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浅唱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8

visits93

《工程计价》定额原理探究: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编制层级第8讲——递进关系解析

一、引言

在造价工程师的备考中,《工程计价》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定额原理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在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编制层级的学习中,理解施工定额(企业内部)到预算定额(社会平均)的编制递进关系至关重要。

二、施工定额(企业内部)

  1. 定义与特点
  • 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它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条件下的生产效率和资源消耗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 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混凝土浇筑这一工序。
    • 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控制成本、安排生产等。
  1. 编制依据
  • 主要依据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机械设备状况等。比如一个大型建筑企业,其拥有先进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和高素质的工人队伍,在编制施工定额时就会体现出较高的生产效率。
  1. 学习方法
  • 深入企业实际案例。可以通过参观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了解他们如何进行施工工序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施工定额的内涵。
  • 对比不同企业的情况。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施工定额会有所差异,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掌握编制要点。

三、预算定额(社会平均)

  1. 定义与意义
  • 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合格建筑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及资金的数量标准。它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文件,为工程造价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1. 编制过程
  • 它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扩大编制而成的。例如,施工定额中对单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砌砖量有规定,预算定额则会把若干个工人完成的砌砖量作为一个计量单位。
  • 还要考虑社会平均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地区的技术水平差异、市场价格波动等。

四、从施工定额到预算定额的编制递进关系

  1. 数据来源与整合
  • 施工定额提供了基础数据,预算定额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综合。比如施工定额中的各种材料消耗量数据,在预算定额中会根据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的不同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
  1. 反映范围的扩大
  • 施工定额是企业个体的情况反映,而预算定额则是社会平均水平的体现。从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到整个社会的工程造价管理,这种递进关系使得预算定额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工程建设需求。
  1. 调整与补充
  • 在从施工定额到预算定额的转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补充。例如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预算定额要及时更新。

五、总结

在备考《工程计价》时,理解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编制层级的递进关系是关键。通过深入学习施工定额的企业内部特性,再把握预算定额的社会平均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编制联系,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同时也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和管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工程计价》定额原理探究: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编制层级第8讲——递进关系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