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
B 素质教育不包括家庭教育
C 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D 素质教育不包含社会教育
2、班主任陈老师根据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为三类学生分别建立综合成长档案。陈老师的做法( )。
A 不恰当,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
B 恰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C 不恰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D 恰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上,林老师让全班学生都用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解题。林老师的做法( )。
A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B 尊重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C 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D 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4、张老师经常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反思。下列不属于教学反思的是( )。
A 撰写教学后记
B 编制课程标准
C 撰写教学案例
D 编写教学日志
5、教师张某上班迟到了,学校按照制度规定扣除了张某当月的部分绩效工资。张某对学校的处分不服,他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 )。
A 申请仲裁
B 提出申诉
C 检举控告
D 申请复议
6、某小学女生小丽在放学的路上被数名同校的女生扇耳光,施暴者宣称打人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小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B 学校应承担小丽所受伤害的赔偿责任
C 不会自我保护的小丽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D 施暴者的监护人应对小丽承担赔偿责任
7、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是( )。
A 小刚的妈妈经常检查他的作业和日记本
B 课间休息时教师王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抽烟
C 教师刘某让没有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站着听课
D 教师李某课堂上让未掌握投篮动作的学生反复练习
8、11岁的小明在学校捡到一部价值2000元的智能手机,拿回家自用。小明的行为( )。
A 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 没有违反相关法律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
A 小强将管制刀具带在书包里以保护自己
B 小明经常强迫低年级同学买东西给他吃
C 小刚多次在校殴打他人,偷盗同学财物
D 小浩纠集社会青年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10、六年级女生朱某学习不好,经常在课堂上讲话。一天上课,朱某又和同桌的男生说话。教师张某批评朱某说:“你怎么这么贱呀,能不能不招惹男生呀!”朱某听后立刻大哭,用头部在课桌上猛烈撞击,造成额头出血,关于朱某所受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校承担朱某伤害的主要赔偿责任
B 张某侵犯了朱某的言论自由权
C 朱某家长承担朱某伤害的赔偿责任
D 张某承担朱某伤害的部分赔偿责任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 )。
A 强化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B 强化特色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上来
C 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特色上来
D 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12、学生甲和学生乙有矛盾,甲为泄私愤,将乙的照片作为投飞镖的靶子。甲的做法( )。
A 合法,同学矛盾不必夸大
B 合法,对乙没有不良影响
C 不合法,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D 不合法,侵犯了乙的肖像权
13、对右图中教师的做法,描述正确的是( )。
A 注重扬长避短
B 注重因材施教
C 未能把握正确评价标准
D 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14、平时爱搞笑的小东几次竞选班干部均落选了。对此,班主任应采取的恰当做法是( )。
A 提醒小东低调做人,注意拉票
B 建议小东放弃竞选,安于现状
C 鼓励小东不要气馁,继续努力
D 安慰小东顺其自然,随缘认命
15、小敏数学基础差,秦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帮小敏补习。小敏的家长多次给秦老师报酬,都被秦老师婉言谢绝了。这表明秦老师( )。
A 做到了严慈相济
B 不注重家校合作
C 做到了廉洁从教
D 不注重有效沟通
16、还有半年就要退休的郑老师仍在学校仅凭经验带头上示范课,对徒弟要求严格,以致个别徒弟对其心存抱怨。下列关于郑老师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爱岗敬业
B 与时俱进
C 甘为人梯
D 勤恳乐教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了一项援助欧洲的计划,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并为北约和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计划的名称是( )。
A 曼哈顿计划
B 马歇尔计划
C 阿波罗计划
D 第四点计划
18、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经实行过“变法”,以期通过变法增强国家实力。在下列变法人物中,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是( )。
A 管仲
B 商鞅
C 王安石
D 张居正
19、在我国历史上,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等观测天象的仪器,主持编制了《授时历》,将一个回归年的天数精确到365.2425天的数学家、天文家学是( )。
A 张衡
B 祖冲之
C 郭守敬
D 徐光启
20、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根据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等。其中,经常出现极光、流星等的天文现象的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散逸层
21、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个节气分别是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 清明、谷雨
B 立夏、小满
C 中秋、重阳
D 冬至、小寒
22、在《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拳打镇关西”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
A 林冲、武松
B 鲁智深、杨志
C 杨志、林冲
D 武松、鲁智深
23、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对主人公痛苦、愤怒、多情善感和愤世嫉俗等情绪的描写,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其作者是( )。
A 歌德
B 席勒
C 茨威格
D 格拉斯
24、佛塔是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建筑,最初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塔的是( )。
A
B
C
D
25、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下列中国古代乐器中,属于丝类的是( )。
A 琴
B 竽
C 鼓
D 管
26、在PowerPoint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某特定的应用设计模版,在该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版将( )。
A 采用默认型设计模版
B 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版
C 采用已选定设计模版
D 需要指定其他设计模版
27、在Windows系统中,下列程序组可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是( )。
A “剪贴板”和“我的文档”
B “我的文档”和“资源管理器”
C “剪贴板”和“我的电脑”
D “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28、下列选项中,与“水果”和“苹果”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 “蔬菜”和“萝卜”
B “芭蕉”和“香蕉”
C “柠檬”和“橙子”
D “番茄”和“茄子”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1、3、6、11、( )、32”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
A 18
B 19
C 20
D 21
二、简答题
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地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了眼睛。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张老师:“能!”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突然,一个男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老师,我也成功了!”“我也成功了!”……趁着大家那股高兴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然后又为什么不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地反复实验着: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将杯子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产生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张老师后来在备课本中写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30、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即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作答。其次,回顾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刚接班的宋老师在班上设置了一个“微语本”,要求同学们各取一个昵称,每天可以在“微语”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同学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在本子上留言,坦诚进入六年级后的心声。一天,宋老师在“微语”本上发现一个署名为“霜美人”的留言,字里行间透出失落和伤感。“‘霜美人’是谁呢?他(她)怎么了?”带着疑惑,宋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字迹,发现“霜美人”原来是一个大眼睛的女生——李小霜。经了解,原来小霜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拮据。但小霜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学习之余,她还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舞蹈。一天,宋老师对小霜说:“我刚接手咱们班,对同学们不了解,不如你当我的助手,好吗?”小霜爽快的答应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老师对小霜更加关注了,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学习上严格要求。同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小霜展示舞蹈特长。慢慢地,小霜在“微语”本上的留言渐渐不再显得忧伤了。在协助宋老师的班级工作上,她也很主动,十分负责,人也自信多了。在学校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霜别具创意地用报纸折叠了一套晚礼服,在舞台上走秀。演出很成功,小霜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31、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宋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作答。其次,回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孟子曾嘲笑楚国的许行说话像伯劳鸟叫,还发过“若使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的议论。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32、文中引用高本汉的话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其“适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重点词句释义题:本题考查读者阅读后对细节关键词句的理解,属于简单归纳题。通读文章段落,找到“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相关的词句,结合上下文,进行总结概括或者直接摘抄即可得到答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孟子曾嘲笑楚国的许行说话像伯劳鸟叫,还发过“若使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的议论。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33、文章在论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这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文章脉络分析题:本题考查的是作者论述观点的段落结构。首先在文中找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不难发现此句接下来的段落都在论证这个观点。仔细阅读后发现,作者从大到小即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论述了“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接着组织语言编写答案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被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一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34、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参考答案:
本段材料立意可选用提炼中心法。从材料中可知,济南老火车站被拆一事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由此,可知人们现在持有的观点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据此,可以提炼出以下立意:
①保护传统文化;
②学会珍惜,不留遗憾。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