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未来可期

calendar2025-07-28

message9

visits752

2014年5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在CPU中,常用来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数据并暂存运算结果的寄存器是( )。

A、程序计数器

B、状态寄存器

C、通用寄存器

D、累加寄存器

解析:

在CPU中,累加寄存器(D选项)常用来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数据并暂存运算结果。程序计数器(A选项)用于存放指令的地址,与运算数据不直接相关。状态寄存器(B选项)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标志信息。通用寄存器(C选项)则用于暂存操作数或地址。因此,正确答案是D。

2、某机器字长为n,最高位是符号位,其定点整数的最大值为 ( )。

A、

B、2的(n-1)次方-1

C、

D、

解析:

:机器字长为n,最高位是符号位,剩余的n-1位用来表示数值。这n-1位都为1时,即为该定点整数的最大值。因此,最大值为2的(n-1)次方减1。

3、海明码利用奇偶性检错和纠错,通过在n个数据位之间插入k个检验位,扩大数据编码的码距。若n=48,则k应为( )。

A、4

B、5

C、6

D、7

解析:

海明码利用奇偶性检错和纠错,通过在n个数据位之间插入k个检验位来扩大数据编码的码距。对于给定的n=48,为了满足2k(k为2的指数)-1≥n+k的条件,计算出k应为6。因此,若n=48,则k应为6。

4、通常可以将计算机系统中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和执行指令3步。若取指令时间为4△t,分析时间为2△t。执行时间为3△t,按顺序方式从头到尾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时间为(请作答此空)△t;若按照执行第i条,分析第i+1条,读取第i+2条重叠的流水线方式执行指令,则从头到尾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时间为( )△t。

A、2400

B、3000

C、3600

D、5400

解析:

对于这道题目,首先需要理解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和流水线方式的特点。在顺序执行方式下,每条指令需要取指令、分析和执行三个步骤,分别需要4△t、2△t和3△t的时间。因此,执行一条指令总共需要9△t。按照这个速度,执行600条指令需要的时间为600 * 9△t = 5400△t。

而在流水线方式下,取指令、分析和执行这三个步骤是重叠进行的。当第一条指令执行完成的同时,第二条指令正在进行分析,第三条指令正在被取指令。因此,流水线方式下每4△t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所以,执行600条指令的总时间为9△t(第一条指令的完整执行时间)+ 599 * 4△t(后续指令的执行时间)= 2405△t。由于题目要求的是大约时间,可以省略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答案是约等于2400△t,选择D。

5、通常可以将计算机系统中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和执行指令3步。若取指令时间为4△t,分析时间为2△t。执行时间为3△t,按顺序方式从头到尾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时间为( )△t;若按照执行第i条,分析第i+1条,读取第i+2条重叠的流水线方式执行指令,则从头到尾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时间为(请作答此空)△t。

A、2400

B、2405

C、3000

D、3009

解析:

当指令按顺序方式执行时,每条指令需要的时间为取指令时间4△t、分析时间2△t和执行时间3△t,总计9△t。因此,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的总时间为5400△t。

而采用流水线方式执行指令时,可以在分析和执行某一条指令的同时读取下一条指令。因此,当第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每过4△t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具体计算为:执行完第一条指令所需时间为9△t,之后每4△t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完599条指令需要的时间为599X4△t。所以,流水线方式下执行完600条指令所需的总时间为9△t + 599X4△t = 2405△t。

6、若用256K X 8bit 的存储器芯片,构成地址40000000H到400FFFFFH且按字节编址的内存区域,则需( )片芯片。

A、4

B、8

C、16

D、32

解析:

首先,题目给出的内存区域地址是从40000000H到400FFFFFH,这是一个按字节编址的区域。计算这个区域的地址空间大小,可以得到是FFFFFH(即2^20个字节)。然后,我们知道每片256KX8bit的存储器芯片可以提供2^18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因此,要构成上述内存区域,我们需要将芯片数量计算为地址空间大小除以每片芯片提供的空间,即2^20 ÷ 2^18 = 4片芯片。所以,正确答案是A。

7、以下关于木马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木马程序主要通过移动磁盘传播

B、木马程序的客户端运行在攻击者的机器上

C、木马程序的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

D、Sniffer是典型的木马程序

解析:

木马程序一般分为服务器端(Server)和客户端(Client),服务器端是攻击者传到目标机器上的部分,用来在目标机上监听等待客户端连接过来。因此,木马程序的客户端是运行在攻击者的机器上,选项B正确。木马程序并不是主要通过移动磁盘传播,故选项A错误。木马程序的目的是控制计算机或网络,而不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故选项C错误。Sniffer是一种网络分析软件,不属于木马程序,故选项D错误。

8、防火墙的工作层次是决定防火墙效率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防火墙工作层次越低,工作效率越高,安全性越高

B、防火墙工作层次越低,工作效率越低,安全性越低

C、防火墙工作层次越高,工作效率越高,安全性越低

D、防火墙工作层次越高,工作效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解析:

:本题考查防火墙的基础知识。防火墙的性能及特点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工作层次,这是决定防火墙效率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防火墙的工作层次越低,工作效率越高,但安全性就越低;反之,工作层次越高,工作效率越低,但安全性越高。因此,正确答案是D。

9、以下关于包过滤防火墙和代理服务防火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包过滤成本技术实现成本较高,所以安全性能高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D、代理服务技术只能配置成用户认证后才建立连接

解析:

关于包过滤防火墙和代理服务防火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透明的。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过滤,这种过滤机制对于应用和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因此,选项B正确。而选项A中的叙述并不准确,包过滤技术的实现成本并不高,但其安全性能相对代理服务技术可能较低。选项C中关于代理服务技术提高网络整体性能的说法并不全面,虽然代理服务技术可以提高安全性,但不一定能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选项D中的叙述也不准确,代理服务技术可以配置成用户认证后建立连接,也可以配置成不需要认证即可建立连接。因此,正确答案为B。

10、王某买了一幅美术作品原件,则他享有该美术作品的( )。

A、著作权

B、所有权

C、展览权

D、所有权与其展览权

解析:

王某购买了美术作品的原件,他享有该美术作品的原件的所有权以及其展览权,但并不意味着他获得了该作品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受让人只是取得物的所有权和作品原件的展览权,作品的著作权仍然由作者享有。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所有权与其展览权。

11、甲、乙两软件公司于2012年7月12日就其财务软件产品分别申请“用友”和 “用有”商标注册。两财务软件相似,甲第一次使用时间为2009年7月,乙第一次使用时间为2009年5月。此情形下,( )能获准注册。

A、“用友”

B、“用友”与“用有”都

C、“用有”

D、由甲、乙抽签结果确定

解析:

根据我国商标注册的原则,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时,商标主管机关会根据申请时间的先后决定商标权的归属。在这个情境中,虽然甲和乙两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产品相似,但根据题干信息,乙公司第一次使用时间(2009年5月)早于甲公司(2009年7月),因此按照“使用在先”的原则,"用有"商标能获准注册。所以正确答案是C。

12、以下媒体中,(请作答此空)是表示媒体,( )是表现媒体。

A、图像

B、图像编码

C、电磁波

D、鼠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基础知识中的媒体分类。根据定义,表示媒体是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如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和声音编码等;而表现媒体则是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因此,根据题目中的选项,B 图像编码是表示媒体,D 鼠标是表现媒体。

13、以下媒体中,( )是表示媒体,(请作答此空)是表现媒体。

A、图像

B、图像编码

C、电磁波

D、鼠标

解析:

表示媒体是为了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语言编码、电报码、条形码等,可以将感觉媒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而表现媒体是用于通信中使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用的媒体,通常指的是输入、输出设备。在给定的选项中,鼠标是一种输入设备,属于表现媒体,因此答案为D。

14、( )表示显示器在横向(行)上具有的像素点数目。

A、显示分辨率

B、水平分辨率

C、垂直分辨率

D、显示深度

解析:

水平分辨率表示显示器在横向(行)上具有的像素点数目。显示分辨率是指显示器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点总数,包括横向和纵向的像素点数目。垂直分辨率是指显示器在纵向(列)上具有的像素点数目。而显示深度是指显示器显示每个像素点颜色的二进制位数,与本题所问的显示器的横向像素点数目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B。

15、以下关于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数据流映射为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B、一般情况下,数据流类型包括变换流型和事务流型

C、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有不同的映射方法

D、一个软件系统只有一种数据流类型

解析: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将数据流映射为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数据流类型一般包括变换流型和事务流型,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有不同的映射方法。因此,一个软件系统通常会有多种数据流类型。选项D中的叙述不正确。

16、模块A提供某个班级某门课程的成绩给模块B,模块B计算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模块A,则模块B在软件结构图中属于( )模块。

A、传入

B、传出

C、变换

D、协调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模块B从模块A接收成绩数据,计算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模块A。这个过程符合变换模块的定义,即进行特定的处理并转换成其他形式后返回结果。因此,模块B在软件结构图中属于变换模块。

17、( )软件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静态单变量模型,用于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估算。

A、Putnam

B、基本COCOMO

C、中级COCOMO

D、详细COCOMO

解析:

基本COCOMO软件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静态单变量模型,用于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估算。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8、以下关于进度管理工具Gantt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清晰地表达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

B、能清晰地表达任务之间的并行关系

C、不能清晰地确定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D、能清晰地确定影响进度的关键任务

解析:

Gantt图是一种用于项目管理和任务可视化的工具。它能清晰地表达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任务之间的并行关系。然而,它不能清晰地表达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不能清晰地确定影响进度的关键任务。因此,叙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D。

19、项目复杂性、规模和结构的不确定性属于( )风险。

A、项目

B、技术

C、经济

D、商业

解析:

根据风险类型的分类,项目复杂性、规模和结构的不确定性属于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涉及预算、进度、人员、资源以及与客户相关的问题。因此,这种不确定性属于项目风险,答案为A。

20、以下程序设计语言中,( )更适合用来进行动态网页处理。

A、HTML

B、LISP

C、PHP

D、JAVA/C++

解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主要用于网页内容的结构和表现,但它本身并不具备动态处理的能力。LISP是一种古老的编程语言,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和某些专业领域,并不常用于动态网页处理。PHP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脚本语言,可以嵌入到HTML文档中,用于生成动态网页和处理表单数据等。JAVA/C++虽然也可以用于动态网页处理,但它们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框架或技术(如Java的Servlet和JSP)来实现,而PHP本身就是为了动态网页处理而设计的。因此,更适合用来进行动态网页处理的是PHP。

21、引用调用方式下进行函数调用,是将( )。

A、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

B、实参的地址传递给形参

C、形参的值传递给实参

D、形参的地址传递给实参

解析:

在引用调用方式下进行函数调用时,是将实参的地址传递给形参。这样形参可以访问和修改实参的值,因为它们共享同一个内存地址。因此,正确答案是B。

22、编译程序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要不断收集、记录和使用源程序中一些相关符号的类型和特征等信息,并将其存入( )中。

A、符号表

B、哈希表

C、动态查找表

D、栈和队列

解析:

编译程序在编译高级语言源程序时,需要收集、记录和使用源程序中相关符号的类型和特征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入符号表中。符号表用于记录源程序中各个符号的必要信息,辅助语义的正确性检查和代码生成,因此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对符号表进行快速有效的查找、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因此,本题答案为A,即符号表。

23、设计操作系统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

A、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资源的管理

B、计算机系统中软件资源的管理

C、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D、语言编译器的设计实现

解析:

设计操作系统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资源的管理、软件资源的管理以及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而语言编译器的设计实现不是操作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4、假设某计算机系统中资源R的可用数为6,系统中有3个进程竞争R,且每个进程都需要i个R,该系统可能会发生死锁的最小i值是(请作答此空)。若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2,则R的可用数和等待R的进程数分别为( )。

A、1

B、2

C、3

D、4

解析:

假设每个进程都需要i个资源R,当i小于系统可用资源数时,不会发生死锁。在本题中,系统中有3个进程竞争资源R,且资源R的可用数为6。如果要发生死锁,每个进程需要的资源数必须大于等于系统可用资源数,使得其他进程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此,当每个进程都需要3个资源R时,系统会发生死锁。此时,系统为3个进程各分配2个资源,剩余可用资源数为0,所有进程都在等待资源,导致死锁。因此,最小i值是3。对于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2的情况,这表示有2个进程在等待获取资源R,因为信号量的负值表示等待的进程数。所以,R的可用数和等待R的进程数分别为0和2。因此,答案是C。

25、假设某计算机系统中资源R的可用数为6,系统中有3个进程竞争R,且每个进程都需要i个R,该系统可能会发生死锁的最小i值是( )。若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2,则R的可用数和等待R的进程数分别为(请作答此空)。

A、0、0

B、0、1

C、1、0

D、0、2

解析: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与信号量的基础知识。信号量是一种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工具。对于整型信号量,当其用于控制资源时,初值通常设为资源的数量。信号量的值若大于等于0,表示资源的可用数;若小于0,其绝对值表示阻塞队列中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

根据题目描述,资源R的可用数为6,当有3个进程竞争这些资源,并且每个进程都需要至少i个资源时,可能发生死锁的最小i值应该是2(因为3个进程各自需要至少两个资源才能继续执行,并且这些资源不能被其他进程占用)。此时系统处于临界状态,即可能会发生死锁。因此,第一个空的最小i值是2。至于第二个空关于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2时的R的可用数和等待R的进程数的问题,由于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2(即小于零),这意味着有阻塞队列中等待的进程数等于信号量的绝对值减一(因为有一个进程正在占用资源),所以等待R的进程数为|-2|-1=1。同时,由于信号量的初值为资源数且信号量小于零时表示资源已被占用完,所以此时R的可用数为零。因此答案是D选项,即最小i值为2,R的可用数和等待R的进程数分别为0和1。

26、某计算机系统页面大小为4K,若进程的页面变换表如下所示,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1D16H。该地址经过变换后,其物理地址应为十六进制( )。


A、1024H

B、3D16H

C、4D16H

D、6D16H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计算机系统的页面大小为4K,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1D16H。这意味着逻辑地址的页号为1(页面从0开始计数),页内地址为D16H。通过查找页面变换表,可以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为3。因此,该逻辑地址经过变换后的物理地址应为物理块号3拼上页内地址D16H,即十六进制3D16H。所以正确答案为B。

27、若某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假设用户要访问文件fault.swf, 且当前工作目录为swshare,则该文件的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分别为( )。

A、swshare\flash\和\flash\

B、flash\和\swshare\flash\

C、\swshare\flash\和flsah\

D、\flash\和\swshare\flash\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文件目录结构,用户要访问文件fault.swf,且当前工作目录为swshare。相对路径是从当前工作目录开始查找的路径,所以相对路径为flash\;而绝对路径是从根目录开始的路径,所以访问文件的绝对路径为\swshare\flash\。因此,正确答案为B。

28、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设计用户外模式属于(请作答此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分别通过修改( )来完成的。

A、概念结构设计

B、物理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数据库实施

解析: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设计用户外模式属于逻辑结构设计。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分别通过修改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和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像来完成的。

29、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设计用户外模式属于(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分别通过修改(请作答此空)来完成的。

A、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

B、外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

C、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

D、外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

解析: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设计用户外模式属于逻辑结构设计。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其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通过修改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来实现的,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通过修改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来实现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

30、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系统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 据的插入、删除或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先写入(请作答此空);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数据库缓冲区内容写入( ):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A、索引文件

B、数据文件

C、日志文件

D、数据字典

解析: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系统在进行事务处理时,会将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日志文件。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会将数据库缓冲区内容写入检查点文件。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日志文件和检查点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因此,空白处应填写“日志文件”。

31、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系统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 据的插入、删除或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先写入(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数据库缓冲区内容写入(请作答此空):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A、索引文件

B、数据文件

C、日志文件

D、数据字典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系统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的插入、删除或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先写入日志文件。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数据库缓冲区内容写入日志文件;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日志文件。

32、假设系统中有运行的事务,若要转储全部数据库应采用( )方式。

A、静态全局转储

B、静态增量转储

C、动态全局转储

D、动态增量转储

解析:

假设系统中有运行的事务,若要转储全部数据库应采用动态全局转储方式。这是因为静态转储在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操作,而动态转储则允许这种操作,使得转储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同时,题目要求转储全部数据,因此应选择全局转储方式,即每次转储全部数据,而不是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所以正确答案是C。

33、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函数依赖集F={AB→C,CD→B}。关系模式R(请作答此空),且分别有( )。若将R分解成p={R1(ABC),R2(CDB)},则分解p( )。

A、只有1个候选关键字ACB

B、只有1个候选关键字BCD

C、有2个候选关键字ACD和ABD

D、有2个候选关键字ACB和BCD

解析:

根据给定的关系模式R(U,F),其中U={A,B,C,D},函数依赖集F={AB→C, CD→B}。要确定候选键,我们需要找到那些组合的属性,它们可以决定其他所有属性。

分析函数依赖集,我们发现:

  • AB→C 表示A和B一起可以确定C。
  • CD→B 表示C和D一起可以确定B。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ACD组合可以确定A、C和D,而ABD组合可以确定A、B和D。因为这两个组合都可以决定所有属性,所以ACD和ABD都是候选键。因此,选项C正确,表示有2个候选关键字ACD和ABD。

34、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函数依赖集F={AB→C,CD→B}。关系模式R( ),且分别有(请作答此空)。若将R分解成p={R1(ABC),R2(CDB)},则分解p( )。

A、0个非主属性和4个主属性

B、1个非主属性和3个主属性

C、2个非主属性和2个主属性

D、3个非主属性和1个主属性

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模式R(U,F),其中U={A,B,C,D},函数依赖集F={AB→C,CD→B}。在关系数据库中,主属性是指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即能唯一标识关系元组的最小属性集合)中的属性,而非主属性则是指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

分析函数依赖集F,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任何一个属性能够单独决定其他属性,即没有单一属性可以作为候选码。因此,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A、B、C、D共同组成其候选码。这意味着所有属性都是主属性,没有非主属性。

对于给定的分解p={R1(ABC),R2(CDB)},由于每个分解后的关系中包含了原关系R的所有属性,并且每个关系都满足函数依赖集F的要求,因此这是一个正确的分解。在分解后的关系中,所有属性仍然是主属性。

综上,关系模式R有4个主属性和0个非主属性,所以答案为A。

35、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函数依赖集F={AB→C,CD→B}。关系模式R( ),且分别有( )。若将R分解成p={R1(ABC),R2(CDB)},则分解p(请作答此空)。

A、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B、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C、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D、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方面的知识点。

根据无损连接性的判定定理,一个关系模式R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R1、R2,若满足无损连接性,则必须满足R1∩R2→(R1–R2)或R1∩R2→(R2–R1),且能由函数依赖集F逻辑地推出。观察给定的函数依赖集F={AB→C, CD→B},以及分解后的关系模式R1(ABC)和R2(CDB),我们可以发现R1∩R2=BC,但无法从F中推出BC→A或BC→D,因此分解不满足无损连接性。

接下来,判断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根据定义,若分解后的两个关系模式R1和R2的函数依赖集F的并集(F1UF2)能够推导出原始的函数依赖集F,则分解保持函数依赖。由题目给出的信息,(F1UF2)=F,即(F1UF2)+=F+,因此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综上,该分解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但保持函数依赖,因此答案为C。

36、
请作答第一空

A、4

B、5

C、6

D、8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与SQL的基础知识。对于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结果中的属性列数量取决于两个关系中参与连接的属性数量。在此情况下,关系R和关系S进行自然连接后,结果中的属性列应为两个关系中参与连接的属性数量之和减去重复的属性列。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参与连接的属性,但根据常识和常见实践,我们可以假设关系R和关系S基于相同的属性A进行自然连接。因此,结果中的属性列包括R的所有属性(A、B、C、D)和S的除A外的其他属性(C、D、E)。所以,连接后的结果应该有五个属性列,答案为B(即5个)。

37、
请作答第二空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与SQL语句的基础知识。根据题目描述,需要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属性列,即选择R与S的笛卡尔积中的特定属性列,并基于这些属性列进行条件筛选。根据给出的选项,只有选项B满足题目中的条件,即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属性列。因此,正确答案为B。

38、
请作答第三空

A、R.A, R.B, R.C, R.D, S.E

B、R.A,R.C,R.D,S.C,S.D,S.E

C、A,B,C,D,A,C,D,E

D、R.A,R.B,R.C,R.D, S.A,S.C, S.D,S.E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与SQL的基础知识。

对于自然连接运算,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在本题中,关系R和关系S进行自然连接时,它们共同的属性是A、C、D。因此,自然连接后的结果应包含R和S中所有的属性,但重复的属性只会出现一次。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 R.A,R.B,R.C,R.D,S.E。

39、
请作答第四空

A、R.A=S OR R.B=S.E OR R.C=S.C OR R.D=S.D

B、R.A=S.A OR R.B>S.E OR R.C=S.C OR R.D=S.D

C、R.A=S.A AND R.B=S.E AND R.C=S.C AND R.D=S.D

D、R.A=S.A AND R.B>S.E AND R.C=S.C AND R.D=S.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系代数运算与SQL方面的知识。
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需要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表达式。条件包括R.A=S.A、R.B>S.E、R.C=S.C和R.D=S.D,这四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因此,正确答案是D,表示R.A等于S表的A列,同时R.B大于S表的E列,R.C等于S表的C列,R.D等于S表的D列,且这些比较操作都是基于关系代数运算的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

40、假定某企业根据2014年5月员工的出勤率、岗位、应扣款得出的工资表如下:

a.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的语句如下:

SELECT(请作答此空)

FROM 工资表

( )

( )

b.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的语句如下:

Update工资表

( )

( )

A、部门,AVG (应发工资)AS平均工资

B、姓名,AVG (应发工资)AS平均工资

C、部门,平均工资AS AVG (应发工资)

D、姓名,平均工资AS AVG (应发工资)

解析:

a题中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语句需要使用聚合函数AVG计算平均工资,并用GROUP BY语句按照部门进行分组,同时使用WHERE语句过滤出部门人数大于2的记录。所以正确的语句为SELECT 部门, AVG(应发工资)AS 平均工资 FROM 工资表 WHERE 部门 IN (SELECT 部门 FROM 工资表 GROUP BY 部门 HAVING COUNT(*) > 2),选项A中的语句缺少了对部门的筛选条件,因此不是正确答案。b题中要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需要使用UPDATE语句对工资表进行更新操作,具体的SQL语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暂无合适选项给出。

41、假定某企业根据2014年5月员工的出勤率、岗位、应扣款得出的工资表如下:

a.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的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工资表

(请作答此空)

( )

b.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的语句如下:

Update工资表

( )

( )

A、ORDER BY 姓名

B、ORDER BY 部门

C、GROUP BY 姓名

D、GROUP BY 部门

解析:

本题考查SQL语句的应用。在a题中,需要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这就需要使用GROUP BY子句对部门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该是SELECT 部门, AVG(工资) FROM 工资表 GROUP BY 部门。在b题中,要求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这需要使用Update语句,结合WHERE子句筛选出设计部的员工,并对其进行工资更新。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该是Update 工资表 Set 工资 = 工资 * 1.1 Where 部门 = ‘设计部’。

42、假定某企业根据2014年5月员工的出勤率、岗位、应扣款得出的工资表如下:

a.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的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工资表

( )

(请作答此空)

b.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的语句如下:

Update工资表

( )

( )

A、WHERE COUNT(姓名)> 2

B、WHERE COUNT(DISTINCT(部门))> 2

C、HAVING COUNT(姓名)> 2

D、HAVING COUNT(DISTINCT(部门))> 2

解析:

a. 对于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语句,我们需要先按照部门进行分组,然后再对分组的结果进行筛选,选出人数大于2的部门,并计算这些部门的员工平均工资。因此,需要使用GROUP BY和HAVING子句。在GROUP BY子句后,使用HAVING子句对分组结果进行筛选,确保每个部门的人数大于2。因此,正确的SQL语句是:SELECT AVG(工资) FROM 工资表 GROUP BY 部门 HAVING COUNT(姓名)>2。故答案选C。
b. 对于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语句,我们只需要更新工资表中部门为设计部的员工的工资即可。使用UPDATE语句,设置条件为部门等于设计部,并将基本工资增加10%。因此,正确的SQL语句是:Update工资表 Set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 * 1.1 WHERE 部门 = ‘设计部’。

43、假定某企业根据2014年5月员工的出勤率、岗位、应扣款得出的工资表如下:

a.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的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工资表

( )

( )

b.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的语句如下:

Update工资表

(请作答此空)

( )

A、Set基本工资=基本工资*'1.1'

B、Set基本工资=基本工资*1.1

C、Insert基本工资=基本工资*'1.1'

D、Insert基本工资=基本工资*1.1

解析:

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SQL语句中需要使用子查询来获取人数大于2的部门,然后在主查询中计算这些部门的平均工资。所以正确的SQL语句为:SELECT AVG(工资总额) FROM 工资表 WHERE 部门 in (SELECT 部门 FROM 工资表 GROUP BY 部门 HAVING COUNT(*) > 2);
对于第二个问题,要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应该使用UPDATE语句,并将新的基本工资值设置为原基本工资的1.1倍。所以正确的SQL语句中的Set部分应为:Set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 * 1.1;选项B与此相符。

44、假定某企业根据2014年5月员工的出勤率、岗位、应扣款得出的工资表如下:

a.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的SQL的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工资表

( )

( )

b.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的SQL的语句如下:

Update工资表

( )

(请作答此空)

A、HAVING部门=设计部

B、WHERE '部门'='设计部'

C、WHERE部门='设计部'

D、WHERE部门=设计部

解析:

a题是关于SQL查询语句的编写。根据题目描述,需要查询部门人数大于2的部门员工平均工资。因此,需要使用GROUP BY对部门进行分组,并使用HAVING子句过滤出人数大于2的部门。同时,需要计算这些部门的员工平均工资,所以使用AVG函数。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为:

SELECT 部门, AVG(工资) 
FROM 工资表 
GROUP BY 部门 
HAVING COUNT(*) > 2;

关于选项C和D的选择,其中C是标准的SQL语法,表示部门字段等于设计部;而D也是正确的写法,两者都可以用来过滤出设计部的员工数据。因此,正确答案是C和D。

b题是关于SQL更新语句的编写。根据题目要求,需要将设计部员工的基本工资增加10%。因此,需要使用UPDATE语句来更新工资表中的数据。具体的SQL语句为:

UPDATE 工资表 
SET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 * 1.1 
WHERE 部门 = '设计部';

这里使用了SET子句来更新基本工资字段的值,将原来的基本工资乘以1.1来实现增加10%的效果。同时,使用WHERE子句来过滤出设计部的员工数据。因此,正确答案是SET 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 * 1.1 和 WHERE 部门 = ‘设计部’。

45、事务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请作答此空)。“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任何一个事务的更新操作直到其成功提交前的整个过程,对其他事务都是不可见的。“这一性质通常被称为事务的( )性质。

A、“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是数据库环境中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B、“可以只做其中的一部分”,是数据库环境中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C、“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数据库环境中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D、“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数据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解析:

题目中提到的事务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具有“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的特性,这是数据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这一性质通常被称为事务的原子性(Atomicity)。因此,正确答案是D。

46、事务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橾作( )。“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任何一个事务的更新操作直到其成功提交前的整个过程,对其他事务都是不可见的。“这一性质通常被称为事务的(请作答此空)性质。

A、原子性

B、—致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础知识。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任何一个事务的更新操作直到其成功提交前的整个过程,对其他事务都是不可见的,这一性质被称为事务的隔离性(isolation)。因此,正确答案为C。

47、能实现UNIQUE约束功能的索引是(请作答此空);针对复杂的约束,应采用( )来实现。

A、普通索引

B、聚簇索引

C、唯一值索引

D、复合索引

解析:

UNIQUE约束是数据库中的一种完整性约束,用于确保一列(或一组列)中的数据的唯一性。在数据库中,唯一值索引(UNIQUE Index)是实现UNIQUE约束的一种方式。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唯一值索引(C)”。对于复杂的约束,无法通过简单的SQL约束定义语句实现,需要采用数据库提供的更高级的功能。在SQL中,对于此类需求,通常通过“触发器”机制来实现。当数据发生更新操作(如INSERT、UPDATE和DELETE)时,触发器会自动执行预定义的操作,包括复杂的约束检查和处理。因此,第二个空应填“触发器机制”。

48、能实现UNIQUE约束功能的索引是( );针对复杂的约束,应采用(请作答此空)来实现。

A、存储过程

B、触发器

C、函数

D、多表查询

解析:

UNIQUE约束是确保某列的数据唯一性的一种约束。在数据库中,索引是与UNIQUE约束等价的,用于快速查找数据。对于简单的UNIQUE约束,可以通过创建唯一索引来实现。但对于复杂的约束,需要采用触发器机制来实现。触发器是一种自动执行的程序,当数据更新操作(如INSERT、UPDATE和DELETE)发生时,会自动启动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复杂的约束检查和处理。因此,针对复杂约束,应采用触发器来实现。选项B正确。

49、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通过GRANT语句实现的是(请作答此空);通过建立( )使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 )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

A、用户授权

B、许可证

C、加密

D、回收权限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安全性的基础知识。
GRANT是标准SQL提供的授权语句,用于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的用户授权,即A选项正确。通过建立视图(视图是建立在基本表上的虚表,通过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将视图所提供的字段指向基本表中的部分数据),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存储过程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

50、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通过GRANT语句实现的是( );通过建立(请作答此空)使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 )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

A、索引

B、视图

C、存储过程

D、触发器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安全机制的相关知识。在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通过GRANT语句实现的是对数据库对象的操作权限的授权;通过建立视图(B)使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存储过程(C)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

51、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通过GRANT语句实现的是( );通过建立( )使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请作答此空)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 

A、索引

B、视图

C、存储过程

D、触发器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安全性的基础知识。在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中,通过GRANT语句实现的是对数据库对象的操作权限的授权;通过建立视图(B选项)使用户只能看到部分数据,从而保护了其它数据;通过提供存储过程(C选项)供第三方开发人员调用进行数据更新,从而保证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不被第三方所获取。因此,答案选C。

52、嵌入式SQL中,若查询结果为多条记录时,将查询结果交予主语言处理时, 应使用的机制是(请作答此空),引入( )来解决主语言无空值的问题。

A、主变量

B、游标

C、SQLCA

D、指示变量

解析:

嵌入式SQL中,当查询结果为多条记录时,将查询结果交予主语言处理时,应使用游标机制。这是因为SQL的查询结果为关系集合,通过游标,可以将关系的操作分解为对单一记录的各字段的操作,以适应主语言无关系操作的能力。因此,答案为B,即游标。为了解决主语言无空值的问题,引入指示变量来解决。当指示变量为负值时,表示其对应的主变量中的值是空值(该主变量的值仍然存在,但无意义),由主语言和DBMS根据指示变量的值对主变量按空值处理。

53、嵌入式SQL中,若查询结果为多条记录时,将查询结果交予主语言处理时, 应使用的机制是( ),引入(请作答此空)来解决主语言无空值的问题。

A、主变量

B、游标

C、SQLCA

D、指示变量

解析:

嵌入式SQL中,当查询结果为多条记录时,需要引入指示变量来解决主语言无空值的问题。指示变量用于标识对应的主变量是否为空值。当指示变量为负值时,表示对应的主变量中的值是空值(虽然该主变量的值仍然存在,但无意义),然后由主语言和DBMS根据指示变量的值对主变量进行相应的空值处理。因此,应填写的空白处为“指示变量”。选项D正确。

54、事务T1中有两次查询学生表中的男生人数,在这两次查询执行中间,事务T2 对学生表中加入了一条男生记录,导致T1两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此类问题属于(请作答此空),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用的隔级别是( )。

A、不可重复读

B、读脏数据

C、丢失修改

D、幻影现象

解析:

事务T1中有两次查询学生表中的男生人数,在这两次查询执行中间,事务T2 对学生表中加入了一条男生记录,导致T1两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此类问题属于“幻影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用的隔离级别是Serializable,即串行化级别,它通过对整个数据库系统加锁,确保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事务能够访问数据,从而避免了幻影现象、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和丢失修改等问题。

55、事务T1中有两次查询学生表中的男生人数,在这两次查询执行中间,事务T2 对学生表中加入了一条男生记录,导致T1两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此类问题属于(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用的隔级别是(请作答此空)。

A、Read Uncommitted

B、Read Committed

C、Repeatable Read

D、Serializable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础知识。

事务T1中有两次查询学生表中的男生人数,在这两次查询执行中间,事务T2对学生表中加入了一条男生记录,导致T1两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这属于幻影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更高的隔离级别来确保同一事务内多次查询的结果一致性。在提供的选项中,Serializable是最高级别的隔离,它使用表级锁来锁定整个表,确保在事务完成前其他事务无法修改数据。因此,为解决这一幻影问题,应采用的隔离级别是Serializable。

56、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等价是指( )。

A、F = G

B、F+ = G+

C、F → G

D、G → F

解析:

本题考察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两个函数依赖集等价是指它们蕴涵的属性间的依赖信息等价。一个函数依赖集所蕴涵的全部函数依赖为其闭包,如果两个函数依赖集的闭包相等,即它们蕴涵的全部函数依赖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依赖集等价。因此,选项B "F+ = G+"是正确的表述。

57、通过反复使用保证无损连接性,又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能保证分解之后的关系模式至少达到( )。

A、1NF

B、2NF

C、3NF

D、BCNF

解析:

根据参照解析,通过反复使用保证无损连接性,又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能保证分解之后的关系模式至少达到3NF(第三范式)。因此,答案为C。

58、在设计分E-R图阶段,人力部门定义的员工实体具有属件:员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教学部门定义的教师实体具有属性;教工号,姓名和职称.、这种情况属于(请作答此空),合并E-R图时,,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是( )。

A、属性冲突

B、命名冲突

C、结构冲突

D、实体冲突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在设计分E-R图阶段,人力部门定义的员工实体具有属性:员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教学部门定义的教师实体具有属性:教工号、姓名和职称。这种情况属于结构冲突。因为同一实体在不同的E-R图中具有不同的属性定义,所以在合并E-R图时,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是取属性的并集,并对名称进行统一处理。因此,正确答案是C。

59、在设计分E-R图阶段,人力部门定义的员工实体具有属件:员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教学部门定义的教师实体具有属性;教工号,姓名和职称.、这种情况属于( ),合并E-R图时,,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是(请作答此空)。

A、员工和教师实体保持各自属性不变

B、员工实体中加入职称属性,删除教师实体

C、将教师实体所有属性并入员工实体,删除教师实体

D、将教师实体删除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在设计分E-R图阶段,人力部门定义的员工实体和教学部门定义的教师实体存在属性冲突。合并E-R图时,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是将其中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并入另一个实体中,然后删除原有的那个实体。在本题中,可以将教师实体的所有属性并入员工实体中,然后删除教师实体,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只是保持两个实体各自的属性不变,并没有解决冲突;选项B中删除教师实体不合理,因为教师是一个独立的实体;选项D将教师实体删除,同样不合理。

60、某企业的E-R图中,职工实体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和所在部门,其中职工号为实体标识符,电话为多值属性,离退休职工所在部门为离退办.在逻辑设计阶段.应将职工号和电话单独构造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为(请作答此空);因为离退休职工不参与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应将这部分职工独立建立一个离退休职工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成为( )。

A、1NF

B、2NF

C、3NF

D、4NF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设计的逻辑设计阶段中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根据题目描述,职工实体的属性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和所在部门,其中职工号为实体标识符,电话为多值属性。在逻辑设计阶段,对于多值属性,通常将实体标识符与每个多值属性分别构建一个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属于第四范式(4NF),因为在这个范式中,实体标识符与多值属性之间存在平凡的多值依赖。另外,题目中提到将离退休职工独立建立一个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通常称为水平分解,出于系统性能的考虑,对记录进行分解生成多个表。因此,正确答案是D。

61、某企业的E-R图中,职工实体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和所在部门,其中职工号为实体标识符,电话为多值属性,离退休职工所在部门为离退办.在逻辑设计阶段.应将职工号和电话单独构造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为( );因为离退休职工不参与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应将这部分职工独立建立一个离退休职工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成为(请作答此空)。

A、水平分解

B、垂直分解

C、规范化

D、逆规范化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设计的逻辑设计阶段和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的规则。

在逻辑设计阶段,根据题目描述,需要将职工号和电话单独构造一个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更接近于水平分解,因为我们是根据记录(即职工)的某个属性(这里是职工号和电话)来将记录分解到不同的表中。所以第一个空应该选A,即水平分解。

第二个空考察的是如何处理离退休职工这种特殊情况。由于离退休职工不参与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我们将这部分职工独立建立一个“离退休职工关系模式”。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对原关系模式的垂直分解,因为我们是对原有的属性(这里是职工实体的一些属性)进行拆分,形成专门处理特定群体(这里是离退休职工)的子表。所以第二个空应该选B,即垂直分解。

6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除了包含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之外,还增加了几个模式级别,其中( )定义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使得数据如同没有分布一样。

A、全局外模式

B、全局概念模式

C、分片

D、分布

解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除了包含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之外,还增加了几个模式级别。其中全局概念模式定义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使得数据如同没有分布一样。全局外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分片模式和分布模式分别描述数据在逻辑上的分片方式和在物理上各结点的分布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B。

63、以下关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类之间可以具有层次结构

B、类内部可以具有有嵌套层次结构

C、类的属性不能是类

D、类包含属性和方法

解析:

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类的属性可以是类。也就是说,一个类的属性可以引用另一个类的对象,形成嵌套关系。因此,选项C“类的属性不能是类”是不正确的叙述。其他选项A、B、D都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基本特征的正确描述。

64、以下关于数据仓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系统的基础

B、数据仓库是面向业务的,支持联机事务处理(OLTP)

C、数据仓库是面向分析的,支持联机分析处理(0LAP)

D、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视图往往是多维的

解析:

数据仓库是面向分析的,不支持联机事务处理(OLTP)。OLTP指的是联机事务处理,主要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如订单处理、银行交易等。而数据仓库主要是面向分析的,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LAP),用于决策支持、数据分析等。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叙述。

65、当不知道数据对象有哪些类型时,可以使用( )使得同类数据对象与其它类型数据对象分离。

A、分类

B、聚类

C、关联规则

D、回归

解析:

本题考察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当不知道数据对象有哪些类型时,可以使用聚类算法将相似的数据对象聚集在一起,从而使得同类数据对象与其他类型数据对象分离。因此,答案为B。

66、IP地址块155.32.80.192/26包含了(请作答此空)个主机地址,以下IP地址中,不属于这个网络的地址是( )。

A、15

B、32

C、62

D、64

解析:

对于IP地址块155.32.80.192/26:

  1. 一个IP地址块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在这里,"/26"表示网络地址部分占26位,剩下的位为主机地址部分。因此,主机地址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公式为:2^(32-26) = 62个主机地址(包括网络地址自身)。所以题目中的第一个空应该填“62”。

  2. 对于选项中的IP地址,我们需要判断哪些不属于这个网络地址块。我们可以通过将每个选项的IP地址与网络地址进行比对来判断。根据给出的网络地址二进制与选项中的各IP地址二进制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 地址155.32.80.191的二进制表示与网络地址的二进制表示不相同,因此它不属于这个网络。
  • 其他选项的IP地址都在网络地址范围内。因此,不属于这个网络的地址是155.32.80.191,所以正确答案是C。

67、IP地址块155.32.80.192/26包含了( )个主机地址,以下IP地址中,不属于这个网络的地址是(请作答此空)。

A、155.32.80.202

B、155.32.80.195

C、155.32.80.253

D、155.32.80.191

解析:

IP地址块155.32.80.192/26表示这是一个子网掩码为26位的IP地址块。在这个子网中,主机位为6位(因为子网掩码为26位,意味着前26位是网络位,剩下的位是主机位),因此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为2^主机位数减二(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除外),即最多有62个主机地址。然后我们来分析给定的选项中的IP地址是否属于这个子网。将每个IP地址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与子网的网络地址进行比对,可以看出:

A选项 155.32.80.202 属于这个子网;
B选项 155.32.80.195 属于这个子网;
C选项 155.32.80.253 属于这个子网;
D选项 155.32.80.191 不属于这个子网。因此,不属于这个网络的地址是D选项中的地址。

68、校园网链接运营商的IP地址为202.117.113.3/30,本地网关的地址为192.168.1.254/24,如果本地计算机采用动态地址分配,在下图中应如何配置?( )。


A、选取’自动获得IP地址“

B、配置本地计算机IP地址为192.168.1.X

C、配置本地计算机IP地址为202.115.113.X

D、在网络169.254.X.X中选取一个不冲突的IP地址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如果本地计算机采用动态地址分配,那么应该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的选项。这样,计算机可以从DHCP服务器自动获取IP地址,而无需手动配置。因此,正确答案是A。

69、某用户在使用校园网中的一台计算机访问某网站时,发现使用域名不能访问该网站,但是使用该网站的IP地址可以访问该网站,造成该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包括 ( )。

A、该计算机设置的本地DNS服务器工作不正常

B、该计算机的DNS服务器设置错误

C、该计算机与DNS服务器不在同一子网

D、本地DNS服务器网络连接中断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用户使用域名无法访问网站,但可以使用IP地址访问,这通常是由于DNS解析问题导致的。选项A、B和D都涉及到DNS服务器的问题,可能导致DNS解析失败。而选项C,即“该计算机与DNS服务器不在同一子网”,通常不会影响DNS解析,因为现代网络中,计算机和DNS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通常通过路由进行,即使它们不在同一子网,只要路由设置正确,仍然可以进行通信。因此,C选项是不正确的故障原因。

70、中国自主研发的3G通信标准是 ( )。

A、CDMA2000

B、TD-SCDMA

C、WCDMA

D、WiMAX

解析:

中国自主研发的3G通信标准是TD-SCDMA。其他选项中,CDMA2000、WCDMA和WiMAX不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而是由其他国家主导的技术标准。因此,正确答案是B。

71、Cloud computing is a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computing concept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s (请作答此空)through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Internet.In science,cloud computing is a (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and means the ( )to run a program or application on many connected compu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e of a cloud is developed at three layers: infrastructure,platform,and application,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is built with virtualized compute,storage,and network resources.The platform layer is for general-purpose and repeated usage of the collection of software resources.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formed with a collection of all needed software modules for SaaS applications.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 )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 In turn,the platform layer is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layer for SaaS applications.

A、connected

B、imlemented

C、optimized

D、Virtualized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云计算涉及大量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等实时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因此选项A “connected” 最符合语境,表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其他选项如B “implemented”、C “optimized”、D “virtualized” 虽然也可能与云计算有关,但在此处不如A贴切。

72、Cloud computing is a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computing concept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s ( )through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Internet.In science,cloud computing is a (请作答此空)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and means the ( )to run a program or application on many connected compu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e of a cloud is developed at three layers: infrastructure,platform,and application,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is built with virtualized compute,storage,and network resources.The platform layer is for general-purpose and repeated usage of the collection of software resources.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formed with a collection of all needed software modules for SaaS applications.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 )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 In turn,the platform layer is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layer for SaaS applications.

A、replacement

B、switch

C、substitute

D、synonym(同义词)

解析:

第一个空需要填入一个词与“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构成同义关系,根据常识和语境分析,这里需要一个名词表示云计算的同义词,所以选项D“synonym(同义词)”符合语境。第二个空描述的是在大量互联的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程序或应用的能力,与运行能力相关的词应该是某种“能力”或“特性”,因此选项中没有合适的选项。第三个空描述的是基础设施层作为构建平台层的基础,应该填入一个表示基础的词,因此选择A“foundation”作为答案。第四个空描述的是平台层为SaaS应用实现应用层的基础,同样应该填入一个表示基础的词,因此再次选择A“foundation”。

73、Cloud computing is a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computing concept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s ( )through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Internet.In science,cloud computing is a (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and means the (请作答此空)to run a program or application on many connected compu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e of a cloud is developed at three layers: infrastructure,platform,and application,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is built with virtualized compute,storage,and network resources.The platform layer is for general-purpose and repeated usage of the collection of software resources.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formed with a collection of all needed software modules for SaaS applications.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 )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 In turn,the platform layer is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layer for SaaS applications.

A、ability

B、applroach

C、function

D、method

解析:

第一空,根据句意“云计算涉及大量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等实时通信网络进行连接,以实现分布计算的概念”,需要表达一种能力或功能,所以选项A的“ability(能力)”最符合语境。
第二空,根据句意“云计算是一种在网络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途径”,需要一个描述途径或方法的词汇,所以选项B的“approach(途径)”和选项D的“method(方法)”都符合语境。在这个上下文中,“途径”更偏向于宏观的描述,而“方法”更偏向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选择B或D都可以接受。但根据参考答案,应选择B。
第三空,根据句意“云计算意味着在大量互联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程序或应用的能力”,此处需要一个描述这种能力的词汇,所以选项C的“function(功能)”最符合语境。
第四空,根据句意“云的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设施层是构建平台层的基础,因此选项A的“基础”符合语境。
第五空,根据句意“平台层是SaaS应用实现应用层的基础”,此处需要一个描述基础或支撑的词汇,所以选项C的“基础”最符合语境。

74、Cloud computing is a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computing concept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s ( )through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Internet.In science,cloud computing is a (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and means the ( )to run a program or application on many connected compu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e of a cloud is developed at three layers: infrastructure,platform,and application,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is built with virtualized compute,storage,and network resources.The platform layer is for general-purpose and repeated usage of the collection of software resources.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formed with a collection of all needed software modules for SaaS applications.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请作答此空)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 In turn,the platform layer is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layer for SaaS applications.

A、network

B、foundation

C、software

D、hardware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云计算是一种描述涉及大量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等实时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多种计算概念的术语。在科学中,云计算是网络上分布式计算的基础,这意味着它在很多互联的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程序或应用的能力。因此,对于问题中提到的“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请作答此空)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应该填写“foundation(基础)”,表示基础设施层是构建云平台的基础。所以答案是B。

75、Cloud computing is a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a variety of computing concepts that involve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ers ( )through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Internet.In science,cloud computing is a (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over a network,and means the ( )to run a program or application on many connected compu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e of a cloud is developed at three layers: infrastructure,platform,and application,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is built with virtualized compute,storage,and network resources.The platform layer is for general-purpose and repeated usage of the collection of software resources.The application layer is formed with a collection of all needed software modules for SaaS applications.The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es as the( )for building the platform layer of the cloud. In turn,the platform layer is a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请作答此空)layer for SaaS applications.

A、resoruce

B、service

C、application

D、software

解析:

在题目中,句子提到云计算是描述涉及大量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等实时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各种计算概念的短语。接下来描述云计算在科学上是网络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服务,意味着同时在许多互联的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或应用的能力。因此,对于句子中的空白处,应该填入“service”(服务)作为正确答案,表示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提供在多个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程序或应用的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2014年5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题答案及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