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其中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更是重中之重。
一、绝对优势理论
1. 核心观点
-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更低的生产成本,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例如,在生产小麦方面,A国一个工人一天能生产100公斤小麦,而B国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50公斤小麦,那么A国在生产小麦上就有绝对优势。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时,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字例子来加深印象。同时,要牢记其核心观点中的关键词,如“绝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等。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将绝对优势理论与相关的生产要素、贸易模式等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整体把握。
二、比较优势理论
1. 核心观点
- 比较优势理论以李嘉图的经典案例为典型。假设葡萄牙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要80个劳动日,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90个劳动日;而英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个劳动日,生产1单位毛呢需要100个劳动日。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9/8单位的毛呢,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5/6单位的毛呢。因为5/6<9/8,所以英国在生产葡萄酒上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产毛呢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都能从贸易中获利。
2. 学习方法
- 对于这个理论,一定要深入理解李嘉图的案例。可以多做类似的练习题,改变其中的数字,重新计算机会成本,从而加深对比较优势的理解。还可以将比较优势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贸易情况进行联系,比如不同国家之间的农产品、电子产品等的贸易。
三、两种理论的对比
1. 假设前提对比
-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对简单,主要强调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更为复杂,考虑到了机会成本等因素。
2. 结论对比
- 绝对优势理论得出的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进行生产和贸易的结论,而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即使没有绝对优势,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也能获利。
3. 贸易获利根本原因总结
- 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贸易获利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各国通过专业化分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生产,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得到自己不能高效生产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福利水平。
总之,在备考中级经济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这两个重要理论时,要透彻理解概念、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到具体的题目解答中。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