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位英语备考的强化提升阶段,翻译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汉语主动句与英语被动句的转换是常见考点,掌握这一技巧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一、基础知识
1. 汉语主动句特点
- 在汉语中,主动句常常将执行动作的主体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如“小明打了小红”,“小明”是动作的执行者,“打了”是谓语动词,“小红”是动作的对象。这种结构简洁明了,在日常表达中非常普遍。
2. 英语被动句结构
- 英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be+过去分词”。例如“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om.”(窗户被汤姆打破了),“the window”是被动作影响的对象,“was broken”是谓语部分,表示被动关系,“by Tom”则表明动作的执行者。
二、转换技巧
1. 识别动作执行者和承受者
- 在进行转换时,首先要确定汉语句子中的动作执行者和承受者。比如“工人们建成了这座桥”,“工人们”是执行者,“这座桥”是承受者。转换为英语被动句时,重点就要突出“这座桥”,即“The bridge was built by the workers.”
2. 选择合适的be动词形式
- be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句子的时态来确定。如果是现在的情况,一般用am/is/are;过去的情况用was/were;完成时态则要用have/has been或者had been。例如“昨天,这个消息被公布了”,因为是过去时态,所以是“The news was announced yesterday.”
3. 省略动作执行者
- 有时候在英语被动句中可以省略动作执行者,尤其是当执行者不重要或者上下文已经明确的时候。如“这本书被很多人阅读过”,可以直接说“This book has been read by many people.”也可以简化为“This book has been read.”
三、练习方法
1. 大量阅读例句
- 可以找一些专门针对汉译英被动句转换的教材或者网上的资料,仔细研读其中的例句。分析每个例句中是如何从汉语的结构转换过来的,尤其是要注意时态、语序以及各个成分的处理。
2. 专项练习
- 做一些专项的练习题,比如每天做20 - 30道汉语主动句转换为英语被动句的题目。做完之后认真对照答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正确判断时态,还是忽略了动作执行者的处理等。
3. 总结归纳
-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归纳自己的易错点。例如,自己在转换含有情态动词的主动句时总是出错,那就针对这一类型进行集中复习。
总之,在学位英语备考中,汉语主动句与英语被动句的转换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就能够熟练运用,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