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法基础的备考过程中,法律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等法律分类的核心区别。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一)成文法
1. 定义
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的法律。例如,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
2. 特点
(1)内容明确具体,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
(2)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人都适用。
(3)制定和修改程序较为严格。
(二)不成文法
1. 定义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2. 特点
(1)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2)缺乏明确的文字表述,其内容主要通过习惯、惯例等方式传承。
(3)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群体。
学习方法:
对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可以通过对比记忆的方法。同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这两种法律形式特点的理解。
二、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根本法
1. 定义
根本法是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在我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特点
(1)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3)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二)普通法
1. 定义
普通法是指除根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2. 特点
(1)规定的是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2)其效力低于根本法。
(3)制定和修改程序相对较为灵活。
学习方法:
理解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区别,关键是要抓住它们在法律效力和规定内容上的不同。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两种法律的关系和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记忆。
总之,在备考经济法基础时,对于法律分类这一知识点,一定要认真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做练习、总结归纳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为顺利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等法律分类的核心区别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