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级造价工程师的备考中,计价国外造价部分的应急费和建设成本上升费是两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一、应急费
1. 概念
- 应急费是为了应对已知风险而预留的费用。例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事先能够预估到的技术难题或者局部地质条件变化等情况。这些情况虽然可以预见,但具体产生的费用不太确定,所以需要设立应急费。
2. 列支科目
- 它通常列支在项目预算中的特定风险准备金科目下。这一科目专门用于处理那些非系统性、但可预见的额外支出。
3. 计算方法
-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比例法。可以根据项目的总造价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应急费。比如,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按照总造价的3% - 5%计提。假设一个建筑工程总造价为1000万元,按照3%计提应急费,那么应急费就是1000万×3% = 30万元。
- 还有经验估算法,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来确定应急费的金额。如果在多个类似项目中,平均每个项目因为特定风险额外花费了20万元,那么新的项目可以参考这个数据设定应急费。
二、建设成本上升费
1. 概念
- 建设成本上升费主要是用于应对通货膨胀因素导致的建设成本增加。随着时间推移,物价普遍上涨,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都会增加,这部分费用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
2. 列支科目
- 一般列支在项目总预算中的价格调整科目下。这个科目专门用来处理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成本变动。
3. 计算方法
- 可以采用价格指数法。先确定项目开始时的基期价格指数和预计项目结束时的价格指数。例如,基期建筑材料价格指数为100,预计结束时为105,那么建设成本上升的比例就是(105 - 100)/100 = 5%。如果建筑材料预算为500万元,那么建设成本上升费就是500万×5% = 25万元。
- 还有一种是根据官方发布的通货膨胀率数据来计算。如果官方公布的年度通货膨胀率为4%,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在计算建设成本上升费时就要考虑复利的影响。
总之,在备考一级造价工程师计价国外造价部分时,要清晰地区分应急费和建设成本上升费的概念、列支科目和计算方法。通过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