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理工程师备考的冲刺阶段(第9 - 12周),目标控制中的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关于修补处理、返工处理、不处理(论证)的内容。
一、修补处理的适用条件及审批流程
1. 适用条件
- 当质量事故对结构安全影响较小,例如混凝土表面出现少量蜂窝麻面,但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可以采用修补处理。这种情况下,结构的主体性能依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只是外观或者局部的小部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 对于一些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如墙面的轻微抹灰脱落,也可以通过修补来恢复其外观和使用功能。
2. 审批流程
- 首先,施工单位要对质量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确定需要采用修补处理后,提出修补方案。这个方案要包括修补的材料、工艺、施工步骤以及预期的效果等内容。
- 然后,将修补方案提交给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对方案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修补方案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例如,审查修补材料的性能指标是否与原结构材料相匹配。
- 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还需要报建设单位批准。建设单位从项目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修补处理对项目进度、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如果同意则批复施工单位进行修补施工。
二、返工处理的适用条件及审批流程
1. 适用条件
- 当质量事故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或者使用功能时,必须采用返工处理。比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并且经过评估无法通过加固等方式来满足安全要求时,就需要将不合格的部分拆除重新浇筑。
- 在建筑工程中,如果防水工程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且无法通过局部修补解决,整个防水层就需要返工重做。
2. 审批流程
- 施工单位发现需要返工处理的质量事故后,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返工方案。这个方案要明确返工的范围、方法、重新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等。
- 把返工方案提交给监理单位审查。监理单位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如果有必要的话),审查返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比如检查重新施工的工艺是否能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
- 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后施工单位才能开始返工施工。
三、不处理(论证)的适用条件及审批流程
1. 适用条件
- 当质量事故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并且经过科学的论证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时,可以考虑不处理。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个别微小裂缝,经过检测其宽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且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扩展,就可以考虑不处理。
2. 审批流程
- 首先由施工单位提出不处理的申请,并附上详细的检测数据和论证报告。这些数据和报告要能够充分证明不处理不会带来安全隐患。
- 监理单位收到申请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数据和论证进行审查。必要时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如果审查结果表明确实不需要处理,监理单位要向建设单位汇报情况,建设单位同意后就可以按照正常程序继续后续工程。
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理解记忆:对于各种处理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审批流程,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记忆。
2. 案例分析:多做一些相关的案例题,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 对比学习:将修补处理、返工处理和不处理这三种方式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各自的特点。
总之,在冲刺阶段要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