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选题
1、一、模型认知(共4题,共20分) 本题为多选题,请查看第二大题“实际操作”再进行本题作答。 \1. 关于后轮驱动车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起步加速表现比前轮驱动好
B、容易转向过度
C、车身重量比前轮驱动更均衡
D、造价比前轮驱动车更高
解析:
后轮驱动车的起步加速表现通常较好,因为重量主要集中在车的前部,加速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牵引力,所以选项A正确。后轮驱动车在某些情况下容易转向过度,特别是在加速或制动时,所以选项B正确。后轮驱动车的车身重量分布相对于前轮驱动车更均衡,因为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都在后部,所以选项C正确。后轮驱动车的制造成本通常较高,因此售价也可能更高,所以选项D正确。
2、下列关于该模型传动方式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一个齿轮组,与电动机逻辑关系较近的是主动轮
B、要给该模型提速可以减小后轮轮轴上的从动齿轮
C、要给该模型提速可以增大后轮轮轴上的从动齿轮
D、齿轮垂直啮合传动比可以用两轮的齿数来计算
解析:
针对下列关于模型传动方式的说法,分析如下:
A 一个齿轮组,与电动机逻辑关系较近的是主动轮。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主动轮是与电动机直接相连的齿轮,负责驱动整个齿轮组。
B 要给该模型提速可以减小后轮轮轴上的从动齿轮。这个说法也是正确的。减小从动齿轮的直径可以使得整个传动系统的转速增加,从而实现模型的提速。
C 要给该模型提速可以增大后轮轮轴上的从动齿轮。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增大从动齿轮的直径实际上会降低整个传动系统的转速。
D 齿轮垂直啮合传动比可以用两轮的齿数来计算。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齿轮的传动比是由其齿数决定的,垂直啮合的齿轮也不例外。
综上,正确的选项是A、B和D。
3、后轮驱动车一般采用带有花纹的车轮,说法正确的哪些?( )
A、花纹目的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B、车轮与地面是滚动摩擦
C、车轮与地面属于滑动摩擦
D、车轮与地面属于静摩擦
解析:
后轮驱动车的车轮带有花纹,这主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所以选项A正确。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主要是滚动摩擦,而不是滑动摩擦或静摩擦,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和D错误。
4、如果小车采用差速运动控制原理实现其转向功能,下列能实现右转向的有哪些?( )
A、左侧三个脚的电机转速100rpm,右侧三个脚电机转速200rpm
B、左侧三个脚的电机转速200rpm,右侧三个脚电机转速100rpm
C、左侧三个脚的电机转速0rpm,右侧三个脚电机转速100rpm
D、左侧三个脚的电机转速100rpm,右侧三个脚电机转速0rpm
解析:
差速运动控制原理中,当小车转向时,通过调整两侧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对于右转向,需要左侧电机转速大于右侧电机转速。选项中符合这一条件的是D选项(左侧电机转速100rpm,右侧电机转速0rpm)和B选项(左侧电机转速200rpm,右侧电机转速100rpm)。因此,正确答案是BD。
二、简答题
5、5.实际操作(共1题,共80分)
5.
搭建说明:
请考生制作一个电动后轮驱动车模型。
搭建要求:
(a)具备电动后轮驱动车模型大体框架;
(b)采用齿轮传动,有传动轴及垂直啮合的齿轮组和平行啮合的齿轮组;
(c)电动机在前轮处固定良好,后轮为驱动轮;
(d)开启电动机,车能向前行驶;
(e)整体动作流畅。
评分项:
1.整体框架(40分)
(1)作品零件结构和样例模型基本一致,结构完整;(20分)
(2)作品相应部件固定可靠;(10分)
(3)作品整体协调美观。(10分)
2.动力传递/表现形式(30分)
(1)完整实现题目要求的动作;(15分)
(2)作品整体动作顺利流畅。(15分)
3.完成时间(10分)
器材说明:
考生作答时不指定任何器材,所搭建的模型在外形、结构、功能方面满足题目要求即可。以下样例模型选自经中国电子学会评审通过的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一级、二级适用器材。仅供参考,不作为考试评分的唯一依据。
案例样图:
以下列举了相关器材模型样例,考生可任选其一作为参考。
样例1样例2 样例3
样例4样例5
样例6
解析:
{这个题目是一个实际操作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制作一个电动后轮驱动车模型。具体的搭建步骤和方案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搭建要求、评分项以及样例模型来设计和实施。考生需要理解题目的要求,熟悉齿轮传动和电动机的应用,能够根据规则搭建出符合要求的模型。在搭建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动力传递的顺畅性以及模型的完成时间。此外,考生还需要确保模型的相应部件固定可靠,整体协调美观。由于这是一个实际操作题,无法用简单的文字给出答案,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这个任务。}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