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 )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全面融合。
A、互联网+
B、工业信息化
C、大数据
D、物联网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全面融合的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他选项如工业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等虽然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在题目描述的情境中,它们是“互联网+”计划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融合的概念。因此,正确答案是A。
2、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 )阶段拟定了系统的目标、范围和要求。
A、概要设计
B、需求分析
C、详细设计
D、程序设计
解析:
在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是对项目的目标和范围进行详细定义和澄清的阶段,这一阶段会明确系统的目标、范围和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B。
3、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而系统各模块的算法一般在( )阶段确定。
A、概要设计
B、需求分析
C、详细设计
D、架构设计
解析: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系统各模块的算法一般在详细设计阶段确定。详细设计阶段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对软件的需求进行细化,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界面设计等。因此,正确答案是C。
4、随着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不断增加,物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而( )不能解决电子商务物流的瓶颈问题。
A、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B、优化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
C、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D、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解析:
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关注的是电子商务的交易和平台功能,而不直接解决物流的瓶颈问题。物流的瓶颈问题需要通过优化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以及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因此,选项A是不能解决电子商务物流瓶颈问题的。
5、项目经理的下述行为中,( )违背了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
A、由于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计划产生偏差造成项目延期
B、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享用了客户公司的工作餐
C、采用强权式管理,导致项目组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并有人员离职
D、劝说客户从自己参股的公司采购项目所需的部分设备
解析:
项目经理劝说客户从自己参股的公司采购项目所需的部分设备,这种行为涉及个人利益与项目利益的冲突,可能损害客户的利益,违背了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其他选项中,A项是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项目延期,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B项是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的小细节,不一定违背职业道德;C项虽然采用了强权式管理,但并未直接说明损害了项目或客户的利益。所以,只有D项明确违背了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
6、( )不是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
A、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B、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
C、详细描述系统需求
D、导出软件需求
解析: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导出软件需求,而是为了分析并抽象描述各种需求信息,为目标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因此,选项D不是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
7、( )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职能。
A、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一致
B、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C、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否与已定的流程一致
D、检查关键交付物的质量
解析:
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职能包括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一致,以及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而检查关键交付物的质量属于事后检测,并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职能。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8、以下关于项目管理计划编制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项目经理应组织并主要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但不应独立编制
B、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不能采用迭代的方法
C、让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增加了沟通成本,应尽量避免
D、项目管理计划不能是概括的,必须是详细、具体的
解析:
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是一个涉及多方参与和迭代的过程。项目经理应该组织并主要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但不必独立编制,可以与其他项目团队成员和干系人共同协作。因此,选项A正确。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是概要的或详细的,具有灵活性和可迭代性。选项B的“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不能采用迭代的方法”与项目管理实践不符。让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是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增加对项目的理解和共识,不一定会增加沟通成本,因此选项C的理解有误。项目管理计划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既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详细具体的,因此选项D的描述不准确。
9、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目的是( ) 。
A、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要求
B、监控项目进展的状态,评价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C、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出开发过程对于规则、标准、指南的遵从程度
D、评价软件开发使用的技术是否适用于该项目
解析: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这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预期需求和使用场景。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10、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集成测试中,软件开发人员应该避免测试自己开发的程序
B、软件测试工作应该在需求阶段就开始进行
C、如果软件测试完成后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那么应首先检查测试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D、如果项目时间比较充裕,测试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如果项目时间紧张,测试时间可以少一些
解析:
关于软件测试的叙述中,A、B、C选项都是正确的。
对于D选项,不论项目时间是否充裕,测试的时间都应该足够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不能因为在项目时间紧张时减少测试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软件存在未被发现的错误。因此,D选项是不正确的。
11、
某软件系统交付后,开发人员发现系统的性能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由此产生的软件维护属于( ) 。
A、更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解析:
根据软件维护的分类定义,更正性维护是针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适应性维护是使软件适应环境变化,预防性维护是预先发现并更正潜在错误。而题目描述的是对系统性能的优化和提升,这属于在原有基础上改进软件的性能,因此属于完善性维护。
12、 绘制数据流图是软件设计过程的一部分,用以表明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向。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 。
A、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B、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数据存储、数据文件和外部实体
C、数据的源点和终点、加工、数据和数据流文件
D、数据、加工和数据存储
解析:
数据流图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表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其中,数据流表示数据的流动,加工表示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存储地点或存储文件,外部实体表示系统外的实体,如人或物。因此,正确答案为A。
13、依据GB/T16260.2-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质量的度量》,评估软件的帮助系统和文档的有效性是对软件进行( ) 。
A、易理解性度量
B、易操作性度量
C、吸引性度量
D、易学性度量
解析:
依据GB/T16260.2-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质量的度量》,评估软件的帮助系统和文档的有效性是对软件进行易学性度量。易理解性主要与用户为认识逻辑概念及其应用范围所花的努力有关;易操作性主要与用户为操作和运行控制所花的努力有关;而吸引性主要是度量交互界面的友好程度。因此,评估软件的帮助系统和文档的有效性是评估用户为学习使用该软件系统所花的努力,属于易学性度量。
14、 依据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以下关于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过程中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概念活动中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和经费
B、在需求活动中制定各实施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C、在设计活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D、在测试活动中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
解析: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设计活动主要是明确对软件设计的要求和规范,包括编码和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然而,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实际上是在实现阶段进行的活动,而不是设计活动。因此,选项C描述的内容与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中的要求不符。
15、根据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应属于( ) 。安全的技术要求。
A、物理
B、设备
C、存储
D、网络
解析:
根据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涉及的是物理层面的安全措施,因此应属于物理安全技术要求。故选A。
16、 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属于( ) 安全管理。
A、安全审计
B、入侵检测
C、访问控制
D、人员行为
解析:
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属于访问控制安全管理。访问控制是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性的重要基础,是网络安全防范和资源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访问控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资源,从而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7、 IDS发现网络接口收到来自特定IP地址的大量无效的非正常生成的数据包,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IDS会将本次攻击方式定义为( ) 。
A、拒绝服务攻击
B、地址欺骗攻击
C、会话劫持
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IDS发现网络接口收到来自特定IP地址的大量无效的非正常生成的数据包,导致服务器过于繁忙无法应答请求。这种攻击方式正是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的典型表现。拒绝服务攻击的目的是使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造成服务器过载,使其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因此,选项A“拒绝服务攻击”是正确答案。
18、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关键节点信息,以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的技术被称为( ) 。
A、系统检测
B、系统分析
C、系统审计
D、入侵检测
解析:
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关键节点信息,以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的技术。它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可以实时监视网络传输,在发现可疑行为时发出警报并主动采取措施。因此,根据题目描述,正确答案是D,即入侵检测。
19、某楼层共有60个信息点,其中信息点的最远距离为65米,最近距离为35米,则该布线工程大约需要( )米的线缆(布线时线缆的计划长度为实际使用量的1.1倍)。
A、4290
B、2310
C、3 3 0 0
D、6 6 0 0
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估算公式,首先计算平均距离,即(65+35)/2=50米。然后,用这个平均距离乘以总的信息点数量60,得到3000米。最后,考虑到布线时线缆的计划长度为实际使用量的1.1倍,所以大约需要3000*1.1=3300米的线缆。因此,答案为C。
20、 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A、物理层
B、流量控制层
C、会话层
D、网络接口层
解析:
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因此,正确答案是D。其他选项如物理层、流量控制层和会话层不是TCP/IP参考模型中的层次。
21、IEEE802.11属于( ) 。
A、物理层
B、流量控制层
C、3300 会员层
D、网络接口层
解析:
IEEE802.11属于无线网络接口层协议。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协议,其中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的IEEE802.11协议簇。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如物理层、流量控制层、3300会员层与题目要求的无线网络接口层协议不符。
22、在TCP/IP协议中,( )协议运行在网络层。
A、DNS
B、UDP
C、TCP
D、IP
解析:
在TCP/IP协议中,IP协议运行在网络层。DNS(域名系统)是应用层的协议,而UDP和TCP则是传输层的协议。因此,答案为D。
23、以下关于以太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采用了载波侦听技术
B、具有冲突检测功能
C、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
D、以太网的帧长度固定
解析: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其帧长度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以太网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最大帧长为1518字节,其中包括有效载荷(数据)的长度为46至1500字节。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叙述。
24、移动计算的特点不包括( ) 。
A、移动性
B、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
C、频繁断接性
D、高可靠性
解析:
移动计算的特点包括移动性、网络多样性、频繁断接性和非对称性,但不包括高可靠性。因此,选项D是移动计算的特点中不包括的。
25、 对象模型技术OMT把需求分析时收集的信息构造在三类模型中,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 ) 。下图显示了这三个模型的建立次序。
A、信息模型
B、功能模型
C、关系模型
D、静态模型
解析:
对象模型技术OMT在需求分析阶段将收集的信息构建在三类模型中,包括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题干中提供的图片也显示了这三个模型的建立次序,其中功能模型是除了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之外的第三个模型。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功能模型。
26、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时,需求描述中的“包含”、“组”、“分为......部分”等词
常常意味着存在( )关系。下图表示了这种关系。
A、关联
B、聚集
C、泛化
D、依赖
解析:
在UML(统一建模语言)中,当需求描述中出现"包含"、“组”、"分为……部分"等词汇时,通常表示的是聚集关系(Aggregation)。聚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联关系,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图中展示的UML关系图也符合聚集关系的表示方式。因此,答案是B。
27、在用UML对信息系统建模过程中,( )来描述用户需求,主要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
A、用例图
B、类图
C、对象图
D、部署图
解析:
在用UML对信息系统建模过程中,用例图是用来描述用户需求,主要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用例图描述了系统提供的一个功能单元,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角色(与系统交互的其他实体)关系以及系统内用例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在以下与政府采购相关的行为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采购人员陈某与供应商丙是亲戚,故供应商乙申请陈某回避
B、采购人的上级单位为其指定采购代理机构
C、供应商甲与供应商丁组成了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
D、采购人要求参加政府采购的各供应商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采购人的上级单位不得为其指定采购代理机构。因此,选项B中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中的行为或做法均与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相符。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当( )时,可以不进行招标。
A、项目涉及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
B、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C、招标代理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D、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向原分包商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当涉及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时,可以不进行招标。因此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如涉及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招标代理能够自行建设等不属于可以不招标的情形。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
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B、机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理构
C、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可在招标前审批,也 可招标后履行审批手续
D、招标人需要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招标项目有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必须在招标前履行审批手续,而不是可以在招标前审批或在招标后履行审批手续。因此,叙述中有关招标项目审批手续的部分是不正确的。
31、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B、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既包括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也包括促进项目目标的机会
C、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是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定义的充分条件
D、信息系统项目的已知风险是那些已经经过识别和分析的风险,其后果亦可预见
解析: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叙述中,C选项中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是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定义的充分条件”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不确定性事件是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一部分,但它不一定是风险定义的充分条件。此外,不确定性事件也可能带来机会,而不仅仅是风险。因此,正确答案是C。
32、
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哪些方面等问题。以下关于项目风险识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风险识别活动
B、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活动,而不是一次性行为
C、主要识别项目的内在风险
D、风险识别包括外在因素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评估
解析: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活动,需要全过程、全员的参与,并非一次性行为。风险识别不仅要识别项目的内在风险,还要识别外在因素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外部风险。因此,正确的叙述是选项B。
33、进度风险导致的损失不包括( ) 。
A、货币的时间价值
B、延期投入导致的损失
C、预算不准导致的成本超支
D、进度延误引发的第三方损失
解析:
进度风险导致的损失主要包括因进度延期或延误而造成的损失,如货币的时间价值损失、延期投入导致的损失以及进度延误引发的第三方损失等。而预算不准导致的成本超支属于成本管理的范畴,不属于进度风险导致的损失。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34、下图是一个选择出行路线的“决策树图”,统计路线1和路线2堵车和不堵车的用时和其发生的概率(P),计算出路线1和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出行路线。
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 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 8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B、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6 2.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 0分钟,因此选择路线2
C、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 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 4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D、由于路线2堵车和不堵车时间都比路线1短;因此选择路线2
解析:
根据决策树图给出的数据,路线1在堵车情况下的用时为35分钟,概率为90%,不堵车情况下的用时为90分钟,概率为10%。因此,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计算为:3590% + 9010% = 40.5分钟。同样地,路线2在堵车情况下的用时为20分钟,概率为30%,不堵车情况下的用时为60分钟,概率为70%。因此,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计算为:2030% + 6070% = 48分钟。由于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小于路线2,因此选择路线1。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35、风险监控的输出不包括( ) 。
A、建议的纠正措施
B、新发现的风险
C、新的风险管理知识
D、批准的变更请求
解析:
风险监控的输出主要包括请求的变更、建议的纠正措施、建议的预防措施、组织过程资产和项目管理计划。其中,新发现的风险会更新在风险登记册中,而风险登记册是属于项目管理计划的;新的风险管理知识会记录到组织过程资产,以供未来的项目参考。而批准的变更请求和建议的变更请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风险监控的输出不包括批准的变更请求。因此,答案为D。
36、大型复杂项目的项目管理有别于单项目管理,,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来说,首先应该制定的计划是( ) 。
A、进度计划
B、成本计划
C、范围计划
D、过程计划
解析:
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来说,首先应该制定的计划是过程计划。这是因为大型复杂项目涉及多个阶段和多个任务,需要建立一个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过程计划确定了完成项目的方法和步骤,为项目的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37、 大型复杂项目的项目管理有别于单项目管理,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来说,在该计划中一般不会包括( ) 。
A、执行过程
B、裁剪过程
C、监督过程
D、制定过程
解析:
大型复杂项目的项目管理计划中,主要会包括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过程。制定过程涉及建立项目组织所需要的各个过程文件,操作指南、文档模板和检查表等;执行过程则是按照预定义的过程实施项目;监督过程则由独立的组织检查项目组织实施预定义过程的符合度。因此,裁剪过程一般不会在大型复杂项目的计划中包括。
38、 任何组织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组织的资源也都是有限的。公司在选择项目优先级时经常用到DIPP分析法。以下关于DIPP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DIPP值越高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B、DIPP值衡量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C、DIPP值越低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D、DIPP值是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和完工尚需成本之比
解析:
题目中提到DIPP值越高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这是正确的。DIPP值衡量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关于DIPP值是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和完工尚需成本之比,这是DIPP的正确计算公式,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而C选项说DIPP值越低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这与DIPP的实际含义相反,因此是不正确的。
39、大型复杂项目,一般具有周期较长规模较大、目标构成复杂等特征,因此大型复杂项目的控制过程与普通项目的控制过程有较大差别。( )不属于大型复杂项目控制过程的重要因素。
A、项目绩效跟踪
B、外部变更请求
C、变更控制
D、里程碑设置
解析:
大型复杂项目的控制过程重要因素包括外部变更请求、变更控制以及项目绩效跟踪。而里程碑设置不属于大型复杂项目控制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答案为D。
40、IT服务外包合同不可以( ) 。
A、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B、保证双方的期望透明化
C、作为双方沟通的工具
D、当作供应商的工作文件
解析:
IT服务外包合同主要用于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服务范围和服务级别等,以确保IT服务的提供和交付符合约定。然而,它并不能保证双方的期望透明化,因为合同只是纸面上的约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细节和可能的变化。双方在合同之外可能会有一些口头或其他形式的沟通,这些沟通的内容可能影响到双方的期望。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41、 对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静态分析法对若干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作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动态分析法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C、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D、动态分析法包括挣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最小费用法
解析:
对项目的投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时,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静态分析法主要用于对若干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作经济分析,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动态分析法则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等,而最小费用法属于动态分析法的不正确叙述,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42、审计是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度审计属于项目的( ) 。
A、事前绩效审计
B、事中绩效审计
C、执行审计
D、事后绩效审计
解析: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在本题中,对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度进行的审计属于事前审计的范畴,因此答案为A,即事前绩效审计。事前审计主要对单位的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的审查,起到预防作用,减少失误,防止弊端,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43、 成本管理分为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三个过程。以关于成本预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B、管理储备视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里
C、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D、成本基准按时间分段计算,通常以S曲线的形式表示
解析:
管理储备被视为用于应对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的预算,但并不直接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里。管理储备的使用通常需要对项目基线进行变更。因此,选项B中的描述不正确。
44、 项目进行到某阶段时,项目经理进行绩效分析,计算出CPI值为1.09,这表示( ) 。
A、每花费109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0元的价值
B、每花费100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9元的价值
C、项目进展到计划进度的109%
D、项目超额支出9%的成本
解析:
CPI(成本绩效指数)值为1.09表示每花费100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9元的价值。这表明项目在成本方面有所节约,创造的价值超出了计划价值。因此,正确答案是B。
45、下表是项目甲、乙、丙三个项目的进度数据,则( )最有可能在成本的约束内完成。
A、项目甲
B、项目乙
C、项目丙
D、项目甲和项目丙
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每个项目的进度指标。EV(实际完成价值)/PV(计划价值)和EV(实际完成价值)/AC(实际成本)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项目的进度和成本控制情况。对于项目甲:EV(甲)/PV(甲)=6000/15000 < 1,表示项目甲的实际完成进度低于计划进度;但EV(甲)/AC(甲)=6000/5000 > 1,表示项目甲的实际成本效益良好。对于项目乙和丙,它们的EV与PV和AC的比值均小于1,表明这两个项目的实际完成进度和成本效益都不如项目甲。因此,项目甲在成本的约束内完成的可能性最大。
46、下列选项中,( )属于项目团队建设的方法。
①拓展训练②培训③项目绩效评估④心理偏好指示器
⑤问题日志⑥同地办公(集中)⑦认可和奖励
A、①②③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⑦
D、①②⑥⑦
解析:
项目团队建设的方法包括拓展训练、培训、项目绩效评估并不是团队建设的方法,心理偏好指示器是一个工具但并不是团队建设的主要方法。问题日志和同地办公(集中)虽然与团队建设有关,但并不是直接的方法。认可和奖励是团队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属于项目团队建设的方法的选项包括拓展训练、培训、集中办公和认可奖励,对应答案为D。
47、项目经理小王负责某项目管理,考虑到项目人力资源紧张,就与三个在校学生签订了临时劳务合同,并允许这三名在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办公,同时规定每周三上午这些学生必须参与团队的工作会议。以下针对上述情况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
A、三名学生不属于项目团队成员
B、项目经理小王组建了虚拟项目团队
C、三名学生不可以参加团队的工作会议
D、项目经理小王利用了谈判技术来组建团队
解析:
项目经理小王负责与三个在校学生签订了临时劳务合同,并允许他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办公,同时规定每周三上午参与团队的工作会议。这种情况符合虚拟项目团队的特点,即团队成员之间通过电子媒介进行沟通和协作。因此,观点B“项目经理小王组建了虚拟项目团队”是正确的。而三名学生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办公,但仍然是项目团队的一部分,所以观点A“三名学生不属于项目团队成员”是错误的。关于工作会议的要求,说明这三名学生是可以参加团队的工作会议的,所以观点C“三名学生不可以参加团队的工作会议”也是错误的。至于观点D,“项目经理小王利用了谈判技术来组建团队”,题目中并未提及谈判技术的使用,因此无法确定其正确性。
48、依据GB/T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有关配置管理的规定,( )是配置控制的任务。
①建立基线的文档②批准或否决变更请求③审核跟踪变更
④确定和保证软件项针对其需求的功能完备性、物理完整性分析和评价变更
⑤分析和评估变更⑥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⑦实现、验证和发布已修改的软件项
A、②③⑤⑦
B、①③⑤⑥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⑦
解析:
依据GB/T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有关配置管理的规定,配置控制的任务包括标识并记录变更申请、分析与评价变更、批准或不批准申请、实现、验证和发行已经变更的软件项、审核跟踪变更。因此,选项②批准或否决变更请求、③审核跟踪变更、⑤分析和评估变更、⑦实现、验证和发布已修改的软件项都是配置控制的任务。选项①建立基线的文档和④确定和保证软件项针对其需求的功能完备性、物理完整性分析和评价变更不属于配置控制的任务。因此,正确答案是A。
49、配置项版本控制过程的步骤是( ) 。
①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②正式发布
③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④创建配置项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
配置项版本控制过程的步骤是:
④创建配置项:这是版本控制过程的起点,需要确定需要控制的配置项并创建它们。
③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在配置项创建之后,可能会根据需求对其进行修改,这些修改通常在"草稿"状态下进行。
①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修改后的配置项需要经过技术评审或领导审批,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需求。
②正式发布:经过评审和审批后,配置项可以正式发布了。
因此,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④③①②,选项C是正确的。
50、基线是项目配置管理的基础。( )不属于基线定义中的内容。
A、建立基线的事件
B、基线识别
C、受控制项
D、批准基线变更的权限
解析:
基线定义的内容包括建立基线的事件、受控的配置项、建立和变更基线的程序以及批准变更基线所需的权限。因此,基线识别不属于基线定义中的内容。
51、在项目配置项中有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 )一般属于非基线配置项。
A、详细设计
B、概要设计
C、进度计划
D、源代码
解析:
项目配置项包括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基线配置项通常包括所有的设计文档和源程序等,而非基线配置项则可能包括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等。因此,进度计划一般属于非基线配置项。
52、 在编制项目采购计划时,根据采购类型的不同,需要不同类型的合同来配合。( )包括支付给卖方的实际成本,加上一些通常作为卖方利润的费用。
A、固定总价合同
B、成本补偿合同
C、工时和材料合同
D、单价合同
解析:
成本补偿合同是指工程施工的最终合同价格将按照工程实际成本再加上一定的酬金进行计算。此类合同适用于在合同签订时,工程实际成本无法确定的情况。在成本补偿合同中,会包括支付给卖方的实际成本,并加上一些通常作为卖方利润的费用。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53、以下关于外包和外包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外包是为了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其它的职能都外包给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第三方供应商(或业务流程外包商)。
B、将以前内部自行管理的领域外包后,该领域的整体品质有可能会降低
C、需要根据合同的承诺跟踪承包商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成果
D、从外包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将项目外包给同一家供应商
解析:
关于外包和外包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选项D。外包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避免将所有项目外包给单一的供应商,因为这会增加风险,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整个外包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不应将项目外包给同一家供应商,而是应该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分散风险。所以,选项D是不正确的叙述。
54、项目结束后要进行项目绩效审计,项目绩效审计不包括( ) 。
A、经济审计
B、效率审计
C、效果审计
D、风险审计
解析:
项目绩效审计主要包括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是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风险审计更多关注的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审计,不属于项目绩效审计的范畴。因此,选项D是不包括在项目绩效审计中的内容。
55、 系统方法论是项目评估方法论的理论基石。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整体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易用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解析:
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因此,选项A、B、D都是正确的选项,而选项C中的易用性原则并不是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所以答案是C。
56、以下关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良好的业务流程管理的步骤包括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评估,流程执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B、业务流程设计要关注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和业务的需求
C、业务流程执行关注的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D、良好的业务流程评估的基础是建立有效、公开、公认和公平的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解析:
在业务流程管理(BPM)中,流程设计是核心和基础的环节,它涉及到对业务流程的全面规划、分析和优化。流程执行是建立在流程设计基础之上的,确保设计的流程得以正确、高效地实施。流程评估和监控则是对执行结果的反馈和控制机制,以确保流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因此,A选项中“流程执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7、 某软件系统经测试发现有错误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投入了10人•天的成本,此成本( ) 。
A、是开发成本并不属于质量成本
B、是开发成本也属于质量成本中的一致成本
C、属于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
D、属于质量成本中的评估成本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某软件系统经测试发现有错误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投入了10人•天的成本。这种成本是由于软件存在故障而发生的,用于纠正这些故障的成本属于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因此,正确答案是C。
58、成本控制过程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将目的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上
B、识别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基准计划发生变动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
C、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实施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
D、对项目的最终成本进行预测
解析:
成本控制过程的主要内容并不包括将目的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上。成本预算是将项目总预算分配到每一个WBS工作包上,而不是将目的成本进行分配。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如B、C和D都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59、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质量方针、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描述以及( ) 。
A、质量检查表
B、过程改进计划
C、质量标准与规则
D、需求变更请求
解析: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依据包括质量方针、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与规则。这些依据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准则,帮助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既定的要求。因此,选项C是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60、 在质量保证中,( )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
A、实验设计
B、基准分析
C、过程分析
D、质量审计
解析:
质量审计是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结构性审查的过程,目的是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它是独立的评估活动,属于事后活动。质量审计用于判断项目活动的执行是否遵从于组织及项目定义的方针、过程和规程。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61、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有很多,其中(61)可以用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
A、因果图
B、控制图
C、散点图
D、帕累托图
解析:
控制图可以用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原因,散点图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帕累托图则用于识别和优先处理主要问题。因此,根据题目描述,正确答案是B。
62、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有很多,( )直观地反映了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各种潜在原因之间的关系。
A、散点图
B、帕累托图
C、控制图
D、鱼骨图
解析:
鱼骨图直观地反映了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各种潜在原因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各种要素是如何与潜在的问题或结果相关联的。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63、某软件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第一次正式发布时,版本号为V1.0,此后,由于发现了几处错误,对该《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2次小的升级,此时版本号应为( ) 。
A、V1.1 1
B、V1.2
C、V2.0
D、V2.1
解析:
根据给出的参考答案和参照解析,对于已经发布并处于正式状态的配置项(即某软件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其版本号格式应为X.Y。在此情况下,第一次发布时版本号为V1.0,此后由于发现错误进行了两次小的升级,所以版本号应该增加小版本号,即变为V1.Y+1的形式。因此,此时的版本号应为V1.2。
64、配置项的状态有三种:草稿、正式发布和正在修改。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配置项刚建立时状态为“草稿”,通过评审后,状态变为“正式发布”
B、配置项的状态变为“正式发布”后,若需要修改必须依照变更控制流程进行
C、已发布的配置项通过了CCB的审批同意更改,此时其状态变为“正在修改”
D、通过了变更控制流程审批的配置项,修改完成后即可发布,其状态再次变为“正式发布”
解析:
在配置项的状态管理中,配置项修改完成后确实需要经过评审才能再次发布,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所以选项D中的描述“通过了变更控制流程审批的配置项,修改完成后即可发布,其状态再次变为’正式发布’”是不准确的。因此,D是不正确的叙述。
65、以下关于需求跟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需求跟踪是为了确认需求,并保证需求被实现
B、需求跟踪可以改善产品质量
C、需求跟踪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D、需求跟踪能力矩阵用于表示需求和别的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
解析:
需求跟踪并不是仅仅为了确认需求,它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需求和其他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逻辑关系,并进行正向跟踪和反向跟踪,以确保需求被正确实现并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需求跟踪可以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并通过需求跟踪能力矩阵来表示需求和别的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因此,选项A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66、某工厂可以生产A、B两种产品,各种资源的可供量、生产每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及产生的单位利润见下表。A、B两种产品的产量为( )时利润最大。
A、A=3 5,B=1 5
B、A=1 5,B=3 5
C、A=2 5,B=2 5
D、A=3 0,B=2 0
解析:
设A产品的产量为X,B产品的产量为Y,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源限制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1) 5X + 3Y ≤ 200;
(2) X + Y ≤ 50;
(3) 3X + 5Y ≤ 220;
目标是最大化利润,假设利润为Z,则Z = 4X + 3Y。这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找到使利润最大的X和Y的值。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当X=2.5,Y=2.5时,即A产品产量为2 5,B产品产量为2 5时,利润达到最大。因此,正确答案是C。
67、某企业要投产一种新产品,生产方案有四个:A新建全自动生产线;B新建半自动生产线;C购置旧生产设备;D外包加工生产。未来该产品的销售前景估计为很好、一般和较差三种、不同情况下该产品的收益值如下:(单位:百万元)
用后悔值(在同样的条件下,宣传方案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值)的方案决策应该选( )方案。
A、新建全自动生产线
B、新建半自动生产线
C、购置旧生产设备
D、外包加工生产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分别计算每个方案在收益较好、一般和较差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选择其他方案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值。例如,在收益较好的情况下,方案A的利润最高,因此A的后悔值为0。对于方案B,其后悔值为200;对于方案C,后悔值为350;对于方案D,后悔值为500。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收益一般和较差情况下的后悔值。然后,确定每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方案A的最大后悔值为280,方案B为200,方案C为350,方案D为500。最后,我们选择各方案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即方案B。因此,用后悔值法决策应该选新建半自动生产线(方案B)。
68、某项目的利润预期(单位:元)如下表所示,贴现率为1 0%,则第三年结束时利润总额的净现值约为( )元。
A、30000
B、33000
C、36000
D、40444
解析:
根据题目,我们需要计算第三年结束时利润总额的净现值。首先,根据贴现率为10%的条件,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未来三年每年的利润现值。第一年的利润现值为11000/(1+10%)=10000元,第二年的利润现值为12100/(1+10%)^2=10000元,第三年的利润现值为13300/(1+10%)^3=10000元。因此,第三年结束时利润总额的净现值就是这三年的利润现值之和,即30000元。所以答案为A。
69、某项目年生产能力为8万台,年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产品单台售价为500元,
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300元。则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万台。
A、1.3
B、2
C、4
D、5
解析:
根据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单位利润),其中单位利润为单台产品售价减去单台产品可变成本。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单台产品售价为500元,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300元,年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代入公式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量=1000万元/(500元-300元)=5万台,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70、从任一节点走到相连的下一节点算一步,在下图中,从A节点到B节点至少需( )步。
A、4
B、5
C、7
D、6
解析: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从A节点出发,我们需要逐步计算到达每个相邻节点的步数,然后找到到达B节点的最短路径。通过穷举法,我们可以发现从A节点到B节点至少需要经过A->C->D->E->B的路径,总共需要5步。因此,正确答案是B。
71、 After acceptance and formal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customers,i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
A、preparation
B、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development
D、Extinction
解析:
题干中提到“After acceptance and formal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customers”,即信息系统正式移交客户后,接下来进入的阶段应该是运行和维护。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行和维护)。
72、( )a method of obtaining early feedback on requirements by providing a
working model of the expected product before actually building it.
A、Prototypes
B、Object oriented
C、Structured method
D、Iterative method
解析:
题目描述了一种在开发产品之前先提供预期产品的模型来获取早期反馈的方法,这是原型法的概念。原型法是一种通过创建产品的原型来验证和改进需求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Prototypes(原型)”。
73、The scope management plan is how the team will prepare the( )a document that includes descriptions of create the WBS,verify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deliverables,and control requests for changes to the project scope.
A、project charter
B、project scope goal
C、project budget
D、project scope statement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描述,范围管理计划是关于团队如何准备一份文档,这份文档描述了如何创建WBS(工作分解结构)、如何核实项目的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以及如何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这与选项D中的“项目范围声明”相符,它是一个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文档。因此,正确答案是D。
74、( )is one of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Sequence Activities.
A、Decomposition
B、Fish bone Diagram
C、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D、Expert Judgment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是序列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之一。其他选项如分解(Decomposition)、鱼骨图(Fish bone Diagram)和专家判断(Expert Judgment)虽然也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但不是专门用于序列活动的工具和技术。因此,正确答案是C。
75、The 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is a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The 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maybe formal or informal,highly detailed or broadly framed,based up on the( )of the project,and includes appropriate control thresholds.
A、goals
B、values
C、needs
D、Level
解析:
根据原文描述,“进度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度管理计划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制定,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高度详细的或概括的,并且包括适当的控制阈值。”因此,选项C,“需求”,符合语境和描述的内容。选项A、B、D虽然都是与项目相关的概念,但在这种情况下不符合题意。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