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中级会计实务的备考中,政府补助这一考点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2025年3 - 6月的基础阶段学习中,深入理解区分与资产相关(递延收益分摊)和与收益相关(补偿以后/以前期间)的会计处理,以及明确净额法与总额法的选择非常关键。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及递延收益分摊
- 知识点内容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例如,企业收到政府拨付的用于购置环保设备的款项。企业在取得这类补助时,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这是因为政府补助是为了补偿企业未来期间相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等成本费用。
- 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比如,企业购买的设备价值100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政府补助30万元。如果采用直线法分摊递延收益,那么每年应分摊的递延收益金额为3万元(30÷10)。
-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是基础。要明确什么是长期资产,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属于长期资产的范畴。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如查看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关于政府补助的公告,找出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案例进行分析。
- 对于递延收益的分摊方法,要掌握常见的方法,如直线法、产量法等。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题来熟练掌握不同方法下的分摊金额计算。
三、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补偿不同期间的会计处理
- 知识点内容
- 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例如,企业预计下一年度会发生研发费用50万元,政府给予30万元的补助,企业在收到补助时应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等到下一年度发生研发费用时,再将这3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冲减成本则冲减研发成本)。
- 补偿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比如,企业在上一年度已经发生了销售费用20万元,本年度收到政府15万元的销售费用补助,这15万元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学习方法
- 重点关注时间点的判断。可以通过制作时间轴的方式来辅助理解,将收到补助的时间、相关成本费用发生的时间标注在时间轴上,从而准确判断是确认为递延收益还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会涉及到不同的业务场景,有助于提高对这种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
四、净额法与总额法的选择
- 知识点内容
-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例如,企业收到政府补助1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采用总额法时,这10万元应单独确认为一项收益,同时原材料按正常采购成本入账。
-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在上述例子中,如果采用净额法,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就会减少10万元。
- 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 学习方法
- 对比学习是关键。列出总额法和净额法在相同业务场景下的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对比两者的差异,从而加深理解。
- 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业务实质。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政府补助的处理方式,来更好地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总结
在中级会计实务中级备考过程中,关于政府补助考点中的区分与资产相关(递延收益分摊)和与收益相关(补偿以后/以前期间)的会计处理,以及净额法与总额法的选择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应对相关的题目,顺利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