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二级造价工程师的备考过程中,对于安装工程部分的知识掌握至关重要。其中,管道支架间距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知识点。特别是在DN15 - DN100钢管支架间距(2.5m - 6m)这个范围内,其标准化设置对造价有着特定的影响,每增加1m间距,成本降低3%,深入理解这个关系有助于准确计算工程造价并做出合理的工程设计决策。
二、知识点内容
1. 管道支架的作用
- 管道支架主要用于支撑管道系统,确保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不同管径(DN15 - DN100)的钢管,由于其承受的压力、自重等因素不同,对支架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 较小管径的管道可能相对较轻,但如果在复杂的管道网络中,也需要足够的支撑以防止晃动等问题;较大管径的管道往往较重且内部压力可能较大,支架需要更强的承载能力。
2. 支架间距的标准化设置
- 在2.5m - 6m这个间距范围内设定标准化是有依据的。从工程实践角度来看,太小的间距会导致支架数量过多,增加材料和安装成本;而太大的间距可能会使管道缺乏足够的支撑,存在安全隐患。
- 标准化设置能够在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达到一种相对经济的平衡。
3. 对造价的影响机制
- 成本降低3%的原理:当支架间距每增加1m时,所需支架的数量就会相应减少。例如,在一段10m长的管道上,如果按照2.5m的间距设置支架,需要5个支架;若间距增加到3.5m,则只需要3个支架。支架本身的材料成本以及安装人工成本都会因为数量的减少而降低,综合起来大约会使成本降低3%。
三、学习方法
1. 理论结合实际
- 考生可以找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图纸进行分析。观察在不同管径和不同布局情况下,管道支架是如何设置的,计算其成本的变化。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记忆公式和数据
- 对于成本降低比例这样的关键数据要牢记。同时,要理解如何根据管道长度、原支架间距和新支架间距来计算成本的增减。
3. 练习模拟题
- 在备考资料中有很多关于管道支架造价计算的模拟题。通过大量练习这些题目,熟练掌握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准确计算造价,并且能够分析出支架间距变化带来的影响。
四、总结
总之,在二级造价工程师备考中,对于DN15 - DN100钢管支架间距(2.5m - 6m)标准化设置对造价影响这个知识点,考生要从理解管道支架的作用出发,深入掌握间距标准化的依据和对造价的影响机制,并且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够合理地进行管道支架的设计和造价预算。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