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税务师备考中的财务与会计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是一个重点且有一定难度的内容。特别是在涉及到如甲公司购入乙公司30%股权这样的案例时,需要准确掌握相关的会计分录以及不同阶段的处理方式。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初始确认
(一)知识点内容
当甲公司购入乙公司30%股权时,支付对价2000万元,而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按照权益法的要求,甲公司应享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7000×30% = 2100万元。此时初始确认的分录为:借:长投 - 投资成本2100万,贷:银行存款2000万,营业外收入100万。这意味着甲公司实际支付的2000万元低于其应享有的份额,两者的差额100万元要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学习方法
1. 理解概念
首先要深入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概念。权益法强调投资企业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来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初始确认,要明白是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与支付对价之间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存在差额调整。
2. 记忆公式
熟练记忆计算应享有份额的公式,即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投资持股比例。多做一些类似的计算练习,加深印象。
3. 分录推导
不要死记硬背会计分录,要通过理解经济业务的实质来推导。比如在这个例子中,因为支付的少,所以要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且确认营业外收入。
三、后续损益调整
(一)知识点内容
1.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如果乙公司实现了净利润,甲公司要按照其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借:长投 - 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例如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甲公司的分录就是借:长投 - 损益调整150万(500×30%),贷:投资收益150万。
2.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当乙公司发生净亏损时,甲公司同样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损失,但要注意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如果乙公司亏损800万元,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损失为240万(800×30%),分录为借:投资收益240万,贷:长投 - 损益调整240万。
3.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若乙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如乙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0万元,甲公司的分录为借:长投 - 其他综合收益30万(100×30%),贷:其他综合收益30万。
(二)学习方法
1. 情景分析
针对不同的损益情况(净利润、净亏损、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等),构建不同的情景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案例练习,熟悉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式。
2. 对比学习
将权益法与其他投资核算方法(如成本法)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能更清晰地把握权益法的独特之处。
3. 关注细节
在后续损益调整中,要注意各种限制条件,如确认投资损失的限额以及对不同损益项目的具体会计处理。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研读相关规定,避免遗漏细节。
四、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无论是初始确认还是后续损益调整都是税务师财务与会计备考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要透彻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做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应对这部分内容的题目,特别是在模考阶段,更要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