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桃花下浅酌

calendar2025-07-19

message5

visits607

17年上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就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 善于因材施教

B 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C 善于激发学生自信

D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2、小成脸上有一块较大的胎记,小磊经常嘲笑他,还给他起不雅的绰号,小成很伤心。对此,教师不恰当的做法是(  )。

A 要求小磊向小成道歉

B 教育小磊要尊重同学

C 告诉小成尽量远离小磊

D 帮助小成学会悦纳自己


3、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杰大声问道:“老师,床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

A 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

B 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

C 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

D 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4、美术课上,曾老师指导学生把天然的竹根须做成卷曲的头发,还演示如何借助竹节的弧度制成黄包车的顶棚。这表明曾老师具有(  )。

A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B 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C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D 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行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

B 减少设立重点学校

C 实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

D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6、某小学给学生订购校服,校长从中拿回扣,尚未构成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应没收非法所得,并对该校长(  )。

A 给予行政处分

B 给予强制措施

C 给予刑事处罚

D 给予治安处罚


7、某公立小学符合办学条件,具备法人条件,该校取得法人资格应该始于(  )。

A 批准之日

B 批准次日

C 登记注册之日

D 登记注册次日


8、小学生姚某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学校责令家长将其转走,否则予以开除。该校的做法(  )。

A 正确,学校拥有教学管理权利

B 正确,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C 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长期停课

D 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批评教育


9、小学教师余某在课间休息时,习惯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吸烟。该教师的行为(  )。

A 合法。教师有课间休息的权利

B 合法。教师未侵犯学生的权利

C 不合法。教师不得在学生集体活动场所吸烟

D 不合法。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方可吸烟


10、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该班主任的做法(  )。

A 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 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C 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

D 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11、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六年级的学生小枫与15岁的哥哥单独居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小枫父母予以训诫的应是(  )。

A 教育行政部门

B 乡政府

C 学校

D 公安机关


12、放学途中,11岁的强强在人行道上被同班同学小刚撞倒,导致骨折。对该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 小刚

B 小刚的监护人

C 学校

D 班主任


13、姜老师听到晓成等几个学生说不喜欢自己,更喜欢原来的班主任,因此对他们总是没有好脸色,动辄当众斥责或罚站。这表明姜老师没有做到(  )。

A 严格要求学生

B 维护课堂秩序

C 调节自我心态

D 督促学生学习


14、在数学课堂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了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

B 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

C 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

D 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


15、数学老师小段多才多艺,在文体活动等方面给各个班级许多帮助,受到同事好评。这表明段老师具有(  )。

A 因材施教能力

B 团结协作精神

C 严谨治学意识

D 课堂教学素质


16、张老师生气时在学生面前不自觉地会爆“粗口”,学生很反感。张老师应该(  )。

A 依然如故,顺其自然

B 无意为之,不必在意

C 努力改正,尽量避免

D 改变自己,不说脏话


17、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着(  )。

A 中子

B 质子

C 原子核

D 电子云


18、我国气象灾害预警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其中图标由图形、文字和颜色构成。下列图形中,表示寒潮预警的是(  )。

A

B

C

D


19、现代世界各国一般以国家建立、独立日为国庆日,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在位国王或皇帝的即位、诞辰之日为国庆日,也有的国家把对建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日定为国庆日。下列选项中,与法国国庆日的确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拿破仑一世发动“雾月政变”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C 《人权与公民宣言》发表

D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20、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下列历史人物中,筹建该机构的是(  )。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沈葆桢

D 左宗棠


21、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五夜。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  )。

A 19:00-21:00时

B 21:00-23:00时

C 23:00-(次日)1:00时

D (次日)1:00-3:00时


22、女性人物形象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下列女性形象中,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是(  )。

A 苔丝

B 简•爱

C 娜拉

D 卡门


2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用史诗、叙事诗以及传唱等方式,歌颂本民族的英雄或传说人物。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古族的是(  )。

A 《玛纳斯》

B 《嘎达梅林》

C 《阿诗玛》

D 《格萨尔王传》


24、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文化,民族舞蹈更是各有特色,精彩纷呈。下列选项中,属于藏族舞蹈的是(  )。

A 弦子舞

B 芦笙舞

C 扁担舞

D 孔雀舞


25、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代在各种书体中都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下图为《多宝塔碑》(局部),其书写者是(  )。


A 张旭

B 柳公权

C 怀素

D 颜真卿


26、将运行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以后,该应用程序的状态是(  )。

A 已被关闭

B 停止运行

C 已被删除

D 还在运行


27、在Excel默认状态下,要在单元格中完整输入数字字符串070615,下列输入序列正确的是(  )。

A ’070615

B “070615”

C 070615

D [070615]


28、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将选项中的数字填入“2、4、10、42、(  )、17726”空缺处,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

A 122

B 222

C 322

D 422


29、下列选项中所表述的内容,包含在“只有历经磨难,才会更深刻地明白人生真谛”的是(  )。

A 如果历经磨难,一定能更深刻地明白人生真谛

B 只要历经磨难,就能够更深刻地明白人生真谛

C 要想更深刻地明白人生真谛,就必须历经磨难

D 不想更深刻地明白人生真谛,就不必历经磨难


二、简答题

周末我带学生去郊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都纷纷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最喜欢的是荆棘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遭到了同学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小强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花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到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活动结束后,我专门找小强一起分析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鼓励他改掉缺点,同时安排班里几名学生与小强组成互帮小组,小强渐渐改正了自身的缺点。

30、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学生观,即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作答。其次,回顾“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她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了。

       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苏老师把晓玲叫到办公室,厉声责备道:“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 “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

       下午上课时,苏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苏老师听后惊异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的腰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苏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苏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苏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苏老师既怜悯、又自责。

       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苏老师,很诧异,苏老师迎上前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苏老师赶紧说:“学一定得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苏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31、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即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作答。其次,回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 IT 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元的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政治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政治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思维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联系,人们完全能够据此做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在 2012 年 2 月的一篇专栏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语言,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他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大数据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所改造。

       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等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的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创新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监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挖掘、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资源发掘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32、请简要概括文章画线句“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

参考答案:

重点词句释义题:本题考查读者阅读后对细节关键词句的理解,属于简单的归 纳题。找到文中画线句“剧中人”“剧作者”出处的信息点,在大数据整合带来环境改变 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都怎样的被大数据所影响,结合上下文,进行总结概括或者直接摘 抄即可得到答案。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 IT 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元的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政治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政治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思维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联系,人们完全能够据此做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在 2012 年 2 月的一篇专栏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语言,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他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大数据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所改造。

       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等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的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创新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监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挖掘、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资源发掘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33、在促进社会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结合作者观点分析题:本题考查的既有作者的观点,有考查读者的阅后的思考。大数据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是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我们可以在作答过程中结合作者的观点和社会实际或个人思考进行具体阐述即可。


      德瑞克·朱伯特、贝弗利·朱伯特夫妇是著名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制作者。在长达30年对野生动物生活的拍摄生涯中,拍摄了25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8次获得艾美奖。

      有人曾这样问朱伯特夫妇:“当肉食动物在捕杀弱小动物时,你们也眼睁睁地看着,不去帮忙吗?”

      朱伯特夫妇回答道:“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34、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段材料的立意可选用提炼中心法。朱伯特夫妇面对大自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则,表明自己只能选择“无动于衷”,言外之意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从这个角度可以参考的立意有:

       ①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②尊重教育规律。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17年上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卷参考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