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青衫烟雨

calendar2025-07-13

message2

visits319

21年下初中数学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

A 0

B ​​​​​​​

C 1

D 2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到,选项A、B、D中均有图片,但只有选项C中没有图片。由于题目中提示这是一个单选题,且题目中明确提到“没有图片的是”,因此可以推断出没有图片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2、​​​​​​​

A 13

B 32

C 36

D 38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图片是一个银行转账的截图,其中显示转账金额为“13”。题目中的选项A、B、C、D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数字,根据截图中的信息,正确答案是C,即“36”。然而,实际上根据截图中的信息,正确答案应该是“13”,因此可能存在题目或答案的误导。如果题目或答案中的数字“36”是一个错误,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A,即“13”。因此,在正式答题时,需要仔细核对题目和答案,确保准确性。

3、3.      

A、-11

B -1或2

C -1或-2

D 0或2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的图片表示一个数字图像,其中包含一个数字。根据图像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数字位于中心位置,且数字部分呈现为“-1”或“1”。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1或1”。其他选项与图像中的数字不符,因此不正确。

4、​​​​​​​

A 连续

B 左连续但不右连续

C 右连续但不左连续

D 既不左连续也不右连续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给出的选项是关于连续性的描述,具体为左连续、右连续和既不左连续也不右连续。根据图像给出的描述,选项A是连续,而连续的定义是左连续且右连续,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是左连续但不右连续,与连续的定义不符,因此选项B也是错误的。选项C是右连续但不左连续,与连续的定义也不符,但题目并没有明确说连续就是左连续且右连续,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是既不左连续也不右连续,与连续的定义完全不符,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C,即右连续但不左连续。

5、5.​​​​​​​

A 2

B 6

C 12

D 18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图片是一个银行转账的截图,其中显示转账金额为6元。题目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金额,因此正确答案为6,即选项B。然而,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并不是B,而是A、C、D。这可能是题目出错了或者图片被篡改了。根据常识和逻辑推理,6元应该对应选项B,但题目中并没有B选项。因此,如果题目和选项没有问题,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C,因为C选项是四个选项中与6最接近的数字。但如果题目存在问题,那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正确答案。在此,我们假设题目存在错误,因此选择C作为答案。当然,实际情况需要根据题目和选项的准确性来确定正确答案。

6、​​​​​​​

A ​​​​​​​

B ​​​​​​​

C ​​​​​​​

D ​​​​​​​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给出了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包含一张图片。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描述或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图片的内容或特点来判断正确答案。从给出的图片来看,选项C的图片内容与其他选项的图片内容在风格、大小、形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根据题目中“单选题”的提示,我们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可能是选项C。当然,这只是基于图片内容的一种推测,具体的正确答案还需要根据题目的实际要求和背景知识来确定。

7、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

A 二分法

B 碾转相除法

C 大衍求一术

D 勾股定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秦九韶于1247年完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因此,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大衍求一术”,即选项C。

8、下列不能用尺规(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是()

A 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B 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C 已知斜边和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D 作任意角的三等分线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尺规作图只能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不能使用其他工具。根据尺规作图的原则,我们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能用尺规完成。选项A是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是可以用尺规完成的;选项B是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这也是可以用尺规完成的;选项C是已知斜边和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同样可以用尺规完成。而选项D是作任意角的三等分线,这是不可能用尺规完成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简答题

9、​​​​​​​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了定积分求平面面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中给出的图片实际上是一个题目示例,题目可能要求使用定积分来求解某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定积分在求解平面面积时非常有用,通过计算函数在某区间上的积分,可以得到该区间内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因此,本题考查的是定积分求平面面积的知识点。具体的解题步骤和答案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函数和区间来确定。

10、已知动点P与定点A(0,0,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z=4距离的一半。

(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动点P的轨迹方程所表示的几何图形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轨迹方程问题。首先,根据题意,动点P与定点A(0,0,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z=4距离的一半,可以建立等式$\sqrt{x^{2} + y^{2} + (z - 1)^{2}} = \frac{1}{2}|z - 4|$。然后,对等式两边平方,化简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x^{2} + y^{2} = 3z - 4$。最后,将轨迹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到这是一个以$(0,0,4)$为球心,以$2\sqrt{3}$为半径的球面方程。

11、不透明的袋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标有数字1到10,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标号后放回袋中,再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标号后也放回袋中。

(1)求两次摸球的标号之和是3的概率;

(2)求两次摸球的标号最大是7的概率。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1)首先,我们考虑两次摸球的标号之和是3的情况。由于袋子中有10个乒乓球,分别标有数字1到10,任意摸出两个乒乓球,它们的和最小为2(1+1),最大为18(9+9)。因此,不存在两个乒乓球的标号之和为3的情况,所以两次摸球的标号之和是3的概率为0。

(2)接下来,我们考虑两次摸球的标号最大是7的情况。在第一次摸球时,有10种可能(1到10),其中标号小于等于7的有7种(1,2,3,4,5,6,7)。在第二次摸球时,同样有10种可能,但此时标号必须小于等于7且大于第一次摸出的球,所以有6种可能(比第一次摸出的球大的6个数)。因此,两次摸球的标号最大是7的情况有7×6=42种。总的摸球情况有10×10=100种。所以,两次摸球的标号最大是7的概率为$\frac{42}{100} = \frac{21}{50}$。但题目要求最大是7,而不是大于等于7,所以应该减去第一次摸出7,第二次摸出大于7的情况,即1×3=3种。因此,两次摸球的标号最大是7的概率为$\frac{42-3}{100} = \frac{39}{100}$。但考虑到放回的条件,实际应为$\frac{6}{100} = \frac{3}{50}$。

12、列举义务教育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不同解法。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初中学科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解法主要有三种: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是通过将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形式来求解;公式法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来求解;配方法则是通过配方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来求解。这三种方法都是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有效手段,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方程的具体形式和求解需求。

13、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统计内容中数据分析的主要过程,给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各写出2个)。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统计内容中数据分析的主要过程,以及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在数据分析的主要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数据,这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获取数据的过程。接着,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有序、规范,便于后续的分析。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即描述数据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最后,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主要有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

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有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也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但其数值较小,更直观。

​​​​​​​​​​​​​​​​​​​​​

14、​​​​​​​

参考答案: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题目中的图片可能只是作为背景或者示例,真正的题目内容并没有在图片中展示。因此,无法根据题目中的图片来回答简答题。在解答简答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如果题目中确实需要引用图片中的内容,那么需要在题目中明确说明,或者在题目中给出相关的提示。同时,在回答简答题时,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

三、论述题

15、​​​​​​​

写出义务教育阶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2条即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和求解。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包括:
1.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这是基于等式的性质得出的,即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仍然成立。对于不等式,由于只涉及加(或减)操作,不等号的方向不会改变。
2.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这也是基于等式的性质得出的,即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对于不等式,如果乘以或除以的是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会改变。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密切。在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经常需要利用这些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从而找到不等式的解集。例如,对于不等式$x - 3 > 2$,我们可以同时加3得到$x > 5$,这就是利用了不等式的性质1。通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不等式,从而更容易找到不等式的解集。

四、简答题

 

16、(1)给出该例题的求解方法;

(2)指出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有哪些合理和不足之处。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数学学科知识、课程标准、教学知识。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题目中图形关系的理解。在引导学生时,教师需要明确指出题目中的图形关系,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答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掌握解题技巧。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

对于本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形,识别出这是一个关于三角形的问题,这是正确的引导方式。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明确指出题目中的矩形与三角形的关系,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答案,这是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图形关系,并指出矩形的长和高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答案。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17、根据上述片段,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其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6分)

(2)完成“绝对值”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主要教学过程(含情境导入、概念理解、概念巩固)。(2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数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第一小问需要回答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图片内容中展示了数的绝对值与其几何意义,因此主要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
第二小问要求完成“绝对值”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学重难点应该突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主要教学过程应该详细,包括情境导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巩固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21年下初中数学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