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经济师的备考过程中,消费者效用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部分。
一、基数效用
1. 概念内容
-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和加总的。例如,我们可以说消费者从消费一件商品中获得了10个效用单位,从消费另一件商品中获得了5个效用单位,并且这些效用单位是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
- 它假设消费者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从每一种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量的大小。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的本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字例子来加深认识,比如假设吃一个苹果的效用是3,喝一杯咖啡的效用是5。
- 结合图形学习。在坐标轴上表示不同的商品数量和对应的效用值,直观地看到效用的变化规律。
- 对比记忆。与序数效用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基数效用可量化加总的特点。
二、序数效用
1. 概念内容
-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进行排序,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比如消费者只能说更喜欢商品A而不是商品B,但不能说喜欢商品A比喜欢商品B多几个单位。
- 它主要通过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2. 学习方法
- 掌握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例如,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等特性与序数效用的关系。
-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一些关于序数效用下消费者均衡的选择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两者的区别总结
1. 衡量方式
- 基数效用可量化,序数效用只能排序。
2. 分析工具
- 基数效用常用边际效用分析,而序数效用依靠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消费者均衡。
3. 理论假设
- 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能精确知道效用数值,序数效用则不需要这种精确的数值认知。
在初级经济师备考时,要清楚地区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这些不同点,这对于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后续更复杂的经济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