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面C++代码用于求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第1、2项为1,以后各项均是前两项之和。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fiboA( ) 用递归方式, fiboB() 循环方式
B、
fiboA( ) 更加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定义,直观易于理解,而 fiboB() 需要将数学定义转换为计算机程序实现
C、
fiboA( ) 不仅仅更加符合数学定义,直观易于理解,且因代码量较少执行效率更高
D、 fiboB( ) 虽然代码量有所增加,但其执行效率更高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代码。代码中有两个函数,fiboA和fiboB,分别用于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fiboA函数使用了递归的方式,每次调用函数时,都会计算当前项和前一项的和,然后返回。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观,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定义。但是,递归方式在处理大数时,会有大量的重复计算,导致效率较低。
fiboB函数使用了循环的方式,从第一项和第二项开始,依次计算每一项的值,直到达到所需的项数。这种方式避免了递归的重复计算问题,执行效率更高。但是,代码量相对较多。
对于选项A,fiboA用递归方式,fiboB循环方式,这是对两个函数实现方式的描述,没有涉及到效率或代码量的比较,所以A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B,fiboA更加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定义,直观易于理解,而fiboB需要将数学定义转换为计算机程序实现,这是对两个函数实现方式的描述,没有涉及到效率或代码量的比较,所以B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C,fiboA不仅仅更加符合数学定义,直观易于理解,且因代码量较少执行效率更高,这个选项错误地认为fiboA的执行效率更高,实际上fiboA因为递归的重复计算问题,执行效率较低,所以C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D,fiboB虽然代码量有所增加,但其执行效率更高,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fiboB的执行效率更高,虽然代码量有所增加,但是避免了递归的重复计算问题,所以D选项正确。
2、下面C++代码以递归方式实现合并排序,并假设 merge (int T[], int R[], int s, int m, int t) 函数将有序(同样排序规则)的T[s..m]和T[m+1..t]归并到R[s..t]中。横线处应填上代码是( )。
A、
mergeSort(SList, T2, s, m,len), mergeSort(SList, T2, m,t,len)
B、
mergeSort(SList, T2, s, m-1,len), mergeSort(SList, T2, m+1,t,len)
C、 mergeSort(SList, T2, s, m,len), mergeSort(SList, T2, m+1,t,len)
D、
mergeSort(SList, T2, s, m-1,len), mergeSort(SList, T2, m-1,t,len)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合并排序(Merge Sort)的基本思想,我们需要将待排序的数组分成两部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排序,然后再将这两部分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在给出的代码中,`mergeSort`函数是用来实现这个过程的。其中,`mergeSort(SList, T2, s, m,len)`表示对`SList`数组从索引`s`到`m`的部分进行排序,`mergeSort(SList, T2, m+1, t, len)`表示对`SList`数组从索引`m+1`到`t`的部分进行排序。这两个子问题分别对应了合并排序的"分"的阶段。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两个已排序的部分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这就是`merge`函数的任务。根据题目中的描述,`merge`函数将`T[s..m]`和`T[m+1..t]`这两个已排序的部分归并到`R[s..t]`中。
因此,`mergeSort`函数应该首先递归地对数组的两个部分进行排序,然后再调用`merge`函数将这两个部分合并。所以,`mergeSort(SList, T2, s, m,len)`和`mergeSort(SList, T2, m+1, t, len)`应该分别对应数组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而`merge`函数则负责将这两部分合并。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3、阅读下面的C++代码,执行后其输出是( )。
A、
1->120<===>2->120
B、
1->120<===>1->120
C、 1->120<===>1->2->3->4->5->120
D、
1->120<===>2->3->4->5->6->120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首先,我们分析给定的C++代码。
代码定义了一个结构体`Node`,包含一个指向自身的指针`next`。然后,定义了一个函数`createLinkedList`,该函数创建了一个链表,链表的节点值从1开始,直到某个节点值为120,然后结束。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 "1->120<===>2->120":这个选项表示有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的值为1,第二个节点的值为120,并且这两个节点是互相指向的。然而,从代码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节点指向值为120的节点,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B. "1->120<===>1->120":这个选项表示有两个节点,它们的值都是120,并且它们互相指向。然而,从代码来看,链表的节点值是从1开始递增的,直到某个节点值为120,所以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C. "1->120<===>1->2->3->4->5->120":这个选项表示有六个节点,它们的值从1开始递增,直到某个节点值为120,并且这些节点是互相指向的。这与代码中的链表结构是一致的。
D. "1->120<===>2->3->4->5->6->120":这个选项表示有六个节点,它们的值从1开始递增,直到某个节点值为120,并且最后一个节点指向值为120的节点。然而,从代码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最后一个节点指向值为120的节点,所以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C:"1->120<===>1->2->3->4->5->120"。
4、下面的C++用于对 lstA 排序,使得偶数在前奇数在后,横线处应填入( )。
A、 isEven(lstA[j]) && !isEven(lstA[j+1])
B、
!isEven(lstA[j]) && isEven(lstA[j+1])
C、
lstA[j] > lstA[j+1]
D、
lstA[j] < lstA[j+1]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要求将lstA排序,使得偶数在前奇数在后。根据这个要求,我们需要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是偶数且后一个元素是奇数,就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所以,横线处应该填入isEven(lstA[j]) && !isEven(lstA[j+1])。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5、下面的C++代码用于将字符串保存到带头节点的双向链表中,并对重复的串计数,然后将最新访问的串的节点放在链头便于查找。横线处应填入代码是( )。
A、
if(pHead) {p->next = pHead->next, pHead->next->prev = p;}
B、
if(pHead->next) {p->next = pHead->next, pHead->next->prev = p;}
C、 p->next = pHead->next, pHead->next->prev = p;
D、
触发异常,不能对空指针进行操作。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我们需要将新节点插入到带头节点的双向链表的头部,同时需要处理链表为空的情况。观察选项,选项A和B都涉及到对pHead->next的操作,如果链表为空(即pHead为NULL),那么pHead->next也会是NULL,此时对NULL的引用会触发空指针异常。选项C没有检查pHead是否为空,但如果链表确实为空(pHead为NULL),pHead->next也会是NULL,此时插入新节点的代码p->next = pHead->next, pHead->next->prev = p;实际上不会改变任何指针,因为pHead->next是NULL,所以不会有问题。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选项D提到“触发异常,不能对空指针进行操作”,但题目并未给出触发异常的情境,且实际上代码插入新节点时并没有对空指针进行操作,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6、有关下面C++代码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 x 小于10, rc 值也不会超过20
B、 foo 可能无限递归
C、
foo 可以求出 x 和 y 的最大公共质因子
D、
foo 能够求出 x 和 y 的最小公倍数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从给出的代码片段来看,函数foo接收两个参数x和y,然后调用自身。在函数体中,rc的值被设置为x和y的最大值,然后函数检查x是否小于10。如果x小于10,rc的值不会改变,否则rc的值会被设置为rc和20中的较小值。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提到,如果x小于10,rc的值也不会超过20。但是,从代码来看,只有当x不小于10时,rc才会与20进行比较,如果x小于10,rc的值并不会改变,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选项提到foo可能无限递归。这是正确的,因为foo在函数体中调用了自身,如果x和y的值使得函数不断进入自身调用,而没有终止条件,那么确实会导致无限递归。
C选项提到foo可以求出x和y的最大公共质因子。但是,从代码来看,函数并没有进行任何与求最大公共质因子相关的操作,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选项提到foo能够求出x和y的最小公倍数。同样,从代码来看,函数并没有进行任何与求最小公倍数相关的操作,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即foo可能无限递归。
7、下面的C++代码实现对list的快速排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qSort(less) + qSort(greater) + (vector<int>)pivot
B、
(vector<int>)pivot + (qSort(less) + qSort(greater))
C、
(qSort(less) + (vector<int>)pivot + qSort(greater))
D、 qSort(less) + pivot + qSort(greater)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一部分的所有数据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在C++代码中,首先选取一个“基准值”(pivot),然后将比这个值小的数都放到它的左边,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的右边,再递归地对左右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在题目中,给出的C++代码使用了归并排序的思想,所以选项D的排序方式是错误的。根据代码可以看出,排序的过程是先对less部分进行排序,然后确定pivot,最后对greater部分进行排序,所以正确的排序方式应该是qSort(less) + (vector
8、下面C++代码中的 isPrimeA() 和 isPrimeB() 都用于判断参数N是否素数,有关其时间复杂度的正确说法是( )。
A、
isPrimeA( )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isPrimeB( )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 isPrimeA() 优于 isPrimeB()
B、
isPrimeA()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isPrimeB( )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 isPrimeB() 绝大多数情况下优于 isPrimeA()
C、
isPrimeA()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isPrimeB( )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 isPrimeA( ) 优于isPrimeB( )
D、 isPrimeA()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isPrimeB( )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 isPrimeA() 优于isPrimeB( )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片,isPrimeA()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2),isPrimeB() 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对于判断素数问题,O(nlogn) 的时间复杂度是优于 O(n^2) 的,因此 isPrimeB()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优于 isPrimeA()。所以正确选项是 D。
9、下面C++代码用于有序 list 的二分查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代码采用二分法实现有序 list 的查找
B、
代码采用分治算法实现有序 list 的查找
C、
代码采用递归方式实现有序 list 的查找
D、 代码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有序 list 的查找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的C++代码是用于有序list的二分查找,而不是采用分治算法、递归或动态规划算法。二分查找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查找算法,通过反复将待查找区间分为两半,再判断要查找的元素是在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从而逐步缩小查找范围,最终找到元素或确定元素不存在于待查找区间内。因此,选项D“代码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有序 list 的查找”是错误的。
10、在上题的 _binarySearch 算法中,如果 lst 中有 N 个元素,其时间复杂度是( )。
A、
O(N)
B、 O(logN)
C、
O(NlogN)
D、
O(N2)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这是因为二分查找每次都将待查找的元素所在的区间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区间为空。所以,无论lst中有多少个元素,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1、下面的C++代码使用数组模拟整数加法,可以处理超出大整数范围的加法运算。横线处应填入代码是( )。
A、 c.push_back(t % 10), t = t % 10;
B、
c.push_back(t / 10), t = t % 10;
C、
c.push_back(t / 10), t = t / 10;
D、
c.push_back(t % 10), t = t / 10;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数组模拟整数加法,当两个大整数相加时,如果超过了整数范围,可以通过数组来模拟。
对于给定的代码,其思路是:
1. 初始化一个空数组`c`来保存结果。
2. 使用变量`t`来保存当前正在处理的数字。
3. 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
对于选项A:
* `c.push_back(t % 10)`:将`t`的个位数保存到数组`c`中。
* `t = t % 10`:更新`t`为去掉个位数后的数字,即只保留`t`的高位数字。
对于选项B:
* `c.push_back(t / 10)`:这里逻辑不对,因为`t / 10`并不是`t`的个位数,而是`t`去掉个位数后的数字。
* `t = t % 10`:与选项A相同,更新`t`为去掉个位数后的数字。
对于选项C:
* `c.push_back(t / 10)`:与选项B相同,逻辑不对。
* `t = t / 10`:更新`t`为去掉个位数后的数字,但是这样做的话,`t`的值会变小,不再是原来的高位数字。
对于选项D:
* `c.push_back(t % 10)`:与选项A相同,将`t`的个位数保存到数组`c`中。
* `t = t / 10`:更新`t`为去掉个位数后的数字,但是这样做的话,`t`的值会变小,不再是原来的高位数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12、有关下面C++代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3年12月C++五级)
A、 上述代码构成单向链表
B、
上述代码构成双向链表
C、
上述代码构成循环链表
D、
上述代码构成指针链表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片,代码展示了一个单向链表的节点结构。代码中的`Node`类包含一个`data`成员变量用于存储数据,以及一个`next`指针成员变量用于指向下一个节点。由于`next`指针只指向下一个节点,不指向前一个节点,因此这是一个单向链表。选项A“上述代码构成单向链表”是正确的。选项B“上述代码构成双向链表”是错误的,因为代码中并没有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选项C“上述代码构成循环链表”也是错误的,因为代码中并没有实现循环链表的特性,即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第一个节点。选项D“上述代码构成指针链表”是一个不准确的描述,因为链表本身就是由指针构成的,所以这个选项并没有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
13、通讯卫星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起到( )的作用。(2023年12月C++五级)
A 信息过滤
B 信号中继
C 避免攻击
D 数据加密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通讯卫星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起到信号中继的作用。卫星接收来自地球站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后,再转发到另一个地球站,实现了信号的中继和转发。而选项A、C、D分别表示信息过滤、避免攻击和数据加密,这些功能不是通讯卫星的主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信号中继。
14、小杨想编写一个判断任意输入的整数N是否为素数的程序,下面哪个方法不合适?( )(2023年12月C++五级)
A、
埃氏筛法
B、
线性筛法
C、 二分答案
D、
枚举法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判断一个整数N是否为素数,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试除法、埃氏筛法、线性筛法等。其中,二分答案并不适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二分答案通常用于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或者用于解决二分搜索问题,不适用于判断素数的场景。因此,选项C“二分答案”是不合适的方法。
15、下面的排序算法都要处理多趟数据,哪种排序算法不能保证在下一趟处理时从待处理数据中选出最大或最小的数据?( )
A、
选择排序
B、 快速排序
C、
堆排序
D、
冒泡排序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快速排序采用分治的思想,在每一趟处理中,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数据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包含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另一个包含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下一趟处理时,再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同样的操作。因此,快速排序不能保证在下一趟处理时从待处理数据中选出最大或最小的数据。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冒泡排序都能保证在下一趟处理时从待处理数据中选出最大或最小的数据。所以,正确答案是B。
二、判断题
16、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分别对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将两个已排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这是因为归并排序需要递归地将待排序序列分成更小的子序列,直到子序列长度为1,然后再将子序列合并起来。在合并子序列时,需要进行logN次比较和合并操作,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7、小杨在生日聚会时拿一块H*W的巧克力招待来的K个小朋友,保证每位小朋友至少能获得一块相同大小的巧克力。那么小杨想分出来最大边长的巧克力可以使用二分法。(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题目中提到小杨有一块H*W的巧克力,需要分给K个小朋友,并且保证每个小朋友至少获得一块相同大小的巧克力。题目中给出的方法是使用二分法来分巧克力。然而,二分法通常用于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而不是用于分配物品。对于巧克力分配问题,更直接的方法是使用“切割法”。小杨可以直接将巧克力切割成K块相同大小的巧克力,而不是使用二分法。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8、以下C++代码能以递归方式实现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第1、2项为1,以后各项均是前两项之和。(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该C++代码确实使用了递归方式实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在代码中,函数`fib`接收一个整数参数`n`,当`n`小于等于1时,直接返回1;当`n`大于1时,返回`fib(n-1) + fib(n-2)`,这正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因此,该代码是正确的。
19、贪心算法可以达到局部最优,但可能不是全局最优解。 (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贪心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当前情况下最好或最优(即最有利)的选择,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全局最好或最优的算法。然而,贪心算法并不能保证找到全局最优解,因为它可能由于追求局部最优解而错过其他可能的全局最优解。因此,该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20、小杨设计了一个拆数程序,它能够将任意的非质数自然数N转换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这个程序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质数定义为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因此,质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而非质数自然数N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但这样的程序并不意味着能够将任意的非质数自然数N转换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非质数都可以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例如,考虑非质数N=4,它无法被唯一地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即,不能表示为2*2=4,因为2不是质数)。因此,这个陈述是错误的。
21、插入排序有时比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更低。( )(2023年12月C++五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会有所不同。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在最坏的情况下(输入数据已经排好序),时间复杂度会退化为O(n²)。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²),当输入的数据量较大时,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差。因此,通常情况下,快速排序比插入排序具有更高的效率。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插入排序有时比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更低”是不准确的。
22、下面的C++代码能实现十进制正整数N转换为八进制并输出。(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这段代码的核心功能是进行十进制到八进制的转换。代码中,使用do-while循环来不断地将N除以8,并将余数打印出来,同时将N更新为N除以8的商。当N变为0时,循环结束,实现了将十进制数N转换为八进制并输出的功能。因此,这段代码是正确的。
23、对数组 int arr[] = {2, 6, 3, 5, 4, 8, 1, 0, 9, 10} 执行 sort(arr, arr+10) ,则执行后 arr中的数据调整为 {0, 1, 2, 3, 4, 5, 6, 8,9, 10} 。( )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C++中,`sort`函数用于对数组进行排序,它按照升序排列数组中的元素。对于数组`int arr[] = {2, 6, 3, 5, 4, 8, 1, 0, 9, 10}`,`sort(arr, arr+10)`应该将其排序为升序。所以,正确的排序结果应该是`{0, 1, 2, 3, 4, 5, 6, 8, 9, 10}`。但是,题目中给出的排序结果是`{0, 1, 2, 3, 4, 5, 6, 8, 9, 10}`,与正确的排序结果相同,因此题目中的陈述是错误的。
24、小杨想写一个程序来算出正整数N有多少个因数,经过思考他写出了一个重复没有超过N/2次的循环就能够算出来了。( )(2023年12月C++五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对于计算正整数N的因数个数,通常的算法是遍历从1到N的所有整数,检查它们是否能整除N。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即需要遍历N次。小杨的算法声称只需要循环不超过N/2次就能计算出N的因数个数,这违反了基本的数学原理,因为N的因数个数可能超过N/2。因此,这个陈述是错误的。
25、同样的整数序列分别保存在单链表和双向链中,这两种链表上的简单冒泡排序的复杂度相同。( )(2023年12月C++五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在单链表和双向链表上进行简单冒泡排序的复杂度并不相同。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列表的末尾。对于单链表,每次比较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链表,时间复杂度为O(n)。然而,在双向链表中,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可以向前和向后移动。在冒泡排序中,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我们可以直接交换它们,而不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因此,双向链表上的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但由于可以更快地访问相邻元素,所以双向链表上的冒泡排序通常比单链表上的冒泡排序更快。所以,这个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实操题
26、小杨的幸运数
时间限制:1.0 s
内存限制:128.0 MB
问题描述
小杨认为,所有大于等于 的完全平方数都是他的超级幸运数。
小杨还认为,所有超级幸运数的倍数都是他的幸运数。自然地,小杨的所有超级幸运数也都是幸运数。
对于一个非幸运数,小杨规定,可以将它一直+1,直到它变成一个幸运数。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幸运化。例如,如果a=4,那么4是最小的幸运数,而1不是,但我们可以连续对1做3次+1操作,使其变为4,所以我们可以说,1幸运化后的结果是4。
现在,小杨给出N个数,请你首先判断它们是不是幸运数;接着,对于非幸运数,请你将它们幸运化。
输入描述
第一行 2 个正整数a,N。
接下来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x,表示需要判断(幸运化)的数。
输出描述
输出N行,对于每个给定的x,如果它是幸运数,请输出 lucky ,否则请输出将其幸运化后的结果。
特别提醒
在常规程序中,输入、输出时提供提示是好习惯。但在本场考试中,由于系统限定,请不要在输入、输出中附带任何提示信息。
样例输入 1
2 4 1 4 5 9
样例输出 1
4 lucky 8 lucky
样例解释 1
1虽然是完全平方数,但它小于a,因此它并不是超级幸运数,也不是幸运数。将其进行3次+1操作后,最终得到幸运数 。
4是幸运数,因此直接输出 lucky 。
5不是幸运数,将其进行3次+1操作后,最终得到幸运数8。
9是幸运数,因此直接输出 lucky 。
样例输入 2
16 11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样例输出 2
16 16 16 16 lucky lucky lucky lucky lucky lucky lucky
数据规模
对于30%的测试点,保证a,x≤100,N≤100。
对于60%的测试点,保证a,x≤106。
对于所有测试点,保证a≤1000001;保证N≤2×105;保证1≤x≤1000001。
参考答案:对于每个给定的x,先判断其是否为幸运数,若是,则直接输出“lucky”;若不是,则进行幸运化操作,直到变为幸运数。幸运化操作的方式为对x进行+1操作,直到x成为幸运数。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小杨的幸运数定义为所有大于等于a的完全平方数及其倍数。对于给定的N个数,我们需要判断它们是否为幸运数,对于非幸运数,我们需要将其幸运化。
幸运化的过程是对非幸运数进行+1操作,直到它变为幸运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幸运数的条件是它是否为完全平方数或者它是否是完全平方数的倍数。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首先定义一个函数is_lucky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幸运数。该函数会先判断该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如果是,则返回True;否则,判断该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的倍数,如果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对于每个给定的数x,我们可以调用is_lucky函数来判断它是否为幸运数。如果是,则直接输出“lucky”;如果不是,则对x进行幸运化操作,直到x变为幸运数。幸运化操作可以通过一个循环实现,每次循环将x加1,直到x变为幸运数。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给出的a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幸运数的范围。在程序中,我们需要根据a的值来确定幸运数的范围,以便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幸运数。
另外,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规模限制了a、x和N的取值范围,我们需要根据这些限制来编写程序,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
27、烹饪问题
时间限制:1.0 s
内存限制:128.0 MB
问题描述
有N种食材,编号从0至N-1,其中第 种食材的美味度为 。
不同食材之间的组合可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具体来说,如果两种食材的美味度分别为x和y,那么它们的契合度为x and y。
其中,and运算为按位与运算,需要先将两个运算数转换为二进制,然后在高位补足0,再逐位进行与运算。例如,12与6的二进制表示分别为 1100 和 0110 ,将它们逐位进行与运算,得到 0100 ,转换为十进制得到4,因此。在 C++ 或 Python 中,可以直接使用 & 运算符表示与运算。
现在,请你找到契合度最高的两种食材,并输出它们的契合度。
输入描述
第一行一个整数N,表示食材的种数。
接下来一行N个用空格隔开的整数,依次为a0,…,aN-1,表示各种食材的美味度。
输出描述
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最高的契合度。
特别提醒
在常规程序中,输入、输出时提供提示是好习惯。但在本场考试中,由于系统限定,请不要在输入、输出中附带任何提示信息。
样例输入 1
3 1 2 3
样例输出 1
2
样例解释 1
可以编号为1,2的食材之间的契合度为2 and 3=2,是所有食材两两之间最高的契合度。
样例输入 2
5 5 6 2 10 13
样例输出 2
8
样例解释 1
可以编号为3,4的食材之间的契合度为10 and 13=8,是所有食材两两之间最高的契合度。
数据规模
对于40%的测试点,保证N≤1000;
对于所有测试点,保证N≤106,0≤ai≤2147483647。
参考答案:对于每对食材,我们计算它们的契合度,然后找到其中最大的契合度输出即可。
解析:【喵呜刷题小喵解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的要求。题目给出了N种食材,每种食材有一个美味度,不同食材之间的组合会产生契合度,契合度是两种食材的美味度进行按位与运算的结果。我们需要找到契合度最高的两种食材,并输出它们的契合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两层循环来遍历所有可能的食材组合,计算它们的契合度,然后找到最大的契合度。但是,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对于N≤10^6的情况,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太高,可能会导致超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种更高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先对所有的食材的美味度进行排序,然后从两端开始遍历,计算它们的契合度。由于按位与运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的二进制表示的最高位不同,那么它们的按位与运算的结果的最高位一定是0。因此,我们可以保证每次计算的契合度都是当前已经计算过的契合度中的最大值。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
1. 对所有的食材的美味度进行排序。
2. 从两端开始遍历排序后的食材列表,计算它们的契合度。
3. 在遍历的过程中,记录已经计算过的最大的契合度。
4. 遍历结束后,输出最大的契合度。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