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级造价工程师的备考过程中,建筑超高降效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关于“檐高20 - 30m(系数1.1)、30 - 40m(系数1.15)、40m以上(系数1.2)”的降效系数表,以及相关的人工、机械费用调整示例。
一、降效系数表的建立基础
- 檐高的概念
- 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滴水的高度。准确理解檐高的定义是正确运用降效系数表的前提。在实际的建筑项目中,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其檐高的测量方式和意义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例如,对于住宅建筑,檐高可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层数和整体外观造型;而对于工业建筑,檐高可能与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通风、采光等要求相关。
- 学习方法:考生可以通过查看建筑设计图纸来直观地认识檐高的标注位置和测量方法。同时,多做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题,加深对檐高概念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理解。
- 降效系数的设定依据
- 当檐高达到一定高度时,人工和机械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比如,随着高度的增加,施工人员上下垂直运输的距离变长,在高空作业时的操作难度增大,安全风险也提高,这就导致了人工效率的降低。对于机械设备,如塔吊等,在较高楼层作业时,其工作半径增大,设备的磨损和维护成本也会上升,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 学习方法:要深入研究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和标准,了解这些规定背后的原理。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施工现场视频或者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观察在高处作业时人工和机械的工作状态,以便更好地理解降效系数设定的合理性。
二、不同檐高对应的降效系数
- 檐高20 - 30m(系数1.1)
- 在这个檐高范围内,虽然还没有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但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影响人工和机械效率的因素。例如,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临时的安全防护设施,这会增加施工的准备时间和工作量。对于人工来说,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进行砌墙、安装门窗等工作时,操作的精准度和速度都会有所下降。
- 学习方法:考生要牢记这个系数值,并且在计算相关工程费用时能够准确应用。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题,如计算某一建筑工程在檐高25m时,由于降效导致的人工工日增加量或者机械台班使用量的变化。
- 檐高30 - 40m(系数1.15)
- 随着檐高的进一步增加,降效的情况更加明显。此时,垂直运输的压力增大,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力或者更高效的垂直运输设备。人工在高空中作业的时间会更长,疲劳感也会更强,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
- 学习方法:对比这个系数与20 - 30m范围内的系数,分析系数增加的原因。在做案例分析题时,要仔细考虑在这个檐高范围内工程成本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人工和机械费用的变化。
- 檐高40m以上(系数1.2)
- 当檐高超过40m时,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除了前面提到的因素外,还可能需要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可能需要采用更先进的防风、防雷措施,这都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并且降低工作效率。
- 学习方法:重点关注这个檐高范围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些超高建筑的施工案例,分析在实际项目中是如何应对如此高的檐高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并且如何准确计算相关费用的调整。
三、人工、机械费用调整示例
- 人工费用调整
- 假设某建筑工程的基础人工工日为1000个,在檐高20m以下时按照正常的人工单价计算。当檐高为25m(属于20 - 30m范围)时,由于降效系数为1.1,那么实际需要的人工工日就变为1000×1.1 = 1100个。如果人工单价为每天200元,那么由于降效导致的人工费用增加额为(1100 - 1000)×200 = 20000元。
- 学习方法:多做不同类型、不同檐高的人工费用调整计算题,掌握计算的规律和方法。同时,要注意在实际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某些工序的人工不受降效影响等。
- 机械费用调整
- 例如一台塔吊的基础台班费用为1000元/台班,在檐高35m(属于30 - 40m范围)时,由于降效系数为1.15,假设该塔吊原本需要工作10个台班,那么现在需要的台班数变为10×1.15 = 11.5台班。则由于降效导致的机械费用增加额为(11.5 - 10)×1000 = 1500元。
- 学习方法:理解机械费用调整与机械使用特点的关系。不同的机械设备在不同檐高下的降效情况可能不同,要分别进行学习和分析。
总之,在二级造价工程师备考中,建筑超高降效系数及其相关的人工、机械费用调整是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考生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能够在考试中准确运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