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务师考试的冲刺阶段,财务与会计租赁准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尤其是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本文将详细解析售后租回交易中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并结合新准则下的承租人会计处理进行说明,最后通过案例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售后租回交易的定义
售后租回交易是指企业将自有资产出售给另一方,然后再从该方租回同一资产的交易。这种交易形式在企业融资中较为常见。
二、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1.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有购买资产的选择权,或者租赁期占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在融资租赁中,资产的终止确认是关键点。根据新准则,承租人在出售资产时,应当终止确认该资产,并将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递延收益。
- 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是指租赁期较短,且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无购买资产的选择权。在经营租赁中,资产不终止确认,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新准则下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根据最新的租赁准则,承租人在售后租回交易中的会计处理如下:
1. 确认租赁类型:判断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
2. 处理资产终止确认:若是融资租赁,终止确认资产,并将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递延收益;若是经营租赁,不终止确认资产,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 后续计量:根据租赁类型进行后续的租金支付和资产折旧或摊销的会计处理。
四、案例分析
假设A公司将一台机器设备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并立即租回该设备,租期为5年,每年支付租金25万元。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 判断租赁类型:由于租期占设备使用寿命的一半,且租赁期满后A公司有购买选择权,因此该交易为融资租赁。
- 处理资产终止确认:A公司在出售设备时,应当终止确认该设备,并将售价100万元与账面价值80万元的差额20万元计入递延收益。
- 后续计量:A公司每年支付租金25万元,并按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五、准则条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相关规定,承租人在售后租回交易中应当根据租赁类型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
总结
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是财务与会计租赁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重点掌握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以及新准则下承租人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