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计算机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是(1)。
A、指令周期
B、时钟周期
C、总线周期
D、CPU周期
解析: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因此,计算机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是时钟周期,选项B正确。
2、设指令由取指、分析、执行 3 个子部件完成,并且每个子部件的时间均为△t。若采用常规标量单流水线处理机,连续执行20条指令,共需(2)。
A、20△t
B、21△t
C、22△t
D、24△t
解析:
在采用常规标量单流水线处理机的情况下,连续执行指令时,每个子部件的时间为△t,指令顺序执行时,每条指令需要3△t。对于连续执行20条指令,采用流水方式时,执行时间不仅包含第一条指令的3△t,还有(20-1)条指令的执行时间,由于每个子部件的时间为△t,所以每个指令的另外两个子部件的执行时间是额外的△t,总执行时间为3△t+(20-1)×△t=22△t。因此,连续执行20条指令共需22△t,答案为C。
3、计算机系统中,I/O接口的功能有(3)。
① 数据传输及缓存; ②设备状态检测和反馈; ③ I/O操作的控制与定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I/O接口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主机和被控对象,实现信息交换。I/O接口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及缓存、设备状态检测和反馈以及I/O操作的控制与定时。因此,选项D(①②③)是正确的。
4、计算机中使用系统总线结构的目的是便于增减外设,同时(4)。
A、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
B、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
C、减少总的信息传输量
D、提高信息传输的并行性
解析:
计算机使用系统总线结构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增减外设,同时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这是因为使用总线结构可以统一处理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减少了独立的信号线路数量,使得硬件的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单和经济。因此,正确答案是A。
二、完形类单选题
5、计算机在处理算数表达式 78+21*(36-34)时,先将其转换成"(1)"的后缀形式表示,然后利用 (2)进行计算。
A、78 21+36*34-
B、78 21 36 34-*+
C、78 21 36 34+*-
D、36 34-21*78+
解析:
计算机在处理算数表达式时,一般会将其转换为后缀形式(逆波兰式),因为这种形式便于计算和使用栈来进行求值。根据逆波兰式的定义,运算对象在前,运算符在后,对语法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对于给定的算数表达式 78+21*(36-34),转换为后缀形式应该是:78 21 36 34 - *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 B。
6、计算机在处理算数表达式 78+21*(36-34)时,先将其转换成"(1)"的后缀形式表示,然后利用 (2)进行计算。
A、栈
B、队列
C、数组
D、串
解析:
计算机在处理算数表达式时,通常会将其转换为后缀形式(逆波兰式),这种表示方法便于使用栈进行计算。后缀形式是一种与具体机器无关的表示方法,它将运算对象放在前面,运算符号放在后面。对于给定的算数表达式 78+21*(36-34),在转换为后缀形式后,可以利用栈来进行求值。因此,计算机在处理该表达式时,先将其转换成后缀形式,然后利用栈进行计算。所以正确答案是A。
三、单选题
7、依次在初始为空的队列中插入元素5、6、7、8以后,紧接着做了两次删除操作,此时的队头元素是(7)。
A、5
B、6
C、7
D、8
解析:
本题涉及数据结构中的队列知识。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线性表,允许在表的一端(队尾)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队头)。根据题目描述,依次插入元素5、6、7、8后,队列中的元素顺序为8、7、6、5。紧接着做了两次删除操作,即队头元素被连续删除两次,此时队头元素仍然是7。因此,答案是C。
8、以下关于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8)。
A、串是仅由字符构成的有限序列
B、串是取值范围受限的线性表
C、空串不包含任何字符
D、串只可以采用顺序存储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中串的相关知识。串是由n个字符(字符的取值范围是有限的)组成的一个整体,串的逻辑结构和线性表相似,所以串可以看作是一种取值范围受限的线性表。串的存储方式有多种,包括定长顺序存储、堆分配存储、块链存储(链表)等,因此选项D“串只可以采用顺序存储方式”是错误的。
9、折半查找要求查找表中的数据为(9)
A、顺序存储、有序排列
B、散列存储、有序排列
C、顺序存储、无序排列
D、散列存储、无序排列
解析:
折半查找(二分查找法)要求查找表中的数据必须存储在顺序存储结构中,并且数据是有序排列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顺序存储、有序排列”。
10、(10)的基本思想是先将待排的记录划分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再执行该排序算法,最终使整个序列有序。
A、 快速排序
B、冒泡排序
C、堆排序
D、希尔排序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基本思想是先将待排的记录划分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再执行排序算法,这种思想符合快速排序的特点。快速排序通过选择一个轴记录,将序列分成两部分,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排序,直至整个序列有序。因此,本题答案为A。
11、TCP/IP 的四层模型中,每一层都提供了安全协议,以下属于网络层安全协议的是(11)。
A、HTTPS
B、SSH
C、 IPSec
D、Socks
解析:
TCP/IP的四层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其中,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提供网络安全性的协议族,它可以在网络层工作,提供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等功能。因此,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如HTTPS、SSH和Socks并不直接与网络层安全协议相关。
12、(12)不属于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
A、指纹识别
B、人脸识别
C、口令
D、手写签名
解析:
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手写签名都是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而口令则不是。口令是基于知识的认证技术,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范畴。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3、(13)属于公钥加密算法
A、AES
B、RSA
C、MD5
D、DES
解析:
本题考查公钥加密算法的相关知识。公钥加密是由对应的一对唯一性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组成的加密方法。常见的公钥加密算法有RSA、ElGamal、背包算法、Rabin等。而AES和DES是对称加密算法,即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同一把密钥。MD5信息摘要算法一般既不属于对称加密也不属于非对称加密。因此,属于公钥加密算法的选项是B,RSA。
14、确保计算机系统机密性的方法中不包括(14)。
A、加密
B、 认证
C、授权
D、备份
解析:
确保计算机系统机密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密、认证和授权。备份主要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并不是确保系统机密性的方法。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15、 以下恶意代码中,不需要宿主程序的是(15)。
A、病毒
B、蠕虫
C、木马
D、宏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恶意代码的相关知识。
A病毒需要寄存在其他程序或文件中,对其进行破坏活动;
B蠕虫是一种自包含的程序,它可以独立复制和传播,不需要宿主程序;
C木马是一种后门程序,需要宿主程序以便攻击者进行远程访问或窃取信息;
D宏病毒需要寄住在应用软件的相关应用文档中。
因此,不需要宿主程序的恶意代码是B蠕虫。
16、甲乙丙三人分别就相同内容的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创造,先后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16)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
A、甲乙丙均
B、先申请者
C、先试用者
D、先发明者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点。关于甲乙丙三人关于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问题,我国在专利保护上实行的是先申请制度,即谁先申请,谁就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先申请者。
17、 (17) 的保护期限是可以延长的。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商业秘密权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在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可以延长,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十年。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而著作权的保护期延至作者去世后五十年,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则是发明专利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十年,均不可延长。商业秘密权的保护则属于财产权、人格权、企业权、知识产权等范畴,但题目并未涉及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是否可以延长,因此不选D。
18、 在数据块的传输过程中,(18)不需要CPU的参与。
A、中断驱动I/O
B、程序驱动I/O
C、DMA
D、TLB
解析:
DMA(直接内存访问)在数据块的传输过程中不需要CPU的参与。在DMA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操作由DMA控制器负责,CPU只需在传输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处理,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CPU可以执行其他任务,不需要参与数据的实际传输。因此,选项C正确。
19、 以下调度算法最适用于交互式系统的是(19)
A、先来先服务
B、优先级调度
C、短作业优先
D、轮转算法
解析:
对于交互式系统,用户需要频繁地与系统交互,因此系统需要频繁地响应并处理用户的请求。时间片轮转算法(Round-Robin)是一种常用的调度算法,它将CPU服务时间进行划分,每个划分称为一个时间片,进程轮流获得指定时间片的CPU服务。这种算法能够确保每个进程都有机会获得CPU服务,并且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因此最适用于交互式系统。其他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优先级调度和短作业优先(SJF)虽然也有其适用的场景,但对于交互式系统来说,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响应性和效率。因此,正确答案是D。
20、 能够不访问页表,实现快速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硬件机制是(20)
A、转换检测缓冲区
B、虚拟内存
C、多级页表
D、内存映射
解析:
转换检测缓冲区(TLB)是一种硬件机制,它可以存储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从而在不访问页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映射。虚拟内存、多级页表和内存映射虽然都与地址转换相关,但它们更多地是涉及存储管理和操作系统层面的技术,而不是直接实现快速映射的硬件机制。因此,答案是A。
21、 以下为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间共享的是(21)
A、地址空间
B、栈
C、寄存器
D、程序计数器
解析:
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的是地址空间。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它会共享所在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而栈、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是与特定线程相关联的,它们不会被多个线程共享。因此,正确答案是A。
22、系统为(22) 分配的存储空间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般是不改变的。
A、结构体
B、数组
C、全局变量
D、局部变量
解析:
系统为全局变量分配的存储空间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般是不改变的,因为全局变量在整个程序的生命周期内都是存在的,其存储空间在程序启动时分配,并在程序结束时释放。而局部变量在函数或代码块内定义,其存储空间是动态分配的,随着函数或代码块的执行而分配和释放。因此,系统为全局变量分配的存储空间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会改变,选项C正确。而结构体和数组虽然也有固定和动态之分,但与题目的关键点“系统为(22)分配的存储空间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般是不改变的”不完全吻合。
23、以下关于C语言函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3)。
A、函数是一段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单元
B、函数是先声明后引用
C、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首部和函数体
D、函数允许嵌套定义
解析:
本题考查C语言函数的相关知识。
A选项正确,函数是一段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单元,这是函数的基本定义。
B选项正确,C语言中函数需要先声明后引用,这是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维护性。
C选项正确,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首部和函数体,函数首部由函数名、返回类型和参数列表组成,函数体包含了实现功能的代码。
D选项不正确,C语言中的函数是不允许嵌套定义的,即在函数内部不能定义另一个完整的函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4、(24)是一种解释性、面向对象、动态类型的脚本语言。
A、C
B、C++
C、Ruby
D、JavaScript
解析:
题目描述的是解释性、面向对象、动态类型的脚本语言。根据编程语言的分类和特点,JavaScript是一种解释型脚本语言,也是基于对象的,同时具备动态类型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D。
25、软件过程模型中,(25)首次引入风险管理。
A、螺旋模型
B、瀑布模型
C、V模型
D、原型化模型
解析:
:螺旋模型首次引入风险管理。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的特性,并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周期,螺旋模型不仅关注软件的功能需求,还关注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因此,正确答案是A。
26、某软件需求“发送消息需要在1秒钟内得到响应”,该需求属于(26)。
A、功能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设计约束
D、过程约束
解析:
该需求“发送消息需要在1秒钟内得到响应”属于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即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软件系统在运行时的特定性能指标,而不是软件的功能或操作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B。
27、数据流图设计中,(27)描述了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转换。
A、外部系统
B、数据存储
C、加工
D、用户
解析:
数据流图设计中,“加工”描述了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转换。数据流图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反映了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其中,“加工”是数据流图中的核心元素之一,表示对数据的处理、变换或计算,即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后产生输出数据。因此,正确答案为C。
28、在UML图中,(28)是场景的图形化表示,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
A、类图
B、对象图
C、序列图
D、状态图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需要找到一个UML图类型,它能够描述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在选项中,序列图是强调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的图形化表示,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如类图、对象图和状态图各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描述方式,但并不符合题目的描述。因此,正确答案是C。
29、下列协议中,可以用于文件安全传输的是(29)
A、FTP
B、SFTP
C、TFTP
D、 ICMP
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协议的功能和特点。选项中给出的协议有FTP、SFTP、TFTP和ICMP。其中,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安全文件传送协议,可以为传输文件提供一种安全的网络的加密方法,因此可以用于文件的安全传输。而FTP、TFTP和ICMP并不提供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
30、DHCP协议的功能是 (22)
A、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B、将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
C、为主机分配IP地址
D、将主机名解析为IP地址
解析: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为主机分配IP地址。它可以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地获取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从而简化TCP/IP网络的设置和管理。因此,正确答案是C。
31、下列不属于电子邮件收发协议的是(31) .
A、SMTP
B、POP
C、IMAP
D、FTP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协议知识。电子邮件收发相关的协议包括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邮局协议)、IMAP(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而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文件的协议,与电子邮件收发无关。因此,选项D不属于电子邮件收发协议。
32、某信息系统不断受到SQL注入攻击,应部署(32)进行安全防护,实时阻断攻击行为。
A、防火墙
B、WEB 防火墙
C、入侵检测系统
D、堡垒机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某信息系统不断受到SQL注入攻击,为了进行安全防护并实时阻断攻击行为,应该部署WEB防火墙。WEB防火墙是应用级的网站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审计设备、访问控制设备等,可以有效地防止SQL注入等网络攻击。因此,正确答案是B。
33、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模式在某一时刻的一个具体值称为该模式的一个实例。模式和实例分别是相对(33)的。
A、固定和变化
B、变化和固定
C、固定和固定
D、变化和变化
解析:
模式的定义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是相对固定的。而实例是模式在某个具体时刻的值,随着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是相对的变动。因此,模式和实例分别是相对的固定和变化。
34、与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相比,关系模型(34)。
A、结构复杂
B、没有通用化的查询工具
C、没有严格的数学支撑
D、实现细节对程序员不可见
解析:
与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相比,关系模型实现细节对程序员不可见。这是因为关系模型是基于数学理论构建的,通过定义数据结构(即关系)和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一组规则来操作数据。用户无需关心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具体细节,这些细节对程序员是不可见的。因此,选项D正确。
35、以下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5)。
A、内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必须改变
B、外模式改变时,逻辑模式必须改变
C、数据库中存储文件的结构对应于内模式
D、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外模式
解析:
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数据库中存储文件的结构对应于内模式”。数据库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内模式主要关注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因此,数据库中存储文件的结构与内模式相对应。其他选项中,外模式的改变通常不需要导致逻辑模式的改变,逻辑模式的改变也不需要导致外模式的改变;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36、以下选项中,(36)不属于关系模型中的完整性约束。
A、实体完整性
B、参照完整性
C、 元组完整性
D、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解析:
根据数据库中的完整性约束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关系模型中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元组完整性并不是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因此选项C不属于关系模型中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是指确保数据表的主键字段具有唯一值,以确保每个记录的标识唯一;参照完整性是确保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则是根据特定应用环境和语义要求来定义的约束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C。
37、在关系型数据库中,(37)。
A、表的行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B、表的列次序不能任意交换
C、同一个表的两个列可以有相同的属性名
D、同一个数据库的两个表可以同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关系理论。对于选项A,“表的行次序可以任意交换”,这是正确的,因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行是元组,元组的次序在关系中是不重要的。对于选项B,“表的列次序不能任意交换”,这是错误的,因为在关系模型中,属性的次序(即列的次序)是可以交换的。选项C和D涉及到属性名和表名的唯一性,但在同一关系中,两个列不能有相同的属性名,同一数据库的两个表也不能同名,所以这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38、假设有关系E(学校名称,所在地)和F(学校名称,专业代码,分数线),查询所有学校所有专业的分数线,以及学校所在地的信息,对应的关系表达式为(38)。
A、E×F
B、F∩E
C、E∪F
D、
E∞F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需要查询所有学校所有专业的分数线以及学校所在地的信息。这需要对E和F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操作,即E∞F。通过自然连接,可以将具有相同属性(学校名称)的两个关系连接起来,从而获取每个学校及其所有专业的分数线信息。因此,正确答案是D。
39、以下关于SQL的描述中,正确的是(39)。
A、
SQL只适用于关系型数据库
B、
SQL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
C、SQL语句不能嵌入到C语句中执行
D、所有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必须支持SQL99标准的所有特性
解析: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它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选项A不正确,因为SQL不仅适用于关系型数据库,还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库。选项C不正确,因为SQL语句可以嵌入到其他编程语言(如C、Java等)中执行。选项D不正确,因为并非所有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必须支持SQL99标准的所有特性,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可能支持不同的SQL标准和特性。因此,正确答案是B。
40、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属于事务的(40)。
A、原子性
B、 一致性
C、隔离性
D、持续性
解析:
题目描述的是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这属于事务的隔离性(Isolation)。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隔离性确保任一事务的更新操作在其成功提交前对其他事务是不可见的,从而避免了事务之间的干扰。因此,正确答案为C。
41、某会员管理系统需要对会员的账户余额进行限制,业务规则是“账户余额不能小于100”。该业务规则可采用(41)约束实现。
A、NOTNULL
B、UNIQUE
C、CHECK
D、 DEFAULT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需要对会员的账户余额进行限制,确保账户余额不能小于100。这属于一种完整性约束,需要在数据库中使用数据定义语言(DDL)进行定义。在SQL中,利用关键字CHECK可以实现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使用CHECK约束来实现对账户余额的限制。
42、某应用系统有两个表,会员表 Member(M_Id,Mname,Mphone,Mgender,Mage,Mbalance,Mvisible)和消费记录表Deal(D_Id,Ddate,Dtype,Dvalue,M_Id),其中M_Id为会员编码。如果要查询“陈”姓会员的消费记录,对应的SQL语句为(42)。
A、SELECT Mname,Mphone,Ddate,Dvalue FROM Member,Deal WHERE Mname LIKE '%陈'and Member.M Id=Deal.M Id;
B、SELECT Mname,Mphone,Ddate,Dvalue FROM Member,Deal WHERE Mname LIKE '陈%' and Member.M Id=Deal.M_Id;
C、SELECT Mname, Mphone, Ddate, Dvalue FROM Member, Deal WHERE Member.M_Id=Deal.M_Id;
D、SELECT Mname, Mphone, Ddate, Dvalue FROM Member, Deal WHERE Mname LIKE '%陈%';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查询姓"陈"的会员的消费记录。对于姓名的查询,使用了模糊查询的方式,即LIKE语句,其中的’%’是通配符,代表任意字符的零个或多个复制。选项B中的’陈%‘表示查询以"陈"开头的姓名,符合题目要求。而选项A中的’%陈’则表示查询以"陈"结尾的姓名,不符合题目要求。同时,查询操作需要连接两个表,以M_Id(会员编码)为连接字段,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43、下表记录了某系统中各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关系运算(π主管部门E)的结果是(43)。
A、{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教育部,浙江,广西}
C、{教育部,教育部,浙江,广西}
D、{四川,陕西,浙江,广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系运算中的投影运算。π主管部门E表示从关系中选取主管部门这一列,并去除重复值。根据给出的表格,主管部门有教育部、浙江和广西,所以结果为{教育部,浙江,广西},选项B正确。
44、数据库管理员对经理U1、U2赋予表D和M的插入权限。U1赋予实习生U3对表D的插入权限。U2发现当U3说服顾客办理信用卡后,每次都要找他注册,为了减少工作量,他也对U3赋予表M的插入权限。一段时间后,U1离职,数据库管理员收回权限,执行的SQL语句为
REVOKE M FROM U1 CASCADE
此时U3仍具有的权限为(44)。
A、无任何权限
B、插入D表的权限
C、插入M表的权限
D、插入D和M表的权限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数据库管理员对U1和U2赋予了表D和M的插入权限,U1对实习生U3赋予了表D的插入权限,而U2对U3赋予了表M的插入权限。当执行SQL语句“REVOKE M FROM U1 CASCADE”时,将收回U1对表M的插入权限,并且由于使用了CASCADE选项,U3从U1继承的权限也会被收回。然而,U3从U2获得的表M的插入权限不受影响。因此,此时U3仍具有的权限是插入D表的权限和插入M表的权限,答案为D。
45、某数据库中有会员卡基本信息表(含余额信息)和消费记录表,现在需要通过触发器实现"新增消费记录后自动更新会员表的余额属性",采用(45)触发器比较适合。
A、行级前
B、行级后
C、语句级前
D、语句级后
解析:
根据题目的描述,需要在消费记录表中新增一条消费记录后自动更新会员卡表中的余额属性。这种操作适合使用行级触发器,并且在消费记录插入后进行触发。因此,应该选择行级后触发器,即在消费记录插入到数据库后触发,更新会员卡表中的余额属性。所以答案是B。
四、完形类单选题
46、 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系名)"中,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系名"对于码"学号"的数据依赖是(1),该关系模式最高属于(2)将"学生"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和D(系号,系名),则此分解(3)。
A、平凡函数依赖
B、部分函数依赖
C、传递函数依赖
D、多值依赖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的函数依赖及关系模式的分解。
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系名)"中,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根据描述,“系名”对于码“学号”的数据依赖是传递函数依赖,因为需要通过“系号”这一中间属性才能确定“系名”,而“学号”不能直接确定“系名”。因此选项C正确。
对于关系模式的分解,将“学生”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和D(系号,系名),这种分解是否满足范式要求需要进一步检查各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及分解后的模式是否保持原有的数据依赖。题目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这种分解是否满足第三范式或更高范式的要求,因此无法确定此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故选项E“无法确定”也是可能的答案。
47、 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系名)"中,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系名"对于码"学号"的数据依赖是(1),该关系模式最高属于(2)将"学生"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和D(系号,系名),则此分解(3)。
A、2NF
B、3NF
C、4NF
D、BCNF
解析:
本题考察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和分解。
首先,根据题目描述,“学生"关系模式中的键为"学号”,因为每个学号对应一个学生,是唯一的标识。对于数据依赖,“系名"依赖于"学号”,并且是传递函数依赖,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学号找到系号,再通过系号找到系名。因此,这个关系模式满足第二范式(2NF)。
其次,关于分解,"学生"被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和D。S包含了学号和其他学生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系号),而D包含了系号和系名。这种分解是合理的,因为分解后的关系模式在结构上更为简单,且保持了原有的数据依赖关系。但是,仅根据题目描述,无法判断这个分解是否达到更高的范式,如3NF、4NF或BCNF。因为这些范式需要考虑非主属性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题目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这一点。
综上,"系名"对于码"学号"的数据依赖是(A)第二范式(2NF)。关于分解的部分,(B)无法从题目信息判断其是否达到第三范式(3NF)、(C)第四范式(4NF)或(D)BCNF。
48、 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系名)"中,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系名"对于码"学号"的数据依赖是(1),该关系模式最高属于(2)将"学生"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和D(系号,系名),则此分解(3)。
A、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B、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C、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
D、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
解析:
在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系名)"中,由于学号能够决定其他所有属性,因此学号是一个候选键。当该关系模式被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号)和D(系号,系名)后:
- S模式保持了学号对其他属性的依赖关系,即保持了函数依赖{学号→(姓名,性别,年龄)}。
- D模式保持了系号对系名的依赖关系,即保持了函数依赖{系号→系名}。
关于无损连接性,当两个子模式进行连接操作时,如果它们能够恢复成原始的关系模式并且不丢失信息,那么这种分解就具有无损连接性。在本例中,由于S模式包含了系号这一属性,而D模式包含了系名这一属性,因此两个子模式之间的连接可以无损地恢复原始的关系模式。所以此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因此答案是A,该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并且保持函数依赖。
五、单选题
49、关系模式R(U,F)中,U是属性集,F是函数依赖集,X、Y是U的子集。若Y∈XF+,则(49)。
A、Y→X
B、X→Y
C、Y→→X
D、X→→Y
解析:
根据题意,关系模式R(U,F)中,U是属性集,F是函数依赖集,X、Y是U的子集。若Y∈XF+,表示Y是X的函数依赖项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推出X→Y,即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50、为了把一个满足BCNF的关系模式规范化为 4NF,需要(50)。
A、消除决定因素非码的非平凡函数依赖
B、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C、消除非平凡的多值依赖
D、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
解析:
为了把一个满足BCNF的关系模式规范化为4NF,需要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多值依赖是指一个属性集的值依赖于另一个属性集的值,但并不通过函数依赖来确定,因此需要消除这种依赖以达到更高的规范化层次。选项D正确描述了这一需求。
51、以下关于触发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51)。
A、由程序调用执行
B、由增删改事件激活,自动执行
C、由 SELECT语句激活,自动执行
D、由系统时钟事件激活,自动执行
解析:
触发器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事件(如增删改事件)来激活并自动执行。因此,正确答案是B。
52、 以下关于存储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52)。
A、存储过程可以有参数
B、存储过程可以使用游标
C、存储过程可以调用触发器
D、存储过程是数据库对象
解析:
存储过程可以有参数、可以使用游标和是数据库对象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存储过程不能调用触发器,因为触发器是在表上发生触发事件(如插入、删除、更新)时自动执行的,不需要通过存储过程来调用。所以错误的说法是C。
53、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53)。
A、建立冗余
B、并发控制
C、加密
D、创建完整性约束
解析:
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建立冗余。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利用存储在系统其它地方的冗余数据来重建数据库,从而恢复数据。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如并发控制、加密和创建完整性约束不是数据库恢复的基础。
54、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R上的X锁,则T对R (54)。
A、只能读不能写
B、只能写不能读
C、即可读又可写
D、不能读不能写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并发控制中的锁机制。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R上的X锁,即排他锁,这意味着事务T可以对数据项R进行读写操作。其他事务在T持有X锁期间无法对数据项R进行任何操作,包括读取和写入。因此,选项C“即可读又可写”是正确的。
55、一级封锁协议能够防止(55)。
①丢失修改 ②不可重复读 ③读脏数据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③
解析:
一级封锁协议主要是为了保证事务的完整性,防止在事务执行过程中发生其他事务的干扰。它能防止的是丢失修改的情况,即确保在一个事务修改数据的过程中,其他事务无法进行修改或读取操作,从而避免数据的丢失或不一致。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并不能通过一级封锁协议来防止,所以正确答案为A。
六、完形类单选题
56、下表为两个事务T1和T2的一个并发调度。其中,数据项A的初值为3,B的初值为4∶变量X、Y为事务中的局部变量。语句X=Read(A)表示读取数据项A的值到变量X,Write(A,X)表示将变量X的值写入数据项A中。此并发调度执行结束后A和B的值分别为(1);该调度(2)。
A、A=5,B=20
B、A=7,B=6
C、A=25,B=24
D、A=9
解析:
根据提供的并发调度图,可以分析事务T1和T2对数据项A和B的操作。
- T1首先读取A和B的值,然后执行一些本地计算。
- T2读取A和B的值(注意,由于X和Y是局部变量,T1和T2的X和Y互不影响)。
- T1将计算结果写入A和B。根据图,T1对A的新值是5,对B的新值是20。
- T2也将计算结果写入A和B。根据图,T2对A的新值是7,对B的新值是6。
所以,最终A的值是7,B的值是6。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执行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在这个例子中,并发执行的结果(A=7,B=6)与任何串行执行的结果(如先T1后T2执行得到A=25,B=24;或先T2后T1执行得到A=9,B=54)都不同。因此,该并发调度不正确。因此,答案是B。
57、下表为两个事务T1和T2的一个并发调度。其中,数据项A的初值为3,B的初值为4∶变量X、Y为事务中的局部变量。语句X=Read(A)表示读取数据项A的值到变量X,Write(A,X)表示将变量X的值写入数据项A中。此并发调度执行结束后A和B的值分别为(1);该调度(2)。
A、是正确的
B、是可串行化的
C、是不正确的
D、会产生死锁
解析:
根据提供的并发调度图,我们可以分析事务T1和T2对数据项A和B的操作。
- T1读取A的值为3,并存储在局部变量X中。
- T2读取B的值为4,并存储在局部变量Y中(同时T1读取B的值,但这对T2没有影响)。
- T1中的局部变量X的值增加2,然后写回数据项A,此时A的值为5。
- T2中的局部变量X的值与Y相加,然后写回数据项A,此时A的值为7。
- T1中的局部变量Y的值与X相乘,然后写回数据项B,此时B的值为20。
- T2中的局部变量Y的值减去1,然后写回数据项B,此时B的值为6。
最终,数据项A的值为7,数据项B的值为6。由于这个并发执行的结果与任何串行执行的结果都不相同(例如,如果先执行T1再执行T2,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这个调度是不正确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七、单选题
58、要求事务在读数据前必须先加S锁,读完后即释放的协议是(58)
A、一级封锁协议
B、二级封锁协议
C、三级封锁协议
D、两段锁协议
解析:
题目要求事务在读数据前必须先加S锁,读完后即释放的协议是二级封锁协议。二级封锁协议允许在读取数据前对相应的数据对象加锁,确保数据在读取过程中不会被其他事务修改,读取完成后立即释放锁,从而允许其他事务对数据进行操作。因此,正确答案为B。
59、两个事务T1和T2遵守两段锁协议,则并发调度结果(59)。
A、是可串行化的,一定会发生死锁
B、是可串行化的,可能会发生死锁
C、不是可串行化的,一定会发生死锁
D、不是可串行化的,可能会发生死锁
解析:
两个事务T1和T2遵守两段锁协议,这意味着它们遵循一定的规则来锁定资源并执行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并发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并发调度结果可能是可串行化的,因为事务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避免了潜在的冲突和不一致。然而,即使遵守两段锁协议,仍有可能发生死锁,特别是在资源竞争或锁定顺序不当的情况下。因此,答案是B,即“是可串行化的,可能会发生死锁”。
60、(60) 不属于数据库恢复技术。
A、数据转储
B、登记日志文件
C、数据库镜像
D、封锁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恢复技术的知识点。
数据库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转储(A选项)、登记日志文件(B选项)和数据库镜像(C选项)。这些技术都是为了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时能够恢复数据。而封锁机制(D选项)主要用于并发控制,确保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不属于数据库恢复技术。因此,正确答案为D。
61、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依次是∶需求分析:(61),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A、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B、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C、概念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D、物理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
解析:
数据库设计的阶段依次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因此,答案为B,即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62、数据字典是(62)。
A、数据库中的数据
B、查询数据的字典
C、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
D、不可更新的
解析: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它详细说明了数据库中的各个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等。因此,正确答案是C。
八、完形类单选题
63、某学生想要设计一个博客系统,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E-R 模型,其中的联系类型为(1),联系的属性为(2)。
A、一元联系
B、二元联系
C、三元联系
D、四元联系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ER图知识,E-R模型中的联系类型根据关联的实体个数分为一元联系、二元联系、三元联系等。在本题中,“用户”、“博客”、“评论”三个实体之间构成了“发表”联系,因此是三元联系。所以正确答案为C。
64、某学生想要设计一个博客系统,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E-R 模型,其中的联系类型为(1),联系的属性为(2)。
A、发表
B、发表时间
C、用户
D、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库设计中的E-R模型知识。根据题目给出的E-R模型图,可以看到存在三个实体:“用户”、“博客”和“评论”,它们之间通过“发表”联系。这种联系是一个三元联系,因为它涉及到三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同时,根据题目的描述,这个“发表”联系还具有一个属性,即“发表时间”。因此,联系的类型为“发表”,联系的属性为“发表时间”,选项B正确。
九、单选题
65、事务故障出现后,系统自动执行 (65)以撤销该事务。
A、BEGIN TRANSACTION
B、UNDO
C、COMMIT
D、REDO
解析:
事务故障出现后,系统会自动执行UNDO操作以撤销该事务。这是数据库系统恢复机制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当事务故障发生时,系统会根据日志文件对未完成的事务进行UNDO操作,也就是撤销这些事务所做的更改,以确保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一致性状态。因此,正确答案是B。
66、由于机房断电,某个使用检查点记录的数据库出现故障,该故障属于(66)。
A、系统故障
B、介质故障
C、事务内部故障
D、计算机病毒
解析:
数据库系统的故障分为三类: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其中,系统故障是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的故障,例如机房断电导致系统突然终止。本题中由于机房断电导致数据库出现故障,因此该故障属于系统故障。
67、 大数据的特性一般包括(67)。
①数量大 ②速度增长快 ③多样性 ④价值密度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大数据的特性。大数据的特性包括数量大、速度增长快、多样性和价值密度低。因此,选项D 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描述,是正确答案。
68、数据仓库是为了构建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其特征不包括(68)。
A、数据的组织面向主题
B、数据是集成的
C、数据是相对不稳定的
D、数据是反映历史变化的
解析:
数据仓库的特征不包括数据是相对不稳定的。实际上,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相对稳定且不可更新的,以便用于构建新的分析处理环境,支持决策支持系统。其他特征包括数据的组织面向主题、数据是集成的以及数据是反映历史变化的。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
69、相比于集中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具有(69)的优点。
A、成本低
B、结构简单
C、拓展性强
D、数据冗余低
解析:
相比于集中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具有拓展性强的优点。这是因为分布式数据库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节点来扩展系统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其他选项中,成本低、结构简单、数据冗余低并不是分布式数据库相对于集中式数据库的主要优势。
70、以下关于MapReduce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70)。
A、MapReduce 的计算过程分解为两个主要阶段∶ Map 阶段和Reduce阶段
B、用户无需编写Map 函数和Reduce 函数
C、MapReduce 中存在数据 chunk 的冗余复制
D、在同等硬件条件下,MapReduce的性能一般低于并行数据库
解析:
MapReduce技术中,用户是需要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编写Map函数和Reduce函数的。这两个函数是MapReduce编程模型的核心,用于处理输入的数据并生成结果。因此,选项B中的说法“用户无需编写Map 函数和Reduce 函数”是不正确的。
十、完形类单选题
71、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requir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uch sources. Seting up queries on individual sources is both cumbersome and (71) . Moreover, the sources of data may store only current data, whereas decision makers may need access to (72 data as well.A data warehouse is a repository (or archive) of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multiple sources,stored under a unified schema, at a (73) site. Once gathered, the data are stored for a long time,permitting access to historical data. Thus, data warehouses provide the user with a single consolidated(74) to data, making decision-support queries easier to write. Moreover, by access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support from a data warehouse, the decision maker ensures that online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 are not (75) by the decision-support workdoad.
A、inefficient
B、efficient
C、easy
D、uneasiness
解析:
在给出的题目中,第一个空需要填入一个词,以描述设置查询多个数据源既繁琐又低效的情况。从给出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inefficient”(低效的)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A。至于第二个空后的句子和接下来的部分,虽然在本题的答案选择中没有直接作用,但可以提供额外的背景信息来解释为什么数据仓库是有用的。数据仓库存储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允许用户访问历史数据,并提供一个单一的数据访问点,使得决策支持查询更容易编写,同时确保在线事务处理系统不会被决策支持工作负载干扰。这些背景信息解释了为什么使用数据仓库是有效的决策支持工具。
72、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requir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uch sources. Seting up queries on individual sources is both cumbersome and (71) . Moreover, the sources of data may store only current data, whereas decision makers may need access to (72 data as well.A data warehouse is a repository (or archive) of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multiple sources,stored under a unified schema, at a (73) site. Once gathered, the data are stored for a long time,permitting access to historical data. Thus, data warehouses provide the user with a single consolidated(74) to data, making decision-support queries easier to write. Moreover, by access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support from a data warehouse, the decision maker ensures that online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 are not (75) by the decision-support workdoad.
A、many
B、past
C、big
D、much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决策制定者需要访问来自多个源的信息,而数据仓库是一个信息存储库(或档案),从多个源收集信息,存储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存储在单个站点上。因此,数据仓库可以提供对历史数据的访问,所以空格处需要填入与“历史数据”相对应的词语。选项B为“past”,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B。
73、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requir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uch sources. Seting up queries on individual sources is both cumbersome and (71) . Moreover, the sources of data may store only current data, whereas decision makers may need access to (72 data as well.A data warehouse is a repository (or archive) of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multiple sources,stored under a unified schema, at a (73) site. Once gathered, the data are stored for a long time,permitting access to historical data. Thus, data warehouses provide the user with a single consolidated(74) to data, making decision-support queries easier to write. Moreover, by access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support from a data warehouse, the decision maker ensures that online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 are not (75) by the decision-support workdoad.
A、distributed
B、single
C、many
D、data
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是数据仓库是一个信息存储库(或档案),从多个来源收集并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存储在一个单一的站点上。因此,对于题目中的空白处,需要填入与“单一站点”相对应的选项,而选项B “single” 恰好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B。
74、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requir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uch sources. Seting up queries on individual sources is both cumbersome and (71) . Moreover, the sources of data may store only current data, whereas decision makers may need access to (72 data as well.A data warehouse is a repository (or archive) of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multiple sources,stored under a unified schema, at a (73) site. Once gathered, the data are stored for a long time,permitting access to historical data. Thus, data warehouses provide the user with a single consolidated(74) to data, making decision-support queries easier to write. Moreover, by access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support from a data warehouse, the decision maker ensures that online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 are not (75) by the decision-support workdoad.
A、 table
B、row
C、system
D、 interface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企业决策者需要访问来自多个源的信息。在单个源上设置查询既繁琐又麻烦。而且,数据源可能只存储当前数据,而决策者可能需要访问历史数据。数据仓库是一个从多个源收集信息并将其存储在统一架构下的仓库或存档,位于一个站点。一旦收集,数据可以长时间存储,允许访问历史数据。因此,数据仓库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单一的综合数据接口,使得决策支持查询更容易编写。因此,根据上下文,“a single consolidated"最符合的答案是"interface”,即决策者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访问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所以答案是D。
75、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requir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uch sources. Seting up queries on individual sources is both cumbersome and (71) . Moreover, the sources of data may store only current data, whereas decision makers may need access to (72 data as well.A data warehouse is a repository (or archive) of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multiple sources,stored under a unified schema, at a (73) site. Once gathered, the data are stored for a long time,permitting access to historical data. Thus, data warehouses provide the user with a single consolidated(74) to data, making decision-support queries easier to write. Moreover, by access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support from a data warehouse, the decision maker ensures that online 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 are not (75) by the decision-support workdoad.
A、used
B、affected
C、supported
D、exploited
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决策支持系统需要从多个数据源获取信息,设置单独的查询既繁琐又受影响(affected)。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受影响”。其他选项的含义与题目描述不符。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