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距离考试只剩下10天的时间,对于安全生产专业实务中的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规范这一考点,我们需要进行重点复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与实际的建筑工程安全息息相关。
二、脚手架搭设材质要点
1. 知识内容
- 钢管方面,一般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例如钢管的壁厚应均匀,不能有裂缝、变形等情况。
- 扣件也有严格要求,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直角扣件用于两根垂直相交钢管的连接;旋转扣件能承受较大的扭矩,可用于任意角度相交钢管的连接;对接扣件则专门用于钢管的对接连接。
- 脚手板的材质常见的有木脚手板、竹脚手板和钢脚手板。木脚手板应质地坚硬,不易变形,厚度不应小于50mm;竹脚手板宜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厚度不应小于50mm,螺栓间距不得大于600mm;钢脚手板表面应冲有防滑孔。
2. 学习方法
- 对于这些材质知识,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忆对比。将不同类型脚手板的材质特点、适用范围等列成表格,方便查看。
- 查看实际的脚手架工程图片或者视频,在实际的场景中识别各种材质的脚手架部件,加深印象。
三、脚手架搭设间距规范
1. 知识内容
- 立杆的间距要根据脚手架的类型和承载要求确定。例如在双排脚手架中,立杆纵向间距一般为1.8m左右,横向间距通常为1.05m左右。
- 横杆步距一般不大于1.8m,这是为了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2. 学习方法
- 结合简单的计算来理解间距的要求。比如根据脚手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推算出合理的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掌握其原理。
- 在脑海中构建脚手架的立体模型,想象不同间距下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记住这些规范数值。
四、连墙件设置规范
1. 知识内容
- 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 连墙件的数量也要满足一定要求,一般根据脚手架的高度和长度按照一定比例设置。
2. 学习方法
- 绘制连墙件设置的示意图,标注出各个关键数据,如距离主节点的距离、起始设置位置等,通过反复绘制加深记忆。
- 分析没有正确设置连墙件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案例,从反面来理解连墙件设置规范的重要性。
五、验收标准规范
1. 知识内容
- 脚手架的基础应坚实、平整,有排水措施。
- 架体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杆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 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应齐全有效。
- 对脚手架的承载能力要进行检测,确保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的荷载要求。
2. 学习方法
- 按照验收的项目逐一列出清单,对照清单记忆每个项目的具体验收标准。
- 参考实际的验收报告模板,熟悉验收流程和记录方式。
六、脚手架搭设错误案例分析
1. 知识内容
- 例如有的脚手架存在立杆间距过大的情况,这会导致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下降,在受到一定外力(如风荷载或施工荷载)时容易发生倒塌。
- 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者不规范,会使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不可靠,在地震等情况下无法有效抵抗侧向力。
2. 学习方法
- 仔细研究每个错误案例的照片或者视频资料,找出错误点并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 总结错误案例中违反的规范条款,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对规范的运用能力。
七、总结
在这最后的10天备考时间里,要着重对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规范的各个要点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对搭设材质、间距、连墙件设置、验收标准等规范要求的深入学习,以及对错误案例的分析,能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同时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