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一级造价工程师的备考中,理解管理中的控制概念至关重要。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是两种重要的控制方式,在施工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如施工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属于前馈控制,而施工后分析成本偏差属于反馈控制。本文将对这两种控制在成本效益和控制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二、前馈控制 - 施工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一)知识点内容
1. 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的意义
- 它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计划、资源配置、施工方法等进行预先评估。例如,通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顺序安排,可以避免不合理的工序交叉导致的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如果基础工程没有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可能会影响后续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进而增加设备租赁等间接成本。
2. 审查的内容要点
- 包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审查。比如在一些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对于特殊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案中的基础处理方法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确保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施工。
-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也是审查重点。像人力资源方面,要根据工程量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各工种的人数;物资资源方面,材料的用量计划要与工程预算相匹配,避免材料浪费或短缺。
(二)学习方法
1. 案例学习
- 多收集不同类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案例。例如住宅建设项目和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分析它们在审查重点上的异同点。对于住宅项目,可能更关注居住舒适度和小区配套设施的施工安排;而工业厂房则更注重生产工艺流程与施工的协调。
2. 对比记忆
- 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的要点与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对比记忆。这样可以加深对审查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在考试中准确回答涉及规范要求的问题。
三、反馈控制 - 施工后分析成本偏差
(一)知识点内容
1. 成本偏差分析的概念
- 它是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例如,通过比较实际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机械使用费用等与预算中的相应费用,找出偏差值。如果实际材料费用超出预算10%,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
2. 偏差产生的原因
- 内部原因可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如工人操作不熟练导致返工增加成本;外部原因可能有市场价格波动,像钢材价格上涨超过预期等情况。
(二)学习方法
1. 数据模拟分析
- 自己设定一些项目的成本数据,然后模拟不同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对成本偏差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项目研究
- 研究实际发生的成本偏差案例,了解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项目中常见的偏差原因及应对措施。
四、控制效果对比
(一)前馈控制的效果
1. 预防性
- 施工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例如提前发现施工方案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修改,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从而减少了因事故带来的巨大成本损失。
2. 整体规划性
- 有助于从整体上规划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施工顺序安排,可以优化项目流程,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二)反馈控制的效果
1. 总结性
- 施工后分析成本偏差是对项目施工过程的一个总结。它可以让企业了解到在该项目中的成本管理经验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2. 局限性改进
- 虽然是在施工后进行,但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局部环节进行改进。比如发现某一施工工艺的成本过高,在下一个项目中就可以寻找更优的替代工艺。
五、成本效益对比
(一)前馈控制的成本效益
1. 直接效益
- 从源头上避免成本超支。例如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返工,直接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
2. 间接效益
- 提高项目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二)反馈控制的成本效益
1. 经验积累效益
- 积累的成本偏差分析经验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在项目前期的预算编制等方面会更加准确。
2. 持续改进效益
- 通过对成本偏差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企业可以实现持续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
六、结论
在一级造价工程师备考中,要充分理解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施工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后分析成本偏差虽然处于项目的不同阶段,但都对项目的成本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掌握它们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对比两者在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同时也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