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
③公共性 ④选择性 ⑤终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奖惩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扎实学识 ④有实践能力 ⑤有仁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干扰变量
D、无关变量
7、小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抬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给学生吃止痛药
8、在学习成绩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期
D、精神自我时期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
A 200%
B 150%
C 100%
D 50%
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18、课堂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 )。
A、课堂观察
B、活动记录
C、标准化测验
D、课后访谈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二、简答题
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属于识记类题目。
2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基本步骤,综合实践活动是考试中的热点内容,曾多次以不同题型进行考查。
23、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即德育方法中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考生结合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呀?”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时,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地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24、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新课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学观的内容,考生需要运用相关知识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呀?”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时,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地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25、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内容,属于识记类题目。
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面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澎湃”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
26、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内容,考生需要运用相关知识来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面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澎湃”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
27、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1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属于识记类题目。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环节。(22分)
(3)结合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一项课堂小练笔。(8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方法。(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单词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学唱1、2乐句”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助跑动作自然、轻松,逐渐加速,最后几步速度最快,最后一步步幅稍小。踏跳时以脚跟先着地并快速过渡到全脚掌蹬地起跳,同时摆动腿和两臂快速向前上方摆起,并在达到水平位置时制动,眼看前上方,身体蹬离地面后成“腾空步”,腾至最高点时,起跳腿屈膝收起与摆动腿靠拢,成蹲踞姿势;落地时,两小腿向前伸出,同时两臂后摆,以脚跟接触沙面后,立即屈膝缓冲,向前走出沙坑。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蹲踞式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诗”与“画”的结合对“画”与“诗”各有什么影响?(10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8、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的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