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舍溪插画

calendar2025-07-07

message7

visits591

2018年5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要求CPU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为突发事件服务,服务完毕,再自动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这个过程称为(请作答此空),其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的目的是(  )中。

A、阻塞

B、中断

C、动态绑定

D、静态绑定

解析:

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要求CPU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为突发事件服务,服务完毕,再自动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这个过程称为中断,因此选项B“中断”是正确的。在中断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的目的是为了在中断服务完成后能够正确地返回到原来的程序位置继续执行,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

2、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要求CPU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为突发事件服务,服务完毕,再自动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这个过程称为( ),其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的目的是(请作答此空)中。

A、防止丢失数据

B、防止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C、返回去继续执行原程序

D、为中断处理程序提供数据

解析: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当遇到突发事件时,CPU会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而处理这个突发事件,这个过程称为中断处理。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的目的是返回去继续执行原程序。因此,答案为C。

3、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流水线处理的任务数,如果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不同,则流水线的吞吐率是(     )的倒数。

A、最短流水段操作时间

B、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总和

C、最长流水段操作时间

D、流水段数乘以最长流水段操作时间

解析:

根据流水线的定义和吞吐率的计算方法,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流水线处理的任务数。如果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不同,则流水线的吞吐率是取决于最长流水段操作时间的倒数,因此答案为C。

4、计算机中机械硬盘的性能指标不包括(     )

A、磁盘转速及容量

B、盘片数及磁道数

C、容量及平均寻道时间

D、磁盘转速及平均寻道时间

解析:

硬盘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磁盘转速、容量、平均寻道时间等,而不包括盘片数及磁道数。因此,正确答案是B。

5、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不需要使用括号,使用(请作答此空)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求值。a-b(c+d)(其中,-、+、*表示二元算术运算减、加、乘)的后缀式为( ),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为( )。

A、队列

B、数组

C、栈

D、广义表

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基础知识。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不需要使用括号,使用栈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求值。对于给定的表达式a-b(c+d),其中“-”表示减,“+”表示加,“*”表示乘,其后缀式为:abcd+-。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以栈的形式进行构建和求值。因此,正确的选项为C(栈)。同时,对于该表达式的后缀式求值,也需要使用栈来实现。因此,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也是栈。所以答案为C、C。

6、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不需要使用括号,使用( )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求值。a-b(c+d)(其中,-、+、*表示二元算术运算减、加、乘)的后缀式为(请作答此空),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为( )。

A、a b c d -*+

B、a b c d*+ -

C、ab-c*d+

D、a b c d+*-

解析:

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不需要使用括号,可以直接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进行计算。对于给定的表达式a-b(c+d),其后缀式应为abcd+*-,其中*表示乘法,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中,应先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与后缀式匹配,故答案选D。

7、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不需要使用括号,使用( )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求值。a-b(c+d)(其中,-、+、*表示二元算术运算减、加、乘)的后缀式为( ),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为(请作答此空)。

A、

B、

C、

D、

解析:

算术表达式采用后缀式表示时,确实不需要使用括号,只需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将操作数放在前面,运算符放在后面,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求值。对于给定的表达式a-b(c+d),其中-、+表示二元算术运算减、加,其后缀式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先计算括号内的c+d,然后将结果与被减数a和减数b依次排列,得到后缀式:abcd+-。与该表达式等价的语法树中,根节点为减法操作,左子树为加法操作数a和c的后缀式表示,右子树为b和d的后缀式表示。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项C(后缀式)和选项D(语法树)。

8、设有 n 阶三对角矩阵 A,即非零元素都位于主对角线以及与主对角线平行且紧邻的两条对角线上,现对该矩阵进行按行压缩存储,若其压储空间用数组 B 表示,A 的元素下标从 0开始,B 的元素下标从 1 开始。已知 A[0,0]存储在 B[1],A[n-1,n-1]存储在 B[3n-2],那么非零元素 A[i,j](0≤ i<n,0≤ j<n,│i-j│≤1)存储在 B[(     )]

A、2i+j-1

B、2i+j

C、2i+j+1

D、3i-j+1

解析:

对于三对角矩阵A的非零元素,其按行压缩存储时,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其在一维数组B中的位置。根据题目描述,已知A[0,0]存储在B[1],A[n-1,n-1]存储在B[3n-2]。考虑到三对角矩阵的特性,即非零元素都位于主对角线以及与主对角线平行且紧邻的两条对角线上,因此有公式K=2i+j-|i-j|-1,其中i和j分别为矩阵A的行和列的下标。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非零元素A[i,j](其中|i-j|≤1)在数组B中的位置为B[2i+j]。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9、用哈希表存储元素时,需要进行冲突(碰撞)处理,冲突是指(     )

A、关键字被依次映射到地址编号连续的存储位置

B、关键字不同的元素被映射到相同的存储位置

C、关键字相同的元素被映射到不同的存储位置

D、关键字被映射到哈希表之外的位置

解析:

在哈希表中,冲突(碰撞)处理是指当不同的关键字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到相同的存储位置时,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因此,选项B“关键字不同的元素被映射到相同的存储位置”是冲突的正确描述。其他选项与冲突处理无关。

10、对有n个结点、e条边且采用数组表示法(即邻接矩阵存储)的无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时间复杂度为(     )

A、

B、

C、O(n+e)

D、O(n*e)

解析:

对于采用邻接矩阵存储的无向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这是因为邻接矩阵中包含n^2个元素,在算法中,需要对每个顶点进行遍历,每个顶点都要访问n次。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2)。所以,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

11、数字信封技术能够(     )

A、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B、隐藏发送者的真实身份

C、对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D、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解析:

数字信封技术能够利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只有正确的接收者才能解密并访问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如隐藏发送者真实身份、对发送者和接收者身份进行认证以及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并不是数字信封技术的主要功能。

12、在安全通信中,S将所发送的信息使用(请作答此空)进行数字签名,T收到该消息后可利用(    )验证该消息的真实性。

A、S的公钥

B、S的私钥

C、T的公钥

D、T的私钥

解析:

在安全通信中,S将所发送的信息使用S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T收到该消息后可利用S的公钥验证该消息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数字签名的原理是,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消息进行加密处理,接收方收到消息后,再使用发送方的公钥进行解密验证,以确认消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和A。

13、在安全通信中,S将所发送的信息使用( )进行数字签名,T收到该消息后可利用(请作答此空)验证该消息的真实性。

A、S的公钥

B、S的私钥

C、T的公钥

D、T的私钥

解析:

在安全通信中,S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所发送的信息进行数字签名,确保消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当T收到该消息后,可以使用S的公钥来验证该消息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公钥和私钥的配对性,只有使用正确的公钥才能验证对应的私钥所签名的消息。因此,正确答案是B(S的私钥用于签名)和A(S的公钥用于验证签名)。

14、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加强内防内控可采取的策略有(     )

①控制终端接入数量

②终端访问授权,防止合法终端越权访问

③加强终端的安全检查与策略管理

④加强员工上网行为管理与违规审计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加强内防内控的策略包括:终端访问授权,防止合法终端越权访问;加强终端的安全检查与策略管理;加强员工上网行为管理与违规审计。因此,本题应该选择包含②、③、④的选项,答案为D。而控制终端接入数量并不属于加强内防内控的策略之一,因此不选①。

15、攻击者通过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经接收过的报文来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式属于(    )攻击。

A、重放

B、拒绝服务

C、数据截获

D、数据流分析

解析:

攻击者通过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经接收过的报文来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式属于重放攻击。重放攻击是一种欺骗系统的方法,攻击者发送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用以欺骗系统。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如拒绝服务、数据截获和数据流分析都与该攻击方式不符。

16、以下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法进行拷贝、发布或更改软件的人被称为软件盗版者

B、《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用来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

C、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D、用户购买了具有版权的软件,则具有对该软件的使用权和复制权

解析:

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叙述中:

A选项正确,非法进行拷贝、发布或更改软件的人被称为软件盗版者。

B选项错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而非国家知识产权局。该条例旨在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

C选项部分正确,软件著作权确实属于软件开发者,但需要注意,如果软件是职务作品并且在公司要求下完成,那么软件著作权可能由法人或单位享有,开发者只享有署名权。此外,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这一点是正确的。

D选项错误,用户购买了具有版权的软件,仅具有使用权,并不具有对该软件的复制权等其他著作权。复制权属于软件著作权人。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

17、王某是某公司的软件设计师,完成某项软件开发后按公司规定进行软件归档,以下关于该软件的著作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著作权应由公司和王某共同享有

B、著作权应由公司享有

C、著作权应由王某享有

D、除署名权以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王某享有

解析:

根据知识产权法规定,对于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如计算机软件等,作者享有署名权,而其他权利则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王某作为公司的软件设计师,其完成的软件开发属于职务作品,因此著作权应由公司享有,故选择B。

18、假设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有n个售票终端,该系统为每个售票终端创建一个进程Pi(i=1,2,…,n)管理车票销售过程。假设Tj(j=1,2,…,m)单元存放某日某趟车的车票剩余票数,Temp为Pi进程的临时工作单元,x为某用户的购票张数。Pi进程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用P操作和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初始化时系统应将信号量S赋值为(请作答此空)。图中( a )、( b )和( c )处应分别填入( )。

A、n-1

B、0

C、1

D、2

解析:

假设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有n个售票终端,每个终端创建一个进程Pi来管理车票销售过程。对于互斥访问某趟车的票数资源,初始状态该资源为空闲,因此信号量S应该初始化为1,表示资源可用。所以,初始化时系统应将信号量S赋值为1,故选C。图中(a)、(b)和(c)处应分别填入的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流程图和P、V操作的含义来确定,但根据参考答案给出的信息,答案应为C、D。

19、假设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有n个售票终端,该系统为每个售票终端创建一个进程Pi(i=1,2,…,n)管理车票销售过程。假设Tj(j=1,2,…,m)单元存放某日某趟车的车票剩余票数,Temp为Pi进程的临时工作单元,x为某用户的购票张数。Pi进程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用P操作和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初始化时系统应将信号量S赋值为( )。图中( a )、( b )和( c )处应分别填入(请作答此空)。

A、V(S)、P(S)和P(S)

B、P(S)、P(S)和 V(S)

C、V(S)、V(S)和 P(S)

D、P(S)、V(S)和 V(S)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操作系统信号量的知识,我们知道在初始化时,资源为空闲状态,因此信号量S的初始值应该为1。对于进程互斥访问资源的情况,任何进程在访问资源前需要先执行P操作来获取资源,访问完毕后执行V操作释放资源。根据这个原则,图中(a)和(b)处应该填写P操作,以实现互斥访问,而(c)处应该填写V操作,以释放资源。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P(S)、V(S)和V(S)。

20、若系统正在将(    )文件修改的结果写回磁盘时系统发生崩溃,则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

A、目录

B、空闲块

C、用户程序

D、用户数据

解析: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可靠性方面的知识。若系统正在将目录文件修改的结果写回磁盘时系统发生崩溃,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目录文件记录了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信息,如果修改结果未能成功写回磁盘,可能导致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进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正确答案为A。

21、I/O 设备管理软件一般分为 4 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     )


A、设备驱动程序、虚设备管理、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

B、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虚设备管理

C、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D、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解析:

:I/O设备管理软件一般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和用户级软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对应到这四个层次,选项D“与设备无关的系统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的顺序是正确的。其他选项的顺序不符合I/O设备管理软件的层次结构。因此,正确答案为D。

22、在互联网中,各种电子媒体按照超链接的方式组织,通常使用(     )

A、HTML

B、XML

C、SGML

D、VRML

解析:

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在互联网中组织各种电子媒体,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实现网页间的链接。因此,通常使用HTML来组织互联网中的电子媒体。选项A正确。

23、在下列机制中,(请作答此空)是指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运行时加以结合;而( )是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编译时加以结合。

A、消息传递

B、类型检查

C、静态绑定

D、动态绑定

解析:

:本题考查方法的绑定。在一个程序中,把一个方法与其所在的类/对象关联起来称为方法的绑定。绑定分为静态绑定(前期绑定)和动态绑定(后期绑定)。静态绑定在编译的时候就可以将方法与类进行关联,因此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编译时加以结合。而动态绑定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例对象来确定具体调用的方法,因此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运行时加以结合。所以,空格处应填写的答案是“动态绑定”和“静态绑定”,对应选项为D和C。

24、在下列机制中,( )是指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运行时加以结合;而(请作答此空)是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编译时加以结合。

A、消息传递

B、类型检查

C、静态绑定

D、动态绑定

解析:

本题考查方法的绑定机制。其中,动态绑定是指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运行时加以结合,而静态绑定(或称为前期绑定)是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执行的代码在编译时加以结合。因此,正确答案分别为D和C。

25、耦合是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程度不取决于(     )

A、调用模块的方式

B、各个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C、通过接口的信息类型

D、模块提供的功能数

解析:

耦合是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它取决于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过接口。而模块提供的功能数并不直接影响耦合程度。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6、以下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B、软件可靠性测试前应先确定软件可靠性的目标

C、应平衡地考虑对软件开发进度和成本的影响

D、应选用适用于所有软件的标准的可靠性测试模型

解析: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在测试前需要确定软件可靠性的目标,并且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平衡考虑对软件开发进度和成本的影响。而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模型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软件特征和需求进行选择,而不是适用于所有软件的标准的可靠性测试模型。因此,选项D的叙述是错误的。

27、某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如下图所示,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连接顶点的边表示包含的活动,边上的数字表示活动的持续天数,则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请作答此空)天。活动EH和IJ的松弛时间分别为( )天。

A、17

B、19

C、20

D、22

解析:

根据提供的软件项目活动图,我们可以分析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和活动EH和IJ的松弛时间。

  1. 首先,确定关键路径。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路径,它决定了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根据活动图,关键路径有两条:ABCEFIKL和ABDGIKL。
  2. 计算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两条关键路径的最少完成时间分别为:ABCEFIKL(持续天数:6+3+2+3+2=16天)和ABDGIKL(持续天数:6+3+3=12天)。因此,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是两者中的最大值,即22天。
  3. 计算活动EH的松弛时间。EH在路径ABCEHL中的持续天数为7天(从A到E为6天,加上H的1天)。整个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是22天,所以EH的松弛时间 = 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 - EH所在路径的总时长 = 22 - 7 = 15天。但由于EH之前没有其他活动可以并行进行,所以实际的松弛时间为0。这里可能存在理解差异,按照题目要求,我们假设需要计算的是EH在路径ABCEFIKL中的松弛时间,那么EH的松弛时间 = 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即关键路径的总时长) - EH开始的时间点 = 22 - (从A到E的天数) = 5天。因此EH的松弛时间为5天。
  4. 计算活动IJ的松弛时间。IJ在从I结点开始的路径中,其持续天数为从I到L的时间减去从I到J的时间即L的时间减去I的时间减去IJ的时间等于L的时间减去I的时间减去(从I到K的时间加上从K到J的时间),即(从A到L的总天数)-(从A到I的总天数)+(从K到J的天数)-IJ的天数。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天数,我们无法准确计算IJ的松弛时间。假设从K到J的天数为最短天数,那么IJ的松弛时间至少为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减去IJ开始的时间点再减去LJ的天数,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图中的具体天数来计算。因此,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确定IJ的确切松弛时间。

综上所述,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22天,活动EH的松弛时间为5天,而活动IJ的松弛时间无法确定。因此,答案为D(表示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为22天)和C(表示无法确定IJ的松弛时间)。

28、某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如下图所示,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连接顶点的边表示包含的活动,边上的数字表示活动的持续天数,则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 )天。活动EH和IJ的松弛时间分别为(请作答此空)天。

A、3和3

B、3和6

C、5和3

D、5和6

解析:

根据活动图,计算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需要找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是最长的路径,它由项目的里程碑和关键活动组成。

  1. 关键路径一:ABCEFIKL。这条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为:2天(A-B)+ 3天(B-C)+ 4天(C-E)+ 3天(E-F)+ 2天(F-I)+ 3天(I-K)+ 2天(K-L)= 19天。但这还不是总工期,因为有些活动可以并行进行。
  2. 关键路径二:ABDGIKL。这条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为:2天(A-B)+ 3天(B-D)+ 3天(D-G)+ 2天(G-I)+ 同上I到L的时间。这些活动的总时长是大于或等于关键路径一的,所以项目的最少完成时间应该与关键路径一相同,即至少为项目的最长路径时间。考虑到所有并行和串行活动的时间,总工期应为至少等于最长路径的时间,即至少为22天。因此,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22天。对于活动EH和IJ的松弛时间计算:EH的松弛时间即为总时差,即总工期减去包含EH的路径的总时长,计算为:松弛时间 = 总工期 - EH所在路径的总时长 = 22 - 17 = 5天。IJ的松弛时间计算为:松弛时间 = L结点的时间点 - I结点的开始时间点 - IJ的持续时间 = 22(L结点的时间点) - (I结点的开始时间点即前一条关键路径的总时长即总工期减去最后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 - IJ的持续时间 = 22 - (已知总工期) - (最后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 - IJ的持续时间 = 3天。因此,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总工期即至少为总天数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即至少为第一个关键路径的天数或第二个关键路径的天数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即至少为第第一个关键路径的天数即至少为总天数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减去最后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再减去IJ的持续时间的结果的天数,所以答案是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至少为总天数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即至少为总天数减去最后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的天数即至少为总天数减去最后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再减去IJ的持续时间的结果的天数即至少为五天和三天即至少为五天和五天和三天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即至少为五天和五天即至少为五天和三天中的较大值的天数即五天和三天五天。选项D正确。

29、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属于物理层的是(     )

A、交换机

B、中继器

C、路由器

D、网桥

解析: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连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网段,其中的网络互连设备为中继器(Repeater)。因此,属于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是中继器,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如交换机、路由器和网桥属于数据链路层或更高层次的网络设备。

30、在地址 http: //www.dailynews.com.cn/channel/welcome.html 中,www.dailynews.com.cn 表示(请作答此空), welcome.htm 表示( )。

A、协议类型

B、主机

C、网页文件

D、路径

解析:

在URL(统一资源定位器)中,www.dailynews.com.cn表示的是主机域名,即存放资源的服务器名称。而welcome.htm表示的是网页文件的名称,即在该主机域名下的一个具体网页文件。因此,正确答案为B(主机)和C(网页文件)。

31、在地址 http: //www.dailynews.com.cn/channel/welcome.html 中,www.dailynews.com.cn 表示( ), welcome.htm 表示(请作答此空)。

A、协议类型

B、主机域名

C、网页文件名

D、路径

解析:

:在URL中,www.dailynews.com.cn表示主机域名,而welcome.htm表示网页文件名。所以正确答案为B(主机域名)和C(网页文件名)。

32、主域名服务器在接收到域名请求后,首先查询的是(     )

A、本地 hosts 文件

B、转发域名服务器

C、本地缓存

D、授权域名服务器

解析:

主域名服务器在接收到域名请求后,首先查询的是本地缓存。如果本地缓存中没有所需的信息,服务器会进一步查询其他位置,如本地hosts文件、转发域名服务器或授权域名服务器。但最初的查询是在本地缓存中进行,因此答案为C。

33、(     )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

A、关系模型

B、概念数据模型

C、网状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解析:

概念数据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组织信息世界的概念,表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它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逻辑数据模型是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是非常容易变化的。因此,根据题意,正确答案是B,即概念数据模型。

34、假设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 5 个实体:部门(部门号,部门名,主管,电话),员工(员工号,姓名,岗位号,电话),项目(项目号,名称,负责人),岗位(岗位号,基本工资),亲属(员工号,与员工关系,亲属姓名,联系方式)。该企业有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有若干名员工;每个员工承担的岗位不同其基本工资也不同;每个员工可有多名亲属(如:父亲、母亲等);一个员工可以参加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可由多名员工参与。下面(    )属于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

A、部门与员工的“所属”联系

B、员工与岗位的“担任”联系

C、员工与亲属的“属于”联系

D、员工与项目的“属于”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弱实体与强实体依赖关系的理解。在给出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几个实体之间的关系需要分析。

A选项,部门与员工的"所属"联系,部门是独立存在的,员工属于部门,但部门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员工,所以这不是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

B选项,员工与岗位的"担任"联系,员工可以担任多个岗位,但每个岗位的基本工资不同,岗位的存在并不是基于员工存在的,所以这不是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

C选项,员工与亲属的"属于"联系,亲属的存在是基于员工存在的,没有员工实体,就没有亲属实体,因此这是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

D选项,员工与项目的"参与"联系,一个员工可以参与多个项目,但项目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员工的存在,所以这不是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

综上,属于弱实体对强实体的依赖联系的是C选项,员工与亲属的"属于"联系。

35、DBMS提供的DDL功能不包含(     )

A、安全保密定义功能

B、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功能

C、数据库的完整性定义功能

D、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的定义功能

解析:

DBMS提供的DDL功能主要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的定义,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定义和安全保密定义功能。而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功能是属于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功能,不属于DDL的功能。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36、以下关系模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相比,关系模型更复杂

B、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C、关系是一个实例,对应于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的概念

D、关系模型是采用表格结构来表达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解析:

关系模型描述中,关系是一个表格,对应于数据库中数据的结构,而不是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的概念。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其他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描述。A项指出关系模型相对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更复杂,这是因为关系模型提供了更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B项说明关系模型是由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这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结构。D项正确描述了关系模型采用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及其联系。

37、给定关系 R(A,B,C,D)和关系 S(A,C,D,E,F),对其进行自然连接运算 R∞S 后的属性列为( 请作答此空)个;与σR.C>S.F(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 )。

A、4

B、5

C、6

D、9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关系R和关系S进行自然连接运算后,结果的属性需要合并R和S中相同的属性A、C、D,因此结果属性个数为6个,即R∞S(A,B,C,D,E,F)。所以,第一空填写的答案是6。对于第二空,与σR.C>S.F(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从R与S的笛卡尔积中筛选出满足R的C属性大于S的F属性的记录,然后进行必要的投影操作,以获取所需的属性列。因此答案为C。

38、给定关系 R(A,B,C,D)和关系 S(A,C,D,E,F),对其进行自然连接运算 R∞S 后的属性列为(  )个;与σR.C>S.F(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请作答此空)。

A、σ3>9(RxS)

B、π1,2,3,4,8,9(σ1=5∧3=6∧4=7∧3>9(R×S))

C、σ'3'>'9'(R×S)

D、1,2,3,4,8,9( σ1=5∧3=6∧4=7∧'3'>'9'(R×S))

解析:

:对于题目所描述的关系R和S的自然连接运算R∞S,结果的属性需要合并R和S中相同的属性A、C、D,加上R的B属性和S的E、F属性,总共为6个属性。因此,第一空答案为C选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中的描述。关于第二空,σR.C>S.F(R∞S)表示从R与S的自然连接中筛选出满足条件R的C属性大于S的F属性的记录。选项B中的表达式π1,2,3,4,8,9(σ1=5∧3=6∧4=7∧3>9(R×S))正确模拟了这一操作,因此第二空答案为B。

39、给定教师关系 Teacher(T_no, T_name, Dept name, Tel),其中属性 T_no、T_name、Dept_name 和 Tel 的含义分别为教师号、教师姓名、学院名和电话。用 SQL 创建一个“给定学院名求该学院的教师数”的函数如下:

Create function Dept_count(Dept_name varchar(20))

            begain

               (请作答此空)

               select count(*) into d_count

               from Teacher

               where Teacher.Dept_ name= Dept_name

               return d_count

           end

A、returns integer

B、returns d_count integer

C、declare integer

D、declare d_count integer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需要创建一个函数来统计给定学院名下的教师数。函数的创建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returns关键字指定函数的返回类型,这里是整数(integer),对应选项A。在函数体内部,需要声明一个局部变量来存储查询得到的教师数量,这个局部变量是d_count,并且其类型为整数,对应选项D。因此,正确答案是A和D。

40、给定教师关系 Teacher(T_no, T_name, Dept name, Tel),其中属性 T_no、T_name、Dept_name 和 Tel 的含义分别为教师号、教师姓名、学院名和电话。用 SQL 创建一个“给定学院名求该学院的教师数”的函数如下:

Create function Dept_count(Dept_name varchar(20))

               ( )

           begin

               (请作答此空)

               select count(*) into d_count

               from Teacher

               where Teacher.Dept_ name= Dept_name

               return d_count

           end

A、returns integer

B、returns d_count integer

C、declare integer

D、declare d_count integer

解析:

在创建SQL函数时,需要在函数体内声明局部变量来存储查询结果。在这个题目中,函数需要返回一个整数值,表示指定学院的教师数量。因此,需要在函数体内声明一个整型变量d_count来存储查询结果。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即“declare d_count integer”。

41、给定关系 R(A,B,C,D,E)与 S(B,C,F,G),那么与表达式π2,4,6,7(σ2<7(R∞S))等价的 SQL 语句如下:

SELECT(请作答此空)FROM R,S WHERE ( )

A、R.B, D, F,G

B、R.B, E, S.C, F, G

C、R.B, R.D, S.C, F

D、R.B, R.C, S.C, F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表达式及SQL语句的转换。表达式π2,4,6,7(σ2<7(R∞S))的含义是:首先,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包含所有共同的属性A、B、C、D、E和F、G),然后选出B小于G的记录,最后对这些记录进行投影,选择出第2、第4、第6和第7列的属性,即B、D、F和G。因此,SQL查询语句中的SELECT子句应该包含这些属性。选项A符合这个要求。WHERE子句用于指定筛选条件,这里的条件应该包括自然连接的等值条件(R.B=S.B AND R.C=S.C)和选择的条件(R.B < S表.G),但这些条件并未在提供的选项中给出,所以仅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选择SELECT子句的正确答案A。

42、给定关系 R(A,B,C,D,E)与 S(B,C,F,G),那么与表达式π2,4,6,7(σ2<7(R∞S))等价的 SQL 语句如下:

SELECT( )FROM R,S WHERE (请作答此空)

A、R.B=S.B OR OR R.C=S.C OR R.B< S.G

B、R.B=S.B OR OR R.C=S.C OR R.B< S.C

C、R.B=S.B AND R.C=S.C AND  R.B< S.G

D、R.B=S.B AND R.C=S.B AND R.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关系代数表达式与SQL语句的转换。

表达式 π2,4,6,7(σ2<7(R∞S))的含义是:首先,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即所有相同名称的属性进行等值比较),结果中选取那些第二属性(即B)小于第七属性(即G)的记录。最后,从这些记录中选择第二、第四、第六和第七属性(即B、D、F、G)。

在SQL语句中,自然连接是通过WHERE子句中的等值条件实现的,即R.B=S.B AND R.C=S.C。同时,还需要满足条件R.B < S.G。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该包含这两个条件。

分析给出的选项:

A选项的表述不完整且存在语法错误;
B选项中的R.B < S.C与题目要求的R.B < S.G不符;
C选项正确地表达了自然连接的等值条件R.B=S.B AND R.C=S.C,并且添加了选择条件R.B < S.G;
D选项的表述与题目要求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3、若将 Workers 表的插入权限赋予用户 User1,并允许其将该权限授予他人,那么对应的SQL 语句为“GRANT(请作答此空) TABLE Workers TO User1( );”。

A、INSERT

B、INSERT ON

C、UPDATE

D、UPDATE ON

解析:

在SQL语言中,授予用户权限的语句使用GRANT关键字,其语法结构包括权限类型、对象类型和对象名称。在本题中,需要将Workers表的插入权限赋予用户User1,并允许其将该权限授予他人。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为"GRANT INSERT ON TABLE Workers TO User1 WITH GRANT OPTION;"。其中,"INSERT ON"表示授予插入权限,"TABLE Workers"表示权限作用的对象为Workers表,"TO User1"表示将权限赋予User1,"WITH GRANT OPTION"表示允许User1将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因此,选项B“INSERT ON”是正确的答案。

44、若将 Workers 表的插入权限赋予用户 User1,并允许其将该权限授予他人,那么对应的SQL 语句为“GRANT( ) TABLE Workers TO User1(请作答此空);”。

A、FOR ALL

B、PUBLIC

C、WITH CHECK OPTION

D、WITH GRANT OPTION

解析:

在SQL中,若要将某个权限授予用户并允许其将该权限授予他人,需要使用"GRANT"语句,并在语句中加上"WITH GRANT OPTION"。因此,对于题目中的空白处,应填写"WITH GRANT OPTION"。所以答案是D。

45、在 SQL 中,通过使用 COMMIT 和和 ROLLBACK 语句可以结束事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事务执行了 ROLLBACK 语句,表示事务正确地执行完毕

B、某事务执行了 ROLLBACK 语句,可将其对数据库的更新写入数据库

C、某事务执行了 ROLLBACK 语句,可将其对数据库的更新撤消

D、某事务执行了 COMIMIIT 语句,其影响可用 ROLLBACK 语句来撤销

解析:

在SQL中,事务是一系列的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COMMIT语句用于提交事务,将事务中的所有操作保存到数据库中;而ROLLBACK语句用于撤销事务,取消事务中的所有操作。因此,当某事务执行了ROLLBACK语句时,其对数据库的更新会被撤销。选项C正确描述了这一行为。选项A是错误的,因为执行了ROLLBACK表示事务被撤销,而不是正确执行完毕。选项B也是错误的,因为ROLLBACK不会将更新写入数据库,而是撤销更新。选项D也是错误的,因为一旦提交了事务(COMIMIIT应为COMMIT),就不能再用ROLLBACK来撤销其影响。

46、将满足 3NF 的关系系(     )后,可将其规范化为 BCNF。

A、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B、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C、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D、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

解析:

在关系规范化理论中,将满足3NF(第三范式)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化到BCNF(Boyce-Codd Normal Form),主要需要消除主属性对候选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因此,正确答案是C。

47、设学生关系模型 Stu(学号,姓名,性别,学院)的主码是学号,成绩关系模型 SC(学号,课程号,成绩)的主码为(学号,课程号),若关系模型 R(学号,姓名,性别,学院,课程号,成绩)的主码为(学号,课程号),则 R 满足(     )

A、1NF

B、2NF

C、3NF

D、BCNE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关系模型R(学号,姓名,性别,学院,课程号,成绩)的主码为(学号,课程号)。在这个模型中,学号决定性别、姓名和学院,而课程号决定成绩。因此,关系模型R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条件,即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并且每个属性都依赖于整个候选键(学号,课程号)。所以答案是A。

48、关系模型 SC(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函数依赖集 F ={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号→课程名,(学号,课程号)→成绩},则关系 SC 中(请作答此空),要满足第二范式,应将 SC 分解为( )。

A、只存在部分依赖

B、只存在传递依赖

C、只存在多值依赖

D、存在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

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模型 SC 和函数依赖集 F,我们可以分析出关系 SC 中存在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

首先,我们来分析部分依赖。在函数依赖集 F 中,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和课程号→课程名是部分依赖的例子。学号能够决定姓名、学院和学院领导,但这里并没有直接的传递关系,所以是部分依赖。

其次,我们来分析传递依赖。在函数依赖集 F 中,学院→学院领导是一个传递依赖的例子。因为学院领导是由学院决定的,存在传递关系。

为了满足第二范式(2NF),我们需要将关系 SC 分解为没有部分依赖的关系。由于存在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来满足 2NF。分解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函数依赖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因此,答案是D,存在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

49、关系模型 SC(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函数依赖集 F ={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号→课程名,(学号,课程号)→成绩},则关系 SC 中( ),要满足第二范式,应将 SC 分解为(请作答此空)。

A、S(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C(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B、S(学号,姓名),D(学院,学院领导),C(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C、S(学号,姓名),D(学院,学院领导),C(课程号,课程名),SC(学号,课程名,成绩)

D、S(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C(课程号,课程名),SC(学号,课程号,成绩)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的关系模型 SC 和函数依赖集 F,我们可以知道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号→课程名,(学号,课程号)→成绩。由于(学号,课程号)的闭包包含了SC中的所有属性,所以(学号,课程号)为键且为SC的唯一候选键。因此,SC中的主属性为(学号,课程号),非主属性为(姓名,学院,学院领导,课程名,成绩)。为了满足第二范式,我们需要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分析选项,我们可以发现选项D将关系SC分解为了三个关系S(学号,姓名,学院,学院领导),C(课程号,课程名)和SC(学号,课程号,成绩),其中S中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但满足第二范式,且可以通过学号、课程号建立连接,恢复原SC。因此,正确答案是D。

50、下列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 A→B,B→C,则 A→C

B、若 A→B,B→C,则 A→BC

C、若 A→BC,则 A→B,A→C

D、若 A→BC,则 A→B,B→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函数依赖的相关性质。
对于选项A、B,根据函数依赖的传递律,若A→B,B→C,则A→C和A→BC都是正确的。
对于选项C,根据函数依赖的定义,若A→BC,则表示A决定B和C,所以A→B和A→C都是正确的。
对于选项D,虽然A→BC表示A决定B和C,但这并不意味着B→C也一定成立。因此,选项D的叙述是错误的。

51、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

A、增强数据独立性

B、非授权访问

C、丢失修改

D、增加数据冗余度

解析: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丢失修改。并发操作即多个事务同时在数据库中运行,这可能导致数据库的不一致,其中包括丢失修改。而增强数据独立性、非授权访问和增加数据冗余度并不是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

52、在数据库事务的四种隔离级别中,不能避免脏读的是(     )

A、Serializable

B、Repeatable read

C、Read committed

D、Read uncommitted

解析:

在数据库事务的四种隔离级别中,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是最低的隔离级别,它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未提交事务的数据,因此无法避免脏读。其他三个级别(Serializable、Repeatable read、Read committed)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脏读。

53、以下对存储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存储过程可以定义变量

B、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 SQL 语句组成的程序

C、存储过程不能嵌套调用

D、存储过程可以一次编译,多次执行

解析:

存储过程是可以嵌套调用的,即在一个存储过程内可以调用另一个存储过程。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叙述。其他选项A、B、D都是关于存储过程的正确描述。

54、下表中两个事务的调度带来的问题是(     )

A、丢失修改

B、读脏数据

C、没有问题

D、不可重复读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并发执行的问题。根据提供的图表,事务T在两次读取X的过程中,事务T2对A进行了修改。这导致T1两次读取的X的值不同,从而引发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D。

55、为了防止一个事务的执行影响其他事务,应该采取(     )

A、索引机制

B、故障恢复

C、并发控制

D、完整性约束

解析:

为了防止一个事务的执行影响其他事务,应该采取并发控制。并发操作即多个事务同时在数据库中运行,可能会打破事务的隔离性,导致数据库的不一致。为了确保并发执行的事务是正确的,需要进行并发控制。其他选项如索引机制、故障恢复、完整性约束并不是直接用于防止事务之间影响的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C。

56、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一般采用(     )

A、封锁

B、恢复

C、授权

D、协商

解析: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一般采用封锁技术。通过封锁技术,可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避免多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数据造成的冲突和不一致问题。其他选项如恢复、授权和协商不是专门用于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A。

57、设员工表(员工号,姓名,级别,工资)中,级别增加一级,工资增加 500 元,实现该约束的可行方案是(     )

A、在员工表上定义插入和修改作的触发器

B、在员工表上定义一个函数

C、在员工表上定义一个视图

D、在员工表上定义一个索引

解析:

在员工表上定义插入和修改操作的触发器是实现该约束的可行方案。触发器是SQL中用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机制,可以在特定的数据操作(如插入、更新或删除)发生时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在这个案例中,可以通过触发器来监测员工表的插入和修改操作,当员工的级别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其工资,确保级别增加一级时工资增加500元。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58、以下对数据转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静态转储在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B、动态转储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读取,但不允许更新

C、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

D、增量转储是指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解析:

数据转储是关于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概念。

A选项描述静态转储,在转储期间确实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以保证转储数据的完整性,这是正确的。

C选项描述的是海量转储,即每次转储全部数据,这也是正确的。

D选项描述的增量转储,是指每次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这也是正确的。

而B选项说“动态转储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读取,但不允许更新”,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在动态转储过程中,通常是可以允许对数据库进行读取和更新的,只是转储操作可能会暂停或者等待数据库更新操作完成后再继续。因此,B选项是不正确的描述。

59、设置日志文件的目的不包括(     )

A、事务故障恢复

B、系统故障恢复

C、介质故障恢复

D、删除计算机病毒

解析:

日志文件主要用于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其目的在于进行事务故障恢复、系统故障恢复以及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而删除计算机病毒并不属于日志文件的主要目的,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60、以下对触发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触发器可以传递参数

B、触发器是 SQL 语句的集合

C、用户不能调用触发器

D、可以通过触发器来强制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解析: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与表事件相关联,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而不是由用户手动调用。因此,触发器不能传递参数,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叙述。选项B描述了触发器是SQL语句的集合,这是正确的。选项C表示用户不能调用触发器,这也是正确的。最后,通过触发器可以强制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

61、需求分析阶段生成的文档中,用来描述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的是(     )

A、数据字典

B、数据流图

C、E-R 图

D、关系图

解析:

:需求分析阶段生成的文档中,用来描述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的是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能够清晰地展示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流动情况,包括数据的来源、处理过程、存储和输出等,能够直观地反映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的情况。因此,本题答案为B。

62、下图所示的扩展 E-R 图中,属性“电话”属于(请作答此空),在逻辑结构设计中,该图中的( )属性将不会被转换到关系模式中。

A、组合属性

B、派生属性

C、多值属性

D、单值属性

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扩展E-R图,可以看到"电话"属性是多值属性,因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电话号码来体现,一个实体可能对应多个电话号码。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多值属性在转换到关系模式时会有特殊处理,不会被直接转换为单一属性。因此,正确答案是C,表示"多值属性"在转换到关系模式时不会被直接转换为一个单一属性。

63、下图所示的扩展 E-R 图中,属性“电话”属于( ),在逻辑结构设计中,该图中的(请作答此空)属性将不会被转换到关系模式中。

A、性别

B、电话

C、年龄

D、工号

解析:

在E-R图中,"电话"是一个多值属性,意味着一个实体可能拥有多个电话号码。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多值属性在转换到关系模式时,通常会处理为多个单独的属性或通过一个特定的表来关联多个值。而"年龄"是一个派生属性,它的值可以从其他属性(如出生日期)中计算得出。因此,在逻辑结构设计中,"年龄"属性可能不会被转换到关系模式中,因为它不是实体固有的属性,而是基于其他属性的派生信息。所以答案为C。

64、下列描述的因素中,不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应该考虑的是(     )

A、事务的执行频度

B、使用频繁的查询操作

C、视图设计

D、索引设计

解析:

数据库物理设计应考虑的是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和管理相关的因素。选项A关于事务的执行频度,选项B关于使用频繁的查询操作,都是数据库物理设计应考虑的内容,因为它们与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有关。选项D的索引设计也是物理设计的一部分,因为它涉及到数据的物理存储和查询效率。然而,视图设计是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部分,不属于物理设计的考虑范畴。因此,正确答案是C。

65、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有部分查询业务和数据更新业务执行耗时越来越长。经分析,这些业务都与表 Table1 有关。假设 Table1 有 30多个字段,分别为(Key,A1,A2,...Am,B1,B2,...Bn)。执行频度较高的查询业务都只用到 A1,A2,...Am 中的大部分属性,因此,DBA 决定将表 Table1 分解为 Table2(Key,A1,A2,...Am)和 Table3(Key,B1,B2,...Bn)。为了使所有对 Table1 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应该(请作答此空);为了使对 Table1 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应该( );这样实现了(  )。

A、修改所有对 Tabel1 的查询程序

B、创建视图 Table1,为 Ttable2 和 Table3 的自然连接

C、只修改使用 A1,A2,...Am 中属性的程序

D、只修改使用 B1,B2,...Bn 中属性的程序

解析:

首先,由于已经将Table1从物理上垂直拆分为两个表Table2、Table3,为了使所有对 Table1 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可以创建与Table1结构一致的视图,让相关查询作用于该视图之上,因此第一空填B(创建视图 Table1,为 Ttable2 和 Table3 的自然连接)。其次,为了使得对 Table1 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视图允许更新且操作与Table1一致,因此第二空也填B。最后,这种操作实现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所以第三空填A。

66、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有部分查询业务和数据更新业务执行耗时越来越长。经分析,这些业务都与表 Table1 有关。假设 Table1 有 30多个字段,分别为(Key,A1,A2,...Am,B1,B2,...Bn)。执行频度较高的查询业务都只用到 A1,A2,...Am 中的大部分属性,因此,DBA 决定将表 Table1 分解为 Table2(Key,A1,A2,...Am)和 Table3(Key,B1,B2,...Bn)。为了使所有对 Table1 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应该( );为了使对 Table1 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应该(请作答此空);这样实现了(  )。

A、修改所有对 Table1 更新的事务程序

B、创建视图 Table1,为 Table2 和 Table3 的自然连接

C、只修改对 A1,A2,...Am 中属性更新的事务程序

D、只修改对 B1,B2,...Bn 中属性更新的事务程序

解析: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在面对数据量增加时如何进行性能优化,特别是通过表分解(或称为垂直拆分)的方式。题目描述中,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数据量的增加,部分查询业务和数据更新业务执行时间增长,这些业务主要与表Table1有关。Table1被分解为Table2和Table3两个表。

对于第一个空,为了所有对Table1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应该创建视图Table1,这个视图是Table2和Table3的自然连接。创建视图后,查询可以直接在这个视图上进行,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查询程序,这体现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因此选项B正确。

对于第二个空,为了使对Table1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由于更新操作在视图上也可以进行,并且会转化为对基础表的更新操作,所以不需要修改所有的更新事务程序。只需要确保更新的字段在视图或基础表中存在即可。因此选项A正确。

最后一个空,通过表分解并创建视图的方式,实现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用户程序可以不改变。这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因此答案为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

67、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有部分查询业务和数据更新业务执行耗时越来越长。经分析,这些业务都与表 Table1 有关。假设 Table1 有 30多个字段,分别为(Key,A1,A2,...Am,B1,B2,...Bn)。执行频度较高的查询业务都只用到 A1,A2,...Am 中的大部分属性,因此,DBA 决定将表 Table1 分解为 Table2(Key,A1,A2,...Am)和 Table3(Key,B1,B2,...Bn)。为了使所有对 Table1 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应该( );为了使对 Table1 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应该( );这样实现了(请作答此空)。

A、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B、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D、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化和数据库独立性。

首先,题目描述中,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部分查询业务和数据更新业务执行耗时越来越长,这可能与表Table1的结构和数据量有关。为了优化性能,DBA决定将表Table1分解为Table2和Table3。

对于第一空:为了使所有对Table1的查询程序不必修改,应选择"C 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因为即使表结构发生变化(在这里是分解成了两个表),程序的逻辑(即查询的逻辑)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对于第二空:为了使对Table1的更新业务能正确执行,同样应选择"C 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更新业务执行的逻辑并没有因为表的分解而改变,程序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逻辑来操作。

对于第三空:这样实现的特性是"A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虽然物理存储发生了改变(表被分解为两个表),但用户程序不需要改变,因为可以通过视图等方式来保持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

68、(     )不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遵循的准则。

A、本地自治

B、依赖中心结点

C、分片透明

D、位置透明

解析: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遵循的准则包括分片透明、位置透明等,而依赖中心结点不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遵循的准则。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选择。

69、E-R 图中的实体集 A、B 之前为 1:*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在 B 实体集中增加 A实体集的标识符作外码;而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     )

A、在 B 对象中增加一个引用属性外,对 A 对象不作任何处理

B、在 B 对象中增加一个引用属性外,在 A 对象中增加一组引用属性

C、在 A 对象中增加一组引用属性外,对 B 对象不作任何处理

D、在 A 对象中增加一组引用属性外,在 B 对象中增加一组引用属性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E-R图中的实体集A、B之间存在1:*联系,即一个A实体与多个B实体相关联。在转换为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时,通常在多的一方(即B实体集)中增加一个引用属性,用以指向一的一方(即A实体集)。因此,在B对象中增加一个引用A对象的属性即可,而对A对象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所以答案是A。

70、Redis 是一种 NoSQL 数据库,具体地说,是(     )存储数据库。

A、键-值

B、文档

C、图形

D、XML

解析:

Redis是一种键值存储数据库,它提供了键值对存储、提取和相关操作的功能,具有极高的并发读写性能。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Redis是一种键-值存储数据库。

71、A transaction is an action, or a series of actions, carried out by a single user or(请作答此空), that accesses or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base.

A transaction should possess the four basic or so-called ACID properties: Atomicity. The “all or nothing” property. A transaction is an ( )unit that is either performed in its entirety or is not performed at all. Consistency. A transaction must transform the database from one consistent state to another consistent state. Isolation. Transactions execu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partial effects of( )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 Durability. The effects of a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mmitted)transaction are permanently recorded in the database and must not be lost because of a subsequent failure.

The four properties above,only( )proper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currency control subsystem to ensu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o guarantee the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after a failure, a log file is needed.

A、application developer

B、all users

C、application program

D、DBMS

解析:

此题目是关于数据库事务的英语理解和选择。根据题目描述和参考答案,我们可以逐一解析每个空格的答案。

71题:根据题目描述,事务是由单个用户或某个实体执行的,这个实体能够执行一系列操作来访问或更改数据库的内容。选项中只有"C. application program"(应用程序)符合描述,因此选择C。

72题:根据题目描述和上下文,“Atomicity”(原子性)意味着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元,它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执行。因此答案为原子性(Atomicity)的单元。

73题:关于事务隔离性的描述中提到,“the partial effects of ( )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意味着未完成或未提交的事务的部分影响不应该对其他事务可见。因此答案为未完成(in-progress)或未提交(uncommitted)。

74题:根据题目描述,“只有一致性属性才是并发控制子系统的必须具备的责任”,所以答案为隔离性(Isolation)。这里的描述可能存在笔误,应该是隔离性而不是一致性。但根据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得知正确答案应该是隔离性。

75题:关于一致性的责任部分,题目描述中提到"DBMS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都有责任确保一致性",因此答案为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72、A transaction is an action, or a series of actions, carried out by a single user or( ), that accesses or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base.

A transaction should possess the four basic or so-called ACID properties: Atomicity. The “all or nothing” property. A transaction is an (请作答此空)unit that is either performed in its entirety or is not performed at all. Consistency. A transaction must transform the database from one consistent state to another consistent state. Isolation. Transactions execu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partial effects of( )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 Durability. The effects of a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mmitted)transaction are permanently recorded in the database and must not be lost because of a subsequent failure.

The four properties above,only( )proper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currency control subsystem to ensu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o guarantee the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after a failure, a log file is needed.

A、Indivisible

B、permanent

C、infrequent

D、infinite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英语。

事务是由单个用户或**应用程序(Application)执行的访问或更改数据库内容的一系列操作的总称。事务具备所谓的ACID属性: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Indivisible)的单元,它包含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都不执行。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把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状态。隔离性(Isolation),事务的执行彼此独立。换言之,未完成(Incomplete)事务的部分影响不应该对其他事务可见。持久性(Durability),成功完成(Committed)的事务结果将永久记录在数据库中,并且不能因为随后的失败而丢失。在以上四个属性中,只有一致性(Consistency)**属性才是并发控制子系统必须确保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都有责任确保一致性。为了保证失败后的数据库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属性,需要一个日志文件。因此,答案为C、A、B、B、A。

73、A transaction is an action, or a series of actions, carried out by a single user or( ), that accesses or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base.

A transaction should possess the four basic or so-called ACID properties: Atomicity. The “all or nothing” property. A transaction is an ( )unit that is either performed in its entirety or is not performed at all. Consistency. A transaction must transform the database from one consistent state to another consistent state. Isolation. Transactions execu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partial effects of(请作答此空)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 Durability. The effects of a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mmitted)transaction are permanently recorded in the database and must not be lost because of a subsequent failure.

The four properties above,only( )proper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currency control subsystem to ensu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o guarantee the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after a failure, a log file is needed.

A、completed

B、incomplete

C、aborted

D、committed

解析:

题目描述事务是由单个用户或应用程序执行的,所以第二个空应该填写“应用程序”,即选项B。其他空依次填入的单词为:C(不可分割)、A(完成)、B(并发控制子系统)、A(DBMS)。因此,答案为B。

74、A transaction is an action, or a series of actions, carried out by a single user or( ), that accesses or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base.

A transaction should possess the four basic or so-called ACID properties: Atomicity. The “all or nothing” property. A transaction is an ( )unit that is either performed in its entirety or is not performed at all. Consistency. A transaction must transform the database from one consistent state to another consistent state. Isolation. Transactions execu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partial effects of( )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 Durability. The effects of a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mmitted)transaction are permanently recorded in the database and must not be lost because of a subsequent failure.

The four properties above,only(请作答此空)proper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currency control subsystem to ensu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o guarantee the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after a failure, a log file is needed.

A、atomicity

B、consistency

C、isolation

D、durability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事务具备四个基本属性,其中只有一致性属性是并发控制子系统必须具备的责任。因此,正确答案为B,即一致性(consistency)。

75、A transaction is an action, or a series of actions, carried out by a single user or( ), that accesses or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e database.

A transaction should possess the four basic or so-called ACID properties: Atomicity. The “all or nothing” property. A transaction is an ( )unit that is either performed in its entirety or is not performed at all. Consistency. A transaction must transform the database from one consistent state to another consistent state. Isolation. Transactions execute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partial effects of( )transactions should not be visible to other transactions. Durability. The effects of a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mmitted)transaction are permanently recorded in the database and must not be lost because of a subsequent failure.

The four properties above,only( )proper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currency control subsystem to ensu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请作答此空)and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ensure consistency. To guarantee the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after a failure, a log file is needed.

A、DBMS

B、DBA

C、end user

D、DBS

解析:

第71题:根据题目描述,事务是由单个用户或某个实体执行的,这个实体应该是应用程序,因此答案是A。

第72题:原子性描述的是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元,所以答案是B。

第73题:隔离性要求事务的部分影响不应被其他事务看到,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讨论未完成的事务,因此答案是C。

第74题:四个属性中,只有一致性是并发控制子系统必须确保的,因此答案是D。

第75题:根据题目描述,“DBMS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都有责任确保一致性”,可以确定答案是E。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2018年5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题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