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经济师的备考冲刺阶段,商业银行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及监管要求。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分类
1. 核心一级资本
- 构成: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例如,一家银行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实收资本)就是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本具有最强的稳定性和永久性。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表格来记忆其构成要素,同时结合实际的银行财务报表案例进行分析理解。
2. 其他一级资本
- 构成:像优先股、可转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计入)、永续债、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等。比如,某些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在符合相关规定下就属于其他一级资本。
- 学习方法:关注不同金融工具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条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加深印象。
3. 二级资本
- 构成:包括次级债、混合资本工具等。例如,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就是二级资本的典型代表。
- 学习方法:与一级资本对比学习,理解不同层级资本在风险承担和补充顺序上的差异。
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过程
- 计算公式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 二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假设一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为100亿元,其他一级资本为20亿元,二级资本为30亿元,其风险加权资产为200亿元。那么首先计算分子部分: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 二级资本 = 100 + 20+30 = 150亿元。然后用这个结果除以风险加权资产,即150÷200 = 0.75,将其转化为百分数就是75%。
三、监管要求
-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监管机构会设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以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例如,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规定,并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在中国,监管部门也根据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标准。银行需要满足这些监管要求,否则可能面临处罚,如限制业务扩张等。
在冲刺阶段,考生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要牢记公式和分类,还要通过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