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舍溪插画

calendar2025-07-28

message9

visits402

2015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大数据对产品、企业和产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己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有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 )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A、数据驱动                

B、信息产业 

C、大数据 

D、 成本驱动

解析:

题目中提到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竞争优势。而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题目中的空白处应该填写与大数据相关的词汇。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项C“大数据”最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C。

2、 ( ) 属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A、 C D M A                  

B、T D-L T E 

C、W C D M A  

D、C D M A 2 0 0 0

解析: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缩写为4G,其中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而选项B中的TD-LTE正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因此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中,CDMA 2000、W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而CDMA和W-CDMA则不是具体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3、“互联网+"协同制造中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下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多采用大集中系统

B、 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C、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通常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持

D、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解析:

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多采用分布式系统,而非集中式系统。因此,叙述中“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多采用大集中系统”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关于此类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通常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持以及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都是正确的。

4、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在这个阶段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一般来说,软件需求分析可分为( )三个阶段。

A、需求分析、需求描述及需求评审

B、需求提出、需求描述及需求验证

C、需求分析、需求评审及需求验证

D、需求提出、需求描述及需求评审

解析:

需求分析可分为需求提出、需求描述及需求评审三个阶段。需求提出阶段主要集中于描述系统目的;需求描述阶段主要是对用户需求进行鉴别、综合和建模,清除模糊性、歧义性和不一致性,建立逻辑模型;需求评审阶段则是对需求规格说明和初步的用户手册进行复核,以确保软件需求的完整、准确、清晰、具体。因此,一般来说,软件需求分析可分为需求提出、需求描述及需求评审三个阶段,答案为D。

5、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及非功能需求,( )属于用户需求。 

A、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其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B、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在使用实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

C、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

D、软件产品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对用户开发、处理速度、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解析:

用户需求描述的是用户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用例、场景描述和事件——响应表都是表达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用户需求反映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在使用实例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选项B符合这一描述,故为正确答案。

6、以下关于需求定义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A、需求定义的目标是根据需求调査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定义准确无误的产品需求,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B、《需求规格说明书》将只交给甲方作为验收依据,乙方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

C、需求定义的目的是对各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并抽象描述,为目标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

D、需求定义是指开发方和用户共同对需求文档评审,经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做出书面承诺,使需求文档具有商业合同效果

解析:

需求定义的目标是根据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定义准确无误的产品需求,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选项A正确描述了需求定义的目标。
选项B提到《需求规格说明书》只交给甲方作为验收依据,乙方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这与实际开发流程不符,因为开发过程中乙方开发人员也需要了解需求规格以确保开发的正确性。
选项C描述了需求定义的目的之一是对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并抽象描述,虽然这是正确的,但它并不全面概括需求定义的全部内容。
选项D描述了需求定义过程中与用户共同评审和需求文档的过程,但这并不是需求定义的核心内容,而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A。

7、 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以下关于软件工程管理过程的叙述中,( )最为准确和完整。

A、范围定义、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软件工程度量

B、需求分析、设计、测试、质量保证、维护

C、需求分析、设计、测试、质量保证、软件复用

D、需求分析、设计、测试、验证与确认、评审与审计、维护

解析:

软件工程管理过程包括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关闭、软件工程度量等方面。选项A中的范围定义、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软件工程度量与这些方面相吻合,因此A是最准确和完整的叙述。其他选项则只涉及到了部分过程管理或项目管理的方面。

8、 软件项目质量保证中的审计指的是( ) 。

A、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

B、检査和识别软件产品的某个部分的异常,并记录到文档

C、监控软件项目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

D、评价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设定规则、标准、流程等的遵从性

解析:

软件项目质量保证中的审计指的是评价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设定规则、标准、流程等的遵从性。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和标准,并为其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而选项A、B、C虽然都是与软件项目相关的概念,但与审计的具体目的和含义不符。

9、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测试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主要是( )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

A、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

B、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

C、从软件并发阶段的细分角度

D、从软件开发复杂性的角度

解析: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是按照是否关注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来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的。白盒测试关注软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黑盒测试只关注软件的功能需求,而不关心其内部结构和实现,灰盒测试则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正确答案是A。

10、软件项目中的测试管理过程包括( ) 。

A、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B、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

C、制定测试计划、开发测试工具、执行测试、发现并报告缺陷、测试总结

D、制定测试计划及用例、执行测试、发现并报告缺陷、修正缺陷、重新测试

解析:

软件项目中的测试管理过程包括制定测试计划及用例、执行测试、发现并报告缺陷、修正缺陷、重新测试。这些步骤构成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选项D完整且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11、( )指在软件维护阶段,为了检测由于代码修改而可能引入的错误所进行的测试活动。

A、回归测试     

B、修复测试    

C、集成测试

D、冒烟测试

解析:

回归测试是指在软件维护阶段,为了检测由于代码修改而可能引入的错误所进行的测试活动。这是修改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因此,选项A“回归测试”是正确的答案。

12、信息的( )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保证信息接收者能够验证在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修改,并能防范入侵者用假信息代替合法信息。

A、隐蔽性       

B、机密性

C、完整性

D、可靠性

解析:

信息的完整性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保证信息接收者能够验证在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修改,并能防范入侵者用假信息代替合法信息。这涉及到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未被篡改的特性。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完整性。

13、根据GB/T12504-200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的相关规定,以下评审和检査工作中,( )不是必须进行的。

A、执行进度评审

B、软件需求评审

C、详细设计评审

D、管理评审

解析:

根据GB/T12504-200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的规定,必须进行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包括软件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功能检查、物理检查、综合检查和管理评审。而执行进度评审并不是必须进行的,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

14、软件可靠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其子特性( )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A、成熟性       

B、易恢复性

C、容错性     

D、依从性

解析:

根据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及其子特性的描述,容错性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如成熟性、易恢复性和依从性虽然也是软件可靠性的子特性,但它们与容错性的定义不完全相符。

15、根据GB/T12504-200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中的规定,在软件验收时,验证代码与设计文档的一致性、接口规格说明的一致性、设计实现和功能需求的一致性等检査属于( )。

A、综合检査    

B、功能检査 

C、性能检査 

D、配置检査

解析:

根据GB/T12504-2008《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中的规定,在软件验收时进行的验证代码与设计文档的一致性、接口规格说明的一致性、设计实现和功能需求的一致性等检查属于综合检查。综合检查是软件验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用户或用户所委托的专家对软件设计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软件的质量满足要求。因此,答案为A。

16、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抶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其中安全标记保护级处于( )。

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解析: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是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一旦遭到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的。安全标记保护级对应的是第三级。因此,正确答案为B。

17、以下关于W L A N安全机制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A、WPA是为建立无线网络安全环境提供的第一个安全机制

B、WEP和IPSec协议一样,其目标都是通过加密无线电波来提供安全保证

C、WEP2的初始化向量(IV)空间为64位

D、WPA提供了比WEP更为安全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案

解析:

根据描述,WEP由于存在多个弱点,在无线网络安全机制中被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所取代。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关于WPA、WEP和IPSec协议等的描述不准确。

18、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 )确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一般会告诉用户应有的责任,组织规定的网络访问、服务访问、本地和远地的用户认证、拨入和拨出、磁盘和数据加密、病毒防护措施,以及雇员培训等,并保证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地方都必须以同样安全级别加以保护。

A、安全策略    

B、防火墙

C、安全体系

D、系统安全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关键信息为“确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并涵盖了用户责任、网络访问、服务访问、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病毒防护和雇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与安全策略的定义相符。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它定义了一个组织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和操作指南。因此,答案为A,即安全策略。

19、以下关于网络协议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A、因特网最早使用的协议是O S I七层体系结构

B、N E T B E U T是I B M开发的路由选择协议

C、在T C P/I P协议分层结构中,F T P是运行在T C P之上的应用层协议

D、T C P协议提供了无连接但可靠的数据报传信道

解析:

关于网络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FTP是运行在TCP之上的应用层协议。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而不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信道。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而不是路由选择协议。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0、在1号楼办公的小李希望在本地计算机上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访问放置在2号楼的服务器,为此将会使用到TCP/IP协议族中的( )协议。

A、T e l n e t    

B、F T P 

C、H T T P     

D、S M T P

解析: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主要用于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小李在本地计算机上想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访问放置在2号楼的服务器,因此需要使用Telnet协议。因此,正确答案是A。

21、射频识别(RFID)是物联网中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 )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A、磁条     

B、红外线   

C、无线电信号   

D、光束扫描

解析: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无线电信号。

22、网络路由器( )。

A、可以连接不同的子网       

B、主要用于局域网接入I n t e r n e t

C、主要起分隔网段的作用  

D、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解析:

网络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多个IP子网,可以连接不同的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即根据网络层的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不主要用于局域网接入Internet或仅起分隔网段的作用。此外,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非数据链路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3、综合布线系统是在楼宇或园区范围内建立的信息传输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6个独立的子系统,其中( )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

A、建筑群子系统

B、设备间子系统  

C、工作区子系统 

D、管理子系统

解析:

管理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连接着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同时又能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其主要设备包括配线架、交换机、机柜和电源,通常设置在每层的配线设备房间内,以便能方便地管理通信线路。因此,根据题目描述和专业知识,管理子系统是正确答案。

24、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属于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A、制定技术规格说明         

B、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C、技术选型          

D、系统分解

解析:

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技术规格说明、技术选型和系统分解等。而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通常不是架构师的工作职责,它是由需求分析员完成的。因此,选项B不属于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25、 以下关于类和对象关系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对象是类的实例            

B、类是对象的抽象

C、类是静态的,对象是动态的  

D、类和对象必须同时存在

解析:

选项D是不正确的。类和对象不是必须同时存在的,类是一种模板,用于创建对象,但类本身并不实际存在,只有在创建对象时,类才会被实例化。因此,类可以存在而不一定需要对象。其他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描述。

26、在统一建模语言中( )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角色”关系等。

A、用例图     

B、类图      

C、序列图   

D、状态图

解析:

用例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角色"关系等。用例图呈现了参与者和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因此,正确答案是A,用例图。

27、UML提供了各种图来描述建模过程,下图所示的UML图是一个( ) 。

A、活动图     

B、状态图 

C、用例图     

D、序列图

解析: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UML图的特点,该图主要描述的是某一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转化以及对应的操作或事件,符合状态图的定义。状态图是描述某一对象的状态转化的,主要展现对象的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B状态图。

28、一般而言,网络安全审计从审计级别上可分为( ) 、应用级审计和用户级审计三种类型。

A、组织级审计 

B、物理审计  

C、系统级审计  

D、单元级审计

解析:

网络安全审计从审计级别上可分为系统级审计、应用级审计和用户级审计三种类型。其中,系统级审计主要针对系统的登入情况、用户识别号等事件信息进行审查;应用级审计主要针对应用程序的活动信息;用户级审计主要是审计用户的操作活动信息。因此,系统级审计是这三种类型中的一种,选项C正确。

29、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以下做法中,( )是不正确的。

A、某省政府采购中心将项目采购的招标工作委托给招标公司完成

B、政府采购项目完成后,采购方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与项目验收

C、政府采购项目验收合格后,采购方将招投标原件进行了销毁

D、招标采购过程中,由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不满三家,重新组织了招标

解析: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项目验收合格后,采购方不能将招投标原件进行销毁,因为采购文件需要妥善保存,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或者销毁。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做法。而选项A、B、D均符合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

30、(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4)摄影作品(5)计算机软件

(6)时事新闻(7)通用表格和公式

A、(2)(6)(7 )           

B、(2)(5)(6) 

C、(6)(7)  

D、(3)(5)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的规定,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有:时事新闻、通用表格和公式。因此,选项C中的(6)“时事新闻”和(7)“通用表格和公式”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所以答案为C。

31、某系统集成项目的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章程时,必须要考虑涉及并影响项目的环境和组织因素( )不属于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内容。

A、公司文化和结构     

B、员工绩效评估记录

C、变更控制流程     

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解析:

在制定项目章程时,项目经理需要考虑涉及并影响项目的环境和组织因素。其中,公司文化和结构、员工绩效评估记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都属于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内容。而变更控制流程更多地是关注项目过程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变更,它不属于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内容。因此,选项C是不属于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内容。

32、( )工作用来对项目进行定义,该工作用来明确“项目需要做什么”。

A、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B、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C、制定项目章程              

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解析: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用来对项目进行定义,明确项目的目标、需求、约束条件等,确保项目团队和相关方对项目的理解一致。这个过程详细描述项目和产品的过程,并把结果写进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因此,选项A“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是正确答案。

33、项目进入到执行阶段后,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为了完成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的工作,还需执行的是( ) 。

(1)实施己批准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潜在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2)管理已分配到项目或阶段中的项目团队成员

(3)为项目选择生命周期模型

(4)监管项目总投入情况

(5)管理供应商

A、(1)(2)(5)            

B、(1)(2)(3)(4)

C、(1)(2)(4)(5)    

D、(1)(2)(3)(4)(5)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为了完成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的工作,还需执行的任务包括实施预防措施以降低潜在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管理已分配到项目或阶段中的项目团队成员以及管理供应商。选项A包括了这三个任务,因此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中,为项目选择生命周期模型(选项B、D中的(3))和监管项目总投入情况(选项B、C、D中的(4))并不是必须执行的任务。

34、项目组的测试人员在软件系统测试时发现了一个重大缺陷并报告给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接下来应该( )。

A、提交一个变更申请          

B、和质量保证人员商量如何修改

C、将任务分配给开发人员小王修改

D、评估是否需要修改

解析:

测试人员在发现重大缺陷并报告给项目经理后,项目经理首先应该评估这个缺陷是否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这是因为评估可以帮助确定缺陷的严重性、影响范围以及修改的成本和风险等,从而做出是否进行修改的决策。因此,选项D“评估是否需要修改”是项目经理接下来应该做的首要步骤。其他选项如提交变更申请、与质量保证人员商量如何修改或分配给开发人员修改,都是在确定了需要修改之后进行的操作。

35、己知某系统由A B C D E F六个活动构成,项目实习人员根据活动逻辑关系及历时等信息绘制了该系统的网络图,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工期为9周,项目组其他成员纷纷提出意见。以下意见中( )是正确的。

A、逻辑关系错误,项目工期应为7周

B、有循环回路,项目工期是正确的

C、节点序号编排不对,项目工期正确

D、项目工期应为8周

解析:

根据给出的网络图,我们可以计算项目的关键路径和总工期。关键路径是从起点到终点最长的路径,该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之和即为项目的总工期。在这个系统中,关键路径为B→E,历时为8周。因此,项目的工期应为8周,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逻辑关系、选项B中的循环回路、选项C中的节点序号编排都与题目所给网络图不符,因此这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36、项目进度控制是依据项目进度基准计划对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监控,使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以下关于项目进度控制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项目进度至关重要,因此进度控制需要在项目初期优先关注

B、进度控制必须与其他变化控制,包括成本控制与范围控制紧密结合

C、项目进度控制是项目整体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D、对项目进度的控制,应重点关注进展报告和执行状态报告

解析:

项目进度控制的确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只在项目初期优先关注。实际上,进度控制需要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予以重点关注。因此,叙述“项目进度至关重要,因此进度控制需要在项目初期优先关注”是不准确的。而其他选项中的叙述都是关于项目进度控制的正确方面,故A为正确答案。

37、在编制WBS时,应考虑以下( )基本原则。

①每个WBS元素都代表一个独立的、有形或无形的可交付成果

②可交付成果中包括最终可交付物和为实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中间可交付物

③每个WBS元素应只从属一个母层次的WBS元素或子层次的WBS元素

④每个工作包都应可以分配给一名项目团队成员或一家分包商单独负责

⑤可交付成果具有唯一性、独特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在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时,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每个WBS元素都代表一个独立的、有形或无形的可交付成果;②可交付成果中包括最终可交付物和为实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中间可交付物;④每个工作包都应可以分配给一名项目团队成员或一家分包商单独负责;⑤可交付成果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因此,选项B包括所有这些原则,是正确的答案。选项③中的后半句描述存在错误,因为每个WBS元素不应同时从属多个母层次或子层次的WBS元素,而应该只从属于一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从属。

38、一个组织中有很多类型的分解结构,项目组在分解WBS时,( )可以帮助项目组考虑并确定所分解的工作包由哪些成员来执行。

A、组织分解结构(OBS)          

B、物料清单(BOM)

C、风险分解结构(RBS)

D、过程分解结构(PBS)

解析:

组织分解结构(OBS)描述了执行组织的层次结构,以便把工作包同执行组织单元相关联。因此,在分解WBS时,OBS可以帮助项目组考虑并确定所分解的工作包由哪些成员来执行。其他选项如物料清单(BOM)、风险分解结构(RBS)和过程分解结构(PBS)虽然都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但它们并不直接关联到确定工作包由哪些成员执行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A。

39、项目可行性分析是立项前的重要工作,包括技术、物资、资源、人员的可行性。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时,需要在( )过程中分析人力资源的可行性。

A、经济可行性分析           

B、技术可行性分析

C、运行环境可行分析     

D、法律可行性析

解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物资、资源、人员的可行性。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时,人力资源的可行性分析属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的一部分。因此,选项B“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正确答案。

40、项目论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执行顺序是( )。

①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

②明确项目范围和业主目标

③拟定多种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分析比较

④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详细论证

⑤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⑥编制项目论证报告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解析:

:项目论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正确的执行顺序是:首先明确项目范围和业主目标(②),然后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①),接着拟定多种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分析比较(③),之后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详细论证(④),然后编制项目论证报告(⑥),最后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⑤)。因此,正确的执行顺序是②①③④⑥⑤,答案为D。

4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论证和项目评估的关系是( ) 。

A、一般先进行项目评估,再进行项目论证。

B、项目论证和项目评估都是立项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

C、项目评估是在项目论证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开展的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

D、项目论证是给出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评估是对实施方案的量化和决策

解析:

项目评估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它是在项目论证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开展的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项目论证一般包括了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因此项目评估是在这些阶段之后进行的,以确认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所以选项C正确,而选项A、B、D描述不准确。

42、以下关于项目团队管理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项目团队管理的目的是跟踪个人和团队的绩效,反馈和解决问题以提高项目绩效

B、可采用观察和交谈、项目绩效评估的方法实现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C、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影响团队管理的方式和结果

D、项目经理在团队发生冲突时应本着解决矛盾的原则进行调解

解析:

项目团队管理的目的是跟踪个人和团队的绩效,反馈和解决问题以提高项目绩效,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项目团队管理可以通过观察和交谈、项目绩效评估等方法来实现,因此选项B也是正确的。企业中的组织文化确实会影响团队管理的方式和结果,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而项目经理在团队发生冲突时,应该根据冲突的性质和团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调解,而不仅仅是本着解决矛盾的原则,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43、( )不属于风险识别阶段的成果。

A、低优先级风险的监视表      

B、己识别出的风险列表

C、风险征兆或警告信号   

D、潜在的风险应对方法列表

解析:

风险识别的成果主要包括已识别出的风险列表、潜在的风险应对方法列表、风险的根本原因以及风险类别的更新。而低优先级风险的监视表是风险定性分析阶段的成果,不属于风险识别阶段的成果。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选项B已识别出的风险列表是风险识别阶段的成果之一,是正确的。选项C风险征兆或警告信号虽然在老教材中有所涉及,但不属于风险识别阶段的成果。选项D潜在的风险应对方法列表也是风险识别阶段的成果之一,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

44、主要风险清单是常用的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风险清单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 该风险清单应在需求分析之前建立,并在项目结束前不断定期维护

B、项目经理、风险管理责任人应每隔一周左右回顾该风险清单

C、应该对风险清单中的部分主要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计划

D、对风险清单的回顾应包含在进度计划表中,否则可能被遗忘

解析:

题目中提到的主要风险清单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关于风险清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C,即对风险清单中的部分主要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计划。实际上,在风险清单中列出的风险需要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才进行风险应对,并不是所有列出的主要风险都需要制定详细的应对计划。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叙述。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下做法中,( )是正确的。

A、某项目于4月7日公开发布招标文件,标明截止时间2015年4月14日13时

B、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C、某次招标活动中的所有投标文件都与招标文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评标委员会可以确定其中最接近投标文件要求的公司中标

D、联合投标的几家企业中只需要一家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即可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选项A中公开发布招标文件到提交文件截止的时间不得少于二十日,所以A错误;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B正确;如果所有投标文件都与招标文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所有投标,而不是选择最接近要求的公司中标,因此C错误;联合投标的几家企业都需要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而不是只需要其中一家达到要求,因此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46、某项目在招标时被分成若干个项目包,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承包人中标后应与招标人签订的合同属于( ) 。

A、单项项目承包合同         

B、分包合同

C、单价合同         

D、成本激励合同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项目在招标时被分成若干个项目包,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人。承包人中标后与招标人应签订单项项目承包合同。因此,答案为A。

47、项目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编制详细可行的项目采购计划有助于项目成功,( )属于编制项目采购计划所必须考虑的内容。

A、工作说明书                

B、项目范围说明书 

C、自制/外购决定 

D、合同收尾规程

解析:

编制项目采购计划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确保项目的成功,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在编制采购计划时,需要考虑到项目管理计划,而项目管理计划中包含了项目范围基准。项目范围基准进一步细分为项目范围说明书,其中涵盖了项目的详细范围、目标、可交付成果以及其他与项目范围相关的关键信息。因此,选项B“项目范围说明书”是编制项目采购计划所必须考虑的内容。

48、( )不属于项目收尾的输出。

A、合同文件                 

B、管理收尾规程

C、合同收尾规程     

D、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解析:

项目收尾的输出不包括合同文件。项目收尾的输出主要包括管理收尾规程、合同收尾规程、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以及组织过程资产更新。合同文件并不是项目收尾的输出之一。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

49、与普通的采购管理过程相比,外包管理更注重( )环节。

A、自制外购分析 

B、计划编制  

C、过程监控 

D、成果验收

解析:

外包管理更注重过程监控环节。因为在外包管理中,如何以合适的方法监督供方是一个重点,确保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工作,及时交付成果,并且保证外包工作的质量。因此,过程监控是外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普通的采购管理过程更注重采购计划的编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等方面。

50、项目组合管理是一个保证组织内所有项目都经过风险和收益分析及平衡的方法论。作为公司的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组合管理时,( )应是重点考虑的要素。

A、资源利用效率

B、项目进度控制

C、范围变更  

D、项目质量

解析:

根据问题描述,项目组合管理是一个保证组织内所有项目都经过风险和收益分析及平衡的方法论。在进行项目组合管理时,资源利用效率是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这是因为项目组合管理旨在优化资源分配,确保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得以实现。因此,选项A“资源利用效率”是正确答案。

51、DIPP分析法可用于对处在不同阶段的项目进行比较,同时可以表明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DIPP=EMV/ETC。如果有A、B、C、D四个项目,项目初期的DIPP值分别为:

DIPP(A)=0.9、DIPP(B)=1.3、DIPP(C)=0.8、DIPP(D)=1.2,则优先选择的项目为( )。

A、项目A    

B、项目B   

C、项目C 

D、项目D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DIPP值是用于表示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DIPP=EMV/ETC。题目给出了四个项目的DIPP值,其中项目B的DIPP值最高,为1.3,表示项目B的资源利用率最高。因此,应优先选择项目B。

52、项目组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业务目标,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组合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识别、排序、授权、管理和控制项目,项目集和其他有关工作。以下关于项目组合管理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项目组合管理主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

B、项目组合管理过程一般是进行组织决策的过程

C、项目组合管理要确保与组织战略协调一致

D、通过审核项目和项目集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

解析:

项目组合管理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项目组合管理过程一般是进行组织决策的过程,要确保与组织战略协调一致,通过审核项目和项目集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叙述。

53、依据GB/T1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以下关于工程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监理机构应了解业主单位的业务需求,并将其作为监理工作的依据之一

B、监理机构宜参与招标书的编制

C、监理机构可参与招标答疑工作

D、监理机构不宜对评标的评定标准提出监理意见

解析:

依据GB/T1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监理机构在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中,应了解业主单位的业务需求并将其作为监理工作的依据之一,同时参与招标书的编制和招标答疑工作。对于评标的评定标准,监理机构是有权提出监理意见的,包括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工程所涉及的主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投标单位资格的要求、验收方法、接收准则以及时间进度的要求等。因此,选项D“监理机构不宜对评标的评定标准提出监理意见”是不正确的。

54、监理工程师在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开工报告时,要对承包人提供的开工条件进行检査、核签与审批,( )—般不是重点核实和审批的对象。

A、施工人员组织              

B、材料质量 

C、项目验收计划

D、施工工具配备

解析:

监理工程师在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开工报告时,主要对承包人提供的开工条件进行检查、核签与审批,涉及的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组织、材料质量和施工工具配备等。而项目验收计划一般是工程完工后的工作,不属于开工报告审批的重点核实和审批对象。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55、 在对项目内部各成员制定绩效任务时,首先应( ) 。

A、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

B、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在进度、成本、质量等上设定K P I值

C、确定K P I的评分标准

D、确定考核频率

解析:

在制定绩效任务时,首先应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以确保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这是制定绩效任务的基础,为后续设定KPI值、确定KPI评分标准以及考核频率提供依据。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在制定绩效任务时,需要考虑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以便为它们设定合适的KPI值和评分标准。

56、某一项目,初始投资为2000万元,该项目从投产年开始每年的净收益如下表所示,则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 )年。

A、2.9       

B、3.9

C、2.7

D、3.8

解析: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式为累计净现金流量第一次出现正值的年份减去1,再加上该年初尚未回收的投资的绝对值除以该年净现金流量的值。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3.875年。因为没有特别说明,建设期是包括在投资回收期内的。所以,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3.9年,故选B。

57、某项目包含A、B、C三项主要活动,项目经理在成本估算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别估算出三项活动的成本分别为13万元,23万元和8万元,同时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预留了10万元的管理储备,同时为每个活动预留了2万元的准备金。该项目的总预算为(57)万元。

A、44       

B、54

C、60

D、46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项目包含三项主要活动A、B、C,它们的成本分别为13万元、23万元和8万元。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预留了10万元的管理储备,同时为每个活动预留了2万元的准备金。因此,该项目的总预算计算如下:

总预算 = 活动A的成本 + 活动B的成本 + 活动C的成本 + 管理储备 + 准备金
= 13万元 + 23万元 + 8万元 + 10万元 + 2万元 × 3(因为有三个活动)
= 60万元。

所以,该项目的总预算为60万元,答案为C。

58、某项目包含A、B、C三项主要活动,项目经理在成本估算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别估算出三项活动的成本分别为13万元,23万元和8万元,同时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预留了10万元的管理储备,同时为每个活动预留了2万元的准备金。项目进行到第二个月时,实际花费为20万元,完成总工作量的30%。如果项目按照当前绩效继续进展下去,预测项目的完工尚需成本ETC约为( )万元。

A、46.7       

B、40.7  

C、45       

D、46

解析:

首先,项目总成本包括三项主要活动的成本、管理储备和准备金。根据题目,三项活动的成本分别为13万元、23万元和8万元,管理储备为10万元,准备金为每个活动预留了2万元,所以总预算成本为60万元(直接相加)。项目在进行到第二个月时,已经完成了总工作量的30%,假设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为ACWP(实际完成的工作内容对应的成本),则ACWP = 已完成工作量百分比 × 总预算成本 = 30% × 60万元 = 18万元。根据公式ETC(完工尚需成本)= (BAC(总预算成本)- ACWP(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 CPI(完成工作量对应的成本绩效指数),其中CPI根据已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得出,由于题目未给出具体数值,但根据题意项目按照当前绩效继续进展下去,可以假设CPI接近计划值(即预期值),因此ETC的预测值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已知实际花费为20万元,那么第二个月剩余工作量需要的成本为(20万元 / 完成的百分比)- 第二个月的开销 = (20万元 / 30%) - 20万元 = 40万元。假设后续工作的CPI保持不变且与第一月相近,则后续还需要的成本为:40万元 / (完成的工作量百分比剩余部分) = 46.7万元。因此预测项目的完工尚需成本ETC约为46.7万元。选项A正确。

59、确定适用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是( )的过程。

A、质量目标   

B、质量保证  

C、质量方针  

D、质量计划

解析:

质量计划包括确定适用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是D。质量计划是为了确保项目满足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确定需要遵循的质量标准、如何达到这些标准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和保证的措施。

60、项目质量管理通过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和过程以及连续的过程改进活动来实现,其中( )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

A、质量保证    

B、质量规划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解析:

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保证关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通过计划制定、实施和完成一组活动来提供保证,确保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需求。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都是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但它们关注的焦点略有不同。质量规划是确定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结果与计划一致的过程,而质量改进则是基于项目结果进行的优化和改进活动。

61、( )可以作为项目质量控制中问题识别和问题分析的工具。

A、帕累托分析 

B、直方图  

C、核对表

D、因果分析

解析:

: {因果分析可以作为项目质量控制中问题识别和问题分析的工具。通过因果分析,可以确定导致项目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帕累托分析、直方图、核对表等也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工具,但并非直接用于问题识别和问题分析。控制图主要用于监控过程质量,趋势分析和散点图则更多地用于预测和相关性分析。因此,它们不是本题的最佳答案。}

62、按照软件配罝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受控制的对象应是( )。

A、软件元素    

B、软件项目 

C、软件配罝项

D、软件过程

解析:

按照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受控制的对象应是软件配置项。软件配置管理主要涉及到对软件配置项的控制,包括软件的变更、版本管理、配置标识等方面。因此,正确答案是C。

63、实施软件配置管理包括4个最基本的活动,其中不包括( ) 。

A、配置项标识  

B、配置项优化

C、配置状态报告

D、配置审计

解析:

实施软件配置管理包括的四个最基本的活动是:配置项标识、配置项控制(变更控制)、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因此,选项B“配置项优化”并不包括在内,答案为B。

64、 在需求跟踪过程中,检査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找到出处的方法属于( ) 。

A、逆向跟踪   

B、正向跟踪    

C、双向跟踪

D、系统跟踪

解析:

根据描述,题目中要求检查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找到出处,这属于逆向跟踪的过程。因为逆向跟踪是检査各个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有对应的描述和出处。正向跟踪则是检査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每个需求是否都能在后继工作成果中找到对应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65、测试人员在测试某一功能时,发现该功能在需求说明书里没有,他接下来正确的做法是( ) 。

A、在需求说明书中补充该功能     

B、汇报项目经理,让其査明原因

C、找开发人员沟通,让其删除该功能

D、找用户沟通,该功能是否需要

解析: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发现功能在需求说明书中没有,应该首先汇报给项目经理或相关负责人,让其查明原因,了解这个功能是否确实需要添加,或者是否是一个误解或遗漏。这是正确的做法。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选项A虽然补充功能是好的,但在没有明确该功能是否需要的情况下直接补充可能会导致后续问题。选项C找开发人员沟通删除功能并不合适,因为开发人员并不总是了解项目全局或决策背后的原因。选项D找用户沟通也是必要的步骤,但在没有先向项目负责人汇报并明确功能需求的情况下,直接与用户沟通可能不够恰当。

66、已知网络图各段路线所需费用如下图所示,图中甲线和乙线上的数宇分别代表相应点的有关费用。从甲线到乙线的最小费用路线有( )条

A、1

B、2

C、3

D、4

解析:

根据提供的网络图,从甲线到乙线的最小费用路线有以下两条:

  1. 通过甲线 → 1 → 2 → 乙线。
  2. 通过甲线 → 3 → 乙线。

所以,从甲线到乙线的最小费用路线有两条,答案为B。

67、已知网络图各段路线所需费用如下图所示,图中甲线和乙线上的数宇分别代表相应点的有关费用。从甲线到乙线的最小费用为( ) 。

A、1 5     

B、16

C、17

D、18

解析:

从甲线到乙线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直接通过甲线到达乙线,另一种是先通过甲线到达拐点,再通过拐点到达乙线。根据图中给出的费用,计算两种路线的费用:

  1. 直接通过甲线到达乙线的费用为:甲线的费用(3)加上乙线的费用(无费用)= 3。
  2. 先通过甲线到达拐点,再通过拐点到达乙线的费用为:甲线的费用(3)+拐点的费用(9)+乙线的费用(5)= 17。

比较两种路线的费用,发现通过拐点到达乙线的费用为最小,即最小费用为17。因此,答案为C。

68、己知有6个村子,相互之间道路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现拟合建一所小学。己知甲村有小学生50人,乙村40人,丙村60人,丁村20人,戊村70人,己村90人。从甲村到己村的最短路程是( ) 。

A、10

B、11

C、12

D、14

解析:

题目给出了六个村子之间的道路距离以及各村的小学生人数。我们需要找到建立小学的最佳位置,使得所有学生的总路程最短。
方法一:我们可以先计算从每个村子到其它所有村子的最短路程,并将这些路程与对应村子的小学生人数相乘,得到该村的总路程。通过比较这些总路程,我们可以发现丁村的总路程最短,所以小学应该建在丁村。从甲村到己村的最短路程是乙村到丁村的距离加上丁村到己村的距离,即1+3=4+乙村到己村的距离,所以答案为选项B的数值。
方法二:我们也可以假设小学建在丙、丁、甲和己等不同的村子,然后计算总路程。通过比较这些总路程,我们可以发现建在丁村的总路程最短。具体计算过程为:假设建在丁村,则总路程为507+405+601+200+701+904=990。与选项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答案为选项B的数值。

69、己知有6个村子,相互之间道路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现拟合建一所小学。己知甲村有小学生50人,乙村40人,丙村60人,丁村20人,戊村70人,己村90人。小学应建在( )村,使全体学生上学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A、甲     

B、丙    

C、丁

D、已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提供的图片,需要计算学生到小学的总路程最短的位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首先计算到各个村子的最短路径(即图中所示的路径距离),然后以学生人数乘以对应距离,求出总路程。通过计算,发现到丁村的总路程最短。

方法二:通过假设法,假设小学建在丙、丁、甲、己等村,分别计算学生上学的总路程。计算结果显示,建在丁村的总路程最短。因此,小学应建在丁村,使全体学生上学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70、有一种游戏为掷两颗骰子,其规则为:当点数和为2时,游戏者输9元;点数和为7或者11时,游戏者贏X元;其他点数时均输1元。依据E M V准则,当K超过( )元时才对游戏者有利。

A、3.5    

B、4

C、4.5

D、5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知道游戏者在不同点数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输赢金额。我们需要计算期望值(EMV)来判断游戏是否对游戏者有利。

首先,我们计算各种点数和的概率。由于每次掷两颗骰子,点数和的范围是2到12,总共有36种可能的组合。其中,和为2的情况有1种(即两个骰子都掷出1点),和为7和11的情况各有6种组合(例如骰子点数组合为(1,6)、(2,5)、(3,4)等)。其他点数和的情况都有各自对应的组合数量。

接下来,我们计算每种点数和的期望值(EMV)。对于输9元的情况(点数和为2),概率为1/36;对于输1元的情况(其他点数和),概率为(36-1-2-6)/36;对于赢X元的情况(点数和为7或11),概率为(2+6)/36。根据期望值公式,我们可以得到:EMV = 输的金额乘以输的概率 + 赢的金额乘以赢的概率。即:9×1/36 + 1×(36-1-2-6)/36 = (2+6)/ 36 * X。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4.5。所以当K超过4.5元时,游戏对游戏者有利。因此,答案为C。

71、In an Information system.The( )is the bridge between hardware and people.

A、keyboard   

B、internet  

C、disk

D、data

解析:

在信息系统中,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允许用户输入数据或指令,是硬件和人之间的桥梁。因此,正确答案是A,键盘。

72、Cloud-computing providers offer their“servic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models,which happen to form a stack(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A、hardware as a service(Haas)

B、network as a service(Naas)

C、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D、data as a service(DaaS)

解析:

题目描述了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模型,包括平台作为服务(PaaS)、软件作为服务(SaaS),并给出了四个选项:硬件作为服务(Haas)、网络作为服务(NaaS)、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数据作为服务(DaaS)。根据云计算的常见模型和服务层次结构,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是较低层次的服务,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通常位于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的底层。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即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73、( )estimating is a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the duration or cost of an activity ou project using historical data from a similar activity or project.

A、Parametric                

B、Analogous  

C、Three-point

D、Expert  judgment

解析:

题目中描述的技术是使用类似的活动或项目的历史数据来估计活动的时间或成本,这正好是类比估计(Analogous estimating)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是B。

74、Schedule compression shortens the project schedule without changing the project scope,to meet schedule constraints,imposed dates,or other schedule objectives.Schedule compression techniques include crashing and( ).

A、fast tracking                

B、what-if scenario analysis

C、resource leveling     

D、critical chain method

解析:

题目描述了进度压缩技术包括赶工和另一种技术,而快速跟进是另一种常用于缩短项目进度的技术,因此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假设情景分析、资源平衡和关键链法虽然都是项目管理中的技术,但它们与进度压缩不直接相关。

75、 If the approved change requests have an effect on the project scope,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 documents and cost baselines,and(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are revised and reissued to reflect the approved changes.

A、developing baselines       

B、testing baselines

C、schedule base lines 

D、ending baselines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如果批准的变更请求对项目范围产生影响,那么除了相应的组件文件和成本基线需要修订和重新发布以反映这些批准的变更外,还需要修订和重新发布项目管理计划中的“进度基线”。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进度基线”。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2015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