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的是( )。
A 定位放线、周围环境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
B 定位放线、压实度和周围环境
C 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
D 定位放线、运输路线和排水降水系统
答案解析: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考点:土方工程。
2、关于桩基础说法错误的是( )。
A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
B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C 每灌注50m³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³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D 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根
答案解析: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考点:桩基础。
3、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进行强度检验时,应取( )d后的试件。
A 28
B 45
C 60
D 90
答案解析:
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
考点:地基。
4、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mm。
A 60
B 80
C 100
D 150
答案解析:
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表1A432022-3
考点:卷材防水层。
5、地下工程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养护时间至少应为( )。
A 7d
B 14d
C 21d
D 28d
答案解析:
地下工程水泥砂浆凝结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C,并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考点:主体结构防水工程。
6、明挖法的基坑必须保持地下水位至少稳定在基底( )m以下。
A 0.2
B 0.5
C 0.8
D 1.0
答案解析: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明挖法的基坑以及暗挖法的竖井、洞口,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500mm以下,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考点:基本规定。
7、关于水泥土搅拌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B 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湿法施工
C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3根
D 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100~300mm
答案解析: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上等地基。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施工。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500mm。
考点:水泥土搅拌法。
8、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符合的要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300mm
B 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
C 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个少于0.5m
D 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
答案解析:
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除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200mm;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3)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个少于0.5m;4)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
考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9、关于砂石桩的施工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砂土地基宜从中间向两侧进行
B 对黏性土地基宜从外围向中间进行
C 对黏性土地基宜采用隔排施工
D 与既有建筑邻近施工时应采用隔排施工
答案解析:
砂石桩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地基宜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对黏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在既有建(构)筑物邻近施工时,应背离建(构)筑物方向进行。
考点:砂石桩法。
10、关于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
B 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没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同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C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D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5m
答案解析: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2)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3)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没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同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4)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5)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6)强夯置换法的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考点: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11、下列关于水泥土墙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布置时,水泥土的置换率对于淤泥不宜小于0.7
B 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布置时,淤泥质土不宜小0.7,一般黏性土及砂土不宜小于0.6
C 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
D 当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基坑内侧土体加固或水泥土墙插筋加混凝土面板及大嵌固深度等措施
答案解析:
(1)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布置时,水泥土的置换率对于淤泥不宜小于0.8,淤泥质土不宜小0.7,一般黏性土及砂土不宜小于0.6;格栅长宽比不宜大于2。(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3)当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基坑内侧土体加固或水泥土墙插筋加混凝土面板及大嵌固深度等措施。
考点:水泥土墙。
二、多选题
1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属于一级基坑的有( )。
A 重要工程的基坑
B 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一部分的基坑
C 开挖深度8米的基坑
D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E 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答案解析: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①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②开挖深度大于10m;③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④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须严加保护的基坑。
考点:基坑工程。
13、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的项目有( )。
A 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
B 夯实时的加水量
C 夯压遍数
D 压实系数
E 总铺设厚度
答案解析:
施工过程中应检査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
考点:地基。
14、关于涂料防水层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 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
B 涂料施工前,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
C 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50mm
D 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E 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4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答案解析:
(1)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2)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涂膜固化前如有降雨可能时,应及时做好已完涂层的保护工作。(3)有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基本干燥,不应有气孔、凹凸不平、蜂窝麻布等缺陷。涂料施工前,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应使胎体层充分浸透防水涂料,不得有露槎及褶皱。(4)防水涂料应分层刷涂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50mm。甩槎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5)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和增涂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50mm。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6)涂料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侧墙背水面保护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或20mm厚1:2.5水泥砂浆。
考点:涂料防水层。
15、适用注浆法进行处理的有( )。
A 淤泥质土
B 人工填土
C 黏性土
D 砂土
E 碎石土
答案解析:
注浆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
考点:其他地基处理方法。
16、关于换填垫层材料选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当使用粉细砂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
B 选用粉质黏土时,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
C 选用粉煤灰时,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
D 选用灰土时,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不宜用粉质黏土
E 选用矿渣时,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小于11kN/m³,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超过5%
答案解析:
选用灰土时,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土料宜用粉质黏土。
考点:换填垫层法。
17、适用于管井降水的情况有( )。
A 含水丰富的潜水
B 承压水
C 含水量不大的潜水
D 裂隙水
E 上层滞水
答案解析:
适用于管井降水的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表1A432024-2
考点:地下水控制。
18、下列关于逆作拱墙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筋混凝土拱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B 拱墙结构水平方向应通长双面配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7%
C 圆形拱墙壁厚不应小于400mm,其他拱墙壁厚不应小于500mm
D 拱墙结构可以作为防水体系使用
E 沿拱墙高度应设置数道肋梁,其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5m
答案解析:
(1)钢筋混凝土拱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2)拱墙截面宜为2字形,拱壁的上、下端宜加肋梁;当基坑较深且一道Z字形拱墙的支护高度不够时,可由数道拱墙叠合组成,沿拱墙高度应设置数道肋梁,其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5m。当基坑边坡地较窄时,可不加肋梁但应加厚拱壁。(3)拱墙结构水平方向应通长双面配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7%。(4)圆形拱墙壁厚不应小于400mm,其他拱墙壁厚不应小于500mm。(5)拱墙结构不应作为防水体系使用。
考点:逆作拱墙。
19、下列土钉墙基坑支护的设计构造,正确的有( )。
A 土钉墙墙面坡度1:0.2
B 土钉长度为开挖深度的0.8倍
C 土钉的间距为2m
D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E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答案解析:
土钉墙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2)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栓连接或钢筋焊接连接;3)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4)土钉钢筋宜采用HRB335、HRB400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5)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6)喷射}昆凝土面层宜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10mm,间距宜为150~3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7)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考点:土钉墙。
20、关于排桩、地下连续墙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悬臂式排桩结构桩径不宜小于600mm
B 排桩与桩顶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C20
C 悬臂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600mm
D 桩锚体系中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4m
E 水下灌注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20
答案解析:
水下灌注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C20。
考点:排桩、地下连续墙。
三、案例分析
背景资料(略)事件: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21、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不妥之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不妥。正确做法: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应先验孔,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放置钢筋笼及下导管。放置完后需要进行第二次循环清孔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不妥之二: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混凝土浇筑超过设计标高至少0.5m。
答案解析:
不妥之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不妥。正确做法: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应先验孔,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放置钢筋笼及下导管。放置完后需要进行第二次循环清孔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不妥之二: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混凝土浇筑超过设计标高至少0.5m。
考点:桩基础。
四、案例分析
某建筑公司承建一写字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4394m2。主体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加箱形基础。工程桩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00mm,桩长35m。共260根,钢筋笼长度23m,主筋为12Φ25HRB335钢筋。每天施工10根。基础底板厚度为2000mm,采用C40P8抗渗混凝土,施工环境温度29℃。事件一: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每天施工10根灌注桩,项目部根据每天浇筑的混凝土量,计划留置标养试件6组,共留置156组试件。
2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灌注桩混凝土留置的标养试件组数不足。理由: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该工程每根灌注桩混凝土浇筑量约28m3,不足50m3应每根桩留一组混凝土试件,共留置试件260组。
答案解析:
灌注桩混凝土留置的标养试件组数不足。理由: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该工程每根灌注桩混凝土浇筑量约28m3,不足50m3应每根桩留一组混凝土试件,共留置试件260组。
考点:桩基础。
五、案例分析
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了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进行比选后确定。
23、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应有:①排桩+内撑式支护+降水井+回灌井方案;②排桩+内撑式支护+降水井+截水帷幕方案;③地下连续墙+降水井方案。
答案解析:
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应有:①排桩+内撑式支护+降水井+回灌井方案;②排桩+内撑式支护+降水井+截水帷幕方案;③地下连续墙+降水井方案。
考点:基本规定。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