​

5、 

A

B

C

D

答案解析:

根据函数的一致收敛定义可得。

6、设P为三阶方阵,将P的第一列与第二列交换得到T,再把T的第二列加到第三列得到 R,则满足PQ=R的矩阵Q是(   )

A

B ​​​​​​​

C img 小部件

D

答案解析:

​​​​​​​

7、发现勾股定理的希腊数学家是( )。

A 泰勒斯

B 毕达哥拉斯

C 欧几里德

D 阿基米德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数学史

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A 推理论证能力

B 运算求解能力

C 数据处理能力

D 几何作图能力

答案解析:

五种基本能力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二、简答题

9、 ​​​​​​​

正确答案:

F}FCM[6@{P5SLVY3I9NU]%2.png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0、袋子中有70个红球,30个黑球,从袋子中连续摸球两次,每次摸一个球,而且是不放回的摸球:(1)求两次摸球均为红球的概率;(2)若第一次摸到红球,求第二次摸到黑球的概率。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概率的知识

11、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泰勒级数的知识。

12、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方式一:直接导入法。举例:在学写函数的图像性质时,直接提出函数的图像性质,告诉学生直接通过图形可得,直接得出图像性质;方式二:复习导入,就是学习函数图像的性质时,先带着学生复习下上节课的关于函数的定义,通过图像引入今天的课题。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数学教学技能知识

13、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请列举四种评价的主体,并简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意义:(1)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通过沟通和协商,能够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2)通过加强自评、互评,能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3)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进而使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能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最终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评价

三、解答题

​​​​​​​

14、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线性空间的维数

四、简答题

15、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al)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现a象,从客观世界的对象及其关系中抽象并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构造的数学模型等,就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1)请举出一个实例,并简述其"数学化"的过程。(6分)(2)分析经历上述"数学化"过程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作用。(9分)

正确答案:

1)实例:老鼠的繁殖率:假设老鼠每胎产鼠6只,其中3雌3雄,两胎之间间隔时间40天, 小鼠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120天。现假设在理想情况下(即不考虑死亡、周期变化、突发事件等),一对老鼠开始生育,估计一年后老鼠的总数将达多少只?

"数学化"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对这些数学成分用图式法表示。②从图式法表示中,寻找并发现与问题有关的关系和规律。③从所发现的关系中,建立相应的公式,以求得某种一般化的规律。④运用其他不同方法(数学模型)解决这一问题。

(2)经历上述"数学化"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有以下作用:

①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设计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有利于快速的发现问题。

②由"数学化"过程可以看出发现问题是直观的,容易引起学生想象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而且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相关联。

③通过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去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很大帮助。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标中五大基本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


16、教师1主要按照教科书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师2没有完全按照教科书组织教学,请对两位教师的做法加以评价(5分)

正确答案:

教师1的教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学 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优点是在一个例题结束后,教师布置一道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2的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诱发思考,循环渐进的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将学生解答方法展现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补充其他的解题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但是这位老师的不足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此不等式,课前没有考虑到解不等式的函数思想方法。

答案解析:

本题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考察

17、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领悟数学思想,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视角, 对两位教师的教学作评析;(10分)

正确答案:

教师1没有辩证的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造成不适当的"生成",缺乏教师引导,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2体现了对教学过程的"预设",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并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教师2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教师2不足的是没有仔细研究教材,忽略了用函数问题解答此不等式,没有把本节课进行适当拓展和深化。

答案解析:

本题对数学课程知识的考察

18、给出运用函数证明该不等式的方法,并简要说明该方法的数学教学价值。(5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数学学科知识

六、教学设计题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某教师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定义,理解数列的分类,掌握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增强学生的

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个性意志,体验和感受数学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9、(1)上述三维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相同吗?存在什么问题?简要回答(6分)

正确答案:

(l)不相同,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教师。问题是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不一致。设计教学目标时在表述对象上应该统一,而不是其中的一条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描述的一一"使学生……"另一条又是以学生角度来描述的一一"经历……过程"。通常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比较恰当,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数学教学技能的知识点

20、"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存在什么问题?简要回答(6分);

正确答案:

(2)不具有可操作性。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过高过大不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建立在对教学 内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准确把握基础上的,要具体实在不浮华,具有可操作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数学教学技能知识点

21、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给出你的教学目标设计(8分)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有关概念,几种简单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通项公式法);了解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然界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抽象出数列的概念: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的规律,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列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研究数列可以揭示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一些规律,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解析:

本题对教学设计知识点的考查

22、结合《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说明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0分)

正确答案:

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如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数列及其概念,本质是特殊的函数。②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要有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及学习顺序,学习后学生应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等。③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要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阐述,表述对象要统一,在用词上要慎重,既要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又要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和探索"等。④要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惰"等: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⑤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要从记忆、理解和探究三个层次来制定目标。⑥要实在具体,不浮华;要防止教学目标"高大全",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数学教学技能知识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14年下高中数学学科真题卷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