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沉寂于曾经

calendar2025-06-24

message3

visits756

14年下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某教材必修一设置"向青春举杯"主题单元,引导学生"珍爱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成长"。下列作品适合入选该单元的是( )。

A、史铁生《我与地坛》

B、舒婷《致橡树》

C、狄金森《篱笆那边》

D、罗曼•罗兰《扼住命运的咽喉》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抒情散文,通过作者十五年来在地坛的思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讴歌。这篇文章充满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与“向青春举杯”主题单元中引导学生“珍爱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成长”的引导语相契合。因此,A选项《我与地坛》是适合入选该单元的作品。而B选项《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表达的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与主题不符;C选项《篱笆那边》是一首形式短小的诗歌,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小孩子的心理活动,虽然天真稚气,但与主题单元的内容不太匹配;D选项《扼住命运的咽喉》主要写的是贝多芬不同人生阶段所受的苦难及其心灵轨迹,虽然展现了坚强的精神,但与“向青春举杯”的主题不完全吻合。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某选修教材设置了"《野草》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

A、新闻与传记

B、小说与戏剧

C、诗歌与散文

D、语言文字运用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野草》所属系列的认知。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系列的主题和内容。《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因此它应该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某教材选编了柳宗元《渔翁》一诗,编者在其"学习提示中提到"不少评家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可以删去。读后说说你的看法。"这段文字属于哪个教材系统?( )

A、助读系统

B、选文系统

C、作业系统

D、知识系统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题干中的“学习提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因此属于助读系统。选文系统指的是课文,作业系统指的是实践活动系统和训练系统,知识系统包括关于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关于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关于文体的知识和文学知识等。因此,B、C、D选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4、教学《陈情表》,教师用对联"相濡情,反哺情,孝情绵绵撼天地;感激心,效命心,忠心耿耿耀春秋"作为课堂小结,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B、提高了学生运用对联的能力

C、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D、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情感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教师用对联“相濡情,反哺情,孝情绵绵撼天地;感激心,效命心,忠心耿耿耀春秋”作为课堂小结,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对联简洁而生动地概括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和对君主的“忠心”,通过这一对联,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这一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与这一对联的主要目的不符,故不选。

5、教学《渔父》,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读课文:第一遍在导入后自由朗读;第二遍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第三遍读出感情。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形象,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

B 学生多次朗读浪费时间,可播放录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

C 在教师分析文本前就让学生朗读不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D 朗读的要求具体明确层次分明实现了"背诵全文"的主要目标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这道题目中,教师的做法是在教学《渔父》时,要求学生多次读课文,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这种做法是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形象,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的。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认为学生多次朗读是在浪费时间,这是错误的。虽然播放录音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但学生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C选项认为在教师分析文本前就让学生朗读不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这也是错误的。教师的这种做法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初步感知,有利于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D选项认为朗读的要求具体明确层次分明实现了"背诵全文"的主要目标,这是错误的。教师的做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背诵全文,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6、教学《氓》,有学生对教师说的"古代妇女在婚姻中备受压迫"提出了质疑,针对这一情况,能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教师行为是( )。

A、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继续课堂教学计划内容

B、肯定学生阅读认真,布置为课后选作的作业

C、肯定学生大胆质疑,就质疑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D、肯定学生阅读认真,请学生在课后找同学交流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提到学生对教师关于"古代妇女在婚姻中备受压迫"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要能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应该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并围绕质疑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因此,选项C“肯定学生大胆质疑,就质疑内容展开课堂讨论”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教师行为。选项A、B、D都没有涉及到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不符合题目要求。

7、某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既有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也有课外活动的参与态度、表现、效果的记录。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综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B、增加课外活动的测评,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C、课内测评与课外活动结合准确判断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D、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干中教师采用了多样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和课外活动的参与态度、表现、效果的记录。这种综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的“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中的“准确判断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评价主体单一,因此D选项错误。

8、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能力的活动设计是( )。

A、选取典型的考场样文,教师做权威讲解

B、提供修改后的作文,教师做详细的分析

C、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当堂进行修改实践

D、讲授写作修改知识,要求学生梳理总结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目的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能力。A选项和B选项虽然提供了样文和分析,但忽视了学生独立修改能力的培养,因此不是有效的活动设计。D选项虽然讲授了写作修改知识,但要求学生梳理总结,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而C选项,先让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再当堂进行修改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修改的标准、意识,进而提升修改能力。因此,C选项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文章能力的活动设计。

9、某必修教材编排了"梳理探究"板块,其中设置了"优美的汉字"专题,对该专题的设计意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B、引导学生重视感受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C、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重视提高识字能力

D、培养学生的汉字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设置“优美的汉字”专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汉字的魅力和内涵,而不是仅仅关注识字能力的提高。这一专题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培养学生的汉字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因此,选项C“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重视提高识字能力”并不符合该专题的设计意图,所以是不正确的。

二、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案例:

                                                                                      时间都去哪儿了

①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歇,打开浏览器闲逛门户网站、各大论坛……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琐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恼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②当我们迈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可以过闲适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③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有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工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

④当人们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与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逛门户网站时,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你却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把"杀死时间"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为什么商业大厦深夜不息的灯光还如此刺眼?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着现代文明吗?

⑤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得太多,我们太贪婪了: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殊不知,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之问。

⑥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某知名食品企业总裁,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

⑦时间都去哪儿了?放弃贪心,寻回时间。

10、找出第④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⑥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参考答案:

病句错误原因是成分赘余。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第④段中的“给与”应为“给予”,因为“给予”是动词,表示“给”的意思,而“给与”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所以应该改为“给予”。同样,“夜战”在这里的意思是“加班熬夜”,所以应该改为“熬夜”。

第⑥段中的病句是“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这个句子存在成分赘余的问题,因为“是否”已经包含了“是否懂得放弃”和“是否不再贪婪”两个意思,所以应该去掉“是否”,将句子修改为“懂得放弃,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

11、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参考答案:

分析文章的优点主要从四个方面评价:结构、语言、手法、内容,考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本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结构、语言、手法和内容四个方面。

首先,文章的结构严谨,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提出,到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再到对人们时间流逝的原因的剖析,最后提出“放弃贪心,寻回时间”的解决之道,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其次,文章的语言流畅,表述清晰,符合逻辑。文中的句子衔接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平滑,整体阅读下来非常流畅。同时,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再次,文章的手法巧妙,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论证更加有力。文章以“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为引子,通过具体案例和理论阐述,深入剖析了人们时间流逝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最后,文章的内容深刻,通过对现代生活的观察,深入剖析了人们时间流逝的原因,提出了“放弃贪心,寻回时间”的解决之道。文章不仅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弊端,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深刻,发人深省。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14年下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