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职称的备考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2025年3 - 6月基础阶段的第18讲内容,涵盖掌握货币时间价值(复利终现值/年金终现值)计算,解析风险对策(规避/减少/转移/接受)及风险偏好类型。
一、货币时间价值
(一)复利终现值
1. 知识点内容
- 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按复利计算的若干期后的本利总和。而复利终现值则是其逆运算,即未来某一时点的货币金额在现在的价值。计算公式为:$P = F/(1 + i)^n$,其中$P$表示复利终现值,$F$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表示期数。
- 例如,如果3年后你能得到1000元($F = 1000$),年利率为5%($i=5%$),那么现在的价值$P$是多少呢?根据公式可得$P = 1000/(1 + 0.05)^3\approx863.84$元。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是关键。要明白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1元钱比未来的1元钱更值钱,因为今天的钱可以进行投资获取收益。
-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不同数据和期数的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可以从简单的数值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比如改变利率的小数位数、增加期数等。
(二)年金终现值
1. 知识点内容
-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年金终现值就是一系列未来等额现金流在现在的价值总和。普通年金终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 = A\times\frac{1-(1 + i)^{-n}}{i}$,其中$A$表示年金金额。
- 例如,每年年末能收到200元($A = 200$),共5年($n = 5$),年利率为4%($i = 4%$),那么年金终现值$P=200\times\frac{1-(1 + 0.04)^{-5}}{0.04}\approx821.93$元。
2. 学习方法
- 对比学习。将年金终现值与复利终现值对比,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年金终现值实际上是多个复利终现值的加总。
- 制作图表辅助学习。可以画出年金现金流的时间轴,直观地看到每一期的现金流以及计算终现值的过程。
二、风险对策
(一)规避
1. 知识点内容
- 风险规避是指企业主动放弃、停止实施可能引发风险的经营行为。比如,一家企业发现进入某个新兴市场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于是决定不进入该市场。
2. 学习方法
- 结合实际案例理解。可以搜索一些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选择规避的实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决策过程。
(二)减少
1. 知识点内容
- 风险减少是企业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轻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例如,企业为了减少火灾风险,安装先进的消防设备并进行员工消防培训。
2. 学习方法
- 思考多种减少风险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分别列出可能的减少风险的手段。
(三)转移
1. 知识点内容
- 风险转移是企业通过合同或其他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其他主体。常见的如企业购买保险,将可能的财产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者通过签订外包合同,将某些业务风险转移给供应商。
2. 学习方法
- 关注转移风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风险转移操作。
(四)接受
1. 知识点内容
- 风险接受是企业对风险采取不进行干预的态度。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或者应对风险的成本过高时,企业可能选择接受风险。例如,一些小型企业对于小额的汇率波动风险可能选择接受。
2. 学习方法
- 分析接受风险的决策依据。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战略目标等因素对接受风险决策的影响。
三、风险偏好类型
- 知识点内容
- 风险偏好分为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和风险中性型。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即使收益相对较低;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愿意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承担较大的风险;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对风险没有特别的偏好或厌恶,他们在决策时只考虑预期收益率的大小。
- 学习方法
- 结合投资者的行为特点进行理解。可以通过一些投资场景的假设来分析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会做出的选择。
总之,在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的备考中,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对策和风险偏好类型这些知识点,要深入学习概念,多做练习,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熟练掌握并运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