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浅唱

calendar2025-07-03

message4

visits420

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7)复赛 提高组参考答案

一、实操题

1、统计数字

【问题描述】

某次科研调查时得到了 n 个自然数,每个数均不超过 1500000000(1.5*109)。已知不相同的数

不超过 10000 个,现在需要统计这些自然数各自出现的次数,并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统

计结果。

【输入】

 输入文件 count.in 包含 n+1 行:

 第 1 行是整数 n,表示自然数的个数。

 第 2~n+1 行每行一个自然数。

【输出】

 输出文件 count.out 包含 m 行(m 为 n 个自然数中不相同数的个数),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

的顺序输出。每行输出两个整数,分别是自然数和该数出现的次数,其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入输出样例】

【限制】

 40%的数据满足:1<=n<=1000

 80%的数据满足:1<=n<=50000

 100%的数据满足:1<=n<=200000,每个数均不超过 1 500 000 000(1.5*10^9)

参考答案:本题的解答需要利用计数排序算法,将输入的自然数进行统计并输出。


2、字符串的展开

【问题描述】

在初赛普及组的“阅读程序写结果”的问题中,我们曾给出一个字符串展开的例子:如果在输入的字符串中,含有类似于“d-h”或“4-8”的子串,我们就把它当作一种简写,输出时,用连续递增的字母或数字串替代其中的减号,即,将上面两个子串分别输出为“defgh”和“45678”。在本题中,我们通过增加一些参数的设置,使字符串的展开更为灵活。具体约定如下:

(1)遇到下面的情况需要做字符串的展开:在输入的字符串中,出现了减号“-”,减号两侧同为小写字母或同为数字,且按照 ASCII 码的顺序,减号右边的字符严格大于左边的字符。

(2)参数 p1:展开方式。p1=1 时,对于字母子串,填充小写字母;p1=2 时,对于字母子串,填充大写字母。这两种情况下数字子串的填充方式相同。p1=3 时,不论是字母子串还是数字子串,都用与要填充的字母个数相同的星号“*”来填充。

(3)参数 p2:填充字符的重复个数。p2=k 表示同一个字符要连续填充 k 个。例如,当 p2=3时,子串“d-h”应扩展为“deeefffgggh”。减号两侧的字符不变。

(4)参数 p3:是否改为逆序:p3=1 表示维持原有顺序,p3=2 表示采用逆序输出,注意这时仍然不包括减号两端的字符。例如当 p1=1、p2=2、p3=2 时,子串“d-h”应扩展为“dggffeeh”。

(5)如果减号右边的字符恰好是左边字符的后继,只删除中间的减号,例如:“d-e”应输出为“de”,“3-4”应输出为“34”。如果减号右边的字符按照 ASCII 码的顺序小于或等于左边字符,输出时,要保留中间的减号,例如:“d-d”应输出为“d-d”,“3-1”应输出为“3-1”。

【输入】

输入文件 expand.in 包括两行:

第 1 行为用空格隔开的 3 个正整数,依次表示参数 p1,p2,p3。

第 2 行为一行字符串,仅由数字、小写字母和减号“-”组成。行首和行末均无空格。

【输出】

输出文件 expand.out 只有一行,为展开后的字符串。

【输入输出样例 1】

【输入输出样例 2】

【输入输出样例 3】

【限制】

 40%的数据满足:字符串长度不超过 5

 100%的数据满足:1<=p1<=3, 1<=p2<=8, 1<=p3<=2。字符串长度不超过 100

参考答案:对于输入样例1,输出为"defgh";对于输入样例2,输出为"dggfeeh";对于输入样例3,输出为"345678"。


3、矩阵取数游戏

【问题描述】

 帅帅经常跟同学玩一个矩阵取数游戏:对于一个给定的 n*m 的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 aij均为非负整数。游戏规则如下:

1. 每次取数时须从每行各取走一个元素,共 n 个。m 次后取完矩阵所有元素;

2. 每次取走的各个元素只能是该元素所在行的行首或行尾;

3. 每次取数都有一个得分值,为每行取数的得分之和,每行取数的得分 = 被取走的元素值*2i,其中 i 表示第 i 次取数(从 1 开始编号);

4. 游戏结束总得分为 m 次取数得分之和。

帅帅想请你帮忙写一个程序,对于任意矩阵,可以求出取数后的最大得分。

【输入】

 输入文件 game.in 包括 n+1 行:

 第 1 行为两个用空格隔开的整数 n 和 m。

 第 2~n+1 行为 n*m 矩阵,其中每行有 m 个用单个空格隔开的非负整数。

【输出】

 输出文件 game.out 仅包含 1 行,为一个整数,即输入矩阵取数后的最大得分。

【输入输出样例 1】

【输入输出样例 1 解释】

第 1 次:第 1 行取行首元素,第 2 行取行尾元素,本次得分为 1*21+2*21=6

第 2 次:两行均取行首元素,本次得分为 2*22+3*22=20

第 3 次:得分为 3*23+4*23=56。总得分为 6+20+56=82

【输入输出样例 2】

【输入输出样例 3】

【限制】

 60%的数据满足:1<=n, m<=30, 答案不超过 10^16

 100%的数据满足:1<=n, m<=80, 0<=aij<=1000

参考答案:本题是一道动态规划问题,可以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首先,定义状态转移方程。设dp[i][j][k]表示在前j行中,选取前i个元素,且第i行选取第k个元素的最大得分。根据题意,第i行的第k个元素值乘以(i+j-1),因此状态转移方程为:dp[i][j][k] = max(dp[i-1][k-1][l] + a[i][k]*(i+j-1), dp[i-1][j][l] + a[i][k]*i)其中,l表示第i-1行选取的元素位置,a[i][k]表示第i行第k个元素的值。然后,根据状态转移方程,从第一行开始,逐行计算dp数组。最后,dp[n][m][k]即为所求的最大得分。


4、树网的核

【问题描述】

设 T=(V, E, W) 是一个无圈且连通的无向图(也称为无根树),每条边带有正整数的权,我们称 T 为树网(treenetwork),其中 V, E 分别表示结点与边的集合,W 表示各边长度的集合,并设 T 有 n 个结点。

路径:树网中任何两结点 a,b 都存在唯一的一条简单路径,用 d(a,b)表示以 a,b 为端点的路径的长度,它是该路径上各边长度之和。我们称 d(a,b)为 a,b 两结点间的距离。一点 v 到一条路径 P 的距离为该点与 P 上的最近的结点的距离:

d(v,P)=min{d(v,u),u 为路径 P 上的结点}。

树网的直径:树网中最长的路径称为树网的直径。对于给定的树网 T,直径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可以证明:各直径的中点(不一定恰好是某个结点,可能在某条边的内部)是唯一的,我们称该

点为树网的中心。

偏心距 ECC(F):树网 T 中距路径 F 最远的结点到路径 F 的距离,即

任务:对于给定的树网 T=(V, E,W)和非负整数 s,求一个路径 F,它是某直径上的一段路径(该路径两端均为树网中的结点),其长度不超过 s(可以等于 s),使偏心距 ECC(F)最小。我们称这个路径为树网 T=(V,E,W)的核(Core)。必要时,F 可以退化为某个结点。一般来说,在上述定义下,核不一定只有一个,但最小偏心距是唯一的。

下面的图给出了树网的一个实例。图中,A-B 与 A-C 是两条直径,长度均为 20。点 W 是树网的中心,EF 边的长度为 5。如果指定 s=11,则树网的核为路径 DEFG(也可以取为路径 DEF),偏心距为 8。如果指定 s=0(或 s=1、s=2),则树网的核为结点 F,偏心距为 12。

【输入】

 输入文件 core.in 包含 n 行:

第 1 行,两个正整数 n 和 s,中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其中 n 为树网结点的个数,s 为树网的核的长度的上界。设结点编号依次为 1, 2, ..., n。

从第 2 行到第 n 行,每行给出 3 个用空格隔开的正整数,依次表示每一条边的两个端点编号和长度。例如,“2 4 7”表示连接结点 2 与 4 的边的长度为 7。

所给的数据都是正确的,不必检验。

【输出】

 输出文件 core.out 只有一个非负整数,为指定意义下的最小偏心距。

【输入输出样例 1】

【输入输出样例 2】

【限制】

 40%的数据满足:5<=n<=15

 70%的数据满足:5<=n<=80

 100%的数据满足:5<=n<=300, 0<=s<=1000。边长度为不超过 1000 的正整数

参考答案:根据题目描述,需要找到树网中的一个路径F,它是某直径上的一段路径,其长度不超过s,使偏心距ECC(F)最小。可以通过遍历树网中的每条边,找到最长的路径(即直径),然后在这条直径上找到满足长度不超过s的路径F,计算其偏心距ECC(F),并更新最小偏心距。具体算法如下:1. 遍历树网中的每条边,找到最长的路径(即直径),并记录直径的两个端点a和b。2. 在直径上找到满足长度不超过s的路径F,计算其偏心距ECC(F)。3. 更新最小偏心距,记录最小偏心距对应的路径F。4. 输出最小偏心距。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7)复赛 提高组参考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