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由______两级存储器组成。
A、主存——辅存
B、主存——网盘
C、Cache——主存
D、Cache——硬盘
解析:
常用的虚拟存储器是由主存和辅存两级存储器组成,它们通过辅助软硬件的支持构成了虚拟存储器。因此,答案为A。
2、中断向量可提供______。
A、I/O设备的端口地址
B、所传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D、主程序的断点地址
解析:
中断向量可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在早期的微机系统中,中断向量是由硬件产生的中断标识码,也称为中断源的识别标志。这个标识码可以用来形成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者存放中断服务程序的首地址。因此,正确答案为C。
3、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使用______来保护断点和现场最有效。
A、ROM
B、中断向量表
C、通用寄存器
D、堆栈
解析:
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使用堆栈来保护断点和现场最有效。当发生中断时,现场信息包括断点地址、通用寄存器的值等都需要保存起来,以便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能正确返回到原来的程序流程中。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非常适合用于保存和恢复这些现场信息。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4、在DMA工作方式下,在______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数据通路。
A、CPU与外设
B、CPU与主存
C、主存与外设
D、外设与外设
解析:
在DMA(直接内存访问)工作方式下,数据在内存和外设之间直接进行传输,无需CPU的介入。因此,建立了主存与外设之间的直接数据通路。故选C。
5、地址编号从80000H到BFFFFH且按字节编址的内存容量为(请作答此空)KB,若用16K×4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共需( )片。
A、128
B、256
C、512
D、1024
解析:
首先,题目要求计算从地址编号80000H到BFFFFH的内存容量。根据十六进制计算,BFFFFH减去80000H再加1得到的结果是40001H(这里的加1是因为地址编号是从起始地址开始计算的)。将这个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到的结果是(2^2^2 + 2^2^2)×KB = 256KB。然后,题目中提到使用16K×4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由于一个芯片是16K,那么需要多少个芯片来组成总的内存容量就需要将总容量除以单个芯片的容量。因此,需要芯片的数量为:总容量(KB)/单个芯片的容量(KB)= 256KB/(16KB)= 16片。但由于题目中要求的是片数而非芯片数,我们知道一片包含多个芯片,因此实际需要的片数为:总容量(KB)/单个芯片的容量(KB)/每片的芯片数量 = 256KB/(16KB)/芯片数(假设每片有固定的芯片数)。题目中没有给出每片的芯片数量,因此无法直接得出答案。但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即需要芯片的数量在几十片左右。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每片的芯片数量来确定。
6、地址编号从80000H到BFFFFH且按字节编址的内存容量为( )KB,若用16K×4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共需(请作答此空)片。
A、8
B、16
C、32
D、64
解析:
地址编号从80000H到BFFFFH的内存范围共有(BFFFFH - 80000H + 1)个地址,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字节(8 bits),所以该内存的总容量是:(BFFFFH - 80000H + 1) × 8 bits。将这个容量除以一个字节的位数(即8 bits),可以得到内存容量以KB为单位的结果。计算结果为:容量约为32KB。对于用16K×4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每片芯片有16K(即16 × 1024)字节,因此需要的芯片数量 = 总容量(以字节为单位) / 每片芯片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结果为:共需约32片芯片。因此答案为C。
7、利用报文摘要算法生成报文摘要的目的是( )。
A、验证通信对方的身份,防止假冒
B、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听
C、防止发送方否认发送过的数据
D、防止发送的报文被篡改
解析:
利用报文摘要算法生成报文摘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发送的报文被篡改。报文摘要算法能够对原始报文进行哈希运算,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报文摘要。这个报文摘要是对原始报文的简短且唯一的表示,一旦报文被篡改,其摘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比较报文摘要可以检测报文是否被篡改。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8、防火墙通常分为内网、外网和DMZ三个区域,按照受保护程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次序为( )。
A、内网、外网和DMZ
B、外网、内网和DMZ
C、DMZ、内网和外网
D、内网、DMZ和外网
解析:
防火墙通常分为内网、外网和DMZ三个区域。按照受保护程度,内网的安全级别最高,其次是DMZ,最后是外网。这是因为内网通常连接的是被信任的网络区域,而外网连接的是不被信任的网络区域。DMZ则用于部署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其安全级别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正确的排列次序是从内网到DMZ,再到外网,故选D。
9、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各类病毒中,( )病毒通过木马形式感染智能手机。
A、欢乐时光
B、熊猫烧香
C、X卧底
D、CIH
解析:
根据参照解析,“X卧底”病毒通过木马形式感染智能手机,具备短信监控、电话监控、环境监听等功能,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欢乐时光、熊猫烧香和CIH病毒并未特别指出是通过木马形式感染智能手机的。
10、王某是一名软件设计师,按公司规定编写软件文档,并上交公司存档。这些软件文档属于职务作品,且( )。
A、其著作权由公司享有
B、其著作权由软件设计师享有
C、除其署名权以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软件设计师享有
D、其著作权由公司和软件设计师共同享有
解析: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对于职务作品,著作权一般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对于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职务作品,如计算机软件等,作者享有署名权,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则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根据题意,王某按公司规定编写的软件文档属于职务作品,因此其著作权由公司享有,王某享有署名权。所以正确答案为A。
11、甲经销商擅自复制并销售乙公司开发的OA软件光盘已构成侵权。丙企业在未知的情形下从甲经销商处购入10张并已安装使用。在丙企业知道了所使用的软件为侵权复制品的情形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企业的使用行为侵权,须承担赔偿责任
B、丙企业的使用行为不侵权,可以继续使用这10张软件光盘
C、丙企业的使用行为侵权,支付合理费用后可以继续使用这10张软件光盘
D、丙企业的使用行为不侵权,不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解析:
根据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复制、销售版权保护的软件是侵权行为。在本案例中,甲经销商擅自复制并销售乙公司开发的OA软件光盘已经构成侵权。丙企业在未知情况下购入并安装使用这些软件,虽然初始行为是无意的,但在知道所使用的软件为侵权复制品后,其使用行为已经构成了对乙公司的侵权。然而,在支付合理的使用费用后,丙企业可以继续使用这10张软件光盘。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2、在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进行( )。
A、解码
B、D/A转换
C、编码
D、A/D转换
解析:
在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即A/D转换。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解码、D/A转换和编码都是在数字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操作。
13、以下关于DP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英寸的bit数
B、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
C、每英寸像素点
D、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
解析:
DPI(Dots Per Inch)表示每英寸像素点的数量,是描述图像分辨率的一个指标。因此,正确的叙述是每英寸像素点。选项C正确。
14、媒体可以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属于表现媒体。
A、打印机
B、硬盘
C、光缆
D、图像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媒体可以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其中,表现媒体是用于将信息表现给人体的感官的设备或装置,如显示器、喇叭等。在给出的选项中,打印机属于输出设备,不属于表现媒体;硬盘是存储设备,属于存储媒体;光缆是传输信息的介质,属于传输媒体。而图像可以通过显示器等表现出来,因此属于表现媒体。因此,答案为D。
15、“软件产品必须能够在3秒内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属于软件需求中的( )。
A、功能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设计约束
D、逻辑需求
解析:
这个需求描述的是软件产品的性能要求,即软件产品必须能够在3秒内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这属于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描述的是系统的特性、属性和约束条件,例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而不是系统的具体功能。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6、统一过程模型是一种“用例和风险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并且增量”的开发过程,定义了不同阶段及其制品,其中精化阶段关注( )。
A、项目的初创活动
B、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
C、系统的构建,产生实现模型
D、软件提交方面的工作,产生软件增量
解析:
统一过程模型中的精化阶段关注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并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因此,正确答案是B。
17、在进行进度安排时,PERT图不能清晰地描述(请作答此空),但可以给出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某项目X包含任务A,B,…,J,其PERT如图所示(A=1表示任务A的持续时间是1天),则项目X的关键路径是( )。
A、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
B、每个任务到何时结束
C、各任务之间的并行情况
D、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解析:
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一种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够调整计划的各道工序,并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以加速计划的完成。PERT图能够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然而,PERT图主要侧重于描述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串行任务、并行任务和依赖关系等,但它并不能清晰地描述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的具体时间信息。因此,选项A和选项B不正确。对于关键路径的确定,需要考虑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潜在的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根据提供的PERT图,结合各任务的持续时间,可以确定项目X的关键路径。因此,选项C描述的是PERT图不能清晰地描述的内容,而选项D描述的是PERT图能够描述的内容。
18、在进行进度安排时,PERT图不能清晰地描述( ),但可以给出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某项目X包含任务A,B,…,J,其PERT如图所示(A=1表示任务A的持续时间是1天),则项目X的关键路径是(请作答此空)。

A、D-H-J
B、B-E-H-J
C、B-F-J
D、C-G-I-J
解析:
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一种网络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制定计划和对计划进行评估。它描绘了项目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和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成本。然而,PERT图不能直观地显示任务之间的并行关系。
关于题目中给出的项目X,我们需要确定其关键路径。关键路径是一个任务序列,其总工期最大,决定了项目的最早完成时间。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PERT图,我们可以计算各路径的工期:
A路径(A-D-H-J)的工期为:1+4+6+3=14天
B路径(B-E-H-J)的工期为:2+5+6+3=16天
C路径(B-F-J)的工期为:2+4+3=9天
D路径(C-G-I-J)的工期为:3+6+2+3=14天
由于9<14<16,因此B路径(B-E-H-J)是该项目的关键路径,整个项目的总工期为16天。
19、某项目为了修正一个错误而进行了修改。错误修正后,还需要进行( )以发现这一修正是否引起原本正确运行的代码出错。
A、单元测试
B、接收测试
C、安装测试
D、回归测试
解析:
回归测试是为了验证修改的正确性及其影响而进行的,目的是确定修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检查修改是否损害了原有的正常功能。因此,在修正错误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以发现这一修正是否引起原本正确运行的代码出错。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
20、以下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解释程序则不然
D、编译程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反之
解析:
编译程序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即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代码,然后独立运行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不生成目标程序,它是逐行或逐块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解释程序和源程序都需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因此,选项C正确。
21、以下关于传值调用与引用调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传值调用方式下,可以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
②在传值调用方式下,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
③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可以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
④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关于传值调用与引用调用的叙述中:
①在传值调用方式下,数据是从实参复制到形参,因此不能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所以此叙述不正确。
②在传值调用方式下,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这是正确的。
③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形参和实参共享内存地址,因此可以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这是正确的。
④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实参必须是具有地址的变量或指针,因为它需要传递变量的地址给被调用函数。常量和表达式没有地址,所以不能被用作引用调用的实参。因此此叙述不正确。
综上,正确的答案是C,即②和③的叙述是正确的。
22、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为源程序中变量所分配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属于( )。
A、逻辑地址
B、物理地址
C、接口地址
D、线性地址
解析:
在高级语言源程序编译过程中,为源程序中变量所分配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逻辑地址。逻辑地址是相对于程序本身的地址,是程序在编译或加载时确定的,与实际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同。物理地址是内存中的实际地址,而逻辑地址是相对的,不直接对应物理内存中的位置。因此,正确答案是A,逻辑地址。
23、假设某分时系统采用简单时间片轮转法,当系统中的用户数为n、时间片为q时,系统对每个用户的响应时间T=( )。
A、n
B、q
C、n×q
D、n+q
解析:
在简单时间片轮转法中,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间片q来运行。当系统中的用户数为n时,每个用户都会获得一个时间片来执行其任务。因此,系统对每个用户的响应时间T是用户数量n与时间片长度q的乘积,即T=n×q。所以正确答案是C。
24、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假设进程P创建了若干个线程,那么( )是不能被这些线程共享的。
A、该进程的代码段
B、该进程中打开的文件
C、该进程的全局变量
D、该进程中某线程的栈指针
解析:
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一个进程内的多个线程可以共享该进程的代码段、全局变量以及进程中打开的文件。然而,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空间,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的信息。因此,该进程中某线程的栈指针是不能被其他线程共享的。选项D正确。
25、进程资源图如图所示,其中:图(a)中(请作答此空);图(b)中( )。
A、P1是非阻塞节点、P2是阻塞节点,所以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B、P1、P2都是阻塞节点,所以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C、P1、P2都是非阻塞节点,所以该图可以化简、是非死锁的
D、P1是阻塞节点、P2是非阻塞节点,所以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解析:
:对于题目所给的进程资源图,图(a)中P1是阻塞节点,P2是非阻塞节点。由于存在阻塞节点,该图不能化简,并且可能存在死锁的情况。因此,选项D正确,即P1是阻塞节点、P2是非阻塞节点,所以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26、进程资源图如图所示,其中:图(a)中( );图(b)中(请作答此空)。
A、P1、P2、P3都是非阻塞节点,该图可以化简、是非死锁的
B、P1、P2、P3都是阻塞节点,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C、P2是阻塞节点,P1、P3是非阻塞节点,该图可以化简、是非死锁的
D、P1、P2是非阻塞节点,P3是阻塞节点,该图不可以化简、是死锁的
解析:
对于题目中的资源分配图,首先分析图(a),P1和P2都是阻塞节点,意味着它们正在等待资源,无法继续执行,因此该图不能化简,存在死锁。然后分析图(b),根据死锁定理,如果图中存在阻塞节点,但可以通过逐步去掉非阻塞节点(即那些有资源可供分配给它们的节点)来化简图形,直到所有资源和进程都变成孤立的点,那么系统就不会发生死锁。在图(b)中,P2是阻塞节点,而P1和P3是非阻塞节点,因此该图可以化简,且是非死锁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27、假设内存管理采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系统中有5个进程P1~P5,且某一时刻内存使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空白处表示未使用分区)。此时,若P5进程运行完并释放其占有的空间,则释放后系统的空闲区数应( )。
A、保持不变
B、减1
C、加1
D、置零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图示,假设内存管理采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系统中有5个进程P1~P5,且某一时刻内存使用情况如图所示。若P5进程运行完并释放其占有的空间,考虑到要释放的空闲区相邻的上下方都有空闲区,因此释放后系统的空闲区数会减1。所以正确答案是B。
28、在数据库系统中,当视图创建完毕后,数据字典中保存的是(请作答此空)。事实上,视图是一个( )。
A、查询语句
B、查询结果
C、视图定义
D、所引用的基本表的定义
解析:
在数据库系统中,当视图创建完毕后,数据字典中保存的是视图定义。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它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或视图)的查询结果定义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29、在数据库系统中,当视图创建完毕后,数据字典中保存的是( )。事实上,视图是一个(请作答此空)。
A、真实存在的表,并保存了待查询的数据
B、真实存在的表,只有部分数据来源于基本表
C、虚拟表,查询时只能从一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表
D、虚拟表,查询时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
解析:
在数据库系统中,当视图创建完毕后,数据字典中保存的是视图定义。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它的数据并不真正存储在数据库中,而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或视图)的查询结果。因此,当查询视图时,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数据。选项D描述了视图的这一特性。
30、数据库中数据的(请作答此空)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 )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解析: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因此,题目中的空依次应填完整性、安全性、并发控制。故选C,安全性、并发控制。
31、数据库中数据的( )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请作答此空)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 )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第一个空需要填写的是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即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第二个空是数据库安全性的定义,即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第三个空指的是并发控制,它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因此,答案是C(完整性)。
32、数据库中数据的( )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请作答此空)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解析:
本题要求填写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四个重要概念的空缺部分。根据题目描述和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得知:
- 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的数据。这与选项C的描述相符。
- 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这与选项A的描述相符。
- 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这与选项D的描述相符。
因此,根据题目描述和参考答案,正确的填空答案应该是D,即并发控制。
33、关系R、S分别如表1、表2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请作答此空),它与元组演算表达式{t|(u)(
v)(R(u)
S(v)
( )
( ))}等价。
A、
B、
C、
D、
解析:
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表示先进行关系R和关系S的笛卡尔积运算,然后选择关系R中属性A的值大于关系S中属性B的值的元组,最后投影出关系R的属性A、关系S的属性B和属性C的相关元组。这是一个三元关系的运算结果。
与这个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的元组演算表达式为{t|(u)(v)(R(u)∧S(v)∧u[1]>v[2]∧t[1]=u[1]∧t[2]=v[2]∧t[3]=v[3])},该表达式表示从关系R和关系S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并构造一个新的三元关系,其中t[1]、t[2]、t[3]分别对应原关系的属性A、B、C。因此,正确答案为D。
34、关系R、S分别如表1、表2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 ),它与元组演算表达式{t|(u)(
v)(R(u)
S(v)
(请作答此空)
( ))}等价。
A、u[1]<v[2]
B、u[1]>v[2]
C、u[1]<v[5]
D、u[1]>v[5]
解析:
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表示先进行关系R和关系S的笛卡尔积运算,然后选择R中属性A的值大于S中属性B的元组,最后投影出R的A属性、S的B和C属性。与之等价的元组演算表达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存在元素u属于关系R,元素v属于关系S,且满足R(u)和S(v)为真,同时u的第一个属性大于v的第二个属性。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B,即u[1]>v[2]。
35、关系R、S分别如表1、表2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 ),它与元组演算表达式{t|(u)(
v)(R(u)
S(v)
( )
(请作答此空))}等价。
A、
B、
C、
D、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关系代数表达式πR.A,S.B,S.C(σR.A>S.B(R×S))表示先进行关系R和关系S的笛卡尔积运算,然后选择满足条件R中属性A的值大于S中属性B的值的元组,最后投影出关系R的属性A、关系S的属性B和属性C的元组。这个表达式等价于元组演算表达式中的集合选择操作,即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元组,其中涉及到的条件包括关系R和关系S的选择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C。
36、给定关系模式R(U,F.,其中:属性集U={A,B,C,D,E,G},函数依赖集F={A→B,A→C,C→D,AE→G}。因为(请作答此空)=U,且满足最小性,所以其为R的候选码;关系模式R属于( ),因为它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若将R分解为如下两个关系模式( ),则分解后的关系模式保持函数依赖。
A、
B、
C、
D、
解析:
首先分析题目给出的关系模式R,其中属性集U={A,B,C,D,E,G},函数依赖集F={A→B,A→C,C→D,AE→G}。根据函数依赖和候选码的定义,可以确定属性集AE是R的候选码,因为它可以确定其他所有属性。
接下来分析关系模式R的范式。由于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这意味着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1NF)。部分函数依赖意味着存在一些属性依赖于其他属性的子集,这里是AE→G,其中G依赖于A和E的联合值。
最后,为了保持函数依赖并分解关系模式R,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R1和R2。R1包含属性{A,B,C,D},这些属性可以由A完全确定;R2包含属性{A,E,G},这些属性依赖于AE。这样分解后的关系模式能够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因此,正确答案是D。
37、给定关系模式R(U,F.,其中:属性集U={A,B,C,D,E,G},函数依赖集F={A→B,A→C,C→D,AE→G}。因为( )=U,且满足最小性,所以其为R的候选码;关系模式R属于(请作答此空),因为它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若将R分解为如下两个关系模式( ),则分解后的关系模式保持函数依赖。
A、1NF
B、2NF
C、3NF
D、BCNF
解析:
依题意,对于给定关系模式R(U,F),其中属性集U={A,B,C,D,E,G},函数依赖集F={A→B,A→C,C→D,AE→G}。由于候选码是属性集U的一个子集,它能唯一标识关系中的元组,且满足最小性,因此属性AE为R的候选码。由于关系模式R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即存在某些非主属性通过候选码的部分属性进行函数依赖,所以它属于第一范式(R∈1NF)。若将关系模式R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R1(A,B,C,D)和R2(A,E,G),则分解后的关系模式能够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关系。
38、给定关系模式R(U,F.,其中:属性集U={A,B,C,D,E,G},函数依赖集F={A→B,A→C,C→D,AE→G}。因为( )=U,且满足最小性,所以其为R的候选码;关系模式R属于( ),因为它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若将R分解为如下两个关系模式(请作答此空),则分解后的关系模式保持函数依赖。
A、R1(A,B,C.和P2(D,E,G.
B、R1(A,B,C,D.和R2(A,E,G.
C、R1(B,C,D.和R2(A,E,G.
D、R1(B,C,D,E.和R2(A,E,G.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根据给定的函数依赖集F,我们可以知道A是超键,因为它决定了其他多个属性。又因为AE→G是一个函数依赖,所以AE也是一个候选码。因为候选码需要满足最小性,所以AE是更小的候选码。因此,题目中的填空应为“AE”。接下来,我们需要判断关系模式R的类型。由于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这意味着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1NF)。最后,我们需要将关系模式R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并保持函数依赖。考虑到候选码AE,我们可以将属性A作为一个关系的键,将其他属性分散到两个关系中。因此,正确的分解是R1(A,B,C,D)和R2(A,E,G)。所以答案是B。
39、假定学生Students和教师Teachers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类别,身份证号)
Teachers(教师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资)
a.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请作答此空)
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 );
b.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Students
WHERE ( ))
( )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Teachers
WHERE ( ));
A、AVG (工资) AS 平均工资,MAX (工资)-MIN(工资) AS 差值
B、平均工资 AS AVG(工资),差值 AS MAX(工资)-MIN(工资)
C、AVG(工资) ANY 平均工资,MAX(工资)-MIN(工资) ANY 差值
D、平均工资 ANY AVG(工资),差值 ANY MAX(工资)-MIN(工资)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对于第一个查询要求,需要计算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以及工资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值。在SQL语句中,计算平均值使用AVG函数,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则是直接相减。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中的"AVG (工资) AS 平均工资,MAX (工资)-MIN(工资) AS 差值"。对于第二个查询要求,需要找出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这需要分别对Students和Teachers表进行筛选,并使用INTERSECT操作来找出两个筛选结果的交集。然而,题目给出的SQL语句中并没有使用INTERSECT,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第二部分的查询语句后加上INTERSECT关键字再与第一个筛选结果做交集运算。因此选项A符合第一个查询的需求,但由于第二个查询缺少了INTERSECT关键字,所以两个查询结合起来应选择A但只针对第一个查询部分。
40、假定学生Students和教师Teachers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类别,身份证号)
Teachers(教师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资)
a.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
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请作答此空);
b.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Students
WHERE ( ))
( )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Teachers
WHERE ( ));
A、Students.身份证号=Teachers.身份证号
B、Students.类别='研究生'
C、Students.身份证号=Teachers.身份证号 AND Students.类别='研究生'
D、Students.身份证号=Teachers.身份证号 OR Students.类别='研究生'
解析:
题目给出了两个查询需求,涉及到两个关系模式Students和Teachers的联接查询。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差值。这个查询涉及到两个表,需要通过身份证号关联这两个表,并且需要加入研究生的类别条件。因此,正确的WHERE子句应该是“Students.身份证号=Teachers.身份证号 AND Students.类别=‘研究生’”。对于第二个问题,需要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两个表分别进行查询,然后使用INTERSECT操作符获取交集来实现。在WHERE子句中,需要加入性别、类别和工资的条件。因此,正确的WHERE子句也应该是“Students.身份证号=Teachers.身份证号 AND Students.类别=‘研究生’ AND Students.性别=‘女’ AND Teachers.工资>=3500”。综上,选项C是正确的。
41、假定学生Students和教师Teachers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类别,身份证号)
Teachers(教师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资)
a.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
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 );
b.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Students
WHERE (请作答此空))
( )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Teachers
WHERE ( ));
A、工资>=3500
B、工资>='3500'
C、性别=女 AND 类别=研究生
D、性别='女' AND 类别='研究生'
解析:
对于题目中的查询条件,选项C中的性别和类别条件应该使用字符串形式进行比较,即使用’女’和’研究生’,而不是直接使用女和研究生。因此正确的选项是D。在SQL语句中,字符串的比较需要使用单引号将字符串括起来。所以正确的查询语句应该包括性别=‘女’ AND 类别=’研究生’的条件。同时,对于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条件,应该使用工资>=3500的比较方式,而不是工资>=‘3500’,因为SQL语句中的大于等于符号是连续的,不需要在数字后面添加引号。因此正确答案是D。
42、假定学生Students和教师Teachers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类别,身份证号)
Teachers(教师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资)
a.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
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 );
b.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Students
WHERE ( ))
(请作答此空)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Teachers
WHERE ( ));
A、EXCEPT
B、INTERSECT
C、UNION
D、UNIONALL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需要使用到两个表的数据,因此需要使用到INTERSECT关键字来连接两个查询结果。所以选择B选项。
43、假定学生Students和教师Teachers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Students(学号,姓名,性别,类别,身份证号)
Teachers(教师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资)
a.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
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 );
b.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Students
WHERE ( ))
( )
(SELECT 身份证号,姓名
FROM Teachers
WHERE (请作答此空));
A、工资>=3500
B、工资>='3500'
C、性别=女 AND 类别=研究生
D、性别='女' AND 类别='研究生'
解析:
a部分,为了查询在读研究生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差值,我们需要使用AVG函数来计算平均工资,MAX函数和MIN函数分别用来获取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WHERE子句中的条件应该包括学生类别为研究生,并且学生和教师的身份证号相匹配。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该包括计算工资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表达式,以及匹配学生和教师身份条件的WHERE子句。
b部分,查询既是研究生又是女性且工资大于等于3500元的教师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性别和类别的比较,应该使用等于符号(=),而不是其他符号。工资的比较应该使用大于等于符号(>=),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44、将Students表的查询权限授予用户U1和U2,并允许该用户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实现此功能的SQL语句是:( )。
A、GRANT SELECT TO TABLE Students ON U1,U2 WITH PUBLIC;
B、GRANT SELECT ON TABLE Students TO U1,U2 WITH PUBLIC;
C、GRANT SELECT TO TABLE Students ON U1,U2 WITH GRANT OPTION;
D、GRANT SELECT ON TABLE Students TO U1,U2 WITH GRANT OPTION;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将Students表的查询权限授予用户U1和U2,并且允许这两个用户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在SQL中,使用GRANT语句可以实现权限的授予,而且通过使用WITH GRANT OPTION子句,可以使得被授予权限的用户能够将该权限进一步授予其他用户。因此,正确的SQL语句应该是"GRANT SELECT ON TABLE Students TO U1,U2 WITH GRANT OPTION;",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45、若事务T1对数据D1已加排它锁,事务T2对数据D2已加共享锁,那么事务T2对数据D1(请作答此空);事务T1对数据D2( )。
A、加共享锁成功,加排它锁失败
B、加排它锁成功,加共享锁失败
C、加共享锁、排它锁都成功
D、加共享锁、排它锁都失败
解析:
根据封锁技术中的排他锁和共享锁的定义,当一个事务对数据加上排他锁后,其他事务无法再对该数据加任何类型的锁,包括共享锁和排他锁。因此,事务T2对数据D1加共享锁和排他锁都会失败。同样,由于事务T1已经对数据D2加了共享锁,其他事务可以尝试加共享锁,但无法加排他锁。所以,事务T1对数据D2加排他锁会失败,但加共享锁可以成功。因此,正确答案是D。
46、若事务T1对数据D1已加排它锁,事务T2对数据D2已加共享锁,那么事务T2对数据D1( );事务T1对数据D2(请作答此空)。
A、加共享锁成功,加排它锁失败
B、加排它锁成功,加共享锁失败
C、加共享锁、排它锁都成功
D、加共享锁、排它锁都失败
解析:
根据封锁技术的规则,当一个事务对数据加上排它锁后,其他事务无法再对该数据加任何类型的锁,包括共享锁和排它锁。因此,如果事务T1对数据D1加了排它锁,事务T2对数据D2加了共享锁,那么事务T2对数据D1加共享锁和排它锁都会失败。同时,由于T1已经对数据D2加了锁,T1对D2加排它锁也会失败。因此,答案为D,即加共享锁、排它锁都失败。
47、在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体系结构中,对一个表创建聚簇索引,改变的是数据库的(请作答此空),通过创建视图,构建的是外模式和( )。
A、用户模式
B、外模式
C、模式
D、内模式
解析:
在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体系结构中,对一个表创建聚簇索引,改变的是数据库的内模式。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方式、索引的创建等,是数据库的物理表示。创建聚簇索引会改变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因此影响的是内模式。而通过创建视图,构建的是外模式。外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视图,与应用程序和用户相关,是数据库的逻辑表示。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内模式。
48、在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体系结构中,对一个表创建聚簇索引,改变的是数据库的( ),通过创建视图,构建的是外模式和(请作答此空)。
A、外模式/内模式映像
B、外模式/模式映像
C、模式/内模式映像
D、内模式/外模式映像
解析:
在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体系结构中,对一个表创建聚簇索引,改变的是数据库的内模式。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的物理文件、索引、存储过程和系统表等。通过创建视图,构建的是外模式和外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视图,是用户看到的数据结构,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模式映像来实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即外模式/模式映像。
49、下列关于数据库对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存储过程、函数均可接收输入参数
B、触发器可以在数据更新时被激活
C、域可以由用户创建,可以加约束条件
D、一个关系可以有多个主码
解析:
在数据库技术中,一个关系只能有一个主码,即使存在多个候选码,也只能选择一个作为主码(主键)。因此,选项D描述错误,是本题正确答案。而选项A、B、C描述都是正确的。
50、删除表上一个约束的SQL语句中,不包含关键字( )。
A、ALTER
B、DROP
C、DELETE
D、TABLE
解析:
在SQL中,删除表上的约束(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等)使用的是"DROP CONSTRAINT"语句或者"ALTER TABLE"语句中的"DROP"关键字,而不是"DELETE"关键字。"DELETE"关键字是用于删除表中的记录,而不是约束。因此,在删除表上一个约束的SQL语句中,不包含关键字C “DELETE”。
5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最小函数依赖集应满足的条件是( )。
A、不含传递依赖
B、每个函数依赖的左部都是单属性
C、不含部分依赖
D、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属性
解析:
最小函数依赖集应满足的条件包括不含传递依赖、不含部分依赖以及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属性。而“每个函数依赖的左部都是单属性”并不是最小函数依赖集应满足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是B。
52、下列关于函数依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A→B,A→C,则A→BC
C、若B→A,C→A,则BC→A
D、若BC→A,则B→A,C→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数据库中的函数依赖关系。对于给出的四个选项,我们可以逐一分析:
A选项:若A→B,B→C,根据传递律,我们可以得出A→C,所以A选项描述是正确的。
B选项:若A→B,A→C,根据合并律,我们可以得出A→BC,因此B选项描述也是正确的。
C选项:若B→A,C→A,这意味着从B和C我们可以决定A,所以根据复合律,我们可以得出BC→A,因此C选项描述正确。
D选项:描述的是若BC→A,则直接得出B→A和C→A。这是错误的,因为从BC→A并不能直接推导出B→A和C→A。例如,考虑一个场景,其中BC是一个组合键,其值唯一确定了一个记录,但该记录中的B和C字段可能有多种组合方式,并不能单独决定A的值。因此D选项描述是错误的函数依赖关系。
53、事务T1读取数据A后,数据A又被事务T2所修改,事务T1再次读取数据A时,与第一次所读值不同。这种不一致性被称为(请作答此空),其产生的原因是破坏了事务T1的( )。
A、丢失修改
B、读脏数据
C、不可重复读
D、幻影现象
解析:
事务T1读取数据A后,数据A又被事务T2所修改,事务T1再次读取数据A时,与第一次所读值不同。这种不一致性被称为不可重复读。不可重复读问题发生在事务读取某数据后,该数据在事务执行期间被其他事务修改,导致原事务再次读取该数据时得到不一致的数据。这种情况破坏了事务T1的隔离性,即事务T1无法看到一个一致的数据版本。因此,正确答案是C,“不可重复读”。
54、事务T1读取数据A后,数据A又被事务T2所修改,事务T1再次读取数据A时,与第一次所读值不同。这种不一致性被称为( ),其产生的原因是破坏了事务T1的(请作答此空)。
A、原子性
B、一致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事务T1读取数据A后,数据A被事务T2修改,导致T1再次读取时值不同。这种不一致性被称为不可重复读。不可重复读问题是由于事务之间的干扰导致的,即事务T2修改了T1需要的数据,破坏了T1的隔离性。隔离性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每个事务感觉不到其他事务的存在,从而保证了事务的独立性。因此,正确答案是C,表示这种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破坏了事务T1的隔离性。
55、事务的等待图中出现环,使得环中的所有事务都无法执行下去,这类故障属于(请作答此空);解决的办法是选择环中代价最小的事务进行撤销,再将其置入事务队列稍后执行。假如选中事务T1,在T1撤销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 )操作。
A、事务故障
B、系统故障
C、介质故障
D、病毒
解析:
常见的数据库故障类型包括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根据题目描述,事务的等待图中出现环导致所有事务无法执行,这属于事务故障。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法是选择环中代价最小的事务进行撤销,再将其置入事务队列稍后执行。在撤销过程中,需要对选中的事务进行UNDO操作,以撤销其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因此,答案为A,表示这类故障是事务故障,并且在撤销过程中需要进行UNDO操作。
56、事务的等待图中出现环,使得环中的所有事务都无法执行下去,这类故障属于( );解决的办法是选择环中代价最小的事务进行撤销,再将其置入事务队列稍后执行。假如选中事务T1,在T1撤销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请作答此空)操作。
A、UNDO
B、REDO
C、UNDO+REDO
D、REDO+UNDO
解析:
事务的等待图中出现环,使得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这属于事务故障。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选择环中代价最小的事务进行撤销,然后将该事务置入事务队列稍后执行。对于被选中的事务T1,在撤销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UNDO操作,以撤销其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因此,答案是A,即UNDO。
57、假设描述职工信息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描述部门信息的属性有:部门号、部门名称和办公地点。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应该为本部门的职工,取值为职工号,则在设计E-R图时,应将职工和部门作为实体,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工作联系是(请作答此空),要描述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的任职联系,应采用( )。由该E-R图转换并优化后的关系模式为( )。
A、实体
B、1:N联系
C、M:M联系
D、属性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工作联系”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应选择B选项,即“1:N联系”。要描述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的任职联系,应采用外键的方式,将部门的主键(如部门号)作为职工表中的外键,同时还需要一个属性来表示任职关系。最后,根据实体关系转化为关系模式,部门的属性有部门号、部门名称和办公地点,职工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另外还需要一个属性来表示职工所在的部门。所以关系模式(部门)(职工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职工)表示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实体关系,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表示职工实体内部的属性以及和部门的任职联系。
58、假设描述职工信息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描述部门信息的属性有:部门号、部门名称和办公地点。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应该为本部门的职工,取值为职工号,则在设计E-R图时,应将职工和部门作为实体,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工作联系是( ),要描述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的任职联系,应采用(请作答此空)。由该E-R图转换并优化后的关系模式为( )。
A、实体
B、1:N联系
C、1:1联系
D、属性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部门和职工之间存在工作联系,即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因此这种联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即选项B 1:N联系。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存在任职联系,由于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部门经理,所以这种联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选项C 1:1联系。由E-R图转换并优化后的关系模式应包含部门、职工和部门经理三个实体及任职和工作两个联系。每个实体有自己的主键,实体间通过外键关联。例如,部门关系模式以部门号为主键;职工关系模式以职工号为主键,并包含所在部门的部门号(作为外键);部门经理则是在部门关系模式中添加部门经理的职工号(作为外键)来表示任职联系。
59、假设描述职工信息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描述部门信息的属性有:部门号、部门名称和办公地点。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应该为本部门的职工,取值为职工号,则在设计E-R图时,应将职工和部门作为实体,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工作联系是( ),要描述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的任职联系,应采用( )。由该E-R图转换并优化后的关系模式为(请作答此空)。
A、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部门经理) 工作(职工号,部门号)
B、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部门经理)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 工作(职工号,部门号)
C、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 工作(职工号,部门号,部门经理)
D、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部门经理)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部门和职工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而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在职工关系模式中添加部门号或所在部门来表达。而部门经理与部门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部门经理。这种关系可以在部门关系模式中添加职工号(或部门经理)来表达。因此,选项D正确地描述了这种关系,职工关系模式包含了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所在部门,部门关系模式包含了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地点和部门经理。
60、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关系的存储采用分片和复制技术,存储在不同的站点上。用户无需知道所用的数据存储在哪个站点上,称为(请作答此空)。分布式事务的执行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站点上的数据操作,在2PC协议中,当事务Ti完成执行时,事务Ti的发起者协调器Ci向所有参与Ti的执行站点发送<prepare Ti>的消息,当收到所有执行站点返回<ready Ti>消息后,Ci再向所有执行站点发送<commit Ti>消息。若参与事务Ti执行的某个站点故障恢复后日志中有<ready Ti>记录,而没有<commit Ti>记录,则( )。
A、分片透明
B、复制透明
C、位置透明
D、异构式分布
解析: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关系的存储采用分片和复制技术,存储在不同的站点上。用户无需知道数据的具体存储位置,这种特性称为位置透明。在描述的事务执行过程中,如果某个站点故障恢复后日志中有<ready Ti>记录,而没有<commit Ti>记录,需要向事务的协调器询问以决定事务的最终结果。因此,选项C“位置透明”是正确的描述。
61、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关系的存储采用分片和复制技术,存储在不同的站点上。用户无需知道所用的数据存储在哪个站点上,称为( )。分布式事务的执行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站点上的数据操作,在2PC协议中,当事务Ti完成执行时,事务Ti的发起者协调器Ci向所有参与Ti的执行站点发送<prepare Ti>的消息,当收到所有执行站点返回<ready Ti>消息后,Ci再向所有执行站点发送<commit Ti>消息。若参与事务Ti执行的某个站点故障恢复后日志中有<ready Ti>记录,而没有<commit Ti>记录,则(请作答此空)。
A、事务Ti已完成提交,该站点无需做任何操作
B、事务Ti已完成提交,该站点应做REDO操作
C、事务Ti未完成提交,该站点应做UNDO操作
D、应向协调器询问以决定Ti的最终结果
解析: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关系的存储采用分片和复制技术,用户无需知道数据存储的具体位置,这称为位置透明。关于分布式事务的执行,当某个站点故障恢复后,如果日志中有<ready Ti>记录而没有<commit Ti>记录,这意味着该站点无法确定事务Ti的最终状态。因此,需要向事务的协调器询问以决定Ti的最终结果。所以正确答案是D,“应向协调器询问以决定Ti的最终结果”。
62、根据现有的心脏病患者和非心脏病患者数据来建立模型,基于该模型诊断新的病人是否为心脏病患者,不适于用算法( )分析。
A、ID3
B、K最近邻(KNN)
C、支持向量机(SVM)
D、K均值(K-means)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现有心脏病患者和非心脏病患者数据的模型,用以诊断新的病人是否为心脏病患者。这是一种分类问题,而非聚类问题。
A选项ID3、B选项K最近邻(KNN)和C选项支持向量机(SVM)都是用于分类的算法,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训练模型,并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
而D选项K均值(K-means)是一种聚类算法,它用于将数据分成K个不同的组或簇,不适用于解决分类问题,特别是用于基于现有心脏病患者和非心脏病患者数据来诊断新的病人是否为心脏病患者的场景。因此,不适于用K均值(K-means)算法进行分析。
63、盗窃信用卡的人的购买行为可能不同于信用卡持有者,信用卡公司通过分析不同于常见行为的变化来检测窃贼,这属于( )分析。
A、分类
B、关联规则
C、聚类
D、离群点
解析:
信用卡公司通过分析不同于常见行为的变化来检测窃贼,这属于离群点分析。离群点分析主要是找出数据集中与大多数数据行为不同的对象,这些对象可能是噪声、异常值等。在此情境中,盗窃信用卡的人的购买行为不同于信用卡持有者的常见行为,信用卡公司通过分析这些离群点来检测可能的窃贼。因此,本题答案为D。
64、从时间、地区和商品种类三个维度来分析某电器商品销售数据属于( )。
A、ETL
B、联机事务处理(OLTP)
C、联机分析处理(OLAP)
D、数据挖掘
解析:
从时间、地区和商品种类三个维度来分析某电器商品销售数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处理,以了解销售趋势、地区差异和商品受欢迎程度等信息,这属于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C。
65、在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类型中,对象属于( )类型。
A、基本
B、复杂
C、引用
D、其他
解析:
在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类型中,对象属于复杂类型。因此,正确答案是B。
66、网络配置如图所示,其中使用了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和一台集线器,对于这种配置,下面的论断中正确的是( )。
A、2个广播域和2个冲突域
B、1个广播域和2个冲突域
C、2个广播域和5个冲突域
D、1个广播域和8个冲突域
解析:
在这个网络配置中,集线器(Hub)和交换机(Switch)都连接到了路由器(Router)。根据网络设备的特性,我们可以分析广播域和冲突域的数量。
- 广播域:广播域是指网络中可以接收到同样广播消息的的范围。在这个配置中,路由器左右两侧的网络是独立的广播域。因此,共有2个广播域。
- 冲突域:冲突域是指网络中存在冲突的网络段。集线器连接的主机都在同一个冲突域内。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因为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在这个配置中,交换机有四个端口,每个端口连接一台主机,所以交换机贡献了4个冲突域。另外,集线器连接的主机也形成一个冲突域。所以,总共有5个冲突域。
综上所述,这个网络配置有2个广播域和5个冲突域。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67、把网络117.15.32.0/23划分为117.15.32.0/27,则得到的子网是(请作答此空)个。每个子网中可使用的主机地址是( )个。
A、4
B、8
C、16
D、32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把网络117.15.32.0/23划分为更小的子网,即划分成117.15.32.0/27的子网。我们需要计算划分后得到的子网数量和每个子网中可使用的主机地址数量。
首先,计算子网数量。由于划分成了更小的子网,所以子网数量是 $2^{(27-23)}= 2^{4}= 16$ 个子网。这与选项C相符。
其次,计算每个子网中可使用的主机地址数量。每个子网中实际主机号部分为 $32-(原来的网络位数)-(新的子网位数)= 32-3-(原来的网络位数)= 5位$。这意味着每个子网中有 $2^{(主机位数)}- 2 = 2^{(5)}- 2 = 30$ 个可用的主机地址(扣除全零和全一的主机地址)。这与选项C相符。
68、把网络117.15.32.0/23划分为117.15.32.0/27,则得到的子网是( )个。每个子网中可使用的主机地址是(请作答此空)个。
A、30
B、31
C、32
D、34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需要将网络117.15.32.0/23划分为更小的子网,采用子网掩码为/27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原来的网络地址中分配更多的位来表示子网号。原来网络号部分为23位,现在需要再加4位来表示子网号,所以子网数量计算为:
子网数量 = 2^(新划分的子网掩码位数-原网络掩码位数) = 2^(27-23) = 2^4 = 16个。
接下来计算每个子网中的主机地址数量。我们知道主机号部分现在是新的IP地址的后部分,也就是除去网络号和子网号的那部分。因此,每个子网中的主机地址数量计算为:
主机数量 = 主机号部分的位数所能表示的最大值 - 特殊情况数量(全0和全1的地址不能作为主机地址使用) = 32位(总位数)- 27位(网络号和子网号)= 5位主机号。所以主机数量为:
主机数量 = 2^5 - 2 = 30个(扣除全0和全1的地址)。
69、通常工作在UDP协议之上的应用是( )。
A、浏览网页
B、Telnet远程登录
C、VoIP
D、发送邮件
解析:
通常工作在UDP协议之上的应用是VoIP(Voice over IP)。浏览网页、Telnet远程登录和发送邮件通常使用的是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而VoIP是基于UD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70、随着网站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网站访问量逐渐上升,网站负荷越来越重,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升级网站服务器的软硬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群技术,如DNS负载均衡技术来解决。在Windows的DNS服务器中通过( )操作可以确保域名解析并实现负载均衡。
A、启用循环,启动转发器指向每个Web服务器
B、禁止循环,启动转发器指向每个Web服务器
C、禁止循环,添加每个Web服务器的主机记录
D、启用循环,添加每个Web服务器的主机记录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DNS负载均衡是通过循环复用实现的。为了启用DNS循环复用并确保域名解析实现负载均衡,需要在DNS服务器的“正向查找区域”中注册所查询名称的多个主机资源记录,并在DNS服务器属性的高级选项卡中选中“启用循环”复选框。因此,选项D“启用循环,添加每个Web服务器的主机记录”是正确的操作。
71、So it is today. Schedule disaster, functional misfits, and system bugs all arise becau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As work (请作答此空), 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 sizes, 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nd they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 )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available and the uses to be made of the outputs.
For example, the implementer of a program-overlaying function may run into problems and reduce speed relying on statistics that show how ( ) this function will arise in application programs. Meanwhile, back at the ranch, his neighbor may be desig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supervisor so that it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the speed of this function. This change in speed itself becomes a major specification change, and it needs to be proclaimed abroad and weighed from a system point of view.
How, then, shall teams ( ) with one another? In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Informally. Good telephone service and a clear definition of intergroup dependencies will encourage the hundreds of calls upon which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written documents depends.
Meetings. Regular project meetings, with one team after another giving technical riefings, are ( ). Hundreds of minor misunderstandings get smoked out this way.
Workbook. A formal project workbook must be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A、starts
B、proceeds
C、stops
D、speeds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句子“As work…,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sizes,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可以得知工作是逐步进行的,各个团队在逐渐改变他们程序的各项功能、规模和速度。因此,空白处应填入一个表示“继续、前进”的动词,而B选项“proceed”恰好符合此意。其他选项如A“starts”表示开始,C“stops”表示停止,D“speeds”表示加速,都与文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B。
72、So it is today. Schedule disaster, functional misfits, and system bugs all arise becau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As work ( ), 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 sizes, 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nd they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请作答此空)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available and the uses to be made of the outputs.
For example, the implementer of a program-overlaying function may run into problems and reduce speed relying on statistics that show how ( ) this function will arise in application programs. Meanwhile, back at the ranch, his neighbor may be desig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supervisor so that it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the speed of this function. This change in speed itself becomes a major specification change, and it needs to be proclaimed abroad and weighed from a system point of view.
How, then, shall teams ( ) with one another? In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Informally. Good telephone service and a clear definition of intergroup dependencies will encourage the hundreds of calls upon which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written documents depends.
Meetings. Regular project meetings, with one team after another giving technical riefings, are ( ). Hundreds of minor misunderstandings get smoked out this way.
Workbook. A formal project workbook must be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A、change
B、proceed
C、smooth
D、hide
解析:
该题考查语境理解。题干中提到团队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导致各种问题和误解的产生。因此,选项A “change”(改变)符合语境,表示随着工作的进展,团队间的功能和程序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以避免问题。其他选项不符合语境或与题目无关。因此答案为A。
73、So it is today. Schedule disaster, functional misfits, and system bugs all arise becau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As work ( ), 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 sizes, 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nd they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 )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available and the uses to be made of the outputs.
For example, the implementer of a program-overlaying function may run into problems and reduce speed relying on statistics that show how (请作答此空) this function will arise in application programs. Meanwhile, back at the ranch, his neighbor may be desig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supervisor so that it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the speed of this function. This change in speed itself becomes a major specification change, and it needs to be proclaimed abroad and weighed from a system point of view.
How, then, shall teams ( ) with one another? In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Informally. Good telephone service and a clear definition of intergroup dependencies will encourage the hundreds of calls upon which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written documents depends.
Meetings. Regular project meetings, with one team after another giving technical riefings, are ( ). Hundreds of minor misunderstandings get smoked out this way.
Workbook. A formal project workbook must be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A、frequently
B、usually
C、commonly
D、rarely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工作中几个团队会慢慢改变各自程序的功能、规模和速度,并且他们会有明确或隐晦的假设关于可用的输入和输出的使用。因此,选项D “rarely”(很少)符合题意,表示这些团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不常见,导致了各种问题。其他选项如A、B、C都表示较为频繁或常见的行为,与题意不符。
74、So it is today. Schedule disaster, functional misfits, and system bugs all arise becau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As work ( ), 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 sizes, 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nd they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 )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available and the uses to be made of the outputs.
For example, the implementer of a program-overlaying function may run into problems and reduce speed relying on statistics that show how ( ) this function will arise in application programs. Meanwhile, back at the ranch, his neighbor may be desig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supervisor so that it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the speed of this function. This change in speed itself becomes a major specification change, and it needs to be proclaimed abroad and weighed from a system point of view.
How, then, shall teams (请作答此空) with one another? In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Informally. Good telephone service and a clear definition of intergroup dependencies will encourage the hundreds of calls upon which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written documents depends.
Meetings. Regular project meetings, with one team after another giving technical riefings, are ( ). Hundreds of minor misunderstandings get smoked out this way.
Workbook. A formal project workbook must be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A、work
B、program
C、communicate
D、talk
解析:
题干中提到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在给出的选项中,C选项“communicate”表示沟通、交流的意思,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语境。因此,正确答案为C。
75、So it is today. Schedule disaster, functional misfits, and system bugs all arise because the left hand doesn't know what the right hand is doing. As work ( ), the several teams slowly change the functions, sizes, and speed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nd they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 ) thei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available and the uses to be made of the outputs.
For example, the implementer of a program-overlaying function may run into problems and reduce speed relying on statistics that show how ( ) this function will arise in application programs. Meanwhile, back at the ranch, his neighbor may be designing a major part of the supervisor so that it critically depends upon the speed of this function. This change in speed itself becomes a major specification change, and it needs to be proclaimed abroad and weighed from a system point of view.
How, then, shall teams ( ) with one another? In as many ways as possible.
Informally. Good telephone service and a clear definition of intergroup dependencies will encourage the hundreds of calls upon which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written documents depends.
Meetings. Regular project meetings, with one team after another giving technical riefings, are (请作答此空). Hundreds of minor misunderstandings get smoked out this way.
Workbook. A formal project workbook must be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A、worthless
B、valueless
C、useless
D、invaluable
解析:
该空修饰名词meetins,且根据句意,定期的项目会议对于消除误解是宝贵的,所以此处应填invaluable。选项A的worthless意为“无价值的”,与句意不符;选项B的valueless意为“没有价值的”,与句子语义不符;选项C的useless意为“无用的”,无法修饰名词;选项D的invaluable意为“宝贵的”,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D。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