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依据
1. 工业建筑
- 严重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对于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工业场所判定为严重危险级。例如,甲、乙类物品生产场所,甲、乙类物品储存场所等。这些场所中的甲类物品具有极高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像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汽油),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如氢气)等。
- 学习方法:要牢记甲、乙类物品的分类标准,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闪点、爆炸下限等关键数据来准确判断。可以制作表格,将常见的甲、乙类物品罗列出来,方便复习。
- 中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但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的工业场所为中危险级。比如丙类厂房,其生产的物品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如食用油生产车间等。
- 学习方法:理解丙类物品的特征,结合实际的生产流程和场景进行记忆。同时,与严重危险级场所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差异点。
- 轻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工业场所属于轻危险级。像一些小型的、以办公为主兼有少量生产功能的厂房,或者对火灾危险性控制较好的丁类厂房等。
- 学习方法:关注这类场所的特殊之处,例如人员密度低、可燃物储存量少等特点。可以实地参观一些类似的小型工厂来加深印象。
2. 民用建筑
- 严重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舞台(葡萄架下部除外),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等被划分为严重危险级。这些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并且有很多易燃的装饰材料。
- 学习方法:记住典型的严重危险级民用建筑类型,对于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建筑面积的限制要重点关注。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将这些场所的布局和人员流动路线简单画出,理解为何属于严重危险级。
- 中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除严重危险级之外的商场、旅馆、展览厅等公共场所,以及医院、图书馆等的病房楼、阅览室等属于中危险级。这些场所虽然也有一定的人员聚集度,但相对来说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火灾蔓延速度没有严重危险级那么高。
- 学习方法:将中危险级和严重危险级民用建筑进行对比,分析其在人员密度、可燃物等方面的区别。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记忆,比如自己去商场购物时观察到的消防设施情况等。
- 轻危险级
- 知识点内容:住宅、幼儿园、老年人建筑等属于轻危险级。这些场所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人员活动相对规律,可燃物较少。
- 学习方法:从居住功能的角度出发,理解这类场所火灾危险性低的原因。可以联想自己在家中的生活场景,如家具的材质大多不易燃等。
二、建筑灭火器配置计算步骤和公式应用
1. 计算步骤
- 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这是计算的基础,根据前面提到的危险等级划分依据准确判断。
- 确定计算单元保护面积(S)。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危险等级,其计算单元保护面积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在民用建筑中,一个防火分区可能就是一个计算单元。
- 根据公式Q = KS/U计算灭火器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Q)。其中K为修正系数,与危险等级有关,严重危险级K取0.5,中危险级K取0.7,轻危险级K取1.0;S为计算单元保护面积;U为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
- 确定各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Qe)。一般按照Qe = Q/N计算,N为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
- 确定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和数量。根据计算出的Qe值,选择合适的灭火器,要满足其灭火级别不低于Qe的要求。
2. 公式应用
- 在实际应用公式时,要准确代入各项数值。例如,在一个中危险级的商场计算单元保护面积为1000平方米,K取0.7,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U为75B(假设是针对B类火灾),则Q = 0.7×1000/75≈9.33A。如果这个计算单元设置3个灭火器设置点,则每个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Qe = 9.33/3 = 3.11A。然后根据市场上灭火器的规格来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总之,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与计算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划分依据,准确把握计算步骤和公式应用,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在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中顺利应对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