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建设工程计价》科目的备考中,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准确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对于解决工程计价中的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二、概算定额
1. 适用范围
- 概算定额主要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概算。当初步设计达到一定深度,建筑结构比较明确时就可以采用概算定额。例如,在一个住宅建筑的初步设计中,如果已经确定了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 - 剪力墙结构,并且各个房间的功能布局也基本确定,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根据概算定额来计算工程造价。
- 它是对预算定额的综合与扩大。一般来说,概算定额的项目划分相对预算定额会粗一些。比如在计算混凝土工程时,预算定额可能会详细到不同构件(柱、梁、板等)的具体混凝土标号和浇筑方式下的工程量计算,而概算定额可能只是按照整体结构的混凝土类型进行综合计算。
2. 编制依据
- 主要依据是预算定额。由于概算定额是对预算定额的综合扩大,在编制时会参考预算定额中的各项消耗量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合并和调整。例如,在考虑人工消耗量时,会将预算定额中多个相关工序的人工消耗进行汇总。
- 还会参考现行的设计标准规范。比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安全系数要求等,这些规范会影响到概算定额中材料用量和人工工时的确定。
三、概算指标
1. 适用范围
- 概算指标用于投资估算阶段。在项目投资决策初期,当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还比较粗略时就需要用到概算指标。例如,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只知道项目的大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功能分区(如商场、写字楼、停车场等的面积比例)等基本信息时,就可以利用概算指标快速估算项目的投资规模。
- 适用于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但工程设计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且有类似工程概算指标可以利用的情况。比如在一些标准的工业厂房建设项目中,如果采用了常见的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并且当地已经有成熟的概算指标库,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投资估算。
2. 编制依据
- 典型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预算成本。通过对多个已建成的类似工程的详细统计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如建筑面积、建筑体积等),再结合当时的预算成本数据,编制出概算指标。例如,对于某类住宅工程,统计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包含的墙体面积、门窗面积等实物工程量,以及对应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 还要考虑地区性的因素。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工资水平、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等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反映在概算指标的编制中。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概算指标中,人工费用的比例可能会相对较高。
四、总结
总之,在备考《建设工程计价》科目时,要清晰地认识到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在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方面的不同之处。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所给的项目阶段、设计深度等信息准确判断是使用概算定额还是概算指标来计算工程造价,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计价工作中。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