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距离监理工程师考试仅剩15天,在这关键的时期,精准把握考试中的高频失分点并有效复习至关重要。本次文章聚焦于在近五年案例分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监理规划编制缺项”以及“质量事故处理程序错误”这两个失分点。
二、监理规划编制缺项相关知识及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内容
1. 监理规划的基本构成内容
- 工程项目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投资等基本信息。这是监理规划的基础部分,为后续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背景依据。
- 监理工作范围:明确监理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还是某个阶段的监理。
- 监理工作内容:涵盖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详细工作。比如质量控制方面,要提及对原材料、构配件的检验检测要求等。
- 监理工作目标: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如工程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进度控制目标(如总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如工程造价偏差控制在±5%以内)等。
- 监理工作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如《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如各类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等。
-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描述监理机构的架构,如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下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团队设置等。
-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如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监理工作方法,并针对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制定相应措施。
(二)学习方法
1. 系统学习
- 按照监理规划的各个板块,逐一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可以通过教材或者权威辅导资料进行全面梳理。
2. 案例对比
- 查看历年真题中的案例,分析存在监理规划编制缺项的案例。对比正确答案,找出缺少的板块或者内容要点。
3. 模板记忆
- 制定监理规划的模板,将各个板块的关键内容填充进去。通过反复记忆这个模板,在考试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编写监理规划。
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错误相关知识及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内容
1. 质量事故报告
-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如立即向建设单位报告,重大事故需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监理单位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等。
2. 事故调查
- 监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问题等)和间接原因(如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培训不足等)。
3. 事故处理方案
-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处理方案。对于一般质量事故,可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实施;对于重大质量事故,需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处理方案。
4. 事故处理实施
- 在处理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处理方案的正确执行。
5. 事故处理验收
- 处理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处理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二)学习方法
1. 流程记忆
- 按照质量事故处理的先后顺序,绘制流程图并牢记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在考试中混淆程序顺序。
2. 错误案例分析
- 收集历年真题中关于质量事故处理程序错误的案例,仔细分析每个错误点。例如是因为未及时报告,还是处理方案未经审核就实施等原因导致失分。
3. 实际模拟
- 自己假设一些质量事故场景,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处理并记录下来。然后与标准程序进行对比,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在考前15天,考生要重点关注“监理规划编制缺项”和“质量事故处理程序错误”这两个高频失分点。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考试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增加通过考试的机会。希望考生们能够合理利用剩余时间,针对这些重点进行强化复习。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