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备考中,事故损失计算方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及知识点
1. 构成要素
-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这包括医疗费用(如受伤员工的治疗费、药费等)、丧葬及抚恤费用(如果发生死亡事故)、补助及救济费用(比如对受伤员工或其家属的生活补助)、歇工工资(员工因伤无法工作而损失的收入)。
- 善后处理费用,像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如事故调查组的差旅费等)、现场抢救费用(消防队灭火的费用等)、清理现场费用(清理事故现场的杂物、废墟等的花费)、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企业因事故对受害者或相关部门的赔偿、政府部门的罚款)。
- 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如厂房、设备等因事故损坏的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原材料、产品等因事故毁坏的价值)。
2. 学习方法
- 记忆口诀:“人身伤善财固流”,按照这个口诀去记忆各个要素,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 制作表格对比不同要素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每个要素的含义,也有助于区分容易混淆的项目。
二、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及知识点
1. 构成要素
-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这是由于事故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产量减少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 工作损失价值,根据公式:Vw = Dl·M/(S·D)来计算(其中Vw为工作损失价值,Dl为事故总损失工作日数,M为企业上年利税(税金加利润),S为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为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 资源损失价值,例如事故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森林资源的破坏等的价值。
-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包括清理污染、修复环境等方面的花费。
2. 学习方法
- 对于公式部分,要多做练习题,熟练掌握每个参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获取这些参数。可以从简单的例题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实际案例计算。
- 联系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去理解间接经济损失的各个要素。比如想象一个工厂因为火灾事故停产后的各种损失情况。
三、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及案例应用步骤
1. 计算公式
- 总的经济损失E = E1+E2(E1为直接经济损失,E2为间接经济损失)。
2. 案例应用步骤
- 首先,仔细阅读案例,确定事故类型,明确是生产安全事故还是其他类型的事故。
- 然后,分别找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数据。对于直接经济损失,按照前面提到的构成要素逐一核对并计算;对于间接经济损失,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公式或者参考行业标准进行估算。
- 最后,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加,得到总的经济损失。
总之,在考前20天的冲刺阶段,要重点复习事故损失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通过理解概念、记忆公式、多做案例练习等方式,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