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
A 学生的心理发展
B 学生的全面发展
C 学生的主动发展
D 学生的主体发展
2、图1中,该教师的做法( )。
A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 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C 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 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3、沈老师收集轮胎、破篮球、废纸箱、塑料绳等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将之改造成各种合适的教具、学具。这表明沈老师具有( )。
A 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B 课程组织实施能力
C 教学程序设计能力
D 教育启发引导能力
4、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 )。
A 政治理论知识
B 文化基础知识
C 学科专业知识
D 教育科学知识
5、小学教师梁某因上班迟到被罚款,她对学校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申诉的受理机关应是( )。
A 教职工代表大会
B 信访机关
C 教育行政部门
D 检察机关
6、小学生陈某十分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班主任周某让其缴纳“违纪金”,宣称再犯错误则从中扣取充作班费。周某的做法( )。
A 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
B 正确。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C 不正确。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 不正确。批评无效后才能罚款
7、就读于农村某校的亮亮小学未毕业,父母让其辍学帮忙照看店里生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小亮父母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的机构是( )。
A 村委会
B 学校
C 乡级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
8、某小学让学生乐队停课参加A公司庆典,公司给予学校一定的经济回报。该校做法( )。
A 正确。可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B 正确。学校拥有管理学生权利
C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9、小学生军军的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对其旷课和夜不归宿行为放任不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应给予军军父母训诫并责令其严加管教的机关是( )。
A 教育行政机关
B 公安机关
C 学校
D 检察机关
10、小学生王玲的作文被老师推荐发表,所获稿酬应归( )。
A 学校
B 推荐老师
C 班主任
D 王玲
11、9岁的杨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受伤,家长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此案中应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是( )。
A 学校
B 家长
C 体育老师
D 杨强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 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B 保证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其他行业水平
C 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D 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在工资方面实行倾斜
13、同学们正在听孙老师讲课,乐乐却偷偷地扯了一下糖糖的头发。糖糖疼得大叫,孙老师立刻大声呵斥道:“乐乐,你不想听就出去!乐乐太坏了,以后同学们都别跟他玩。”孙老师的做法( )。
A 合理,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B 不合理,侮辱了乐乐的人格
C 合理,保护了糖糖的健康
D 不合理,破坏了课堂学习氛围
14、从教20多年的李老师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他还是很注意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李老师具有( )。
A 爱护学生的情怀
B 遵纪守法的自觉
C 团结协作的精神
D 终身学习的意识
15、夏老师和汤老师都在积极准备参加市小学教学基本技能大赛,首次参加比赛的夏老师向汤老师请教,汤老师因担心夏老师在比赛中超过自己,就说自己也不清楚。汤老师的做法表明她( )。
A 具有帮助同事自我创新的意识
B 缺乏尊重同事人格的品质
C 具有促使同事自主发展的意愿
D 缺乏与同事互助合作的精神
16、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自己可以不管孩子。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引导家长一同做好教育工作
B 责怪家长对孩子教育不负责任
C 放弃合作,自己好好教育学生
D 给予理解,家长教育能力有限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金属常温条件下一般呈固态
B 惰性气体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钢是由铁和碳按一定比例冶炼而成的
D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气体
18、下列科学家中,发现运动磁体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奥斯特
B 安培
C 法拉第
D 戴维
19、某官员出身微寒,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下列选项中,该官员生活的朝代可能是( )。
A 西汉
B 东汉
C 东晋
D 唐代
20、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中,“娜拉”形象出自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一部社会问题剧,该剧是( )。
A 《社会支柱》
B 《玩偶之家》
C 《群鬼》
D 《人民公敌》
21、因创造了话剧《龙须沟》,作家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是( )。
A 人民艺术家
B 语言艺术家
C 幽默大师
D 戏剧大师
22、《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为主的地理著作,记述了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30多年的旅行经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详细考察并科学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B 纠正了文献记载有关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
C 调查了西域地理并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
D 如实地记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
23、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下列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与其作品配伍正确的是( )。
A. B.
C. D.
A 达.芬奇—《春》
B 米开朗琪罗—《大卫》
C 拉斐尔—《圣母子》
D 波提切利—《最后的晚餐》
24、“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善书”是一副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25、某地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则该地的岩石种类最有可能是( )。
A 火成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岩浆岩
26、在Excel中,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所对应图表的变化情况是( )。
A 手动跟随变化
B 自动跟随变化
C 不会跟随变化
D 部分图表丢失
27、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超链接插入演示文稿的是( )。
A 另一个演示文稿
B 其他应用程序中的某一文档
C 幻灯片中某一对象
D 同一演示文稿的某张幻灯片
28、下列选项中,与“绿叶菜——菠菜”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 西红柿——番茄
B 萝卜——白萝卜
C 大白菜——白菜
D 花菜——黄花菜
29、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在问号处,从而能够使图形序列呈现一定规律性的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
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唯独数学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到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之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清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班主任一起总结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地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他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30、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即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作答。其次,回顾“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以人为本”的学生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学校组织春游,关老师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参观。大家参观猴山发现老猴子抢小猴子的东西吃,于是纷纷议论道:“老猴子怎么抢小猴子的东西吃呢?”“它怎么不爱护小猴子呢?”“猴子又不是人。”“人有时候也会抢东西吃”……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关老师若有所思。
返校后,关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
“老猴子抢小猴子东西吃就是不对。”
“《动物世界》里面说,这是动物的生存竞争,属于动物的本能,无所谓好坏。”
“动物间可以这样,我们人可不能这样!”
关老师赞同道:“对!动物之间可以抢东西吃,而人不能,因为人类社会是讲文明的,我们要尊老爱幼。”
小松站起来追问道:“有的人捕杀猴子,卖到酒店去。他们这样做,对吗?”
关老师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爱护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保护动物的口号上,而应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
31、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关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作答。其次,回顾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教师职业道德规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的颜色表征了一个人的信仰与观点,而它与自然光的偏离程度则衡量着他的阅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视野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目光的温度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压显示了一个人的勇气、决心与意志。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压几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与一个人地位的尊卑相联系。目光的深浅则透着一个人的睿智、聪慧与文化修养。而目光的真伪完全是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标志。
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如他的人格品位,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阅历深浅,胸襟气度,风范操守,文化素养,行业习惯……从一个人的目光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心灵,看到他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怪不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过,眼睛确实是一个人最有神韵的地方。
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的人则以衣冠取人(甚至妄言,服装是一个人的“第二名片”)。实际上,都不甚可靠,特别是当前,这两者都是最容易伪造的。而一个人的目光才是高度“防伪”的。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变他的目光。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曹操接见匈奴使臣,他自以为形陋不足以向远方强悍之国显示天威,特叫崔季代他充当大王角色,自己则握刀立旁充作侍从。事后有人问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形态仪表倒也不凡,但是座旁那位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们,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判别真,发现美,择良善,并发出自己纯净善良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各种光照之下,同时也生活在社会的众人目光之中。这个世界若是更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编自詹克明《目光》)
3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目光所反映的一个人的特性。
参考答案:
重点词句释义题:本题考查读者阅读后对细节关键词句的理解,属于简单归纳题。通读文章段落,可在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第一句中找到“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这两句话,结合上下文,进行总结概括或者直接摘抄即可得到答案。
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的颜色表征了一个人的信仰与观点,而它与自然光的偏离程度则衡量着他的阅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视野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目光的温度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压显示了一个人的勇气、决心与意志。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压几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与一个人地位的尊卑相联系。目光的深浅则透着一个人的睿智、聪慧与文化修养。而目光的真伪完全是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标志。
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如他的人格品位,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阅历深浅,胸襟气度,风范操守,文化素养,行业习惯……从一个人的目光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心灵,看到他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怪不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过,眼睛确实是一个人最有神韵的地方。
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的人则以衣冠取人(甚至妄言,服装是一个人的“第二名片”)。实际上,都不甚可靠,特别是当前,这两者都是最容易伪造的。而一个人的目光才是高度“防伪”的。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变他的目光。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曹操接见匈奴使臣,他自以为形陋不足以向远方强悍之国显示天威,特叫崔季代他充当大王角色,自己则握刀立旁充作侍从。事后有人问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形态仪表倒也不凡,但是座旁那位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们,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判别真,发现美,择良善,并发出自己纯净善良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各种光照之下,同时也生活在社会的众人目光之中。这个世界若是更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编自詹克明《目光》)
33、文章用“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结合作者观点分析题:本题考查的既有作者的观点态度,又有读者阅读后的思考。“真假魏王”的例子在文章第三段末,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到“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变他的目光”这句话。“真假魏王”的例子正是为了验证这句话, 而这句话则是第二段中作者对于目光的第二个观点“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的举例论证。我们可以在作答过程中结合作者的观点和社会实际或个人思考进行斟酌作答即可。
一个老人挑着一担瓷碗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只碗掉到地上摔碎了,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很奇怪,便问:“你的碗摔碎了,为什么你看都不看呢?”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
34、根据上面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段材料立意可选用抓关键句法。“我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是这则材料的关键句,可引申为“学会放手”。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
①取舍。人生面对很多取舍,要敢于取大舍小。
②平常心。人生总会遭遇很多变故,面对变故,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
③人要向前看。面对各种磨难,与其沉浸于当下的损失中,不如向前看,拥抱未来。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