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机电工程中,设备基础的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设备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2025年备考二级建造师的同学们来说,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二、观测方案的制定
(一)基准点设置
1. 知识点内容
-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代表性。通常会选择远离建筑物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例如在一些坚硬岩石层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稳定地基区域。一般要求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3个,这是为了能够进行相互校核,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学习方法
- 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比如在一些大型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沉降观测项目,观察工程师是如何选择基准点位置的。同时,在教材中仔细研读关于基准点设置的条件和要求部分,并且画图辅助记忆不同类型的基准点设置位置关系。
(二)观测点布置
1. 知识点内容
- 观测点的布置要根据设备的类型、结构形式以及地基土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大型设备,如机床设备,需要在设备底座的四个角以及主要支撑部位设置观测点;对于塔类设备,则沿塔身高度方向按照一定间距设置观测点。并且要保证观测点能够准确反映设备基础的沉降情况,不能被施工过程中的其他物体遮挡。
2. 学习方法
- 结合设备图片进行学习。在网上搜索各类机电设备的图片,然后在图上标注出可能的观测点位置。同时多做练习题,题目中会给出不同的设备类型和场景,通过答题加深对观测点布置的理解。
三、观测周期总结
(一)基础施工期
1. 知识点内容
- 在基础施工期,观测周期为1次/周。这是因为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地基土的扰动较大,如土方的开挖、基础的浇筑等工序都会对地基产生一定的影响,频繁观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沉降情况。
2. 学习方法
- 对比记忆。可以与其他施工阶段(如设备安装期、使用期等)的观测周期进行对比,这样能更深刻地记住基础施工期的观测周期特点。
四、沉降速率控制标准
(一)≤2mm/月的意义
1. 知识点内容
- 当沉降速率控制在≤2mm/月时,说明设备基础的沉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沉降速率超过这个标准,可能意味着地基存在问题,如地基土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学习方法
- 可以联系实际工程事故案例。查找一些因为沉降速率过快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者建筑结构问题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加深对这个控制标准的重视程度。
五、沉降曲线绘制与稳定性分析
(一)绘制沉降曲线
1. 知识点内容
- 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沉降曲线时,以时间为横坐标,沉降量为纵坐标。将每次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标注,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例如,在一个月内进行了四次观测,得到四个不同的沉降量数值,就在坐标图上准确地描绘出这四个点并连成曲线。
2. 学习方法
- 自己动手绘制。找一些模拟的监测数据,按照要求进行曲线绘制练习,并且尝试分析曲线的走势。
(二)稳定性分析
1. 知识点内容
- 如果沉降曲线呈现出逐渐趋于平缓的趋势,说明设备基础的沉降在逐渐稳定;如果曲线波动较大或者斜率持续增大,则表示稳定性较差。
2. 学习方法
- 多观察不同类型的沉降曲线示例,总结规律。同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曲线背后所反映的地基土和设备基础的实际情况。
六、结论
机电工程设备基础沉降观测的各个方面,从观测方案的制定到观测周期的确定、沉降速率的控制以及沉降曲线的绘制和稳定性分析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备考二级建造师时,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