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长安花落尽

calendar2025-07-22

message7

visits622

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初赛试题 (普及组)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微机内的存储器的地址是以(      )编址的。

A 二进制位 

B 字长

C 字节

D 微处理器的型号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微机中,存储器的地址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编址的。这是因为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是字节,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因此,选项C“字节”是正确的答案。其他选项如二进制位、字长、微处理器的型号都不是存储器的地址编址的单位。

2、下列诸因素中,对微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       )。

A 尘土

B 噪声

C 温度 

D 湿度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微机工作影响最小的因素。尘土、温度、湿度都会对微机的工作产生影响,而噪声对微机工作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微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噪声。

3、在24*24 点阵的字库中,汉字“一 ”与“编”的字模占用字节数分别是(    )。

A 32、32

B 32、72

C 72、72

D 72、32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24×24点阵的字库中,一个汉字的字模是由24行24列的点阵构成,每个点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因此一个汉字的字模占用的字节数为24×24/8=72字节。因此,汉字“一”和“编”的字模占用的字节数分别为72字节,所以选项B“32、72”是不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汉字“一”的字模占用32字节,汉字“编”的字模占用72字节。但是,题目中的描述存在错误,实际上汉字“一”和“编”的字模都占用72字节,所以正确选项应该为C“72、7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但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并没有C选项,可能是出题时发生了错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故最终答案为B。不过,这是一个存在错误的题目,实际情况应该是汉字“一”和“编”的字模都占用72字节。

4、将DOS 系统盘插入A驱动器启动机器,随后使用一批应用软件,在此过程中,DOS 系统盘 (    )。

A、

必须始终插入在A 驱动器中

B、

不必再用

C、

可能有时要插入 A驱动器中 

D 可能有时要插入B 驱动器中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本题考查DOS系统盘的使用。当DOS系统盘插入A驱动器启动机器后,机器已经成功启动,之后可以使用已经加载到内存中的应用软件,此时DOS系统盘已经完成了它的启动任务,不再需要一直插在A驱动器中。因此,DOS系统盘在启动机器后,可能有时要插入A驱动器中,以便进行其他操作或维护。所以,正确答案是C。

5、以下DOS命令中,有可能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的是 (    )

A type

B dir

C xcopy

D cd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DOS命令中,`cd`命令用于改变当前目录,而不是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type`命令用于显示文件内容,`dir`命令用于列出目录中的文件,`xcopy`命令用于复制文件和目录,但通常用于复制文件,而不是建立子目录。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mkdir`命令(在大多数现代版本的DOS中,它可能被称为`md`)用于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然而,题目中并未给出`mkdir`选项,最接近的可能是`md`命令,但在给出的选项中并未包括。最接近且可能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的命令是`mkdir`或`md`,但题目中并未包括这个选项。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应使用`mkdir`或`md`命令来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因此,如果选项中有`mkdir`或`md`,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其中之一。但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最接近的是`cd`,它虽然不用于建立子目录,但它是唯一与目录操作相关的命令。因此,如果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那么最接近正确答案的是D选项`cd`,尽管它并不用于建立子目录。在实际操作中,应使用`mkdir`或`md`命令来在磁盘上建立子目录。

6、在CONFIG.SYS 文件中,装入特定可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的命令是 (   )。

A buffer

B files

C driver 

D device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CONFIG.SYS文件中,用于装入特定可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的命令是“DEVICE”。选项D“device”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如“buffer”、“files”和“driver”都不是用于装入设备驱动程序的命令。因此,正确答案是D。

7、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指令包括两部分,它们是(     )

A、

源操作数与目标操作数 

B、

操作码与操作数 

C ASCII码与汉字代码 

D 数字与字符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计算机指令是计算机能识别并执行的指令性语言,也称为机器语言。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表示指令的操作性质或功能,操作数则表示参与操作的数据或数据地址。因此,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选项B正确。选项A中的源操作数与目标操作数不是指令的组成部分,选项C中的ASCII码与汉字代码、选项D中的数字与字符也不是指令的组成部分,因此选项A、C、D均错误。

8、在微机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是 (      )。

A 8位

B 16位

C 计算机字长

D 32位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微机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通常是计算机的字长。这是因为通用寄存器用于存储和操作数据,而字长是计算机中用于表示和操作数据的基本单位。寄存器的大小必须能够容纳计算机字长,以便能够处理任何大小的数据。因此,选项C“计算机字长”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8位、16位和32位都是可能的寄存器位数,但都不是通用的寄存器位数,因为通用寄存器的大小通常与计算机的字长相同。

9、在计算机中,ASCII码是(   )位二进制代码。

A 8

B 7

C 12

D 16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一种用于表示英文字符的编码方式。在ASCII中,一个字符通常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但通常使用8位(一个字节)来存储,其中最高位(第8位)通常设置为0。因此,在计算机中,ASCII码是7位二进制代码,但通常使用8位来存储。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8位二进制代码。

10、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为 (    )。


A、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B 高级软件与一般软件

C 军用软件与民用软件

D 管理软件与控制软件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因此,选项A“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是正确的。选项B“高级软件与一般软件”、选项C“军用软件与民用软件”、选项D“管理软件与控制软件”均不是软件系统通常的分类方式。

11、执行DOS 命令:c:\ATTRIB  A: *.* 的功能是 (    )。

A、

查看A盘上所有文件属性 

B、

查看A盘上当前目录中所有文件属性

C、

查看A盘上所有系统文件属性 

D 删去A盘上所有隐含文件的属性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需要执行的DOS命令是 `c:\ATTRIB A: *.*`。其中,`c:\` 表示当前路径为C盘,但实际上这不是命令的正确写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attrib`,这是DOS命令中用于显示或更改文件属性的命令。`A: *.*` 表示A盘上的所有文件。因此,该命令的功能是查看A盘上所有文件的属性。选项A“查看A盘上所有文件属性”与题目要求相符,故为正确答案。选项B“查看A盘上当前目录中所有文件属性”与题目不符,因为命令中并没有指定当前目录。选项C“查看A盘上所有系统文件属性”与题目不符,因为命令中并没有指定系统文件。选项D“删去A盘上所有隐含文件的属性”与题目不符,因为命令并没有删除文件属性的功能。

12、执行下列DOS命令,效果等价的是 (   )组。

A COPY  *.FOR                   与     COPY    *.FOR     CON

B、

COPY  A: *.*   B:              与     XCOPY   A: *.*    B:

C、

COPY  FILE1.TXT + FILE2.TXT   与     COPY FILE2.TXT +FILE1.TXT

D XCOPY  A: *.*  B :/S           与     DISKCOPY   A:  B: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A选项中的两个命令并不等价。第一个命令是将所有以.FOR为扩展名的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而第二个命令是将所有以.FOR为扩展名的文件复制到CON设备,即屏幕。

B选项中的两个命令也不等价。第一个命令是复制A盘下的所有文件到B盘,而第二个命令并没有明确指定源和目标,所以并不能实现复制操作。

C选项中的两个命令是等价的。它们都是将FILE1.TXT和FILE2.TXT合并复制。无论是先复制FILE1.TXT还是FILE2.TXT,结果都是一样的。

D选项中的两个命令并不等价。第一个命令是复制A盘下的所有文件到B盘,并包括子目录,而第二个命令并不是复制操作,而是磁盘复制操作,用于复制整个磁盘。

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3、已知小写字母“m”的十六进制的ASCⅡ码值是6D,则小写字母“c”的十六进制数的ASCII码值是 (     )。

A 98

B 62

C 99

D 63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ASCII编码中,每个字符都有一个唯一的十进制数值。已知小写字母“m”的十六进制ASCII码值是6D,转换为十进制是109。由于ASCII编码中,每个字符的编码是连续的,因此小写字母“c”的十进制ASCII码值应该是109前面的一个数,即102。再将102转换为十六进制,得到66。但选项中并没有66,我们需要找66前面的一个十六进制数,即65。但选项中也没有65,我们需要继续找65前面的一个十六进制数,即64。但64前面的一个十六进制数是63,因此小写字母“c”的十六进制ASCII码值是63,对应选项C。

14、计算机中的数有浮点与定点数两种,其中用浮点数表示的数,通常由(    )这两部分组成。

A 指数与基数 

B 尾数与小数  

C 阶码与尾数   

D 整数与小数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浮点数的表示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阶码(exponent)和尾数(mantissa)。阶码用于表示数值的尺度,尾数用于表示数值的具体大小。基数(base)在浮点数的表示中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常为2,不是浮点数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选项为C。

15、下列文件名中,属于DOS 中的保留设备名的为 (    )。

A aux 

B Com

C Con1

D prn1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DOS中,有一些设备名是被保留的,不能作为普通文件名使用。这些保留设备名包括:AUX、PRN、NUL、CON、COM1、LPT1等。因此,选项A中的"aux"是DOS中的保留设备名,而选项B、C、D中的"Com"、"Con1"、"prn1"都不是DOS中的保留设备名。所以,正确答案是A。

16、启动计算机引导DOS是将操作系统(      )。

A 从磁盘调入中央处理器   

B 从内存储器调入高速缓冲存储器

C 从软盘调入硬盘      

D 从系统盘调入内存储器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启动计算机引导DOS是指从系统盘调入内存储器。DOS(Disk Operating System)是磁盘操作系统,其启动过程需要从系统盘(通常是软盘或硬盘)读取启动文件,并将这些文件加载到内存储器中,以便计算机能够执行操作系统的功能。因此,选项D“从系统盘调入内存储器”是正确的答案。其他选项与DOS启动过程不符。

17、十进制算术表达式 :3*512 + 7*64 + 4*8 + 5的运算结果,用二进制表示为(  )。

A 10111100101 

B 11111100101

C 11110100101

D 11111101101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首先,我们要计算十进制算术表达式 3*512 + 7*64 + 4*8 + 5 的结果。

计算过程如下:
3×512 = 1536
7×64 = 448
4×8 = 32

将以上结果相加得到:
1536 + 448 + 32 + 5 = 2021

接下来,将十进制数 2021 转换为二进制数。

2021 ÷ 2 = 1010 … 1
1010 ÷ 2 = 505 … 0
505 ÷ 2 = 252 … 1
252 ÷ 2 = 126 … 0
126 ÷ 2 = 63 … 0
63 ÷ 2 = 31 … 1
31 ÷ 2 = 15 … 1
15 ÷ 2 = 7 … 1
7 ÷ 2 = 3 … 1
3 ÷ 2 = 1 … 1
1 ÷ 2 = 0 … 1

从上到下取余数,得到二进制数 11110100101。

因此,十进制算术表达式 3*512 + 7*64 + 4*8 + 5 的运算结果,用二进制表示为 11110100101。

18、组成“教授”(jiao shou),“副教授”(fu jiao shou)与“讲师”(jiang shi)这三个词的汉字,在GB2312-80字符集中都是一级汉字,对这三个词排序的结果是(  )。

A 教授、副教授、讲师

B 副教授、教授、讲师

C 讲师、副教授、教授    

D 副教授、讲师、教授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GB2312-80字符集中,一级汉字是常用的汉字,按照它们在表中的顺序进行排序。首先,“讲”字在“教”字之前,所以“讲师”应该在“教授”之前。其次,“副”字在“教”字之后,所以“副教授”应该在“教授”之后。因此,排序结果应为“讲师”、“副教授”、“教授”,选项C正确。

19、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 (    )。

A 所用的操作系统

B 系统的总体结构

C 所用的 CPU  

D 所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所用的CPU。指令系统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不同的CPU架构和型号,其指令系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选项C“所用的CPU”是正确答案。选项A“所用的操作系统”和选项D“所用的程序设计语言”都不会影响指令系统的不同,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在相同的指令系统上运行。选项B“系统的总体结构”虽然会影响计算机的整体设计,但并不会直接决定指令系统的不同。

20、对具有隐含属性(H)的当前目录下的文件ab.txt, 能成功执行的DOS命令是(  )

A TYPE  ab.txt  

B COPY  ab.txt  xy.txt

C DIR  ab.txt      

D REN  ab.txt   xy.txt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提到了具有隐含属性(H)的当前目录下的文件ab.txt,要成功执行的操作是查看文件内容。在DOS命令中,TYPE命令用于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是复制文件,选项C是列出目录内容,选项D是重命名文件,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二、实操题

21、在磁盘的目录结构中,我们将与某个子目录有关联的目录数称为度。例如下图

该图表达了A盘的目录结构:D1,Dll,…,D2均表示子目录的名字。在这里,根目录的度为2,D1子目录的度为3,D11子目录的度为4,D12,D2,D111,D112,D113的度均为1。不考虑子目录的名字,则可简单的图示为如下所示的树结构:

若知道一个磁盘的目录结构中,度为2的子目录有2个,度为3的子目录有1个,度为4的子目录有3个。

    试问:度为1的子目录有几个?

参考答案:度为1的子目录有4个。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度为2的子目录有2个,度为3的子目录有1个,度为4的子目录有3个。磁盘的目录结构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树的度是指与某个节点(在这里是子目录)相关联的子节点(也是子目录)的数量。对于度为1的子目录,它们只与一个子目录相关联,即它们只有一个父目录。由于树的节点总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子目录的度来推断度为1的子目录的数量。

假设总的子目录数量为N,那么N = 2(度为2的子目录) + 1(度为3的子目录) + 3(度为4的子目录) + x(度为1的子目录)。因为度为1的子目录只有一个父目录,所以它们只能作为其他子目录的子目录存在。根据树的结构,度为2的子目录有2个,它们各自有一个度为1的子目录作为子目录;度为3的子目录有1个,它可以有3个度为1的子目录作为子目录;度为4的子目录有3个,它们各自可以有一个度为1的子目录作为子目录。因此,x = 2(度为2的子目录的度为1的子目录) + 3(度为3的子目录的度为1的子目录) + 3(度为4的子目录的度为1的子目录) = 8。但是,这8个度为1的子目录中有4个是重复的,因为每个度为2和度为3的子目录都计算了一次。因此,实际的度为1的子目录数量是8 - 4 = 4。

22、根据Nocomachns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n的立方一定可以表示成n个连续的奇数的和。

    例如:

在这里,若将每一个式中的最小奇数称为X,那么当给出n之后,请写出X与n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参考答案:根据Nicomachns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n的立方一定可以表示成n个连续的奇数的和。设最小的奇数为X,则连续奇数的和为n个奇数相加,即n(X+ (n-1)*2)/2 = n^3。简化得X = (2n^2 - n + 2)/2。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首先,根据Nicomachns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n的立方一定可以表示成n个连续的奇数的和。设最小的奇数为X,则连续奇数的和可以表示为n个奇数相加,即n(X+ (n-1)*2)/2 = n^3。这是因为连续奇数可以表示为等差数列,首项为X,公差为2,项数为n。

然后,我们可以解这个方程,找出X与n之间的关系。将n^3移到左边,得n(X+ (n-1)*2)/2 - n^3 = 0。展开并合并同类项,得nX + n(n-1) - n^3 = 0。化简得nX = n^3 - n(n-1)。进一步化简,得X = (n^3 - n(n-1))/n。

最后,将上述式子化简,得到X = (2n^2 - n + 2)/2。这就是X与n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23、Program  excpl;

       var

           x,y,y1,jk,j1,g,e:Integcr;

           a:array[l..20]of 0..9;

        begin

          x:=3465; y:=264; jk:=20;

 for j1:= 1 to  20  do  a[j1]:= 0;

          while y< >0 do

            begin

                y1:=y mod 10;

                y:= y div 10;

                while  y1<>0 do

                  begin

                     g:=x;

                   for  e:= Jk  downto  1  do

                     begin

                        g:=g+a[e];

                        a[e ]:= g mod 10;

                        g:= g div 10

                     end;

                   y1:= y1- 1

                  end;

                jk:=jk-1

            end;

            j1=1;

            while  a[j1]=0 do      j1:=J1+1;

            for Jk:=j1 to 20 do       write(a[jk]:4)

            WRITELN

        End.

      程序输出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程序输出结果为:```00000000000000000000```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提供的代码,该程序主要实现了将一个数字以逆序方式存入一个数组,然后处理数组中的每一位,根据每一位与另一个数x进行加和,结果再对10取模,得到的结果存入数组对应的位置,然后更新x的值。最后输出数组中不为0的元素。

首先,程序初始化变量x、y、jk、j1、g、e和数组a。x被赋值为3465,y被赋值为264,jk被赋值为20。然后,数组a的所有元素都被初始化为0。

接着,程序进入一个while循环,条件是y不等于0。在循环内部,程序首先获取y的个位数y1,然后将y除以10取整,得到新的y值。然后,程序进入一个内部while循环,条件是y1不等于0。

在内部循环中,程序首先将x的值赋给g,然后使用一个for循环,从jk到1,对数组a进行遍历。在每次循环中,程序将g与数组a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然后对10取模,得到的结果存入数组a对应的位置。然后,程序更新g的值,将g除以10取整。

完成内部循环后,程序将y1减1,然后更新jk的值,将jk减1。当y的值变为0时,外部while循环结束。

最后,程序将j1赋值为1,然后进入一个while循环,条件是数组a对应位置的元素等于0。在循环内部,程序将j1加1。当数组a对应位置的元素不等于0时,循环结束。

然后,程序使用一个for循环,从jk到20,输出数组a对应位置的元素,每个元素占4个字符的宽度。由于数组a的所有元素都被初始化为0,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只有jk到j1+1位置的元素被赋值,因此输出的结果只有0。

因此,程序输出结果为:00000000000000000000。

24、program   excp2

     var

        i,j:integer;;

        a  :array[1..14] of  integer;

      

     procedure sw(i1,j1:Integer);

        var k1: Integer;

        begin

          for  k1:= 1  to(j1- i1+1) div 2  do

             begin

               a[i1+k1-1]:=a[i1+ k1-1]+a[j1-k1+1];

               a[j1-k1+1]:=a[i1+k1-1]-a[j1-k1+1];

               a[i1+k1-1]:=a[i1-k1+1]-a[J1-k1+1];

             end;

        end;

        begin

           j:=211;

           for i:=1 to 14 do

               begin

                 a[i]:=i;   J:=j-i

               end;

               sw(1,4);    sw( 5,10);

               Sw(11,14);sw(1,14);

        For i:=1  to 14  do

           begin

             If  j  mod  I=1  then write (a[i]:3);

                j:=j-a[i];

           end;

          WRITElN

        end.

    程序运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程序运行结果是:1 3 5 7 9 11 13 15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该程序首先定义了一个整数数组a,其大小为14。然后,程序定义了一个名为sw的过程,该过程接受两个整数参数i1和j1,并用于交换数组a中从i1到j1的元素。

接下来,程序初始化数组a,使其从1到14。然后,程序调用sw过程三次,分别交换数组a的某些部分。

最后,程序遍历数组a,并打印出满足条件j mod i = 1的元素的值。由于数组a的元素是从1到14的连续整数,因此满足条件的元素是1、3、5、7、9、11、13和15。

因此,程序运行的结果是:1 3 5 7 9 11 13 15。

25、[问题描述]

    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从键盘读取A,B数组的元素,A,B数组均已从小到大排好序(无相同元素),现将A,B合并为数组C,同样要求数组C也是从小到大排好序(有相同元素时只保留一个)。

程序中N表示数组A,B的长度,i,j,k分别表示数组A,B,C的取数或存数的指针。

[程序清单]

参考答案:br />该程序首先定义了数组A、B、C以及长度N,然后使用三个指针i、j、k来追踪这三个数组的读取和存储位置。通过比较A[i]和B[j]的值,程序决定将哪个值存储在C[k]中,并相应地移动指针。当A或B中的一个数组遍历完时,程序将另一个数组剩余的元素直接复制到C中。最后,程序返回合并后的数组C。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该程序是一个典型的合并排序算法,用于将两个已排序的数组A和B合并为一个新的排序数组C。

1. 初始化:定义数组A、B、C以及长度N,以及三个指针i、j、k。
2. 遍历数组A和B:使用指针i和j分别追踪数组A和B的当前位置。
3. 比较与存储:比较A[i]和B[j]的值,将较小的值存储在C[k]中,并移动指针k。
4. 遍历结束:
- 如果A已经遍历完,将B的剩余元素复制到C。
- 如果B已经遍历完,将A的剩余元素复制到C。

由于数组A和B已按升序排列,因此合并后的数组C也将是升序排列的。如果有重复的元素,程序只保留一个。

注意:在合并过程中,由于数组A和B已排序,所以每次比较A[i]和B[j]后,较小的值必然位于C[k]的当前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合并后的数组C仍然是排序的。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初赛试题 (普及组)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