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遗传
B 环境
C 个性差异
D 个人努力
2、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 夸美纽斯和杜威
C 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 赫尔巴特和杜威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
A 道德认识教育
B 道德情感教育
C 道德意志教育
D 道德行为教育
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 生活性
B 计划性
C 组织性
D 系统性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
A 历史法
B 问卷法
C 观察法
D 文献法
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
A 注意分散
B 注意起伏
C 注意分配
D 注意转移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
A 间接性
B 概括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10、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整体型
D 系列型
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桑代克
12、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 内化
B 泛化
C 焦虑
D 移情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 )。
A 理想的课程
B 正式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
D 运作的课程
1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启发诱导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15、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 知识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
D 情感性目标
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 横向组织
B 水平组织
C 纵向组织
D 综合组织
17、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
D 教学目标
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 参观法
B 实验法
C 演示法
D 实习法
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 过程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2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 综合性
B 均衡性
C 选择性
D 时代性
二、简答题
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
略。
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略。
2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
略。
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积累素材。谁知不久,小强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办公室,对唐老师大吼:“老师,为啥娃儿回家作业不做就玩泥巴?!”唐老师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对家长说:“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我先读一篇作文给您听,可以吗?”于是,唐老师就把小强在作文课上写的作文读了一遍,大致内容是:周末,他用泥巴好不容易制成了一辆“新型坦克”,很是得意,不料老爸一见,就将他的“成果”狠狠地摔个粉碎,还骂自己不务正业,他非常难过……
读罢文章,唐老师给家长讲明为什么要安排孩子回家做这样的作业。家长听后,连声道歉,说:“是我不对,我还以为您就是让学生玩呢!”
24、评析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
参考答案:
(1)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本题考查的是对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即运用教师加强与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沟通和协调相关内容来作答。其次,回顾教师加强与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沟通和协调的相关内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之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积累素材。谁知不久,小强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办公室,对唐老师大吼:“老师,为啥娃儿回家作业不做就玩泥巴?!”唐老师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对家长说:“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我先读一篇作文给您听,可以吗?”于是,唐老师就把小强在作文课上写的作文读了一遍,大致内容是:周末,他用泥巴好不容易制成了一辆“新型坦克”,很是得意,不料老爸一见,就将他的“成果”狠狠地摔个粉碎,还骂自己不务正业,他非常难过……
读罢文章,唐老师给家长讲明为什么要安排孩子回家做这样的作业。家长听后,连声道歉,说:“是我不对,我还以为您就是让学生玩呢!”
25、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本题考查的是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其次,回顾家校合作的相关知识点。最后,组织答案。
杨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丙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丙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样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
26、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参考答案:
(1)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本题考查的是对杨老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进行评析。通过材料可知,杨老师通过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其次,回顾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一知识点。再次,回归材料,找到与教学情境创设相关的材料。最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杨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丙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丙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样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
27、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审问题,抓住关键词。本题考查的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即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来作答。其次,回顾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这一知识点。最后,组织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g
枯 荣
28、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参考答案:
略。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g
枯 荣
29、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略。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kū róng
枯 荣
30、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参考答案:
略。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