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级消防工程师的备考中,安全疏散中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避难层间距(≤50m)
1. 知识点内容
-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这一规定主要是从人员在火灾时能够及时到达避难层进行安全疏散的角度考虑的。如果间距过大,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向上疏散的距离过长,会增加伤亡风险。
2. 学习方法
- 记忆为主,理解为辅。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一面写“建筑高度>100m公共建筑”,另一面写“避难层间距≤50m”来加强记忆。同时,结合一些实际的高层建筑案例图进行理解,比如想象自己在超高层写字楼中,从不同楼层疏散到避难层的路径,这样能更好地记住这个重要的数字限制。
二、净面积指标(0.2㎡/人)
1. 知识点内容
-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计算。也就是每个人至少需要有0.2㎡的净面积。这个净面积要扣除掉设备管道区等不可用于人员避难的面积。它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避难人员有足够的空间等待救援或者等待火势减弱后再疏散。
2. 学习方法
- 可以通过计算实例来掌握。比如给出一个建筑的总人数,然后计算出避难层(间)需要的最小净面积。例如一个建筑有1000人需要疏散到避难层,那么避难层的净面积至少应为1000×0.2 = 200㎡。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与其他建筑防火规范中的面积要求进行对比,如疏散楼梯间的宽度计算等,加深理解。
三、防烟设施配置
1. 知识点内容
- 避难层(间)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这是因为在火灾时,防止烟雾进入避难层是非常关键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如果进入避难层,会对避难人员造成极大危害。
2. 学习方法
- 结合建筑防火的原理进行学习。了解烟雾的扩散方式以及防烟设施的工作原理,如机械防烟是通过送风机向避难层内送入新鲜空气,形成正压,阻止烟雾进入。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火灾模拟实验视频,直观地看到防烟设施的作用。
四、与消防电梯的联动要求
1. 知识点内容
-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在避难层(间),消防电梯应停靠,并且电梯轿厢内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等设备。这是为了方便消防人员在火灾时能够快速到达避难层进行救援和指挥工作。
2. 学习方法
- 绘制简单的建筑平面图,在图上标注出消防电梯的位置、避难层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两者联动要求的理解。同时,关注相关的消防设施安装规范条文,明确具体的操作细节。
总之,在备考二级消防工程师关于安全疏散中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时,要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