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长安花落尽

calendar2025-07-27

message8

visits976

19年下高中数学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若函数f(x)=​​​​​​​在x=0处可导,则a,b的值是(  )。

A a=2,b=1

B a=1,b=2

C a=-2,b=1  

D a=2,b=-1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函数$f(x)$在$x=0$处可导,这意味着函数在$x=0$处连续,即$\lim_{{x \to 0}}f(x)$存在。由于函数在$x=0$处可导,那么函数在$x=0$处的左导数等于右导数。根据导数的定义,左导数为$\lim_{{x \to 0^-}} \frac{f(x) - f(0)}{x - 0} = a$,右导数为$\lim_{{x \to 0^+}} \frac{f(x) - f(0)}{x - 0} = b$。由于左导数等于右导数,我们有$a = b$。将$f(x)$在$x=0$处的值代入,得到$a = 2$,$b = 1$。因此,正确答案是A。

2、若函数f(x)=​​​​​​​的一阶导数函数在x=0处连续,正整数n的取值是(  )。

A n≥3

B n=2

C n=1

D n=0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首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得到一阶导数函数。由于一阶导数函数在x=0处连续,所以导函数在该点的值为0。将x=0代入求导后的函数,得到关于n的等式。解这个等式,可以得到n的取值范围。根据题目选项,只有n≥3满足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A。

3、已知点M1(1,2,-1),M2(1,3,0),若平面过点M1且垂直于M1M2,则平面:6x+y+18z-18=0与平面​​​​​​​的夹角是(  )。

A

B

C

D ​​​​​​​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首先,由题目可知,平面过点M1且垂直于M1M2,因此,该平面的法向量n1与向量M1M2垂直。向量M1M2的坐标为(1-1, 3-2, 0-(-1)) = (0, 1, 1),所以法向量n1=(0,1,1)。

接下来,平面的一般方程为6x+y+18z-18=0,由此可以求得该平面的法向量n2=(6,1,18)。

最后,根据平面间的夹角公式,可以求得两平面夹角的余弦值。由于余弦值在0到1之间,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

4、向量a,b,c满足a+b+c=0,那么a×b=(  )。

A b×a

B c×b

C b×c

D a×a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向量a、b、c满足a+b+c=0,因此可以得到a=-b-c。
根据向量的叉乘运算法则,当两个向量的和与第三个向量垂直时,这两个向量的叉乘等于它们分别与第三个向量的叉乘的相反数相加。因此,有:
a×b = (-b-c)×b = -b×b - c×b = 0 - c×b = b×c
所以,答案为C选项,即b×c。

5、设n阶方阵M的秩r(M)=r<n,则在M的n个行向量中(  )。

A 任意一个行向量均可由其它r个行向量线性表示.  

B 任意r个行向量均可构成极大无关组

C 任意r个行向量均线性无关

D 必有r个行向量线性无关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矩阵的秩的定义,n阶方阵M的秩r(M)=r表示该矩阵有r个线性无关的行(或列)向量,构成其极大线性无关组。因此,在M的n个行向量中,必有r个行向量线性无关。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A、B和C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是任意一个行向量都可以由其他r个行向量线性表示,也不是任意r个行向量都可以构成极大无关组,更不是任意r个行向量都线性无关。

6、下列变换中关于直线y=x的反射变换是(  )。

A

B

 

C

D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设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x’,y’),变换矩阵为M。根据矩阵变换的性质,我们有:

$$
\begin{bmatrix}
x' \\
y'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end{bmatrix}
$$

其中,矩阵M为: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

因为点P和P’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

$$
x' = y, \quad y' = x
$$

将上述关系代入矩阵变换公式,得到:

$$
\begin{bmatrix}
y \\
x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end{bmatrix}
$$

由此可以得到变换矩阵M:

$$
M =
\begin{bmatrix}
0 & 1 \\
1 & 0
\end{bmatrix}
$$

观察选项中的四个图形,只有B选项中的图形表示的是上述变换矩阵M,因此正确答案为B。

7、下列对向量学习意义的描述:①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②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价值,发展运算能力。③有助于学生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④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不同内容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其中正确的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向量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价值,发展运算能力,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学不同内容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因此,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描述都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共有4条。

8、数学归纳法的推理方式属于( )。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合情推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递推的方式,从基础情况出发,逐步推导到目标情况,从而证明命题的正确性。这种推理方式属于演绎推理,因为它从已知的前提(基础情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递推)得出结论。因此,正确选项是B,即演绎推理。

二、简答题

9、已知变换,其中变换矩阵A=,B=

(1)写出椭圆=1在该变换下的曲线方程;(5分)

(2)举列说明在该变换下什么性质保持不变,什么性质发生变化(例如距离、斜率、相交等)。(2分)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变换。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变换。
(1)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变换矩阵A和B,设原椭圆上的点为$P(x,y)$,经过变换后得到点$P'(x',y')$,然后根据线性变换的矩阵形式,有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1 & 1 \\
1 & 2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0 \\
1
\end{pmatrix}$
即$x' = x + y, y' = x + 2y$。
接下来,将变换后的坐标代入原椭圆方程$x^2 + 2y^2 = 1$,即可得到变换后的曲线方程。
(2)对于线性变换,距离和斜率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而相交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仿射变换中,两直线相交的性质可能会改变。

10、已知f(x)=lnx(x>0),g(x)=(x-1)。

(1)求曲线y=f(x)与g(x)所围成平面图形的面积;

(2)求平面图形0f(x),1≤x≤3绕y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体体积。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旋转体体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定积分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

(1)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函数f(x)和g(x)的交点,即解方程lnx = x-1。解此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的值。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即曲线下方与x轴上方之间的面积,来求曲线y=f(x)与g(x)所围成平面图形的面积。具体地,我们需要对lnx和x-1在交点左侧和右侧的区间进行定积分,然后将两个积分值相减,即可得到所围成的面积。

(2)对于旋转体体积,我们可以使用公式V = π∫[r(x)^2]dx,其中r(x)是旋转面的半径函数。在本题中,旋转面是由曲线y=f(x)与直线y=g(x)所围成的区域绕y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曲线y=f(x)与直线y=g(x)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即r(x) = |f(x) - g(x)|。然后,我们可以将r(x)^2进行定积分,即可得到旋转体体积。具体地,我们需要对π[f(x)]^2 - π[g(x)]^2在区间[1,3]上进行定积分,即可得到旋转体体积。

11、一个袋子里有8个黑球,8个白球,随机不放回地连续取球五次。每次取出1个球,求最多取到3个白球的概率。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求解。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概率的求解,涉及到组合数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最多取到3个白球的概率,因此我们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考虑:

1. 前四次取到3个白球,第五次取到黑球。这种情况下,前四次取到白球的组合数是$C_{8}^{3}$,第五次取到黑球的组合数是$C_{5}^{1}$,总共取球的组合数是$C_{16}^{4}$。

2. 前三次取到3个白球,后两次取到黑球。这种情况下,前三次取到白球的组合数是$C_{8}^{3}$,后两次取到黑球的组合数是$C_{8}^{0}$,总共取球的组合数是$C_{16}^{5}$。

最后,我们将两种情况的概率相加,即可得到最多取到3个白球的总概率。

12、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请你给出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两个事例。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文化。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因此,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定理的历史背景、提出者以及定理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数学语言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精确性,以及数学语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事例都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3、简述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数学建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明确问题、搜集数据、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和应用模型等步骤。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确定问题的定义和限制条件;其次,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然后,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接着,使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问题的解;最后,对模型的解进行验证,确保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将模型的解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步骤是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f(x)在上连续,f(a)·f(b)<0,

14、请用二分法证明:f(x)=0在​​​​​​​上至少有一个根。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二分法。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题目要求用二分法证明f(x)=0在指定区间上至少有一个根。二分法是一种求解连续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的方法。它基于函数连续性的性质,将函数的定义域不断等分,并判断分点处函数的符号,从而缩小可能包含零点的区间。

具体地,首先选定一个包含f(x)零点的区间[a,b],满足f(a)·f(b)<0。然后,取该区间的中点c,计算f(c)。如果f(c)=0,则c就是零点;如果f(c)与f(a)同号,则零点位于[c,b]区间内;如果f(c)与f(b)同号,则零点位于[a,c]区间内。然后,重复上述步骤,不断缩小区间,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

由于f(x)在指定区间上连续,且f(a)·f(b)<0,根据二分法的原理,f(x)在指定区间上至少有一个根。因此,题目得证。

三、论述题

15、现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数学思维,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思维。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本题要求谈谈对数学教学中缺乏数学思维的看法。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它涉及到对问题的理解、抽象、概括、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缺乏数学思维,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而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是本题的核心思路,也是回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简答题

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教师要求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求过点P(2,3)且与圆相切的直线L的方程。一位学生给出的解法如下:

知,圆心O(1,0),半径为1,

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3=k(x- 2),即kx-y-2k+3=0因为直线L与圆相切,

所以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 =1,解得k=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4x-3y+1=0 问题:

16、(1)指出该解法的错误之处,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两种正确解法;

(2)针对该题的教学,谈谈该如何设置问题,帮助学生避免出现上述错误。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问题的设置以避免学生出错。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在求解过程中,学生容易忽略直线L的斜率可能不存在的情况,即直线L垂直于x轴。因此,在设定直线L的方程时,需要先设定直线L的斜率存在,再求解直线L的方程,最后验证直线L的方程是否满足题目条件。同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考虑直线L的斜率可能不存在的情况,以避免出现上述错误。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求解直线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的方法。

请针对“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以达到学习要求①为目的,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7、(1)写出教学目标; (6分)

(2)写出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概念的形成与巩固等过程)及设计意图。(24分 )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过程的设计。

解析:【喵呜刷题小u解析】

本题要求针对“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设定了学生需要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以及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方面,我们分为新课导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三个部分。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们通过提问和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导数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概念的形成环节,我们通过讲解和推导,让学生深入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在概念的巩固环节,我们通过练习和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导数知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导数的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19年下高中数学学科真题卷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