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的《土木建筑计量》部分,脚手架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综合脚手架含量调整更是需要大家熟练掌握的内容。特别是当实际层高大于3.6m时,按照每增加1m子目调整脚手架含量这一知识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准确运用。
二、知识点内容
1. 基本概念
- 综合脚手架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立的一种脚手架计算方式,它涵盖了建筑物外墙外边线以内的所有脚手架费用。当实际层高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含量进行调整。
- 对于实际层高大于3.6m的情况,这是由于不同层高的建筑在搭建脚手架时所需的材料、人工等成本有明显差异。
2. 调整规则
- 每增加1m子目调整脚手架含量。具体来说,在计算综合脚手架费用时,要根据超出3.6m的部分,按照规定的子目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某一层的实际层高为5m,那么超出3.6m的部分就是1.4m,此时就需要按照1m的整数倍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按照2m计算),并按照相应的调整系数或者子目来增加脚手架的费用。
三、学习方法
1. 公式记忆与理解
- 要牢记调整的相关公式。比如调整后的脚手架费用 = 原3.6m以内综合脚手架费用+(实际层高 - 3.6m)÷1m(向上取整)×每增加1m的调整费用。通过理解公式中每个参数的意义来加深记忆。
2. 实例练习
- 多做一些实际的案例题目。可以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如一层建筑层高为4m的情况,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多层建筑,不同层高混合的情况。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在不同层高情况下如何准确计算脚手架含量的调整。
3. 对比学习
- 将实际层高大于3.6m的调整与小于等于3.6m的情况进行对比。明确在不同层高区间内计算方法和费用的不同之处,这样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判断题目所适用的计算方式。
四、总结
在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土木建筑计量》中的综合脚手架含量调整,特别是针对实际层高大于3.6m时的调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知识点。考生要通过理解知识点内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公式记忆、实例练习和对比学习等,从而能够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的题目,为自己的考试成功增添砝码。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