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法二的备考中,境外所得间接抵免层级是一个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一、知识点内容
1. 间接抵免的层级规定
- 第一层: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外国企业股份或有表决权股份达到20%(含)以上。例如,如果A企业持有B企业25%的股份,这就满足了第一层间接抵免的条件。
- 第二层:企业从第一层企业所持股的外国企业中,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或有表决权股份达到20%以上,并且对第一层企业持股比例达到20%以上。以A - B - C三层企业架构为例,如果A持有B 30%的股份,B持有C 30%的股份,那么A对C就满足第二层间接抵免的条件。
- 第三层:企业从第二层企业所持股的外国企业中,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或有表决权股份达到10%以上,并且对第二层企业持股比例达到10%以上。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A持有B 30%,B持有C 30%,C又持有D 15%的股份,那么A对D就满足第三层间接抵免的条件。
2. 不满足层级的情况
- 如文中提到的A→B→C,持股比例25%→30%→15%,C层不适用间接抵免。因为C层的持股比例15%虽然满足第三层间接抵免的持股比例要求,但A对C的持股是通过B间接持有的,A对B持股30%满足第二层间接抵免的条件,但对于C层,其不满足第三层间接抵免中对第二层企业持股比例达到10%以上且直接或间接持有C层股份达到10%以上的复合条件。
3. 公式分解
- 间接抵免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首先要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中属于来源于境外所得的部分。假设某企业的境外应税所得为X,境内应税所得为Y,企业总所得就是X + Y。按照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则总应纳税额=(X + Y)T。然后计算境外所得抵免限额,抵免限额 = XT。再根据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按照间接抵免层级逐步计算可抵免的税额。
二、学习方法
1. 理解记忆
- 对于间接抵免的层级规定,要深入理解每一层的持股比例要求背后的逻辑。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地表示各层企业之间的持股关系,这样有助于记忆不同层级满足和不满足的条件。
2. 案例分析
- 多做相关的案例练习。找一些不同结构的境外企业持股案例,按照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间接抵免的条件,并计算可抵免的税额。通过大量的案例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公式推导
- 对于间接抵免的计算公式,不要死记硬背。可以从基本的税收原理出发,推导公式的由来。这样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计算题目时,即使忘记了具体的公式,也能够根据原理重新构建计算方法。
总之,在备考税法二的境外所得间接抵免层级时,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内容,同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